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中計

時已過亥時,月隱雲霄。寒園一地白雪,樑檐上冰棱倒懸,銅鈴低垂。風過虛空,鈴鐺聲便悠悠飄起。竹林之畔,偃風練完劍,出了一身大汗。拂開掉落肩頭的竹葉,他回頭看了眼燭火熒微的書房,心知郗彥還未歇息。正待入室催促他去安寢,牆外卻忽起一陣急促的馬鳴聲。

偃風心中微動,縱身躍上牆頭,看向馬鳴傳來的方向。

王府前,商之面容鐵青,狼跋一臉焦急,兩人快馬離去,其後跟着十幾名侍衛,直奔向北面城門。偃風正覺奇怪,又聞遠處傳來嘹亮的號角聲,縱騰的馬蹄聲,擡頭望去,西北方火光烈烈,映亮了半天夜空。無數飛鷹在火光上空展翅厲嘯,偃風辨明方向,遽然一驚――那裡正是鮮卑駐紮在城外的軍營。

滿城百姓聞聲而動,一夜的寂靜倏然而破,四面驟起無數的喧鬧嘈雜。

“是匈奴人攻來了麼?”有老者披衣上街,聲色驚駭。

“不像……戰鼓未敲……若是匈奴人攻來,不該聽不到廝殺聲。”一婦人惶惑接口,說得遲疑。

“是拓跋族叛逃敵營!”城牆上的士兵看清那在夜色下向北逃逸的旗幟,忍不住失聲大呼。

一聲既出,滿城死寂。街道上人人面面相覷,不敢置信。

“是不是爲了與段氏的恩怨?軒公子……可是怨恨今夜少主庇護段氏?”不知哪裡飄出一縷細微的聲音。

聲音雖細微,卻偏偏極清晰地落入了每一個人的耳中。衆人譁然,想起方纔糾紛中拓跋軒的桀驁不馴,都覺得這個理由可信。

“拓跋公子?”偃風頭皮發麻,趕緊飄下牆頭,急跑向書房。

廊下一人幽立,鍾曄不知何時已站在那兒,屋檐籠罩出厚重的陰影,使他的面容看起來分外模糊。

“鍾叔,你聽見沒?”偃風畢竟年少,素日裡再沉穩,此刻卻是剋制不住的驚訝和緊張,澄澈的眸裡跳躍着幾束細微的燭光,閃爍出心底的疑惑,“他們說拓跋族叛逃敵營!可鍾叔剛剛纔讓我將金玉甲給了軒公子……”他愈說心中愈急,不待鍾曄回答,轉身便要推開書房門。手指伸過去,還未觸及門扇,門已自裡面打開。

郗彥從房裡走出,一身白狐裘,青玉冠束髮,仍是如常的從容溫雅。

“少主……”偃風微怔,口辭一下不清。見郗彥這般平靜淡定,他的疑惑更加深濃。或許……事情並非如眼見的簡單。他在心裡暗忖。等回過神來,才見郗彥與鍾曄一前一後,早已飄身出了園外。偃風忙收了胡思亂想,疾步跟上。

三人出府,騎馬到了北城門。危急關頭,守城的將士一刻也不敢懈怠。方纔商之一行剛從此處出城,他們一出,城門又落,鐵栓緊鎖,無隙可侵。

守城將軍見到郗彥,迎上前道:“公子也要出城?”

郗彥搖頭,下馬走上城樓。樓裡早有一人站在大開的窗旁,聽聞腳步聲,他轉過頭來,對着郗彥淡淡一笑。燭火微弱,襯得他的臉色格外蒼白。

“郗公子。”賀蘭柬開口便是嘆息,呼吸輕細如一縷飄蕩不定的遊絲,虛弱得彷彿隨時可斷。

鍾曄掩門,與偃風留在了樓外。

郗彥與賀蘭柬並肩站在窗旁,望着北方。夜色漆黑,一對人馬正急急奔向柯倫河。他們身後,數十黑甲武士策騎颯颯,朝他們火速追趕。束束火把間,衝在前方的一人黑綾長袍,風姿凌盛。他的座下,赤色駿馬炎如火焰,在深夜的雪地裡劃出妖嬈奪目的影線。郗彥望着他,不禁皺眉。雖相距遙遠,他卻似仍能看到那人無奈心痛的雙眸。然而正當他憂慮着商之的不忍時,卻見金弓弩箭破出蒼夜,在火光下閃耀着璀璨的光華。滿弦利箭,並沒有過多的猶疑,直直射往將要逃逸出柯倫河的將軍。

