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國公

雖然並不願意被人視之爲病人,但是,孔大學士不確定秦國公張川這話到底是隨口而言,還是純粹嘲諷,因此,素來爭強好勝的他不禁下意識地開口反擊。

“人有旦夕禍福,我不過是被人氣了一場,於是心氣不順,經脈鬱結於是有點頭暈而已,並沒有什麼大礙。要是因此就聲氣弱到出不了聲,那纔是天大的笑話!”

“原來如此。”說話間,張川已經跟隨孔二少爺進了屋子。他不像趙國公和楚國公那般一把年紀卻依舊英偉雄武,也不像南陽侯懷慶侯那般粗魯不文,更不像渭南伯張康那樣出身異族,放浪形骸,乍一眼看去,身穿官袍的他就像是個很普通的儒雅文官。

所以,他緩步來到牀前,非常溫文有禮地對孔大學士舉手作揖,隨即才端詳了孔大學士一番,因笑道:“看到孔閣老這麼精神,那我就放心了。否則內閣那麼多票擬,吳閣老和張閣老就是累趴下也完不成。”

秦國公張川不像是外頭某些人似的,只把吳閣老稱作爲閣老,對其他兩位均以大學士稱之,而是一視同仁。畢竟,他是很少幾個知道那稱呼微妙的人,因爲這種對閣臣稱呼的差別,就是他已經去世的老爹,上一代秦國公張允發明的。

雖然閣老們都是大學士,但他老爹對人說,大學士者,勇猛精進,樂於任事,雖爲宰臣卻不甘爲上意傀儡;閣老者,凡事三緘其口,揣摩聖意,樂爲應聲蟲。這話不知道被誰傳了出去,這一二十年,別人都忘了始作俑者,但他卻不可能忘記。

於是,張川剛剛這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孔大學士聽在耳中,卻覺得這是凸顯了自己的重要性,一時面色大霽。

只不過,孔大學士的高興卻沒能持續太久,因爲張川在孔九老爺急忙搬來的牀前錦墩上坐下,先是說了一些探病時常說的寒暄套話,隨即就單刀直入地說:“之前早朝之後,我這纔剛出宮回到順天府衙,宮裡的人就追着到了,我見了皇上,這才得知了一件事。”

他言簡意賅地將昨夜朱瑩在皇莊的那番遭遇和盤托出,見孔大學士那眉心直接皺成了一個大疙瘩,他就嘆了一口氣道:“亂民被人挑唆圍攻皇莊,還嚷嚷出了要擁立大皇子的口號,此事非同等閒。既然是在順天府治下,我探望過孔閣老之後,打算請命親自出面前去安撫。”

這一刻,孔大學士只覺得心下驚駭,他再也顧不得朱廷芳今天上門擠兌自己的那點小事,也顧不得自家堂弟和妻子因爲銀錢和人情問題發生的那點齟齬,因爲他此時一下子意識到,自己要是就此請辭,那才真的是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

別人不會說他是被朱廷芳氣得請辭,而會說他是因爲大皇子謀逆造反而負疚請辭!

因此,當看見秦國公張川站起身來告辭時,孔大學士終於奮起振作,直接一掀被子下了牀,竟是把張川給攔了下來!他也顧不得妻子和堂弟那驚愕的目光,也不在乎張川那瞠目結舌的模樣,直接一把握住了張川的手。

“秦國公,朱廷芳今早登門尋釁,我固然是被他氣着了,但我素來身體保養得很好,並沒有什麼大礙。如今既然是懷柔有鄉民爲奸人蠱惑作亂,我願意親自請命前往安撫!”見張川那簡直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孔大學士就誠懇地地對人一笑。

“我畢竟是內閣大學士,縱使普通鄉民百姓不認識我,但至少也知道我的名聲。而大皇子縱使還有什麼圖謀,看到我去,他說不定就會抱有幻想,那樣的話也能麻痹他。”

面上震驚至極的秦國公張川,此時卻在心裡深深舒了一口氣。

若是直接到了孔家就傳達皇帝旨意,讓孔大學士前去安撫亂民,順帶接回大皇子,孔大學士就算嘴上答應,是否真心情願還不好說,可現在他擺出自己要去的架勢,又說明此事利害,果然孔大學士就主動請纓了。

這個在順天府衙時被人稱之爲蕭規曹隨,往常在任上也被人稱之爲最老實勳貴的國公,此時把頭搖成了撥浪鼓:“不行不行!這本來就是順天府治下之事,我這個順天府尹難辭其咎,怎能讓孔閣老帶病奔波,那我實在是太過意不去了!”

孔閣老根本就沒疑心張川那是故意誑他——人要是有這技能,還會一直都當着那個不哼不哈的國公,存在感還不如其那個曾經惹得滿京城雞飛狗跳的兒子張琛強?

