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班師回朝

一座城池的歸屬,就在這樣一場幾百人的比試中決定了。

雙方都感覺到不可思議,尤其是楊沐嘖嘖搖頭,要是每一場戰爭都能用這種方法解決多好,除了一字長蛇陣之外,接下來還有二龍出水陣,天地三才陣,四門兜底陣,五虎羣羊陣,六丁六甲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九字連環陣,十面埋伏陣,陣陣復陣陣……

另外,他腦海中圖書館裡有一部叫做《中國古代軍陣彙總》的書,裡面陣法講解非常詳細,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用以射擊的“雲陣”,圍敵的“贏渭陣”,奇襲的“闔燧陣”,備受推崇的諸葛亮改進過的“八陣圖”、“梅花陣”,種類不下二十種。

這要是擺在敵軍面前,保證每天不重樣,讓人眼花繚亂,欲仙欲死……

真是知識改變命運吶!

你們這羣腦子裡沒圖書館的文盲!

一邊,楊沐自得陶醉,另一邊鄭翰也下令撤軍,臨走之前長嘆了一口氣,擺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表示會遵守賭約。

楊沐對此表示了不屑,有本事你不遵守一個試試?白紙黑字還加蓋了帥印,不遵守賭約就是公然宣戰,就算是在申國耗上一年,蒼國也決不罷休。

很快,消息傳到了申城。

申國君臣上下一片歡騰,滿是覺得不可思議。

尤其是得知雙倍兵力下,鄭**隊還輸了,簡直是樂得不行,大爲解氣,一下子覺得自己安全了好多。

不過,底層老百姓倒是表現得頗爲平淡,除了慶幸自己暫時安全,就是對蒼國百姓十分豔羨,家裡稍微有些銀錢的,已經在準備變賣家產,找機會逃往蒼國。

兩日之後,也就是太鼎元年七月二十五,鄭**隊從姜山城撤離,退到了安羅城以北,同時派人與楊沐交涉,願意以五萬兩白銀的價格,換取陳壽等一干被俘的將領。

對此,楊沐也暗暗咋舌,沒想到這些將領竟然如此值錢。

稍微想一下,其實這也並不意外,畢竟這些將領的背後,代表着一個個家族和勢力,如果戰死沙場也就罷了,既然活着,鄭翰不可能讓這些家族的人寒心,轉而去支持他的兩個兄弟。

當天下午,申國將近六千能夠戰鬥的軍隊,全部派到了安羅城佈防,隔着一條河道,與鄭軍遙遙對峙。

應申國君臣的請求,楊沐讓屬於流匪山脈的兩支千人隊全都返回了流匪山脈,與原本駐紮在安羅城的李馭第五千人隊一起,組成了一支將近三千人的隊伍,分別駐紮在流匪山脈中,同時與安羅城保持聯繫,協助防守。

然後,其餘的三千多人從姜山城取道,扛着繳獲的物資,牽着戰車馬匹,押運着二十五萬兩白銀,徐徐回國。

不得不說,此次出征的收穫確實巨大,且不論直接得到了申國這個小弟,佔據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流匪山脈,就說那二十五萬兩白銀和鐵礦,就已經超級划得來了。

還有繳獲的鄭軍物質,其中包括糧草、輜重、兵器、戰車等等,都足夠蒼國再武裝一支上萬人的軍隊。

另外,經此一戰後,短時間內鄭國已經喪失了完全碾壓的優勢,無力揮師南下,爲蒼國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七月二十六日,大軍終於抵達了蒼國南山城。

對於這一座城池,楊沐沒有什麼印象,只記得以前是由三千人將朱熙帶領兩千士卒在此駐紮,後來移防北方兩城去了。

對於大軍班師回國,早在一天前就已經有了通知,所以大軍一進入到邊境,南山縣令就領着一羣地方官員迎接,官道兩邊是無數看熱鬧的百姓,人聲鼎沸,山呼萬歲,彷彿百年盛世。

打敗鄭國,這是一份了不起的功績,尤其是接連兩次打敗鄭**隊,讓楊沐這個早已經滿是神秘光環的皇帝,在民間的聲望再一次暴漲,直接從賢明君主,上升到了天地所置,日月所生,諸天神仙庇佑的地步。