一支長箭在彎刀下劈斬,另一支長箭尾隨而到,射入了將軍的後背。

草原上的風一霎停滯,賀蘭柬輕輕吸了口涼氣,閉上眼眸。

郗彥按着窗櫺,目光沉靜,緊緊注視着長箭刺身、身體不斷搖晃的將軍。待那將軍終究支撐着,駕馬淌水,去了河對岸時,郗彥才微微鬆開了緊抓窗櫺的手,透出口氣。

匈奴營哨早就吹響,欄柵大開,鼓角鳴奏,爆發出的嘲弄呼喝聲似鬼哭狼嚎,一路將拓跋氏族人迎入白闕關。

柯倫河南岸,火焰馬駐足。那襲黑袍仍飄揚在風中,瀟灑縱恣。而黑袍下的身軀卻已僵凝,如同石築冰封。當號角鳴收,天地重又歸於安靜時,他才轉馬掉頭,慢慢行了一段路後,忽而孤身離隊。火焰馬四蹄奔騰如風,衝向西北。那支跟隨其後的隊伍沒有絲毫停滯,如常馳回,安歸營帳。

耳邊清靜下來,唯餘風聲長嘯。

賀蘭柬緩緩睜開雙眸,正看到火焰馬奔至赤巖山脈西側隱秘的角落。藏於那裡的幾百人忽而如烏雲升起,在火焰馬的率領下奔赴向草原深處如同黑淵的夜色,幾乎是在頃刻間離逝不見。賀蘭柬展眉,也終究鬆了口氣。

“拓跋氏部曲千人,軒公子全帶走了,”賀蘭柬低低開口,語氣端穩沒有絲毫波瀾,似在陳述着一個無關緊要的瑣事,“爲免匈奴那邊有所察覺,少主只帶了三百人北上狙擊右賢王的糧草。一人深陷虎穴,一人獨對狼羣,如今卻皆已沒有回頭的餘地。”他擡眸看了看郗彥,似是迷惑地:“你們怎麼就想到詐降這樣的險招呢?”

還有更好的方法麼?郗彥無言垂首,苦澀一笑。

賀蘭柬再沉沉嘆了一聲,轉而卻微笑,拍了拍他的肩:“兵書雲,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宏遠深切之謀,固不能合庸人之意。險而求勝,如今確實沒有更好的法子了。但願軒公子智勇雙絕,不負你和少主的期望。只是他們兩人都走了,城中和軍中此刻都賴你安撫了。軍中兄弟好辦,帥令如山,不會起亂。至於城中……”

他話音未落,鍾曄已敲門進來,道:“王府有人來報,諸族老齊聚府前,紛紛相問今夜的事。”

“這纔是最大的麻煩。”賀蘭柬笑若黠狐,攏攏衣襟,踱步出了城樓。

這豈能算是麻煩?尚和軒如今面對的,纔是真正的麻煩。郗彥輕輕抿脣,擡目再望了眼白闕關的方向,隨後下了城樓。

白闕關,此刻匈奴營寨的中軍行轅,正是雜鬧紛呈之時。

三更半夜被部下吵醒,匈奴王崴師自是惱怒異常。又聞是鮮卑拓跋軒投誠,一時驚疑不定,命人將其召入中帳面談。不想一刻後,士兵們擡來的卻是一位身受重傷的年輕人,羽箭入背,已經昏迷不醒。

“這就是草原上人人稱頌的英雄――拓跋軒?只中了一箭,便成了這副窩囊的模樣?”崴師俯首,端詳着軟塌上沒有知覺的人,不禁冷笑。

“單于此言差矣,”坐在榻側診斷拓跋軒脈搏的白衣男子搖了搖頭,話語如空谷靜水,帶着無盡的清雅風流,他拔下拓跋軒後肩所中的黑羽箭鏃,緩緩道,“射拓跋軒的弓箭不同尋常,那弓是獨孤氏祖傳的金弓,箭更是由崑崙奇石煉鑄的聖鷹靈箭。鮮卑少主的彎弓下,但凡中箭者,必無人可逃出生天。拓跋軒如今還能存了一口氣逃到單于的營帳來,倒確實可稱是位罕見的英雄了。”

白衣男子嘴角含笑,手指按住拓跋軒肩頭的傷口,施藥包裹之際,看到衣袍下的金絲玉甲,目光一怔,隨即微微嘆了聲:“原來如此。”

崴師道:“什麼如此?”

“拓跋軒身上的這件軟玉甲,爲他擋去靈箭的許多力道。難怪不死……”白衣男子包裹好傷口,施施然起身,側首間容顏極俊秀,“我方纔說他是英雄,言之過早了。”他語調感慨,頗有自嘲。

崴師嗤了一聲,冷冷盯着拓跋軒青白的面容,一言不發。他初登單于之位,此番舉部族重兵南下,本想積威立功,卻不料至今一事無成。先與柔然交纏在方寸之地不分勝負,繼而欲取雲中,幾十萬大軍壓下,原以爲可以一戰輕鬆得城,豈料鮮卑人雖少,作戰卻一如既往地驍勇難敵。前幾戰的連連挫敗影響了士氣不說,更被大雪困於白闕關,糧草短缺,後方中空。接連的不利已讓年輕的匈奴王心如焚燒,速戰速決之念愈發迫切。今夜乍見敵軍投誠,說沒有驚喜那是自欺,然而驚喜之外,他想的更多的,卻是無法不顧慮的重重懷疑。

白衣男子洗淨了手,轉身見崴師一臉凝重地站在榻側,悠然一笑:“單于將要如何處置他?”

