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對於教了大半輩子學的陳老師來說,是一個雙重收穫的季節,又一批學生沐浴着她的辛勞和叮嚀走進了大學的校門;女兒也暫時脫離了她的呵護,成了一名“驕子”,跳入了“龍門”。
我不但是陳老師的同事,更是她的學生,對於她二十多年來教學歷程中的點點滴滴非常熟悉,記憶中有她早六點和學生一起出操時匆匆的步履,也有她晚上九點多坐班時疲憊的身影。她的兢兢業業使得她臉上年青的成分越來越少,經常有青年老師的孩子不顧媽媽喊“阿姨”的吩咐,堅決地叫她奶奶;她的誨人不倦贏得了滿天的桃李,逢年過節,學生的短信數以百計,在挨個瀏覽時“累並幸福着”;她的全心地付出,使得所教的學科成了學校乃至全市的龍頭學科,教學成績多次名列全市第一。
隨着時光的流逝,一些事情在記憶中漸行漸遠,任憑喊“你快回來”,也難覓一點痕跡。而有的事情卻“永遠也不會忘記”。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由於家庭比較貧窮,陳老師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也不負老師們的期望,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學。可學費也成了大問題,父母更是着急上火。陳老師知道後,借遍了幾個要好的同事,把錢送到了我的家中。直到大學畢業後,我拿着錢還給陳老師時,陳老師說什麼也不要,直說這是她應該做的!是啊,這些錢承載着陳老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呀!我能還得清嗎?
陳老師在教學上對自己要求非常高,淵博的知識讓學生在聽課時常有“如沐春風”、“落英繽紛”的感覺。可她對自己的生活卻要求很低,以吃飽穿暖爲標準,經常看到陳老師穿一雙運動鞋,着一身褪了色的運動服,與“標新領異”的年青老師相比不免“相形見拙”。但我卻知道,她的有些東西是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需要用心去換取,去體味,叫我們這些後進末學如何不羨慕她。輕輕的“一雙鞋”、“一條褲”包含着多少她如雨的揮汗,又傳遞着多少學生對她的那份重重的情感。
那雙老式的花布鞋和新潮的曼薩特褲子是陳老師的最愛。在陳老師的記憶中,花布鞋還是十幾年前的事呢。她剛走出校門,準備回家,即將畢業學生劉梅悄悄地到面前塞給她一個小布包,轉身就跑走了。陳老師很納悶:這小東西搞得什麼鬼?打開布包,裡面是一雙嶄新的花布鞋:千層底,很厚實,鞋面是紅底,佈滿了黃色的小花兒,煞是漂亮。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是她熟悉的雋永的字跡:陳老師,看到您長年累月的穿着皮鞋在講臺上給我們講課,腳和腿肯定不舒服,就讓我娘做了一雙布鞋,樣子雖然不好看,可很適合您。鞋號是趁下雨的時候,我根據您的腳印量的,估計應該合適。看到這裡,陳老師眼裡含滿了淚水。這些孩子們真好!
而那條褲子,是今年剛畢業的王芳送給陳老師的。王芳用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她媽媽買了一件上衣,給陳老師買了一條曼薩特的名牌褲子。陳老師激動地直說,王芳自己都不捨得買一件象樣的衣服,而我卻得到了和她媽媽一樣的待遇!
女兒上大學了,陳老師感覺做媽媽真好,但又有點捨不得;想起過去的鞋子和現在的褲子,陳老師感覺做老師真好,她離不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