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開闢南疆(大章)

犍爲郡朱提縣,孟達此時率領所部七千餘兵馬,詐稱三萬,駐守在朱提山一帶的營寨。

現在犍爲郡基本就是益州內亂的戰場,一方是蜀侯的西川勢力,另一方則是南部益州郡、牂牁郡的南中大族,以及永昌郡的南中各部落……

所謂的“南蠻入侵”,實際上較真兒的話,並不算入侵,而是內亂,“南蠻”的大部分來源,都在漢室的地圖之內,也就是益州的南部,只是影響力並沒有蔓延過去,一到兵荒馬亂、王朝衰微的時候,更是體現不出這裡是漢朝疆域。

永昌郡在一百多年前,還沒有進入漢室的版圖,而是古哀牢人生存的地方,一百三十多年前哀牢王附漢,後雖有叛亂,不過漢室都成功平叛。 WWW•ttκa n•CΟ

所謂的哀牢王國,也是實實在在的部落聯盟國。

一百多年前,哀牢王帶着五十多萬人附漢,而這五十多萬屬民,一共分封有七十七個邑王,很有商周初期,動輒幾百個王的感覺。

所謂邑王,實際統治的人數,也並不比亭長治下要協調的百姓多多少。

後來沒幾年,下一代的哀牢王,大概是覺得沒撈到什麼好處,一“上崗”就開始轟轟烈烈的造反,那時候東漢還比較強盛,輕易便平息了叛亂,接着殘餘的哀牢人西遷,成了現在的撣國,撣國也就是唐時南詔國的前身,南詔國也就是宋時大理國的前身……

犍爲郡北部有一座大城、名城,也是現在張任主力所在——江陽。

江陽臨近瀘水,因此在後世還有另一個名字,瀘州。

不是合肥的“廬州”,而是瀘州老窖的“瀘州”,同樣現在孟達所在的朱提縣,也是因爲朱提山而得名,在朱提山西南數百里之外,還有一座更有的山——牛欄山。

循着酒味的分部就能知道,現在西川應對南蠻的大概趨勢。

現在真正漢室境內的南蠻,基本都是在茅臺……啊不,是雲貴中“貴”的部分,“雲”的部分大半是一百多年前才併入,而且還有一部分尚未併入,也就是現在的撣國。

不過和當初的哀牢一樣,只是部族聯盟。

面對這種實爲“內亂”的南蠻入侵,西川的底線是瀘水,目標是犍爲郡,至於益州郡、永昌郡還有牂牁郡……也就那麼回事兒了。

因此江陽是西川平叛的大本營,而像是孟達,已經單獨引兵來到瀘水之南的牛欄山,算是深入敵佔。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諸葛亮平定南蠻時,也是以瀘水爲分界……

而且諸葛亮做的很徹底,或者說……放手得很徹底。

從渡過瀘水向南平叛算起,半年後就已經從瀘水北歸,整個過程十分迅速、堪稱乾脆利索——不利索也不行,畢竟歷史上那次南蠻之禍,是發生在劉備剛去世的時候。

如果不是諸葛亮迅速將南蠻按下去,怕是之後蜀漢也不得安寧,不僅其他各地大族,會看到南中大族的“壯舉”,而且一旦日曠持久的話,也將意味着諸葛丞相無法服衆!

不過諸葛亮的乾脆利索,卻並非沒有隱患……

憑什麼白圖有技術碾壓、生產力大幅帶動作爲籌碼,對山越的收服都用了七八年之功,纔有今日的“入籍率”,而諸葛亮什麼都沒有,帶了幾萬漢軍南下,之後半年就收服了南蠻?