崴師踱回帥案後坐定,問道:“軍師以爲呢?”

“若爲匈奴萬全,該殺了他。”白衣男子風清雲淡道。

崴師瞥了他一眼,沉默不言。眼前此人白衣翩翩,舉止超凡脫俗,分明是江左名士纔有的神姿,然而長久相處下來,崴師早已知道那如玉溫潤的笑顏之後,卻是殺伐不動心的狠辣和無情。

軍師低頭抿茶,似毫不察覺崴師的目光,仍淡淡笑道:“單于不語,看來是心存不捨?”

“右賢王糧草將至,”崴師遊離話題,若有所思,“糧草一到,便是整軍奪取雲中之時,匈奴和鮮卑,十日之內必有決戰。而且,幾個時辰前我收到密報,拓跋軒與段氏交惡,大鬧於市。獨孤尚出面調停,拓跋軒有氣難忍,十分不甘。若是……”他目光閃動,話語一頓,言有保留。

軍師呵呵一笑,旋轉着指間杯盞,接着他的話道:“若是拓跋軒真的是來投誠,那我們此戰全勝便有了把握。我軍號稱三十萬,實則不過二十萬。鮮卑騎兵僅兩萬餘,然而獨孤尚作戰奇詭莫辯,鮮卑族人更是置之死地的無畏,他們兩萬騎兵壯有十倍之威,若無熟悉鮮卑內情的人相助,想拿下雲中,其實難如登天。不過――”他託長音調,注視着崴師,“單于可曾想過,此刻留下他,可是雙刃之劍。搞不好,這柄劍鋒的利刃,正抵着我們的咽喉。今夜這場叛逃,我怎麼看,都像是場戲。”

“軍師執意要殺他?”崴師瞳仁被庭燎照得明亮,含笑問道,“若是如此,方纔你又何必救他?”

軍師微愣,既而笑道:“看來單于已有了決策。”

“還不算,”崴師瞥了眼拓跋軒,笑意斂收,“等他醒來再說。”

少頃,左賢王與左右谷蠡王於帳外求見,崴師皺眉:“想必也是爲了拓跋軒而來。”他擡了擡頭,吩咐左右,“將拓跋軒擡去側帳,今夜勞煩軍師照顧他了。”

“是。”軍師起身,跟在擡着繃架的士兵之後,出了王帳。

帳外立着兩位老者和一位玉身長立的少年,左右谷蠡王自持位尊,倨傲地看了眼繃架上半死不活的拓跋軒,轉身入了王帳。左賢王眸光如月,流轉不定。

“賢王。”軍師經過他身前,行了一禮。

“先生,”左賢王開口相詢,“此人情況如何?”

“死不了,”軍師笑得和煦,“不過暫時也活不了。”

“他何時能醒?”

軍師掐指,似是仔細盤算了一番,道:“最起碼,要在三日後。”

右賢王點了點頭,又問:“依先生所見,此番投誠是真是假?”

軍師望着眼前少年,靜靜啓脣:“假的。”

“先生不欺我?”

軍師神色認真,一字一字道:“當日所賴左賢王,鄙人才從沙漠裡撿回一條命,自不會對你虛言搪塞。”他壓低聲音,附在左賢王耳畔輕輕笑道,“賢王何時也有了這般多疑的心?自別人口中說的,就一定要置疑不信麼?”

左賢王年紀雖幼,卻極聰慧,一下聽出言外之意,抿脣微笑:“我心中有數了。”

“那就好。”軍師亦微笑。兩人目光相對,俱閃出了一絲詭異的光芒。

翌日傍晚,拓跋軒自昏迷中醒來,眼眸剛睜開,便感覺到左側肩背上的刺痛,不由倒吸涼氣。耳邊嘩啦啦一陣木子撞擊聲,有人在旁輕笑,聲音極低:“醒了?放心,獨孤尚那一箭射得很有分寸,你的左臂廢不了。”

這話聽入耳中,拓跋軒驚出一額冷汗。轉目望去,但見一白衣文士坐在帳側桌案前,修長的五指擺弄着案上散落的五顆木骰,甚是自得其樂的悠哉。

“白。”他微笑,似對案上五骰擲出的結果相當滿意。擡頭見拓跋軒疑惑地望着自己,白衣男子笑了笑:“此乃摴蒱之戲,流行於東朝。將軍若有興趣,我可以教你。”

拓跋軒置若罔聞,環望四周,隱約聽到帳外士兵操練的聲響,臉色白了白:“這裡是――”

白衣男子輕飄飄地回答:“匈奴中軍行轅。”

拓跋軒重又瞪向他:“那你……”

男子溫和道:“鄙人是崴師單于的軍師。”

拓跋軒一下無語。男子也不再說話,靜靜看着拓跋軒,心安理得地欣賞着對方因驚恐猶疑而不斷變化的臉色,興趣饒饒。末了,他瞥眼一望拓跋軒背部裂破的外袍下露出的金絲玉甲,淡淡道:“金絲玉衣乃是東朝高平郗氏的傳家之寶,將軍穿着它來投奔匈奴,豈非告訴所有人,你是詐降?”