至於什麼勳貴不領實際政務之類的舊規矩……太祖年間根本就沒有這種所謂祖制,本來就是文官們想方設法加進去的,目的就是要在那些有軍功的勳貴身上綁了層層枷鎖。然而,本朝皇位更迭出事的次數很不少,尤其是從英宗到睿宗,那簡直根本不買這一套所謂祖制。

當今皇帝少年登基,但太后在垂簾之後手段靈活,皇帝親政之後更是時不時別出心裁,如今權力穩固之後,更是常常嚷嚷太祖祖制纔是真祖制,所以朱涇和張川先後出任實職,反對的聲音那竟是雷聲大,雨點小。朱涇人家是沒辦法,至於張川,那是出了名的老實低調!

此時,孔大學士只當張川那是一心一意完成身爲順天府尹的職責,此時只能苦口婆心地說:“秦國公,你這一片公心,我當然知道,但同樣的事情,當初王大頭去做,那是主動攬責上身,勇於承擔,但放在你身上,別人卻說不定會說,這是你野心勃勃還想再上一步!”

“不同於我,我已經是到頂了,如今出了這種事,我一想到昔日我還曾經堅持過要立嫡長,就只覺得當初實在是瞎了眼蒙了心,實在是愧疚得無以復加。”

孔九老爺和顧氏這叔嫂二人聽到孔大學士爽快承認昔日之事時,那簡直是驚駭欲絕——官場這種地方,誠懇認錯的結果絕不是一筆勾銷,而是會引來政敵的窮追猛打,所以如非迫不得已,沒人會認錯。然而,孔大學士此時卻竟然認了!

孔大學士卻不在乎堂弟和妻子此時是何等心情,反正這是在自己家,別說張川這人來往的官員很少,就連在勳貴圈子裡也有不合羣的名聲,他不怕人四處去傳,就是張川真的將他這番話散佈得人盡皆知,那又能怎麼着?

三皇子當初從來沒有受過任何期待,除了時運實在太好的張壽,其他人沒比他好到哪去,誰那時候會下注在三皇子身上?那簡直是未卜先知!

反倒是當初和他一樣鼓吹立嫡立長的人多了,若是有人這件事來攻擊他,這些人能坐得住纔怪,就算硬着頭皮也不得不幫他說話!

而張川見孔大學士對自己說着這些彷彿是掏心窩子的話,他眉頭緊蹙,最後就猶猶豫豫,勉勉強強地說:“那麼……我去替孔閣老回稟皇上試一試?”

終於等到了張川這句話,孔大學士頓時爲之大喜,當即重重點頭道:“好,那我就拜託秦國公了!我這點病無足輕重,只求能夠竭盡所能做一點事情。”

當張川留下奉旨帶來的慰問品,隨即告辭離去之後,剛剛一直都竭力剋制住沒說話的孔九老爺終於忍不住了:“大哥,你剛剛那麼一說,萬一張川如實稟告皇上,皇上豈不會認爲你和大皇子……”

“我和大皇子怎麼了?你以爲我不說,皇上就會忘了我昔日說過立嫡立長的話?這種時候寄希望於別人不記得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不如想想怎麼做點實際的事來彌補!”

孔大學士不耐煩地打斷了孔九老爺的話,隨即冷冷看了人一眼:“你之前做過的事情,我遲早會和你算清楚,現在你給我回你的太常寺!當然,若是我真的去了懷柔,到時候有什麼萬一,我日後也沒有能力再和你算賬了,你給我好自爲之。”

這一刻,孔九老爺那煞白的臉上終於流露出了幾分血色,但表情卻更加駭然。而他踉蹌告退之後,同樣聽懂了這話的顧氏卻不由得悲從心來:“老爺,如果真有那麼危險,您爲何還要親自去?”

“因爲我要是不去,那纔是不得不黯然歸鄉……朱廷芳親自帶人堵門,而後又登門尋釁,還號稱要彈劾我,不就是等着那一刻嗎?還是說,你想要拖兒帶女悽悽慘慘慼戚地回老家去?就算出了岔子,你扶柩歸鄉,至少孔氏一族也會對你們孤兒寡母客客氣氣。”

“就算是大郎做出那種蠢事,這也能因爲他爹死於王事而姑且被壓下去!”

顧氏嚇得整張臉都已經完全變了色,一時喃喃自語道:“怎就至於如此……”

“本來是不至於,但被老九那個蠢貨還有大郎這麼先後一鬧,就算我原本還能夠勉強置身事外,現在也只能舍下一張老臉死命跳進這一趟渾水!”

冷着臉把妻子給噎了回去之後,孔大學士意識到顧氏到底是結髮多年的妻子,臉色又好歹緩和了一些,但依舊鄭重告誡道:“你持家不易,我也知道,但今時不比往日,我樹大招風,本來就招惹人恨,你最好把兒女都約束好,至於親戚……”

“你管不了就告訴我,大不了我被人罵成是大義滅親,讓人法辦一個兩個,也省得他們一個個都以爲自己了不得!”