奧秘就在於,諸葛亮的“服”而不“收”。

其實諸葛亮引兵北歸之後,並不是功行圓滿,而是徹底將所有江陽以南的漢軍,全都調了回去。

一方面將叛亂軍打得服服帖帖,另一方面……給了南中大族更高的自主權。

也就是戰術上的問題,在戰術層面解決,戰略上的問題,諸葛亮也釜底抽薪的一併“解決”了。

不僅叛亂軍被打服,而且本來就是因爲劉備跪掉之後,感覺西川勢力已經沒有前途,不想陪死、同時又想要爭取更大利益,所以纔到處起鬨的南中大族,在可以自治之後,只要每年交出賦稅和兵源,就可以安心做“土皇帝”,哪怕西川政權亡了,他們也可以投靠下個東家,自然也就不再搞事情。

其實……有點類似於士燮一開始所爭取的底線。

和白圖的遷民下山、築城入籍,完全不是一個路數。

而現在交州也已經在大開發之中,西川面對南蠻,卻還在猶豫應該將底線劃在哪。

更重要的是,這次“南蠻入侵”,和歷史上那次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現在戰術層面上,作爲叛亂軍主力的“南蠻”,是被楚國趕到北上的,而戰略層面上,南中大族現在跟着起鬨,主要是因爲楚貨、或者說是中間商,擠壓了他們的蜀錦、主要是井鹽的生意。

益州本就不大缺糧食,加上又有楚國的“帶動”,偏偏又不學楚國轉化爲民衆健康、也就是轉化爲肉類,或是將一部分田地改種蔬果……只是一味的增加糧食產量,也就令之前的益州,就有不少人口,開始脫離到農業生產之外,主要集中在蜀錦和井鹽行業。

無論戰術層面、還是戰略層面,都不是西川能解決的問題。

因此現在張任想要平亂,難度比原本歷史上的諸葛亮平南蠻,還要大了不少,只能勉強將影響,鎮壓在江陽以南。

畢竟所謂的益州南蠻,在實力上其實不是漢軍對手,只是借了地利之便——“不毛之地”的行軍成本、駐紮成本,都高的驚人,更不用說還有瘴氣、瘟疫。

陳宮、沙摩柯率領的五溪獨立師,也是帶了整編的防疫軍醫,纔敢深入進去……

不過如果真在瀘水以北守着,在補給充沛的平原上,漢軍還是有絕對優勢的。

現在坐鎮江陽的張任,自然不滿足於只是“鎮壓”,畢竟他分析不到那麼本質,對他而言,這只是規模大些、有百族參與的叛亂而已。

所以張任纔會將孟達在內的一部分將領,分批的派駐到江陽以南……至少他還不想放棄牂牁和益州郡北部。

然而現在張任面臨的困局是,想要徹底平亂,卻沒有後續支持,哪怕想要和南中大族談判,西川也沒人願意站出來背這個鍋——畢竟像諸葛亮那樣,徹底放養的決定,也不是誰都能做的。

何況……還有人惦記着南中的市場不想放棄,還想繼續用低價鹽,換取南中的金銀,而這部分人,對蜀侯府政策的影響力還很大!

可惜的是,張任雖然對蜀侯府的一些決定、一些重臣,心中十分不滿,但卻並沒有改變他的忠誠。

算起來張任還是張繡和趙雲的師兄——三人都師承槍道大家童淵。

張任雖然沒有見過小師弟趙雲,但卻與張繡相識。

不過這份情面,卻並沒有起到策反的效果,之前就有啓蒙部的成員急於求成,結果被張任識破,並且斬首示衆……

此時張任就又在帥帳中,擺弄着面前的沙盤,看神色……心情不是很好的樣子。

不久後有人來報,有斥候返回,而且是兩個多月前,張任就放出去的斥候!

張任聞聲,立刻回道:“速傳!”

只見一名風塵僕僕的戰將,跌跌撞撞的來到帥帳中,看到張任之後激動地開口道:“將軍!末將幸不辱命,探到楚軍的位置了!可惜……與末將同去的兩位兄弟都……”

張任見狀,上去拍了拍這斥候戰將的肩膀道:“放心,他們的家人,我一定會好生照顧!”

相比之下,張任的顏值,更接近於趙雲,甚至……看外表的話,比粗獷的張繡還要年輕些。

“謝將軍,末將在深入……”

“來沙盤前說。”張任打斷道,並且將斥候引到了原本擺弄的沙盤前。

這沙盤很粗略,因爲比例太大,囊括了整個廣義上的益州南部,無法進行細緻的戰術方面的模擬。

斥候上前,還特地先做了些改動,將一些地標挪了挪——畢竟沙盤這東西,其實也是楚國流傳過來的,原理很簡單,技術……沒有什麼技術,主要就看信息的掌握程度!