拓跋軒初醒便被他言語激嚇,一時失措。此刻聽了他的這幾句話,反倒平靜下來,趴在榻上,喘氣大笑。

白衣男子撩袍起身,坐到榻側,和顏悅色道:“笑什麼?”

“你既知道一切,我此刻竟還活着未死,怎能不慶幸?”拓跋軒重傷之下沒有力氣,話語不復往日的中氣,然而豪邁不減,睨眼看着對方,笑道,“而且,你連金絲玉衣的來歷也知道,該是故人。我能平安活到現在,是不是要謝你?”

白衣男子目光輕閃:“阿彥挑人總沒錯。將軍置生死於外,孤身入虎穴,義膽英雄,阮某佩服。”

“阮?”拓跋軒皺了皺眉。

白衣男子脣弧輕彎,低聲道:“在下阮靳。匈奴名,蘭靳。”

阮靳,似曾聽聞。拓跋軒在腦中思尋良久,驀然“啊”了聲,頓有恍悟。又上下看着阮靳,眼神卻極怪異,喃喃道:“與沈伊說得並不相似。”

阮靳不以爲意,理理衣袖,隨口道:“沈伊口中,凡人是鬼,神仙是妖,獨他一個斯文楚楚,算是聖靈。至於我阮靳,大概就是個放浪形骸、無可救藥的賭徒,是不是?”

他一言即中,拓跋軒訕訕一笑,撐了雙臂,便要起身。

阮靳橫眸:“作甚麼?”

“前來投誠,自要去見崴師。”

“不必。”阮靳按了按拓跋軒的肩,拓跋軒失力,又伏在榻上。阮靳道:“你再休息兩日,等右賢王那邊的消息來了,你再去見崴師。那時纔是最佳的時機。”

拓跋軒並不笨,瞬間體會到他的言外之意,吃驚:“你竟知道尚去了……”

“自然知道,”阮靳說得理所當然,“若非如此,又如何與你們裡應外合?”

拓跋軒遲疑:“可阿彥從未提過先生在此。”

“他還並不知道蘭靳便是阮靳,若非一個月前我去了趟江州,我也不會料到雲閣少主就是郗彥……”阮靳目色微沉,似有迷霧輕攏,脣邊輕輕一揚,又說,“想一個月前,爲了左賢王,我還與他鬥智鬥力,彼此機關算盡。”

拓跋軒聽得愈發迷糊:“什麼?”

阮靳垂首低笑:“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雲閣籠絡右賢王是假,暗連與崴師有殺父之仇的左賢王,纔是真。”

入夜,崴師親自到側帳探望拓跋軒,見他仍在昏睡,皺眉問阮靳:“此人要何時才能醒?”

阮靳道:“金弓靈箭的威力不可小覷,估計還要再等兩日。”他倒了一碗熱羊奶遞給崴師,輕聲詢問:“單于真要留下他?左右谷蠡王意思如何?”

崴師隨意坐在毛氈上,喝了口羊奶,才徐徐吐聲:“他們各有細作派在雲中城,說依目前雲中的形勢,拓跋軒的確有投誠的可能。不過又以爲鮮卑人向來狡猾,拓跋軒此行縱是真的,亦不可深信。”

阮靳侍立一旁,狀似不經意開口:“那左賢王有什麼看法?”

“不過是一個小孩兒,能有什麼高明的看法。”崴師冷冷道。

“是,屬下失言。”阮靳忙道。

崴師目色深深,瘦削的面龐在搖晃的燭火下盡顯孤寡。默了片刻,卻又輕輕開口:“左賢王與軍師一樣,不信拓跋軒真的叛逃,屬意殺之。”

阮靳嘴角微勾,不再語。左賢王建議要殺,崴師今晚卻特意來探望拓跋軒,其意不言而喻。

“單于,”帳外有親衛喚道,“左賢王命人送來炙肉。”

阮靳與崴師皆是神色一變,匈奴糧草幾乎斷絕,這幾日上至單于、下至哨兵,膳食都極是艱苦,怎會有炙肉忽現營中?

“叫進來。”崴師臉色發黑。

“是。”

一士兵撩帳入內,手裡端着一盤炙肉,香氣撲鼻。他單膝跪地,將炙肉呈至案上,垂首道:“單于,這是左賢王獻給單于的晚膳。”

崴師已恢復常態,淡淡一笑 :“你家左賢王哪裡來的炙肉?七日前本單于命各軍私存的軍糧歸於一處分配,難不成他陽奉陰違,私留肉糜?”

“不敢,”士兵以額貼地,語中微有哽咽,“這炙肉……是左賢王的戰馬。”

崴師與阮靳對視一眼,不禁愣住。

“他爲何要殺了戰馬?”

