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

皇帝親自來司禮監?

別說楚寬吃了一驚,當呂禪苦着臉把皇帝帶進北皇城的司禮監時,這座並不大的衙門簡直是完全亂套了。也不是沒人想着去給楚寬報信,奈何隨行而來的花七直接蹲在楚寬那院子的圍牆上,於是通風報信者無不止步。

而且,在上上下下全都是從內書堂裡出來,飽經忠君愛國式教育的司禮監宦官們看來,楚公公那是最最忠心耿耿的典範,縱使皇帝就這麼直接從司禮監大門一路闖進去,也不可能有什麼意外,所以最終竟是任由皇帝跟着呂禪,直接來到了司禮監掌印辦事的那座公廳前。

此時此刻,皇帝看到匆匆開門後行禮不迭的楚寬,只微微頷首就徑直進了門,路過楚寬身側還拍了拍他的肩膀:“別多禮了,朕有話要對你說。其餘人等全都給朕退得遠遠的,誰要是敢偷聽一個字,殺無赦!”

皇帝雖說特立獨行,到現在還留着年少時凡事全憑喜好的這個毛病,但殺無赦這種表述,往常是絕對不會出現在他的常用字眼中。因而,自呂禪以下,人人慌忙應聲而退。最後一個退出院門外的呂禪不由得擡頭看了一眼蹲在圍牆上的花七,心裡忍不住覺得異樣。

那是趙國公身邊最心腹的護衛,沒有之一——據說皇帝多年前就看上了,但一直沒能把人挖過來,最近方纔如願以償。可是,這麼一個曾經是外人的侍衛,居然能在這麼短時間之內如此受皇帝的信賴,在別人退走之際還能這麼大剌剌地呆着?殺無赦三個字不針對此人?

屏退了外人,皇帝在楚寬這座並不軒敞的公廳之中兜了一圈,隨即就似笑非笑地說:“朕小時候就覺得,以你的才能,若是去考科舉,說不定早就考中狀元,當上宰相了。當初你晉爲司禮監秉筆時,別人覺得你這年紀已經是殊遇,但朕卻覺得,還是委屈了你。”

雖然皇帝神情自然,語氣親切,但楚寬可不會覺得,皇帝就真的只是自己從小看着長大的那個孩子。任何一個人坐在皇位上將近三十年,心性城府都會非同一般,皇帝也只是很多時候不願意委屈了自己,所以看上去顯得恣意而已。

於是,他在心裡快速斟酌了片刻之後,就乾脆伏身下拜道:“奴婢因太后慈心而得以再獲新生,因先帝憐憫而得以讀書學武,又因皇上器重而得以執掌司禮監,因而矢志忠心耿耿,報效三位聖人恩德。至於什麼科舉爲官……”

楚寬直接擡起頭來,滿臉的坦坦蕩蕩:“除卻少部分一心爲國爲民的循吏,除卻少部分真的兩袖清風,而且也行得正坐得直,不只是一張嘴皮子利索,而是上能輔佐君王,中能著書立說,下能教化萬民的真正清流,其他那些讀書人,奴婢還不放在眼裡!”

“若是和這些人同列,奴婢恐怕會覺得渾身上下都不自在!”

皇帝忍不住眼皮子微微一跳,想起剛剛登基那會兒,和楚寬坐在御花園樹枝上,指着月亮大罵朝中那些可惡老大人的情景。可二十七年過去,他在很多時候對那些可惡老大人們已經妥協了,而楚寬卻分明是將對那些迂腐無用者的厭惡延續到了現在。

他忍不住揉了揉眉心,隨即沒好氣地說:“好嘛,那些讀書人看不上你,你也看不上他們,正好兩清了!起來吧,和朕來這一套,也不嫌膝蓋底下硌得慌!”

楚寬卻沒有依言起身,而是依舊維持着剛剛那姿勢:“奴婢這些年頗有自作主張之處,皇上若是覺得奴婢做錯了什麼,還請明示。”

“你也知道自己自作主張!”皇帝氣不打一處來,蹬蹬蹬上前幾步,直接把楚寬從地上揪了起來,竟是怒聲喝道,“誰讓你往張壽那兒派眼線的?要派可以光明正大地把人送上門去,這樣鬼鬼祟祟的……”

“奴婢那個眼線還不夠正大光明麼?”楚寬見皇帝揪着自己的領子,想到人年少時就喜歡在廝打較量時用揪領子的這一招,在回答了一句之後,不由得有些恍惚。等發現皇帝怔怔鬆了手,他就正色說道,“人在去的時候,就說是在司禮監經廠鑄造過銅活字的工匠。”

呃……一個司禮監經廠幹過印書的工匠,居然真的這麼光明正大就被張壽那工坊招進去了?張壽也這麼輕易就把人收進去了?

皇帝微微有些失神,隨即就忍不住虎着臉瞪着楚寬:“此事你不曾事先和朕商量!”

