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上少了一個學術大師

其實之所以如此,並不是真的指責盧嘉棟對技術暴殄天物,說來說去,趙如鬆作爲老一輩軍工技術專家,對下一代軍工技術人才的成長還是很關注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放棄軍工科研院所的高位,重新回到校園中去教書育人,爲的就是能夠培養出更多的軍工技術人才。

也正因爲如此,他和當年的楊弘毅一樣,對盧嘉棟非常看重,只不過與楊弘毅那種只希望在軍工系統做出貢獻的寬泛期望不同,趙如鬆的想法則更爲具體,那就是希望盧嘉棟能夠專注于軍工技術,儘量不要插足政治。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其中有着他幾年前切身的經歷,也有着他個人對技術的執着追求,但與這些相比,更多的則是他對盧嘉棟本身的看重,這一點從兩人合作研發便攜式火箭筒便開始了。

之後的新式火炮和炮兵偵察校射雷達趙如鬆也多少了解一些內情,從而更加堅定的自己的想法,畢竟在他看來,像盧嘉棟這樣軍工技術全面,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的年輕人十幾年也遇不見一個,如果這樣的人才能夠潛下心來研究技術的話,說不定就是中國下一個軍工技術領域的大師級人物。

只不過盧嘉棟雖然對各項軍工知識和技術都有相當的見解和想法,很多還極具開創性,可他好像只是把技術當做一個完成任務的橋樑,看似重視但卻並不在意,很多的時候更是希望用這些技術來成全他人。

要不然他主持了那麼多武器裝備的研製項目,怎麼連一篇相關技術文章都沒有,反到是參與的研製人員的技術論文頻頻發表,評先評優更是數不勝數,甚至他的學生胡慶華那幾篇關於底部排氣彈藥和棗核形榴彈的論文還獲得國家級的技術進步獎,爲此還被趙如鬆所在的羊城大學聘請爲客座教授。

要知道這些技術很多都是盧嘉棟最先提出的,然而在論文發表時卻從來不把自己的名字署上去,胡慶華的幾篇論文是一樣,趙如鬆關於便攜式火箭筒的平衡拋射原理也是一樣,剛開始的時候趙如鬆還覺得這是盧嘉棟甘居人後不想出風頭的謙虛,可慢慢的趙如鬆便覺得有些不對勁兒。

因爲盧嘉棟在學術上不冒頭,卻在升遷上有着令人驚歎的速度,而且盧嘉棟對此好像也很樂意,甚至還很積極,這讓趙如鬆看在眼裡只覺得盧嘉棟是有點走錯了路,因此曾多次提醒盧嘉棟,讓他把經歷多放在技術上。

此次被盧嘉棟邀請主持反坦克彈藥研製工作之際也沒忘記這件事,可沒想到盧嘉棟還是像以前一樣,將技術和理論提出來後便不再過問,好像這些理論跟他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一般,反而整天跟軍隊和地方上的那些高官來往甚密,趙如鬆可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想着在軍工技術上有如此天賦的人,最後還是可能全部荒廢掉,更是有種痛心疾首的感覺,也正因爲如此,在盧嘉棟提起相關技術的苗頭時,趙如鬆纔會不假辭色的說盧嘉棟越來越“官僚”,至於讓搞技術的人走投無路說白了也只是氣話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希望盧嘉棟不要再想着升官,而是潛心搞技術!

盧嘉棟當然知道趙如鬆的意思,說是讓搞彈藥研究的人無路可走,只是趙如鬆那種兩三句就把人嗆得半死的老毛病而已,若是旁人聽了或許不是被氣得臉紅脖子粗,就是想找個地縫轉鑽進去,只不過對於盧嘉棟這種與趙如鬆相熟的人來說,對這種充滿趙氏風格的話語早已是習以爲常,並且還能從中解讀出深層次的含義。

說句實話,盧嘉棟並不是不想在學術上有所成就,不管怎麼職務再高那也只是一時的,可說著書立說,或是成爲某一領域大師級的人物卻是能流傳於後世,受萬人敬仰的,對此盧嘉棟和普通人一樣,無不是爲之神往。