之前漢室官府也好、益州府也好,對南中許多地形的勘測,其實都並不確切……

先是糾正一二後,斥候在遠比張任預料中,要更近的位置,指出了楚國影響力已經波及的範圍!

漏江以南,包括滇池澤一帶的部族,很多都已經開始接受楚國的安排。

而且漏江是在牂牁郡南部,滇池澤幾乎已經是益州郡的北部!

滇池澤一帶,距離江陽不足兩千裡,而距離朱提山不足千里……

“向西呢?永昌郡怎麼樣?”張任見狀,臉色更加凝重的問道。

“永昌郡東部的各部族,幾乎都能看到楚人,比牂牁、益州兩郡更甚,末將未敢深入。”斥候戰將有些心虛的解釋了一句。

也就是說,西邊的情況,更加嚴重,甚至……楚軍這支襲擊南蠻的主力,就是在向西兜過去!

其實以牂牁、益州兩郡的地勢來說,一兩千裡的距離,已經相當遙遠。

這可不是後世“開車半天、一天”的概念,而是“行軍要兩三個月、中途還可能出現各種意外”的概念。

不過要知道,張任現在擔心的不是楚軍直接來襲,現在襲擊西川的,只是被楚軍“趕出來”的部分南蠻。

僅僅一兩千裡的距離,也就意味着,在這個距離之外,西南各部怕是懾服居多,一些不服的……也都已經被趕到了這一兩千裡的範圍內。

張任心裡也很疑惑,楚軍究竟出動了多少人?居然將這個南疆都攪得蠻人紛紛北上?

這麼多人在南疆,需要多少補給?那種地方……運輸消耗得有多大?

“難怪這次蠻人的數量這麼多……辛苦你了,之後好好休息吧。”張任強自鎮定之後,安慰了斥候一句,之後讓他去休息。

從沙盤上能夠直觀的看到,南中百族原本的聚居地,基本已經被橫掃!

最南邊、還有西邊永昌郡範圍,也就是原本漢化程度最低、漢室影響力最低的地方,甚至斥候都已經無法深入。

其中抗拒楚國統治的部分,在被擊敗之後,紛紛北上,被壓縮在了這距離西川兩千裡縱深的範圍內,與最近對蜀侯不滿的南中大族,勾結在了一起……

當然,如果是陳宮聽說張任的推測,現在一定會伸冤、糾正。

可不是楚國趕他們走的,楚國這只是正常發展,尊重各部族本身的意志,只是……有人主動進攻楚軍,還擊總是可以的吧?

附從楚國的部族,向楚軍求援,總不能不管吧?

陳宮敢說,自己的所作所爲,經得起禮部、吏部、刑部的審查,沒有任何問題!

與此同時,甚至陳宮和沙摩柯,在南疆的成功經驗,現在還作爲先進範例,向亶州、夷州的多山地區,還有揚州南部的百越推廣。

陳宮這幾年在南疆,摸索出了一套在這種地形複雜、部族林立,很難由統一勢力控制的區域,行使“楚化”的流程。

除了獨立師之外,陳宮還陸續從楚國“要”來不少開荒軍,相比於海外拓荒,其實來南疆,開荒軍還要更加心安一些。

每到一地,先原地駐紮一部分軍隊,接着開荒軍走流程的勘測、開發資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礦就挖、有稍微平整些的土地就開墾,甚至漁獵資源也可以先利用起來……

同時獨立師繼續派斥候出去,一片片土地探查,遇到部族儘量不發生衝突,及時標記回覆即可。

接着有部族的地方,就由開荒軍的專業人士接觸,沒有部族活動的地方,直接上勘測人員……

總之是務求縱橫百里爲單位,再怎麼貧瘠、惡劣的土地,都要找出“盈利”之處,哪怕毒泉惡水之所在,也要分析出毒泉的成分!