士兵直起身,解釋道:“左賢王說,單于身上有舊傷,寒冬易發,如今大軍糧草匱乏,單于以身作則與士兵同甘苦,讓人敬佩。然而如此,單于身上的傷便不容易痊癒。單于是全軍統帥,匈奴的大王,不能有絲毫損失,所以左賢王命人殺了戰馬,爲單于做肉糜。”

崴師靜默,良久,拔下腰間匕首,割了一塊炙肉放入口中,咀嚼片刻,眯起眼:“這便是左賢王那匹雪玉驄的味道……”他揮了揮手,對士兵道:“你回去吧,就說本單于吃了左賢王送來的炙肉,味道極好。他有這樣的心意,本單于很寬慰,不枉當年……”說到這兒,他話語一頓,餘音壓在喉中,半響,卻是不耐煩催促那士兵:“下去!”

“是。”士兵不明他喜怒無常,忙縮了脖子退下。

阮靳一直在旁觀望,至此刻方纔開口:“單于怎麼了?是不是炙肉味道不對?”

“不是,”崴師將匕首丟開,自軟氈裡起身,“只是想起一些舊事罷了。”他來回走了幾步,驀地駐足,轉身看着阮靳:“今日左賢王倒是來請示過本單于一事,右賢王千里奔波運送糧草,左賢王爲恐途中再生意外,願意領兵前去與之會合,將糧草安全運送回來。這個提議,軍師以爲如何?”

“那不過是一個小孩兒――”阮靳學着崴師方纔的口吻,笑得淡定,“除了接運糧草這樣的事,他還能幹什麼呢?這場戰事,單于既帶了左賢王一起南下,若全程當他爲擺設存在,左賢王的部下會有私議閒語的。而且,一個月前柔然已截過我們一次糧草,這個前車之鑑不可不防,讓左賢王去壯壯威勢也好。”

崴師微微一笑,未再多說,走出帳篷。

“他倒是很信你。”許久,腳步聲遠去,當耳邊安寂下來時,榻上昏睡的拓跋軒適時開了口。

“他身上的舊傷其實早已痊癒,是我治的,”阮靳手負在身後,指間夾着一顆木骰,輕輕摩娑着,他聲音幽涼,聽在拓跋軒耳中,更顯得意味深遠,“崴師,他從不信任何人。敏感多疑,便是他的死穴。不過這一次,左賢王的馬肉送得及時,或會有些不同。”

如阮靳所料,次日晨間,左賢王得令帶了一衆部下,北上與右賢王人馬會合運送糧草。營中一日無事,第二日午後,忽有全身染血的十幾騎士兵逃奔回來,直入中帳,失魂落魄地跪在王座前。

“昨夜右賢王一部護送糧草至歧原山,因連日趕路,將士疲憊,右賢王下令在歧原山休息一夜。豈料夜過子時後,堆積糧草的帳篷驟然起火,衆人驚醒,慌亂撲火救糧草之際,有數百蒙面騎士如鬼魅般闖入營中,彎刀割顱,猛若疾風雷霆,血洗了右賢王的中軍營帳……”提及當時的驚心動魄,跪在地上的諸士兵皆全身發抖,腦中不約而同地都想到那位騎士首領的殘毒兇狠,彷彿昨夜月光下那雙嗜血妖嬈的鳳眸正浮現眼前,修羅般陰森煞人。

崴師端坐高處,神容不動,開口時,言詞卻似從牙縫間擠出,切齒之恨:“糧草全燒光了?”

“並非如此,那些騎士來去匆匆,斬獲右賢王首級又飛速離去。右骨都侯率衆搶救糧草,沒有顧及追趕。當夜糧草分三處存放,燒掉的,只是一部分。”

左谷蠡王上前一步,急問:“那其他人呢?糧草呢?”

“今日早上左賢王趕到歧原山,正在收拾殘局。讓我們先行回來告知單于,他們隨後便回來。”

“隨後?”崴師重複着這兩個字,心中突地一凜,起身大步離開王帳,飛身上了白闕關之頂,眺望遠方――白雪覆蓋下的天地間,唯有風聲如舊,絲毫不見大軍的蹤影。

分明是有去無回―――

崴師冷笑,全身冰涼。

“呼、衍、信!”左賢王的名字在崴師緊咬的牙關下破成碎片,雖是怒火攻心,卻已悔之晚矣。

黃昏時分,中軍升帳。

崴師面無表情宣佈了三日後兵伐雲中的王令後,諸將軍無不動容,紛紛勸道:“士兵餓了多日,身虛體乏,不少將士皆染上了斑疹傷寒,戰鬥力已極薄弱。如今更有左賢王率衆離開,士氣受影響,還要開戰,確非良策。”

崴師抿脣,不發一語。

左右谷蠡王對望彼此,皆是沉沉嘆息。

左骨都侯上前勸諫:“方纔斥候來報,左賢王收降了右賢王一部將士,整頓後,獨自北歸龍城。白闕關眼下不過十五萬將士,且萬餘人染疾,糧草缺乏。若單于此刻還在雲中糾結與鮮卑的戰爭,他日再回龍城時,怕會……王位早易他人。”

“孰敢!”崴師雙目赤紅,視線在帳中諸人臉上流轉一圈,“你們都想無功而返?”

