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

從楊松、楊柏與馬超裡應外合,開始進攻南鄭,過去了整整一天一夜……

南鄭城經歷了馬超進攻、張魯逃走、西涼軍入城、楚軍增援……數個階段!

現今整個南城牆垮塌大半,甕城中用於進攻入城敵軍的跑馬牆也不甚完整,西南十里之外,更是一片狼藉,彷彿有兩隻鯤交配過……

同時南鄭城之戰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漢中在地勢上自成一體,不過因爲如今正是天下之望,故而消息反而流通很快。

奮戰一天一夜之後,最後入場的楚軍,成功笑到了最後,乍入南鄭的西涼軍,在楚軍的槍炮與南鄭城內亂的夾擊下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退出南鄭。

孫策與馬超的“神戰”,也以平局收場——馬超倒是覺得自己贏了,不過……沒有分出生死、也沒有對戰局產生影響,誰敢誰說贏了?

且不說無人見證,馬超自己也沒有去宣傳什麼……

楚軍進城之後,立刻發榜安民——進城後的安撫民心,也是楚國的流程訓練之一,步驟清晰明確,並且旅級以上軍隊,配有專門的安撫部門!

隨軍文吏什麼的,在楚國並不缺。

對於南鄭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西涼軍撤走之後,周瑜立刻開始接收城中天師遺部的兵權。

原本印象中“天師招來的援軍”,突然成了“天師逃走後來保護民衆的盟友”,令一部分天師遺部也有些閃到腰。

不過相比於西涼軍,楚軍顯然更容易被接受,一來楚國的確是漢寧侯的盟友,而且此時還是擊敗了作爲敵人的西涼軍而入城;二來相比於西涼軍,楚國的手段,顯然要“懷柔”得多。

對於這些天師府的舊部,周瑜也沒有完全“過河拆橋”,而是在入城後,收權歸收權,對所有奮起反抗的將士,都大加封賞與稱讚。

與此同時,着重宣傳“漢寧侯逃走”以及“西涼軍暴行”,而且這可都不是造謠!

官面上楚軍對天師道絕口不提,彷彿在楚國眼裡,就只有“漢寧侯”和“西涼軍”,根本不知道天師道什麼的一樣。

潛移默化之間,也就連帶着並不承認天師道的教職,只承認漢寧侯所封的官職!

總之是塑造自己英勇支援盟友,保護漢中百姓的形象,對於之前應和自己的漢中將領也都如此表彰……

而楊松、楊柏等投敵的將領,則是被周瑜速審、速斬——直接上樞密院的軍內刑堂,連刑部都不用經過。

並且最終處斬的罪名,還是“內通外敵”、“叛國”,也沒明說是叛的哪國。

同時在着重宣傳的時候,盡是抖出了這一干人等平時魚肉百姓、橫行鄉里的罪狀。

因此如果站在“純路人”的角度來看,現在南鄭城的情況,就是天師道內亂,平時魚肉鄉里的一部分,勾結兇殘的外敵屠戮漢中無辜百姓,而另外一部分的高層,也已經拋棄百姓逃走。

這時楚國作爲盟友,出兵保護漢中民衆,驅逐兇殘的外敵……

哪怕是天師道的遺部,大多也都接受了楚軍的封賞與表彰,至少……表面上全部接受!

畢竟投降西涼軍的話,只是敗軍之將,而投靠楚國……不僅“樹蔭”更大,並且因爲楚國是以盟友身份來解救漢中,所以算是“投靠”而不是“投降”。

雖然爲了穩定考慮,周瑜幾乎裁撤了原天師府戰將的全部兵權,但同時也已經暗示過,等到時局穩定,願意加入楚國的話,樞密院會對他們重新加以任用。

而在施政上,周瑜同樣啓動了楚軍原本就有流程的“戰時狀態”,迅速接管了南鄭政務,明面上沒有提過一次天師道,不過在實際操作中,在天師道地位越高、瓜葛越深的官員,也被閒置的越徹底,相反一些入教不深的基層官員,迅速得到提拔。

至於如何分辨?