對於楚國來說,“毒泉”雖然毒,但是……有些只是不能喝,可都是寶貝。

實在做不到、無論怎麼覈算資源,現有條件也無法活人的情況下,才能圈定“無人區”,同時需要確保,“無人區”周圍必須被“開發區”包圍。

整體上是不斷向外偵查、勘測……

“開發區”盡情開發,爲了資源進出,自然也要儘量修路——虧本不要緊,有楚國補貼。

陳宮的思路很明確,一是利用楚國的生產力優勢,令同樣的土地,能夠“撫養”比南中部族更多的楚軍,甚至扭虧爲盈。

哪怕是一樣的漁獵、耕作,楚國的工具優勢、理論優勢也是明顯的,而且在開荒階段還有集團作業的優勢。

而且還有許多資源,對於楚國來說是寶藏,對於南中各部族來說,卻是無用之物、甚至拖累。

至於遇到的部族,初步的接觸後,大體分爲兩類——一是願意與楚國合作,一同開發南疆的,二是不願意合作,但是願意共存交易的……

開荒軍面對前者,自然是精誠合作,面對後者的時候,也很歡迎,並且會主動劃分並不欺負人的“邊界”。

不願意共存、侵犯邊界,妄圖將南中百族的利益,作爲自己野心的踏腳石的部族?

陳宮自然要代表南疆民衆與其宣戰,要麼是原地被剿滅,要麼是被迫北遷、北遷、再北遷……

至於那部分並不願意與楚國牽扯太深,卻還願意、或者說只能接受共存的,往往沒多久就會發現,周圍的區域、原本熟悉的“鄰居”,各方面收穫開始遠遠多於自己,更重要的是,付出相同的人力,收穫卻遠遠多於自己,而且還開放交易……

這部分部族,往往隨着時間,要麼轉化爲合作,要麼……北遷、北遷、再北遷……

楚國的確付出了高昂的補貼,很少有真正盈利的開發區,不過路修了起來、城市雛形建了起來,人……聚了起來。

一些現在還利用不上的無人區,也都確保被開發區圍着,自然也就意味着沒有什麼閉塞的“桃花源”,一切都漸漸在控制之下!

而且作爲長久投資來看的話,等到雖然受制於地理條件,狹窄崎嶇,但至少能走獨輪車、小推車的小路修到普及,南中完全能夠整體的扭虧爲盈。

現在開發南中,也比後世、甚至比唐宋時都要容易得多——人少,對生活資源的需要,也就同樣不高。

允許開荒軍,在一定程度上,以漁獵爲生存基礎的情況下,軍費投入其實是降下不少的,無論專門訓練的開荒軍,還是五溪人爲兵源的五溪獨立師,對這些都門兒清……

現在陳宮摸索出的這一套組合拳,也漸漸在揚州南部的百越,甚至是海外推廣着。

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三百八十七章 修牆修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燕侯來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伐袁術第三百零三章 南州士的算盤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興未艾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紀第四百六十五章?漢中之難第二百二十三章 拋棄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三百四十三章 射王中肩第三百四十三章 射王中肩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五百九十一章 仿製火炮?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二百三十章 授九錫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長子隱憂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長子隱憂第一百章 大捷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二百八十九章 恃遠不服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五百八十五章 奔襲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伐袁術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二百二十五章 定江夏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五百九十七章 脫離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一百八十章 七勝七敗第三百六十九章 使者第五百零八章 陰暗的楚王第三章 開會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四百一十四章 鄧艾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四百五十九章?時代變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虎祭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二百九十八章 容易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郡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三百二十五章 司馬門事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拆第五百九十九章 錯過吃雞套裝的司馬懿第五百一十章 渤海之變(大章節)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請交易第六十五章 魯子敬第二十三章 鐵骨錚錚白硬盤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海邊工廠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三十七章 兩份大禮第三百三十四章 斬首!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三十七章 兩份大禮第五十四章 巧遇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二百二十章 連弩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一十章 奇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龐士元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長子隱憂第五百五十三章 神將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開化姬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