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兩面受敵

武仙的頑強出乎蒙軍意料,即使蒙軍攻破北城門,金軍仍然依託城內的街坊與蒙軍進行殘酷巷戰,無人潰逃。雙方逐街逐院的爭奪,蒙軍出現了慘重傷亡,血流成河。在城池東西兩面,城頭上的金軍仍然在頑強抵抗,張柔、塔不已兒等人始終無法攻上城頭,無法與城內巷戰部隊形成配合。

在修建衛州城時,武仙有意把街道修築的十分狹窄,房屋卻修建的高大結實。這迫使破城的敵軍只能擁擠在狹窄空間,而守軍則控制着街坊兩側的高屋,居高臨下,不斷的襲擊蒙軍。

也許金軍明白他們的親人家眷就在衛州城裡,除了拼死抵抗別無出路。也許金軍知道了援軍即將到達,看到了希望,勇氣倍增。其實金軍背靠黃河,港口就有船隻接應,他們是有退路的,但是他們就是不退。衛州守將武仙,也表現出頑強的鬥志,誓與衛州共存亡,絕不上船跑路。

金軍弓箭手向狹窄街巷內的蒙軍射擊,大量殺傷蒙軍之後,就跳下房屋,持短兵與蒙軍近距離拼殺。金軍寧可戰死,絕不退卻,每奪下一個院落,蒙軍都會付出慘重代價。

更可怕的是,金軍從南宋的匠人手裡掌握了一定火器技術。在狹窄街巷最具殺傷力的不是竹子做的突火槍,而是蒺藜火球和霹靂火球。金人把20斤的火藥裝在陶罐裡,裡面還塞上鐵蒺藜,一旦爆炸陶瓷破片和鐵蒺藜亂飛。有一種火老鼠,是用鐵罐和多層紙球包裹火藥,火藥裡摻雜毒藥、鐵蒺藜和鑲嵌倒鉤的木片,更是歹毒。

金人這些所謂火器當然不能和特種部隊裝備的手榴彈相提並論,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的東西。因爲炸藥配比不靠譜兒,只能通過加大裝藥量增強威力,20多斤的大罐子,根本就無法投擲。也沒有靠譜兒的拉發裝置,人工點燃藥線引爆,很難用於實戰,尤其是像現在這樣大風的天氣。那些所謂的突火槍,更是跟個大爆竹沒啥區別,跟現代槍械不是一個概念。

但是在特定的場合,這些原始的熱武器同樣可以發揮可怕的威力,比如現在的衛州城。金軍從高處的房屋頂,點燃藥線,直接向下面街坊內密集的蒙古軍隊投擲。火球爆炸,裡面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四處飛濺,給蒙軍造成了可怕的傷亡。

不得已,蒙哥派出他已經傷亡慘重的特勤總隊士兵,支援吃緊的地方。特種兵用更小巧強大的手榴彈攻擊屋頂的守軍,用強大的鋼弩在遠距離給敵軍一一點名,掩護蒙軍大隊攻擊一個個戰術要點。但是不可避免的,特種兵的傷亡在持續增加。蒙古東線集團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把他們寶貴的兵力一點一點投入到這個血肉磨坊。

戰至傍晚,精疲力竭的雙方只能休戰。一天鏖戰,蒙軍從北城門突入衛州城,佔領了北城4個坊區。東西城牆上的守軍毫不爲所動,堅守城頭,死戰不退,張柔、塔不已兒等部就是無法攻上城牆。相對來說,金軍雖然已經城破,但是士氣更高漲一些,因爲他們的親人就在城內,他們已經退無可退。

還有一個蒙軍最大的隱憂,恆山公武仙府仍然掌握着他最精銳的8千親衛,其中包括3千騎兵。他始終沒有動用這支力量,即便是已經城破,他仍然不動。他知道時間在他一邊,他要用這支部隊給蒙軍最後一擊。

近3個月,塔思國王所部無日不戰,死傷籍陳。即使是最頑強的人,也難免心理上的疲憊。尤其是現在突入衛州,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最後時刻,仍然遭受了重大傷亡,蒙軍士兵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就在這時,依剌蒲阿援軍主力已經到達新鄉,真正的大決戰纔剛剛開始。

窩闊臺汗二年(1230年)冬11月 初十日 衛州孫杏鎮

當黎明的薄霧散盡的時候,依剌蒲阿援軍前鋒已經看到了對面蒙軍大陣。近2萬步兵在黃河北岸列陣,騎兵在兩翼,蒙軍牢牢卡住金軍東援衛州的道路。在步兵陣列後方,是1萬6千餘輕騎兵,塔思國王的戰旗高高飄揚。