然而真是要是投身技術,將自己埋頭於某一學科領域從此不管不顧的一直研究到終老,或許自己可以功成名就,彪炳千古,可自己潛藏已久的那份軍工霸主之夢卻依然是鏡中水月,無法實現。

那可是他從小的志向,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大學畢業之後就投筆從戎進入軍隊,更不會在軍工科研領域忍受寂寞一干就是十幾年,當然也更加不會爲了查看未爆炸的彈道導彈而隻身犯險。

說來說去,他只是爲了想讓這支有着光榮歷史的軍隊更加強大,想讓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國家再次找回他應有的榮耀,即便是重生之後,他的這份信念依然沒變,正因爲如此,他纔會抓緊時間不遺餘力的利用他後世所掌握的軍工知識來研製一個又一個性能先進的武器裝備。

更是毫無保留的將他所掌握的先進知識傳授給大家而自己並不居功,爲的就是想在短時間內能夠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要知道整個八十年代是一個相當寬鬆的發展機遇期,想要完成軍工霸主的夢想,就要在這個時期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盧嘉棟看來最爲寶貴的就是時間。

也正因爲如此,他根本不可能在一個學科裡扎得太久,更不可能放棄不斷向上,並能將自己話語權擴大的升遷機會,所以當趙如鬆說完這番話後,盧嘉棟並沒有感到生氣,反而是巍然一嘆:

“趙教授,咱們最耽擱不起的就是時間呀!”

盧嘉棟話音剛落,趙如鬆微微一怔,他雖然是個專注學術的專家,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的經歷讓他鍛煉出敏銳的洞察力,盧嘉棟這句話雖說比較隱晦,但還是能明白這位自己極爲看重的年輕人的心思,最後也只能化作遺憾的一嘆:

“唉!這個世上可要少了一個學術大師了!”

盧嘉棟對此並沒有回答,只是嘴角上斜出一道意味深長的笑容,而就在這時一位測試場的值班員急急的跑過來:

“盧總師,趙教授,材料研究所的專列快到站了!”

“終於來了.......”盧嘉棟說着,深邃的目光凝視着鐵路線外的山坳方向........

三林市西南通往萬山武器裝備測試場的專用鐵路線上,隨着幾聲急促的汽笛聲過後,一列蒸汽機車牽引着十幾個車廂組成的列車,正一個不停的從羣山環繞的谷地中疾馳而過,在位於列車前部的車廂中,即將到達目的地的湘南特鋼廠副廠長朱海峰放下手中的設計圖紙,用手撐着額頭仔細的看着手中的圖紙:

朱海峰自從完成新式炮鋼的研製任務之後,便從湘南特鋼廠的總工藝師升任副廠長,主管湘南廠的生產和技術工作,當新式坦克研製小組成立之後,他便被盧嘉棟調過來擔任裝甲鋼和炮鋼的研製工作。

雖說朱海峰的脾氣和秉性並沒有因爲升職而改變,工作中也不免跟別人有些小摩擦,偶爾也會讓些領導感到頭疼,哪怕是上過戰場的徐源與朱海峰照面都大搖其頭直呼領導不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新式坦克研製小組當中公認的刺頭卻對盧嘉棟言聽計從。

畢竟在整個新式坦克研製小組中,能讓他真心佩服的也就是盧嘉棟,也正因爲如此,當朱海峰接到盧嘉棟的電報後二話不說便拎着行李來到位於羊城的材料研究所,開始進行復合裝甲的研製工作,當然他與材料研究所所長秦景斌之前有過一段很默契的合作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只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原本繁重漫長的研製任務居然這麼快就完成了,先不說炮鋼因爲先前研製52倍口徑155mm榴彈炮打下的技術底子完全可以應用到新式坦克炮上,就是難度超高的複合裝甲也因爲他的老師,現在已經退居二線原北方廠總工藝師祝光榮的幫助而順利完成。

對於這樣的結果,朱海峰心裡很是欣喜,可不知怎麼的,當列車鄰近萬山廠武器裝備檢驗測試場時,他卻又有些不安起來,以至於拿出圖紙再次審視一遍由他老師親自指導的設計藍圖又仔仔細細的看了幾遍:

“老朱,你怎麼還不放心?”就在朱海峰凝視着手中的圖紙,認真思索之際,秦景斌拿着一杯熱水坐到了他的對面,將還冒着熱氣的水杯遞給朱海峰:

“祝總工藝師可是國內坦克裝甲車輛方面的專家,他指導的設計應該沒問題!”