左骨都侯道:“我們與柔然之戰中,奪了他們不少牛羊,佔了他們百里土地……算起來,也不算無功而返。”

崴師輕笑:“既說到柔然,他們二十萬大軍駐紮東北之鄰,你以爲他們會讓我們安然返回陰山龍城?這一次多方會師,即便我們不得雲中,他們也是志在必得。此刻我們若冒然狼狽退師,不是告訴天下人匈奴內部已亂,擺明了給別人可趁之機?而這一戰的結局很明顯,誰得了雲中,誰才能自此稱霸漠北!呼衍信想要登上單于之位,還要看天意從不從人願,待本單于取下雲中,他敢不俯首臣服?”

右谷蠡王道:“話雖如此,可鮮卑人並不是那樣好對付……”

“怎麼不好對付?”崴師厲喝,打斷他的話,“我十五萬精兵俱出時,他區區兩萬人馬,如何能敵?前幾戰不過小試鋒芒,兒戲而已。獨孤尚不是他父親獨孤玄度,昔日獨孤玄度大破匈奴靠的是北朝的精兵良將,如今獨孤尚抱殘守缺,實力不可同日而語。”

崴師分明是要執意孤行,右谷蠡王無話可說,諸將軍也沉默不言。

左谷蠡王輕輕嘆了口氣,出聲打破沉寂:“要戰也不是不可,關鍵是,我們缺糧草啊。”

“糧草之事,有辦法解決。”帳外忽有人接口,聲音清潤如水,諸人擡頭,只見阮靳一身白衣飄飄入帳,對崴師彎了彎腰,道:“拓跋軒醒了,說爲了表達投靠單于的誠意,願獻上千輛糧草。”

崴師冷嗤:“他半死不活地逃來白闕關,哪裡來的糧草?”

阮靳從容笑道:“這就要問他了。”

赤巖山脈中空腹地,八卦五行爲陣,迷霧繚繞。郗彥站在陣中,靜靜望着士兵們將一輛輛糧草搬入山洞中。待最後一批糧草運完,鍾曄走到郗彥面前,道:“少主,千輛糧草都已放好。硫磺只混在其中百輛車中,相信憑軒公子的小心行事,不會讓人發覺。”

郗彥頷首,擡頭看了看漸暗的天色,當先朝谷外走去。

士兵們陸續退出谷外,唯獨鍾曄藏身石後。直待霞光褪盡,目睹拓跋軒領着匈奴士兵將千輛糧草歡天喜地地搬走後,方抽身而還。

回到鮮卑營帳時,發覺營前烏泱泱幾千車輛連綿,玉色旗幟飄揚其中。車隊當前一人着藍灰色的裘衣,面容極是疲憊,正翻身下馬,與前來迎接的將軍寒暄。

“偃真!”鍾曄上前,提過他手裡的玄鐵重劍,笑道,“比預計提前了三日。”

偃真神情冷淡如素,脣角卻揚了揚:“未耽誤戰事便好。”

他的聲音嘶啞低沉,這一路的風塵俱刻在了他的臉上,鍾曄心知此趟北行甚是不易,喉間哽了半響,說道:“入帳見少主?偃風亦在。”

偃真的目光終於一暖:“好。”

兩人到了中軍行轅,正遇聞訊趕來的賀蘭柬。

賀蘭柬在帳前駐足等候二人,笑着揖手:“大總管一路辛苦了。”

偃真看着賀蘭柬消瘦病累的模樣,皺皺眉,玩笑道:“一月不見,草原神策成了如柴瘦骨,看來倒是你比較勞累些。”

疾風吹來,賀蘭柬一陣猛烈的咳嗽,身體在風中搖擺,說不上話。偃真與鍾曄上前,忙將他扶入帳中。賀蘭柬躺上軟塌,郗彥自案後起身,至榻側按了按他的脈搏。

“還死不了吧?”賀蘭柬喝過偃風遞來的熱茶湯,喘出口氣。

郗彥不置可否,垂眸淡淡一笑,將手指收回。轉身在案上寫下藥方,交給了偃風去煎藥。

偃真這才得空向郗彥行禮,幾人入座,偃真飲了口茶,看看四周:“怎麼不見尚公子和拓跋將軍?”

鍾曄簡要說了目前戰事,轉而又對諸人道:“昨日苻氏馬場的戰馬已送來雲中,今日精鐵兵器提前到達,看來萬事具備,只待尚公子回來,便可依計行事了。”

賀蘭柬掐指算了算,微笑:“少主已去了三日,若無意外,入夜時分就該回來了。”

然而待時已深夜,風呼掠過赤巖山峰,並未如約傳來鐵蹄踏地聲。賀蘭柬於帳外迎風眺望,心中不無憂慮。難不成,真如自己所說,有了意外?