金軍前鋒在騎兵掩護下,展開於鳳泉、小店到黃河北岸的魏堤,後陣綿延到新鄉、小店一線,15萬大軍展開於黃河北岸,黑壓壓根本就望不到盡頭。這是金國能夠蒐羅到的最大一支機動兵力了,一旦損失後果不堪設想,以金國極端拮据的財政,再整出這麼一支大軍根本不可能。也不知道他們抽的哪門子風,把整個國家的命運賭到了衛州這麼個不起眼的地方。

無論是依剌蒲阿還是完顏合達,這兩個行省的統帥都不同意冒險救援衛州,尤其是需要抽調關鍵的京兆和潼關兵力的情況下。潼關以西還有6萬多蒙軍,在河東,蒙古大汗窩闊臺還掌握着數萬精騎。如果因爲三關兵力空虛遭到蒙軍主力東西兩面的圍攻,比丟失一個衛州危險更大。

但是衛州離汴梁城太近了,不過是一河之隔,這觸動了金國中樞敏感的神經。因此金哀宗完顏守緒下詔嚴令西線兩行省抽調精兵,救援衛州,將蒙古人逐出黃河北岸,不然他睡不着覺。依剌蒲阿只能遵旨東進,完顏合達頂住壓力,只象徵性的派出了一些步兵參戰,交給依剌蒲阿統一指揮。他有預感,在東線衛州大打的時候,西線也會遭到大規模進攻,他怎麼敢抽調鳳翔、京兆這樣大城的兵力。

蒙軍雖然兵力只是金軍的四分之一,但是蒙軍有2萬多騎兵。除了吾也爾和撒裡答的契丹騎兵,還有塔思國王直屬的1萬6千餘蒙古精銳騎兵。而金軍騎兵只有8千,真正能和蒙軍精銳正面對衝的,只有完顏陳和尚部下3千忠孝軍重騎兵。塔思國王之所以敢於面對金軍強大的兵力,正面列陣交鋒,就是因爲蒙軍的騎兵優勢。

正是因爲忠孝軍兩次在大昌原擊敗蒙軍精銳騎兵的威名,令塔思國王頗爲忌憚,他並未趁金軍陣列不整的時候發起進攻。因爲有可能會遭到金軍騎兵的反擊,他的輕騎兵正面和忠孝軍重騎兵對衝要吃大虧,兩次大昌原之戰,蒙軍就是犯了這種戰術錯誤。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爲了掩護金軍步兵列陣,忠孝軍重騎兵在高英、樊能2提控的率領下,率先對蒙軍正面發起突擊。塔思心中暗歎,這依剌蒲阿用兵,真是沒譜兒,哪兒有一上來就把最大本錢押上去的。

蒙軍正面是嚴實的強悍步兵方陣,這支軍隊最寶貴的財富,就是當年益都軍校裡培養出來的基層軍官,這些人活着的已經成爲了東平軍的中級軍官。雖然在山東、河朔地區的征戰中,他們很少面對真正的重騎兵突擊,但是在軍校裡,巴根臺長官曾經反覆給他們講過對付重騎兵的戰術。無他,嚴整的隊型,視死如歸的氣概,和如林的長矛陣而已。

忠孝軍3千重騎突擊如同雷霆一般,這些人馬皆披鐵甲的鋼鐵怪物是中國東北諸民族的特產。從慕容鮮卑,到契丹、女真的重騎突擊一直就是他們壓箱底的法寶,甚至到了滿清時期,仍然有鐵頭子死兵。在冷兵器時代,這種正面進攻始終是無敵的存在。現在,忠孝軍像他們的先輩和後輩一樣,以一往無前的氣勢衝入嚴實部的步兵方陣,前仆後繼,用鋼鐵和血肉撞開了嚴實部正面。

但是蒙軍步兵並未被衝散。前面幾排長矛陣被撕碎摧毀之後,後面的長矛林一步不退,死死的頂住金軍騎兵,寧可被戰馬踩死撞死也不離開自己的位置。這些英勇的步兵以自己的犧牲,抵消了金軍重騎兵最大的優勢:速度。一旦這些鋼鐵怪物喪失了衝擊力,笨重的在原地作戰,就成了密集長矛林的最好靶子,很快就會被刺成刺蝟,多麼沉重的鐵甲也沒有用。

