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

“宣總,嘉穀的評估報告做好了。”秘書將一本200多頁的白皮書放在了桌面上。

“終於做好了。”進出口銀行金融部宣總經理看着封面上的“嘉穀評估報告”,只覺心累。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嘉穀在兩個月前,就爲收購美國糧商高鴻做資金準備,並與進出口銀行做了相關的溝通。

收購併購是銀行最喜歡的,不僅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而且能帶來可觀的知名度,以及長期的業務合作。

任何一起大型的收購併購,都是一次大生意。

但問題是,進出口銀行同時迎來了兩筆“大生意”。

在嘉穀集團謀劃着收購美國高鴻的時候,地產商旺達集團也籌謀着併購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公司。最關鍵是,這兩筆海外大併購,無論是哪一筆成功了,都將刷新中國企業海外單筆併購金額的記錄。

企業“走出去”是必然趨勢,伴隨相至的,是中資銀行走出去。

但數十億美元的鉅額授信,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

哪怕是對於進出口銀行來說,爲一個大型跨國併購項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綜合融資服務,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也是要全力以赴的。

資金倒不是問題,問題是最優秀的服務團隊只有一支。

所以針對嘉穀集團與旺達集團兩家的海外大併購,進出口銀行分別進行了項目評估,以供高層作“二選一”決策。

從第一輪的對比看,兩個項目各有利弊。

從併購的成功率來說,旺達對AMC的併購相對更高,但後期整合的風險也不低。

企業併購的風險既有併購價格、行業週期的風險,更存在整合之後的風險。原來100塊錢買的資產,如果整合不力,挖掘不出潛在價值,最後可能變成20塊錢,甚至10塊錢都有可能。

而相比旺達集團,嘉穀在企業併購後的整合是加分項。不說國內,嘉穀在海外已經有了成功的企業併購整合經驗——嘉穀糖業完全是建立在海外併購的基礎上的,而經過三年多的發展,不僅償還了所有債務,還穩住了世界第三大糖企的地位。

進出口銀行支持企業的海外併購,也是希望能伴隨着“出海”的企業一併成長,如果業務沒有持續性,那就有點尷尬了。

從這方面來看,嘉穀對於高鴻的併購,在業務上也更有持續性。

雖然經營農產品可能不如經營電影院線等文化事業賺錢,但是,世界人口仍在增加。從長期來看,食品價格將會上漲——人可以不看電影,但是總不能不吃飯吧。

而且,相比於勉強可以說是“文化走出去”的美國影院公司收購,嘉穀對於高鴻的併購,是實實在在的擁有糧食貿易的自主權。

目前國內進口的糧食,都是經歐美糧商之手;一船一船運來的糧食,實質上是被環環抽利。

作爲我國農業“走出去”的“領頭羊”,嘉穀一旦拿下了高鴻,即能跨過歐美糧商之手,在美洲地區與農民直接交易糧食,不管是不是運回國,起碼是擁有了糧食貿易的主動權。

但嘉穀併購高鴻最大的問題,恰恰在於成功的機率不高。

此前嘉穀在美國遭遇到的輿論惡評和打壓,都被進出口銀行看在眼裡。在那種形勢下,任嘉穀再有雄心壯志,進出口銀行也不看好嘉穀在美的併購成功率。

但就在宣總經理的合作意向慢慢傾向於旺達集團之時,美國的新消息傳來,嘉穀面臨的輿論形勢大變,以及嘉穀金融部在大宗期貨市場上斬獲不菲。

沒說的,評估報告重做。

輿論形勢的突變,以及可能超過十億美元的金融市場獲利,足以改變顛覆整個評估報告。

這一次,宣總經理得到了不太一樣的結論。

“嘉吉等美國本土糧商歡迎中國同行的競爭?這是在開玩笑嗎?美國人什麼時候會這麼好心了?”翻着最新的評估報告,他匪夷所思地問道。

秘書小聲地回答:“聽說嘉穀在美國的公關卓有成效,美國本土糧商大多對嘉穀併購高鴻不反感。”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秘書感到爲難了。事實上,進出口銀行也不知道嘉穀具體是怎麼做到的,只是通過某些渠道,得知嘉穀在美國本土獲得相當大的支持,並在與島國丸紅商社的直接競爭中取得了較明顯的上風。

宣總經理也不指望秘書給出答案,他直接翻到結論:“所以,就憑這一點,評估組就認爲嘉穀海外併購的風險低於旺達集團?”

剛說完,他就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句蠢話。

那麼惡劣的輿論形勢,嘉穀都能悄無聲息地翻身了,難道還不能說明嘉穀在美國的影響力?

雖然不太明白這種影響力是怎麼產生的,但足以讓進出口銀行調高了對嘉穀併購的預期。

銀行對於企業併購成功與否的評估,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方法,就是看企業在收購之前是否真的有長遠經營的打算,是否真的做好了整合準備。

嘉穀的表現,表明了其不但有了完整的設想,甚至都不止是想法,可以稱得上完整的行動方案了。

一旦嘉穀的海外併購風險評估低於旺達集團,營收和利潤均遠遜於嘉穀的旺達幾乎是毫無優勢。

這讓宣總經理的心已經無限傾向於嘉穀了。

他擺手讓秘書出去,就抱着評估報告,去跟銀行其他高層開會討論了。

集思廣益的結果也很符合預期,進出口銀行將優先爲嘉穀對美國高鴻的併購提供金融支持。

開完會回到辦公室後,宣總經理馬上打電話聯繫嘉穀的總經理王昱業:“王總啊,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銀行同意了爲你們的併購提供資金支持。”

“宣總。”電話裡王昱業的聲音似乎有些朦朧:“非常感謝貴行的青睞,但是,我們又有了新的資金來源,現在正在設計新的整體融資方案……”

宣總經理握着手機愣住了,這一刻,他的內心在咆哮:是誰,是誰搶走了我的嘉穀?

……

~~~

第605章 春耕始,“帶薪休假”的土地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438章 富農是根本(1/3)第82章 火爆(上)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273章 遠東的掠食者們第481章 暗戰與睚眥必報(2/2)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425章 貢獻長壽的“果籃子”(2/3)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207章 佈局,大颶風逼近第220章 兩個人的隔空對峙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512章 與雜交水稻之父的初見(2/2)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473章 這有點秀啊(2/2)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710章 酸味(1/2)第189章 花團錦簇(3/4)第681章 大風神(2/2)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661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上)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614章 “豆”爭(上)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69章 惡臭熏天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706章 小麥之變局(二合一)第559章 人家的沙漠,人家的牛(1/2)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126章 逆勢而行(2/3)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531章 善於化不可能爲可能(1/2)第211章 一面地獄,一面天堂(新年快樂!)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10章 合股經營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255章 搖錢樹?妖樹?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410章 讓觀望者奮起(2/3)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