潛伏的捕風衛和啓蒙部,可都不是擺設,早就通過隱蔽渠道,向周瑜傳遞了日常收集的漢中官員“人設”信息。

因此楚軍在南鄭遭受的反彈,遠比被西涼軍入城時要小得多——加之有“楚軍勢大”這決定性因素,很快就令南鄭城中暫時沒有明面上的雜音。

不過西涼軍只是撤出南鄭城,並不是撤出漢中……

整個漢中一共九個縣,南鄭是漢中西部的中心,也是漢中人口最稠密地區,南鄭以西是沔陽,看名字就知道,在沔水、也就是漢水的北岸,地鄰陽平關,在張衛撤出陽平關的時候,沔陽就相當於被放棄了。

另外東邊還有成固縣、北邊不遠有褒中縣、稍遠有安陽縣……

至於漢中東部,最重要的就是西城縣和上庸縣,另外就是分別臨近兩者的鍚縣和房陵縣。

其中西城,就是“你連奪三城多僥倖,好不該貪而無厭又奪我的西城”中的西城,也就是“傳說中”諸葛亮唱空城計的地方。

至於上庸和房陵……

在歷史上,關羽戰死、孟達投魏,蜀漢由盛轉衰的時候,上庸、房陵也隨着孟達一起歸了魏國,可見其地勢與漢中西部,還是有一定阻隔的,人口也較少。

西涼軍現今已經打下了距離南鄭不遠的褒中和成固,正在進攻西城和安陽。

此時在南鄭站住腳之後,周瑜的進一步目標,就是繼續收復成固、褒中,至於上庸、西城,距離武當更近,都是孫策和周瑜之前路過的,後面還會有水軍不斷趕過來!

……

就在周瑜梳理南鄭的時候,張魯也終於穿過了米倉山道,帶着殘兵敗卒,回到了巴中地區,巴中也是山地地形、人口不茂,張魯正準備沿着米倉山爲源頭的潛水、也就是後世的嘉陵江,前往漢昌——現今巴中的中心縣。

令張魯鬆口氣的是,正如閻圃所料,西涼人並沒有追擊的意思,山路雖然崎嶇,但終究有驚無險。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令張魯心中一涼……

“報!天師,前方有一隊人馬,正向我們迎過來!看旗號……不是天師府的軍隊!”前探的斥候,語氣匆忙的向張魯稟報。

“什麼?不是我們的人?難道是劉璋?”張魯一陣頭暈。

雖然帶出了大幾千人,但此時人困馬乏,如果真是西川軍,很可能真要翻車!

“也、也不大像,看旗號……似乎是楚軍,不知是否有詐。”斥候忐忑的說道。

“楚?”張魯聞言一愣,不知該如何期待。

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六百零七章 官渡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四百零五章 元讓的女兒也不錯!第三百三十八章 周公難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戰第一百章 大捷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氣計劃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四百一十章 憂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一百七十一章 “嘴”來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張鬆十分感動……第二百二十一章 修羅監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匯合歸來第四百五十三章?一銖錢第五百五十一章 時機第四百七十三章 獻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機立斷夏侯涓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變遷第一百五十五章 龐士元第四百一十四章 鄧艾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三百九十三章 尚義任俠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七十三章 鏖戰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五百五十三章 神將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瘧疾第五百九十八章 信你個鬼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十九章 紫氣東來,大賢出世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五百七十二章 襄平第十七章 理想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二百六十二章 陸康發現事情並不簡單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三十一章 長江水賊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還好吧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陽平關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的野生大金魚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五百五十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九十八章 容易第二百三十九章 換帥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剛烈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十六章 科技樹第一百零一章 交換第一百七十章 合肥姬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周公難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二百零一章 出使宛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陰謀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九十章 考教第四百九十六章 學考倒計時第三十七章 兩份大禮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四百一十五章 傻孩子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二十一章 隱藏效果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