幾乎同時,塔思國王命令兩翼的契丹騎兵出擊,攻擊忠孝軍薄弱的兩翼,減輕正面步兵方陣的壓力。而金軍正面也列陣完畢,開始如牆而進。蒙軍大陣正面已經被重騎兵衝的殘破不堪,撕開了無數道口子,正是金軍完整陣列的好目標。

雙方几乎沒有試探,一上來就爆發了大混戰。步兵和步兵對刺,騎兵和騎兵對衝,騎兵把步兵陣列踩踏粉碎,步兵嚎叫着把失去速度的騎兵拖下馬背。雙方士氣高昂,殺聲震天,殘肢斷臂飛舞,血流成河。

金軍利用兵力比蒙軍強,陣列比蒙軍長的優勢,從蒙軍右翼圍攏而來。塔思國王用後陣的騎兵不斷反擊右翼迂迴的金軍,給金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但是金軍源源不斷而來,仍然取得了進展,戰至申時,金軍已經突入蒙軍右翼1裡多地,蒙軍側翼有被粉碎的危險。

申時2刻,塔思國王親率他的3千親衛騎兵在右翼發動了一次大規模逆襲,暫時止住了金軍突破的勢頭,將戰線穩定在娘娘廟一線。隨後,爲了防止金軍側翼的進攻,塔思國王下令中路和左翼蒙軍向柳莊、七裡鋪、姚莊一線撤退。金軍前陣大多殘破,騎兵主力也在最開始的突擊中死傷慘重,已經無力追擊。

戰至酋時,兩軍脫離接觸。僅僅一天時間,雙方就有1萬餘人倒在這個彈丸之地。蒙軍傷亡6千餘人,金軍傷亡9千餘人,其中金軍最缺乏的騎兵傷亡了2千餘,可謂元氣大傷了。

第五十七章 堤下蟻穴第三十八章 慘烈大捷第八十七章 征服南俄第四十一章 決策向東第八章 一往無前第二十章 特種裝備第七十二章 忠勇無雙第十八章 水晶商廈第四十五章 氣壯山河第二十九章 科技力量第六十六章 無處可逃第五十四章 諸部大會第二章 戰爭準備第六十六章 暗中較量第十一章 戰略基地第九十七章 地毯轟炸第八十六章 總攻前夜第七十三章 內部瓦解第三十三章 基地歲月第三十五章 榮耀大婚第一百零一章 戰術空軍第七十五章 制帥之死第八十七章 征服南俄第二十二章 埃森海戰第六十六章 暗中較量第六十五章 蝮蛇行動第七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五十三章 束手無策第六十六章 無處可逃第一百章 深謀遠慮第三十一章 黑海談判第十三章 佩斯之亂第四章 山東紅襖第四十章 軍事獨裁第九十四章 合法君主第八十五章 亂世陽謀第五十六章 布爾加斯第四十八章 再戰倒回第八十八章 談判專家第二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二十五章 城下之盟第六十六章 無處可逃第五十章 契約工人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二十二章 沿河商業第二十七章 草原盛會第五十二章 奔向官山第四十四章 整頓匪軍第六十二章 當機立斷第十章 屠城危機第九十八章 獨闖龍潭第五章 山東益都第十六章 荒謬婚姻第二十二章 西線形勢第六十七章 一個弩兵第十七章 威震世界第七章 奔襲北線第六十三章 冰上屠戮第六十四章 輝煌勝利第六十六章 暗中較量第二十九章 誰是敵人第六章 一盤散沙第十七章 欽察攻略第六十七章 乾坤底定第九十二章 艱難和平第六十章 意外叛亂第十三章 風雪救援第四十五章 全線撤退第七章 政治暗流第五十七章 穿插敵後第十五章 艱難時事第六十四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五章 全線撤退第三十六章 兩個戰場第九十三章 蒼生何辜第二十三章 有驚無險第九十七章 懸崖邊緣第八十一章 重回家鄉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西線形勢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變第三章 借刀殺人第四章 獵場政治第九十七章 地毯轟炸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第二十三章 關河爭奪第四十五章 虎視霸州第五十二章 南下淮東第八十二章 金國滅亡第五章 敵友之間第三十四章 南下北上第四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第八章 草原約孫第四十一章 暴亂前夜第七十一章 諜海無涯第十八章 大澤生死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第四十七章 禍從天降第三十一章 以一當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