彼時於青鶻草原的寒風下,商之一行正在向赤巖山疾馳趕回。如賀蘭柬所料,前一夜斬獲匈奴右賢王的首級離開後,在歧原山腳,商之的確遭逢了一個小小的“意外”。

這個意外,源於北風呼嘯聲中,隱約飄來的一絲笛音。

歧原山火燒糧草,血洗中軍行轅,三百黑衣騎士來去如風,等匈奴士兵自震驚中清醒時,唯看到弦月山頭,已緲緲遠去的煙塵。

一路急奔數十里,匈奴追兵被遙遙拋在身後。待那最後一縷叫囂聲消失在夜霧下,商之這才傳令,讓跟隨自己晝夜奔襲的三百騎兵勒馬稍作歇息。

歧原山腳,積雪深厚。經過方纔一場激烈的殺戮,騎兵們無不疲憊,橫七豎八地躺在雪地上,或闔目休憩,或睜大雙眼,怔怔望着夜空。

商之倚着山岩,孤月浮上山頭,將一縷冷光照入他的眼眸。他的眼睛剛剛經歷過烈火燒灼,乍逢這樣清涼的月光,不由不適地眯了眯眼。火焰馬在一旁蹭着他的衣袂,商之瞥它一眼,扯下斗篷,包裹住懸掛在馬身後的右賢王頭顱。

“少主,喝點酒吧,”石勒遞給他一個酒囊,嘆了口氣,“右賢王已死,宇文恪大仇得報,明日看到這顆頭顱,定能體會少主的苦心。”

商之不語,默默飲酒。

遠處有單人匹馬縱馳過來,石勒定睛看了看,道:“是我方纔派出去先行探路的斥候。”

斥候近前,下馬跪地,稟道:“前方二十里外來了大批人馬,看他們的旗幟,是匈奴左賢王部衆。”

石勒皺眉,忙命地上衆人起身,又看向商之:“少主,看來我們不能按原路返回了。”

商之似乎毫無意外,未加思索,直接道:“那就繞道而行,經青鶻山回雲中。”

“是。”

衆人上馬,待要出發,商之卻猛地勒緊了繮繩,神色僵凝。

“怎麼了?”石勒起疑,話音剛落,便聞山風吹過耳畔,送來一縷清幽的笛聲。“哪裡聽過……”他喃喃自語,也有些迷惑。

“你帶他們先行回雲中,我隨後就趕上。”商之匆匆扔下命令,撥轉籠轡,火焰馬奔入山岩間,眨眼不見。

石勒呆望了半響,不敢違命,只得率衆先行離開。

商之尋着笛聲前行。歧原山東西走向,他自山南尋到山北,繞過兩座山峰,進入一座山谷後,才感覺那笛聲逐漸清晰。山外嚴寒,谷中卻是暖流如春,古楓似畫,湖泊深深,星月落入碧波,粼光盪漾。

湖邊更有帳篷數十座,毗連相靠,火光閃爍。

吹笛的人坐在湖畔岩石上,高髻紫帶,月光下的面容,無比靜雅。她身上穿着的,不再是錦衣羅裙,而是尋常牧人的衣裳。

商之遠遠望着,心緒一陣紛亂。下馬將火焰拴在古楓樹下,輕步走向湖邊。

那人彷彿聽覺甚是敏銳,笛聲驀地停下,一道紫玉光芒劃破漫天光影,直朝商之揮來。譁嗤一聲,衣帛撕裂的聲響傳入二人耳中。

“夭紹,是我。”商之沉聲,五指扣住紫玉鞭。

月轉星移,無數清光透過茂密的古楓樹照上兩人的面龐,視線相對,皆是怔忡。

夭紹咬了咬脣,將紫玉鞭從商之手裡抽出,又將宋玉笛系在腰間,而後再擡頭望向他:“你怎麼會在這裡?”目光瞥見他額角未乾的血跡,心中一緊,慌忙上前一步,“你受傷了?”忍不住將手指摸上他的額頭,血跡擦去,未見傷口,她才鬆了口氣。

指尖溫暖,沾血的肌膚卻是冰涼。如此一來,兩人靠得極近,呼吸相觸,俱是心神微震,相顧無言。

“不是受傷……”半響,商之開了口,一時卻又不知該如何解釋。

夭紹訕訕,將手背在身後。此刻靠近他身前,她才發覺他身上攜帶的濃重血腥氣,輕聲道:“方纔……山那邊鼓聲隆隆,火光沖天,是你們在打戰?”

打戰?不算。

商之笑了笑:“是偷襲。”他擡目望着湖邊毗連的帳篷,問夭紹:“那些是什麼人?你爲何會來歧原山?”

夭紹道:“他們都是那個牧人的族人。我在路上遇到了他們,是一起逃來這裡的。”

商之皺眉:“逃?”

“是啊,”夭紹看着他,微笑,“入帳喝點熱酒吧,離歌和三叔也在。”說完,不等商之回答,她便轉身朝靠近的帳篷走去。

商之只好跟在她身後,剛到帳前,兩名婦人從相鄰的帳篷裡出來,喊住夭紹,滿面笑容與她說話,目光卻關切地望向商之。夭紹聽着她們你一言我一語,只笑着眨眼,點點頭,卻不答話。

“她們說的是柔然話,”商之看了看夭紹,神色怪異,“你聽得懂?”

“聽不懂啊,”夭紹扭頭,“她們說什麼?”