沿途所過處,家家戶戶都歡慶,特別是一些家裡有青壯出征的家庭,更是張燈結綵,慶祝大軍歸來,想象着自己家裡馬上要出現爵民,就興奮得不行。

事實上,爵民這個詞是在這半個月才廣爲流傳的,因爲根據官府頒佈的法令,一旦到了三星平民,社會地位與普通的平民相比就有了十分大的不同,雖然不是貴族,但是當一個有政治地位的富家翁不成問題,所以現在有出征人員的家庭,都盼望着自家的男子歸來時,至少能撈一個三星平民,那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當大軍抵達蒼國皇都的時候,沿途已經是鑼鼓喧天,喝彩陣陣了,比之上次大敗鄭康時絲毫不弱,甚至因爲得民心的緣故,激發了民衆的國家歸屬感,反而引發了一陣愛國浪潮。

這樣一場大勝,對於整個國家都是一種福利,下到黎民百姓,上到文武官員,無不感到一種自豪,多年來被欺壓和威脅的恐懼終於得到了釋放。

待到了城門下,由衛忠全帶頭,整個隊伍中,響起了《三大紀律八大注意》的歌聲,一支威武雄壯之師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一切物資和銀兩都安頓好,楊沐下令三千多軍隊駐紮在城外,接着在一衆官員的衆星拱月下,回到了舒適的宮廷,拿起小太監整理的一堆奏摺,大致瀏覽起來。

御駕親征的這段時間,整個蒼國一切井然有序,右丞相範宏濟帶領六部羣臣,將全國上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三大政令也逐一推行落實,在民間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積極響應。

值得一提的是,對三王的封邑處理問題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逐步推行了功勳爵制度和三大政令,尤其是盤城,幾乎成了另一個直轄城池,所有的官員都由朝廷任命,朝廷發放俸祿。

總的來說,除了一些世家門閥背地裡暗搞小手段之外,楊沐還是比較滿意的,對這位右丞相範宏濟,也漸漸的丟掉了當初的偏見,將之視爲世家門閥中的一股清流,雖然不是清澈見底,但是畢竟比那些渾濁的污水要強多了。

第15章 政令推行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292章 令人忌憚的楚皇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319章 驚天逆轉第268章 見面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279章 各方的反應第476章 爭辯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394章 當世強國第243章 抉擇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355章 敗露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307章 孔明燈第78章 君臣討論第260章 政治考量第433章 混戰開始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94章 還就搶定了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219章 大結局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92章 妙曦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130章 九十萬兩第230章 大軍圍城第176章 盜版和過路費第101章 青龍救駕第322章 重新出發第1章 我是皇帝第542章 重創第277章 無情屠殺第271章 毀約第200章 戰爭前奏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519章 大炮的預想第386章 要把女帝擄進宮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73章 怎麼是你!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62章 欲封爵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190章 怠慢第131章 投石車第290章 劍擊比試第142章 申國之變第78章 君臣討論第16章 皇城沸騰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68章 補償第218章 郡縣第542章 重創第392章 矛盾第99章 現身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89章 貪腐問題第526章 勾心鬥角第70章 《周易》問世第444章 提審第317章 震撼和疑惑第492章 運兵船第202章 進擊的麒麟軍第262章第578章 中計第463章 碾壓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471章 大運河的考量第257章 入宮第490章 留給陛下的時間不多了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102章 叛亂之後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455章 萬喜的憂慮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547章 接見第181章 諸侯會盟第586章 武國降伏第203章 邊關大捷第408章 風靡的紙鈔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235章 獻俘祭典第247章 合議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161章 劃分封地第71章 四大軍團第257章 入宮第303章 君臣異論第31章 奇人軍師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436章 沉寂還是出擊第565章 士氣第102章 叛亂之後第332章 絕路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53章 絕境中的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