“奴婢只想讓張壽覺着,這是司禮監自作主張想要在他那兒安插人。如果他無所謂,就不會在乎這事,如果他在乎,那麼在皇上面前告狀時,對此一無所知的皇上一說,以張壽的聰明,只要看皇上的表情,他自然就更能確定這只是奴婢私自爲之了。”

“他絕對不會懷疑是皇上不放心他。事實上,皇上您對他確實很放心。”

見皇帝越發惱怒地瞪着自己,楚寬就淡淡地說道:“但奴婢不一樣,皇上懶得想的事,奴婢卻不得不多想一想。張博士進京這一年多來,做了太多太多前人沒想到,更做不到的事,而且他的師承也明顯不是那麼簡單,哪怕葛老太師一口咬定都是他教的,皇上您信嗎?”

信個屁!

他那老師現在眼裡只覺得張壽千好萬好,所以不但出面包辦張壽的婚事,就連冠禮都恨不得補辦一遭,如果有女兒的話,說不定朱瑩還會碰到最大的對手……

別說幫張壽擔下師承這方面的問題,哪怕張壽有其他方面的問題,葛雍也會毫不猶豫地一塊擔下來!

畢竟,張壽除卻師承之外,出身來歷清清白白,到京城這一年多來,做的事情也全都坦坦蕩蕩,甚至可以說得上利國利民。

皇帝在心裡給老師扣了一頂偏心的大帽子,但在楚寬面前,卻還表現得若無其事。

“朕無所謂張壽的師承,更何況他向來光明正大。朕希望達成太祖皇帝夙願,讓我煌煌大明屹立於世界之巔,而要做到這種事,朕難道還能指望那些只鑽到古書堆裡的老傢伙?”

楚寬算得上是宮中除卻太后之外最瞭解皇帝的人,縱使裕妃這樣的枕邊人也要瞠乎其後。因此,他對皇帝的想法不意外,甚至還很贊同,可這並不是全盤贊同。

“臣知道皇上從前希望張壽能攪亂國子監那一潭死水,如今看來,他明顯是做到了。但皇上也看到了,半山堂固然有不少貴介子弟開始重振旗鼓奮發向上,九章堂重開不久就已經很成樣子,但國子監其餘六堂……呵呵,學官們爭權奪利,周祭酒和羅司業也不過是老樣子。”

“所以,張壽能夠攪動的,也只有他身邊能夠影響的那批人,而且還都是不甘心平庸的年輕人,至於那些年紀不大,一顆心卻已經垂垂老矣的祿蠹,那卻是用處很小。而據臣所知,就張壽現在掀動的這些風波,已經使得很多人在拼命追查他的來歷了。”

見皇帝滿臉不屑,彷彿想說張壽的來歷宮裡還查得不夠嗎,楚寬卻一字一句地說:“皇上因爲花七爺親眼目睹,以及裕妃娘娘和趙國夫人的緣故,所以知道張壽貨真價實就是一個尋常秀才的遺腹子,但他畢竟和永平公主以及朱大小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衆口鑠金,不得不防。所以,奴婢預先做出一個提防的樣子,也正好堵住人口舌。”

皇帝滿心滿臉的不以爲然,可楚寬接下來說的話,卻讓他更煩躁了。就猶如此刻楚寬的自稱一樣讓他覺得不順耳。他很清楚,楚寬也就是在別人面前會自稱奴婢,這會兒是故意的!

“皇上即將冊立三皇子爲太子,那麼,張壽雖然之前還教授過三皇子,可他若是還繼續擔綱太子師,恐怕朝中反對的聲音會更大。皇上可別說,還打算繼續讓三皇子去九章堂。”

“朕就是打算讓三郎繼續去九章堂。”皇帝死板着一張臉,沉聲說道,“三郎那脾氣,在宮裡雖說有四郎做伴,但終究還是不能接觸到太多的外人。他日後要當天子的,若不能常常和人接觸,知道怎麼和人打交道,那麼日久天長下來,說不定又變成了從前那個怯懦樣子。”

“你應該知道,從古至今,那些所謂的聖明天子,最知道如何駕馭臣下,他們往往都不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而是從小就常常往宮外跑,最擅長和人打交道。而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那些皇帝,不是昏君庸主,就是被大臣玩弄於掌心的傀儡。”

“朕絕不會因爲外間某些人反對就改變初衷。他們不想做就滾蛋,這麼多年朕的夾袋裡好歹還積攢了幾個人才,不像是當初朕剛剛登基,母后就怕大臣撂挑子的那會兒了!”

“張壽,還有九章堂那些學生,朕都很滿意。所以朕會讓張壽教授三郎,會讓九章堂那些學生陪着三郎讀書,使他從小知道尋常讀書郎是怎麼一個樣子。”

楚寬只是想試探一下皇帝對張壽作爲太子師的態度,見皇帝明顯心意已決,他就乾脆不再提這一茬,而是試圖把話題拐到自己希望的另一個方面。

“皇上若是執意要張壽作爲太子師的一員,那選擇其他老師,就很重要了。經筵原本是要過些天,但現在看來,宜早不宜遲。而皇上特召上京的那四位山長,在得知新太子即將冊立的消息之後,恐怕就連曾經表示過要回去的洪山長,也會改變意圖。”

“朕吃飽了撐着把那個老傢伙招進來教三郎?朕都受不了他,把人弄進來禍害三郎幹什麼!他已經自請歸鄉了,等經筵一完,就讓他滾蛋!”