“你別忘了,想當初世宗皇帝立嗣,人家首輔可是在關鍵時刻大義滅親,讓自己的長子被人砍了腦袋!可那位首輔卻因此掙扎着在位子上又呆了兩年,最後還算體面地退了下來。我是比不得他心硬,頂多摁着大郎不讓他做官,至於其他親戚,關鍵時刻,我的心絕不會軟!”

顧氏被孔大學士一番話唬得失魂落魄,匆匆去召來兒子兒媳們一番劈頭痛斥時,秦國公張川也重新回到了宮裡,對皇帝如實把自己對孔大學士施展的那個小伎倆說了出來。

結果,皇帝忍不住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端詳了人好一會兒,隨即才失笑道:“張卿,我一直都覺得,你這人乃是赤誠忠厚的謙謙君子,原來你還會耍詐?”

張川卻並不在意皇帝的調侃,滿臉忠厚地說:“臣去了孔府之後,孔大學士的那位二公子親自出來迎接,千方百計拖延時間,好像不太願意讓臣去探病,直到臣說是奉旨,他纔不得不讓路。那時候臣就在想,孔大學士是不是有什麼顧慮?”

“等到見了人之後,臣發現他雖說看上去有些疲憊,但精神尚好,寒暄幾句之後,人卻顯得有些懶洋洋的,臣就覺得,若是直接用皇上旨意強壓,他會不會生出逆反心理,推搪不去。既然如此,臣就只好以身作則了。”

皇帝不禁被逗樂了:“你就沒想過萬一弄巧成拙是什麼結果?”

“大不了那時候臣就親自去一趟。”張川一本正經地說,“雖說臣這個秦國公,不如孔大學士這個閣老有名,但也不會差太遠,而且作爲順天府尹,去做這種事也是理所應當。當然,皇上之前只不過是讓臣去傳一下口諭,臣卻自作主張,還請皇上處分。”

“處分就算了,朕還沒這麼小氣!”皇帝皮笑肉不笑地打量着這個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二代勳貴,繼而饒有興致地摩挲着下巴,“朕之前怎麼就沒發現你是這麼有意思的人?也是,如果你沒意思,怎麼會養出張琛這麼個兒子?”

要是換成某些真正一絲不苟的大臣,聽到這有意思三個字,絕對會立時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但張川比朱涇更年輕,和皇帝恰是同齡,而且少年繼承國公爵位,母親在世時又是太后那清寧宮中常客,所以他其實很熟悉皇帝的脾氣,因而只把這話當成了尋常調侃。

“臣就是爲人笨拙,不知道怎麼和兒子相處而已。”張川笑了笑,隨即就誠懇地說,“至於那點小伎倆,也是因爲臣覺得皇上也許不計較,這才斗膽試了試,還請皇上恕罪。”

“恕罪也好,處分也罷,這種話都不用多說了,朕找你辦這件事,算是找對人了。你出宮之後再讓人去捎個話,讓孔大學士親自上書,省得回頭別人說朕逼着他帶病奔波,回頭又說朕不體恤大臣。”嗯,張川這事確實做得漂亮,他那被人詬病的口諭就可以省了!

見張川立時應是,他就語重心長地說:“朕聽說瑩瑩給張琛牽線搭橋好幾次,可一而再再而三總會出狀況,最後功敗垂成。你這個當爹的也要想想辦法,比如像你今天這樣,給張琛設個圈套!不要平常不管,一管就只知道打!朕雖然沒資格教你,但你可以和別人好好學!”

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賢妻夫省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聽你的第七百零六章 一搭一檔第二百七十四章 錯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光詞話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擁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見?第四百五十九章 好時光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兩百二十二章 恤孤貧第七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八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十章 數學和八股一點都不搭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七百二十章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四環密鑰第六十五章 進府之前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氣第四百九十章 將嘴賤進行到底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雙入對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三百二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試吃?第一百九十七章 單擺和脈搏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試吃?第六十八章 授課和鬧事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七百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六十六章 知書達理?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七百零二章 歪打正着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尋常路的大戲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三百二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三百九十八章 治個病換心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六百七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四百零八章 鐵公雞第一百四十六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四百九十章 將嘴賤進行到底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國公第七百五十三章 賞賜和賀禮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情無情第二百七十九章 珠聯璧合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七百二十七章 厲鬼過境第八百三十章 高麗留學生第三百二十五章 久違的味道第二百七十章 使耕者飽腹,織者無寒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十六章 人人都道好姻緣第三百三十五章 東渡漂流記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六百三十四章 冠服第七百零四章 領命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七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第六十二章 免費贈閱第三百三十三章 自誇,鄉音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一百九十四章 紈絝擅長的領域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七十三章 誰誤人子弟?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鏢船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三百七十六章 絲和布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雙入對第五百五十六章 變味的大考第五百八十章 爲老不尊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二百五十四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二百三十五章 五十貫你拿走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