秦景斌臉上帶着和煦的笑意,就如同車窗外燦爛的陽光,其實他跟朱海峰一樣,都沒想到手中的研製任務能夠這麼順利的完成,這樣一來他所領導的裝甲分系統的研製進度將成爲整個坦克研製團隊名副其實的冠軍,這不僅證明秦景斌本人以及他所率領團隊的能力,而且還能讓他在材料界的地位能更上一層樓.........

第七百五十九章 刺破蒼穹的利劍第四十章 試裝部隊第二百八十五章 不甘心的英國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不可承受之重第六百一十九章反輻射剋星——協同式干擾第四百八十四章 法國的陰謀第三十四章 紅星軍工廠第一百九十七章 同志,我看你是被嚇破了膽(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轟然倒下的大師第四百九十五章 精彩紛呈的鬧劇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秒之差第三十七章 卡殼第五百六十七章 真主的戰神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式52倍口徑155mm榴彈炮第八百三十一章 贏得訂單第六百九十六章 糾結的運十團隊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戰第一百零三章 總指首長的震怒第二百零五章 陣地攻防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王牌第二百二七章 新式大口徑遠程火炮的預想第七百五十一章 瘋狂的戰鬥民族第六百零二章 換一個思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不甘心的英國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爲了勝利——突擊!第六百一十章 迎頭痛擊(下)第二十二章 調研組第三百六十章 達成生產“酋長”式坦克零備件協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界限與整合第六百四十三章 將火箭炮的功效發揮到極致第七百五十九章 刺破蒼穹的利劍第五百一十六章 “雙邊”火控系統第三百零六章 越南高層的反應第三百八十五章 來自材料研究所的喜訊第七百五十四章 美國人的意圖第九百二十八章 挖個深坑第四百九十五章 精彩紛呈的鬧劇第七百五十三章 偷~~窺~~者第四百三十二章 剝去皇帝的新衣第八百二十二章 爲中國武器正名第三十九章 槍和人都是好樣的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毛櫸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海空裝備課題組的新成果第七百一十一章 折戟的雛鷹第五百八十五章 一條戰壕裡“戰友”第八百六十七章 軍火商的局(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摩根的手段第七百五十二章 出擊:中國航空兵第六百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第三百二十四章 與家人的電話第一百零二章 蘇聯顧問第二百五十七章 這份合同不能籤第六百九十四章 以成熟技術,打造一流戰機第五十五章 裝備測試場第八百七十八章 衝擊波第三百六十章 達成生產“酋長”式坦克零備件協議第八百二十九章 難以置信的攔截(上)第八百一十六章 薩達姆的野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波計算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雷再起第二百二七章 新式大口徑遠程火炮的預想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乎意料的研製難題第四百八十九章 要給中國人一點顏色看看第五十七章 來自採購部的拒絕第六百六十二章 沉默的“百靈鳥”第七百四十三章 生死一瞬第五百七十八章 真主的“天劫”第五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決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收網行動(求月票)第七百七十四章 新領導第六十四章 緊急通知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家意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阿富汗論斷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妄的越南炮兵指揮官第九百一十章 立體攻勢(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說曹操,曹操就到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智慧第七百零一章 海空軍的分歧第三百零七章 蛛絲馬跡中的震撼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僑技工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五章 萬山軍工廠第七百二十六章 高新機——力量的倍增器第一百九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八十五章 炮彈選型第六十九章 跨入1979第五十三章 槍掛榴彈發射器第九章 陳子玥的邀請第二十二章 調研組第七百七十九章 巴基斯坦的野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也做做軍火商(求月票)第二百三十章 身管自緊設備(求月票)第七百九十一章 新式防空導彈的構想第四百四十四章 被製造出來的“神”第三百八十四章 計算機天才第一百九十四章 必勝的信念第四百章 真正的對決(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細微的裂紋第二百三十三章 來萬山廠是最正確的決定第七百四十九章 擒賊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