她們問我是不是你的夫君。商之盯了她一眼,抿緊了脣,一言不發地入了帳。

帳中,離歌與沐奇正在說話,聽到腳步聲回頭,見是商之兩人都是大吃一驚。得知商之此行的原委後,沐奇笑道:“我正與離歌說起今夜山外火光隱隱,鼓聲如雷,必是有了戰事。果不其然。還以爲是柔然人和匈奴人又在糾纏不休,卻不想原來是尚公子奇襲敵人糧草。”

商之聽得一怔:“柔然人和匈奴人糾纏不休?”

“是啊,”沐奇笑道,“自苻氏馬場一路北上,都是當日匈奴侵佔的柔然土地。雖說兩方大軍都將重兵壓於雲中城外,卻還留有部分軍隊纏鬥在舊地,日日兵戈不休,害苦了在那裡遊牧的柔然百姓。我們當日在苻氏馬場遇到那幾個胡商後,得知那牧人的族人在三年前被驅逐出雪山一域,流亡向南,便一路尋來,正遇到他們受困於匈奴與柔然之間。郡主設計引開匈奴的追兵,將他們救出重圍。他們視郡主爲恩人,與我們相互扶持,逃離戰火,避到歧原山腳,意外尋得這麼一塊世外桃源般的山谷,才停歇下來。只是不想這麼巧,竟在此處重逢尚公子。”

商之聽完,許久沉默。直到夭紹捧着熱酒入帳,他才又開口詢問:“你還要去雪山?”

“當然,”夭紹倒了杯熱酒給他,笑意盈盈,不掩心中的喜悅,“我已有了線索。”

“什麼線索?”

離歌道:“雖然三年前牧人全家死於非命,且帳篷被燃成灰燼,但誰也想不到,他在出事之前,曾將一張地圖留給了族中長老。郡主今日向那族老問起牧人和雪魂花的事,族老爲報答郡主救了全族的大恩,便將那張地圖轉贈給了郡主。”

“是麼?”商之看向夭紹,“什麼地圖?”

夭紹自袖中取出一卷羊皮,攤在案上,將燈燭移過來,讓商之細覽。

“說是地圖,只是這上面有些圖案甚是奇怪,我卻想不通。”

“像是圖騰,又像是符咒,”商之想了想,道,“臨摹一份,讓我帶回雲中。柬叔熟知草原上諸族的圖騰和歷史,他可能會認得。有了消息後,我會讓飛鷹帶信給你。”

“好。”夭紹取出乾淨的藤紙,蘸溼毛筆,於燈下細細描繪。

離歌對沐奇使了個眼色,兩人靜悄悄退出帳外。帳裡只剩下商之二人,夭紹伏案畫着地圖,他在一旁觀望,帳中靜寂,靜得彷彿可讓二人察覺到彼此的心跳聲。

商之忽然道:“不如你現在隨我回雲中?如今即便拿着這張地圖,你也找不到雪魂花。”

燭光下,夭紹眼睫顫了顫,摒息片刻,擡起雙目看着商之,微微笑道:“伊哥哥孤身去了柔然王城,你知道不知道?”

商之不答,算是默認。

夭紹重又低頭作畫,道:“他那裡或許也會有消息,我想先去柔然王城找他。”

商之仰頭,將碗中熱酒飲盡。這才道:“那你一切小心。”

“你也是。”夭紹沒有擡頭,輕輕一笑,將藤紙上的墨跡慢慢吹乾。

作者有話要說:

將至第一章.事變雲起百花宴歸計恐遲暮莫測年少事不速之行進退皆真心秋風塵染漫西州鏖戰江河無限清愁誰道非舊識曲外山河密塔困情深求劍試心,求策試誠血濺華月第二章.逃亡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月出曲流音驚馬獻策白雲憶故人行禮重重,探路重重何以解憂一朝驚醒,不辨何人江山血濺華月進退皆真心靈壁之圍白雲憶故人長袖善舞(下)費心苦籌謀轉身明滅憶往昔,故如初秋風塵染漫西州長河風浪長袖善舞(上)謀兵縱橫之局縱橫之局孤月獨照英魂(上)多事之秋請君入甕白雲憶故人長袖善舞(下)風雨無常靈壁之圍華容問道不速之行明泉山莊第五章.浴血憶往昔,故如初驚馬獻策仁智得符北上雲中何以解憂恩怨之解驚馬獻策挾劍絕倫前塵難散,往事難盡恩怨之解靈壁之圍江河無限清愁第五章.浴血將初成摴蒱之戲明月共絲桐,揮辭丹鳳篇外.胡騎長歌百花宴寒夜思進退懷瑾握瑜,豈能獨善第一章.事變恩怨之解寒夜思進退行禮重重,探路重重江河無限清愁縱橫之局進退皆真心夜曲問故人百花宴天命難參正文開始更新:)憶往昔,故如初月華沉香斷橋伏波,爭鋒雪夜縱橫之局第二章.逃亡夜曲問故人玉笛流音飛怒江華容問道第二章.逃亡白雲憶故人篇外.胡騎長歌前塵難散,往事難盡雲起月華沉香百花宴長河風浪子慕予江河無限清愁分途孤月獨照英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