皇帝一說到洪山長就有氣,同時還惱火地瞪了楚寬一眼:“你還說滿天下書院優中選優,選出那些既桃李滿天下,學生在朝中任官的書院,山長又是性格寬容豁達,能接受新鮮事物,兼且精通雜科的大儒學者,結果竟然混進了這麼一個老道學!”

被皇帝這麼一數落,楚寬也很覺得無奈。司禮監人手有限,而且更大的精力都放在替皇家打理各處的產業上,滿天下的刺探情報消息那只是附帶的,再者就算刺探也只是集中在官場,還是在他掌握司禮監之後,纔開始刺探那些書院的老師和教授的科目。

而皇帝突然派下來的,讓他在天下諸多書院中挑選出精擅雜科的山長召來京城,時間緊,任務急,他只能根據下面報上來的各書院情況彙總,然後通過紙面上的信息做出甄別。

豫章書院某幾個學生在雜科方面的成就實在是很突出,甚至傳說有人用白水晶磨出了號稱能引火的魔鏡,而這東西還是司禮監的探子親眼目睹的,他當然想當然地就認爲那是洪山長教的。沒想到那一次見洪氏,洪氏竟然對他坦言,那是她在暗中資助鼓勵的!

於是,此時他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隨即就正色說道:“奴婢之前已經讓人再去好好訪查豫章書院,最終查得,豫章書院那幾個在雜科上非常突出的學生,都是洪山長的女兒,洪氏暗中資助,並點撥方向,所以纔會迷戀雜科的……”

他非常坦然地將洪氏所言,以及自己查到的情形彼此印證的事情說了,果然就只見皇帝的表情變得無比微妙。

他知道接下來皇帝的態度無非是兩種,要麼憤怒於洪氏的居心,然後將其攆出京城;要麼覺得洪氏眼光獨到,與其父不同。但是他自己既然做出了決定,那麼自然就要推動皇帝做出偏向於他那個選擇的選擇。

“皇上,洪氏如此擅長用心機,固然需要提防,但皇上既然很討厭洪山長,何妨留下洪氏?奴婢親自去考校過洪氏的才學,她四書五經無一不通,算是一位難得的才女,而且最難得的是,她曾經教授過的那些婦人,都是從最粗淺的東西開始教起。”

“皇上不覺得,從前葛老太師擔當帝師之前,教授您課業的那些老師,無不試圖把原來就深奧的經史典籍講得更深奧了嗎?彷彿不講得雲裡霧裡,就不是好老師似的。年紀小的孩子有年紀小的教法,由淺入深方纔是正理。洪氏至少在這種方面,卻還是有優勢的。”

見皇帝沉吟不語,明顯開始考慮自己的話,楚寬就趁熱打鐵地說:“最重要的是,洪氏如若入選,她的父親就可以安心回去了。而且,她的事可以蓋下九章堂師生這件事。”

第八百一十六章 戳戳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剛第一百八十章 設套和再發難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鄉遇老鄉?第一百零一章 知道你聽不懂第六百五十二章 職責所在第八百三十七章 突發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兩百章 有我在,怕什麼鬼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詞奪理第六百章 罰你去祠堂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調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鍋和背鍋第一百一十三章 我覺得你樣樣都好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三百八十九章 通風報信,意外之喜第八十三章 張博士上京第二百五十章 衆星捧月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三章 挾持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洋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九十三章 帝王心術……和詩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兩百一十三章 天子賜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孝子頂罪?第六百三十一章 負重前行第五百七十四章 不講理,看張郎第二百九十八章 恰同學少年第六十九章 “二”少爺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無忌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見?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萬個爲什麼第兩百二十三章 一文錢難死英雄漢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一百二十八章 唾面自乾?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七百六十六章 心有靈犀第三百八十六章 狗咬狗,人捧人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八百一十七章 廢物利用第四百零九章 教學相長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師常背鍋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一章 田頭偶遇第七百六十六章 心有靈犀第六百八十四章 嫁妝,傳書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一百三十一章 先立業,後成家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二百三十四章 看房?造房?第十二章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七百一十三章 偏激第六百四十一章 鬧洞房的熊孩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二百六十五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剛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勸學記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過關?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七百八十五章 關心則亂,天子挑刺第一百零八章 丈母看女婿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七百四十一章 絕世而獨立第七百七十八章 曲高和寡第二百七十一章 兒女親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樣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園本是大觀園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七百三十一章 動之以理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五百六十二章 嚮往天空的燕雀第十六章 人人都道好姻緣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九十六章 陪罰站的小夥伴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五百零六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一百五十二章 曲項向天歌第六章 不把自己當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