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興順七年

興順七年,也就是歷史上的“建安十三年”……

如果沒有白兔效應的話,今年冬天,將是曹操的大背時——赤壁一戰,直接終結了曹操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的夢想,打出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一角。

而在城姬世界,曹操大概是七年前黴運已經挺過去,今年還比較順。

不過相同的是,今年“依舊”是天下大變動的一年!

一是漢中之戰……

漢室入主漢中,則可結連橫之勢,又兼併南北之基礎,楚國入主漢中,則可侵吞西川,一統南方,得半壁江山。

事實證明,終究是楚國棋高一招,

不僅神奇的從漢水一路北上,而且還震驚世人的令陽平關原地爆炸……

一面得到了張魯的投效,有了穩固漢中的大義,橫掃漢中盆地,並且還靠短時間內就修起來的塹壕、碉堡羣,穩穩的將西涼軍堵在陳倉。

六七年沒有大動作的楚國,如今伸了伸腰,便一舉破開了之前的桎梏,眼看將西川都當做是自己囊中之物!

另一件掀起波浪較小的“大事”,就是魏國一舉擊潰了燕國的鐵騎,渡過遼澤,已經貼臉輸出……

原本有數千板甲騎兵,還有遼澤天險的燕國,縱使保不住遼西,至少也能夠阻敵於遼東之外的。

然而公孫康卻中了田豫之計,準確的說……是楊修之計!

田豫是幽州士族出身,初仕公孫瓚,公孫瓚勢弱昏聵時,田豫便與其離心,開始出工不出力,後投效魏國,得到曹操的重用。

之前已經做到了魏國的幽州刺史——雖然魏國自己也只有半個幽州,但不耽誤他封幽州刺史。

主要就是負責與燕國斡旋!

這次更是有楊修獻策,以田豫來誤導公孫康……

田豫將魏國的板甲騎兵,全都“改良”成了鐵甲戰車——除了戰馬重甲、人披重甲之外,還四騎帶一“兵車”,車上不僅有斧鉞之士,而且車身同樣有鐵刺、軍刀……

反正板甲騎兵也快不起來,故而索性將其碾壓式的破壞力,進一步提升,頗有些復古的意味!

田豫以此陣,破了臣服於燕國,來試探魏國的一些草原部族。

那叫一個輕輕而易舉。

畢竟有了板甲之後,草原不足的騎射很難對板甲騎兵造成傷害,而且魏弩的射程也長於對手,至於正面衝鋒……

三五倍的烏桓人,和鐵甲戰車撞上,也是人仰馬翻、被碾壓的結果!

輕易解決了烏桓人之後,卻令公孫康也注意到了鐵甲戰車——和板甲不同,戰車沒什麼技術含量,用木車做出來,之後籠上盾牌、刀槍即可。

雖然烏桓人損傷慘重,但公孫康當時還哈哈大笑,自以爲田豫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給他獻上了良策。

畢竟論板甲鐵騎,燕國纔是最多的!

然而……

當公孫康將板甲鐵騎,全都變成了鐵甲戰車之後,自以爲得計,卻正中郭嘉下懷。

在遼澤藉着九月微微結冰的寒流,靠挖出“可過人、不可走車”的一道冰掩溝,一舉將燕國的大半板甲,全都坑殺於此!

春秋時流行的戰車,本來就有轉向不便、速度太慢,結陣後很容易相互拖累的弱點,所以纔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各國都相繼轉型騎兵。

夏侯淵與軍師郭嘉也正是利用公孫康的貪心,以及戰車的弱點,一舉摧毀了公孫康的最大憑依,順勢還直接渡過遼澤,懟到了公孫康臉上……

所謂的鐵甲戰車,在溼滑的冰面上,根本沒有停止的能力,溝不算太深太寬,卻架不住一排排的砸進去!

劉備都沒想到,公孫康會這麼菜,之前雖然作勢要北伐魏國,但卻被夏侯惇坐鎮樂安攔得死死地。

畢竟當時漢中一路吃緊,劉備要隨時準備支援,根本不敢全力強攻!

本來劉備只想要牽制一下,同樣以爲燕國至少能擋一擋……

早知如此,劉備肯定直接強行北伐!

然而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遲了……

並且漢中的局勢,也不是“沒打下來”那麼簡單,楚國在巴東、漢中打得簡直順風順水,令劉備怎一個心驚肉跳!

哪裡還會與曹操死磕?

雖說遼東的變故,就天下而言,並不如漢中之戰的影響深遠。

不過對於魏國來說,卻是至關重要——原本歷史上,公孫氏不僅“比較乖”,窩在遼東,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於地廣民豐的曹魏來說,遼東哪怕不是雞肋,也算不上多重要。

因此在公孫康獻上二袁的首級後,曹魏也接受了他的依附。

然而現在不僅公孫康強了不少,而曹魏卻比歷史上赤壁前衰弱了許多!

這也就意味着,公孫氏成了曹魏眼中“值得一舔的包”……

尤其是曹操推動轉型之後,佔據遼東不僅意味着後院安穩,更意味着可以將炒海鮮半島的三韓、扶余,還有幽州東北方的挹婁、高句麗等國收爲己用。

至少對於楚國來說,十月份幽州的消息傳來之後,便成功的將殿閣的焦點,從漢中、吸引到了遼東。

當然,在民間、甚至在江山苑羣臣中,大家更在意的還是漢中大捷。

只是作爲楚國的首腦之地,殿閣總是要走一步、看三步的!

得知魏國進攻燕國,竟然也如此順利之後,白圖已經在猶豫,之後的重點要不要向幽州傾斜一下……

畢竟佔據了漢中,以及巴東、巴中,甚至南疆也已經在楚國影響力之下後,西川已經是砧上魚肉。

而如果放任魏國的話,楚國海軍一旦被逐出渤海,今後想要再進入,就要花上數倍的心思!

事關楚國今後的對外大戰略,此事在殿閣中,也引發了討論。

白圖這時也又想起甘寧,不由得感概道:“如果甘都督能及時回來就好了……那就沒什麼可抉擇的,完全可以兩線作戰!”

也只有在殿閣,白圖可以感慨一下,畢竟在場都是楚國中樞,對遠征海軍的事情,他們再瞭解不過。

否則換做在外面的話,白圖是不會給人唱衰的引子的……

第二百二十七章 名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二十章 開蒙宗師,萬世書香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環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一百五十章 吾之勁敵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四百六十二章?新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破冥阨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四百零九章 晚上算賬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三百二十章 強攻第三百零三章 南州士的算盤第四百五十四章?魏國朝政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六百零七章 官渡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一百一十六章 深井病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三百二十五章 司馬門事件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一章 你看到我的小兔了嗎?第四十七章 約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爭論第二十四章 義父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二百七十一章 立旗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十六章 科技樹第一百三十六章 甘寧上任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第五百八十五章 奔襲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國的底氣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的魔術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十一章 尷尬第四十五章 蟻附攻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一百六十四章 送糧(大章)第六十三章 陸遜第三百零八章 學霸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從不拍馬屁!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一百五十八章 海邊工廠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坑之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超脫vs超脫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氣計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六十五章 魯子敬第三百九十八章 體面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金陵異聞第五百六十一章 瓜葛第四百五十六章?歸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門,送仁德第一百零一章 交換第五百五十一章 時機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一百六十三章 夏侯涓的報仇(大章)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四百六十九章 瞿塘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國的“缺陷”第五百五十一章 時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背刺第六十七章 我當以國士報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