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教會

林義龍一家和耶昂一家在那次聚會後就分開行動了,不過他們約定一起過聖誕節。

林父林母已經退休,納迪亞和薇拉正處於寒假,耶昂先生的病假沒有修滿,耶昂夫人直接請了長假照顧自己丈夫,假如林義龍自己沒什麼事兒,也就這樣了。

納迪亞和薇拉帶着耶昂夫婦在巴斯、巨石陣和牛津之類的地方郊遊;而林義龍帶着自己父母去了林母念念不忘的倫敦。

林父從沒來過倫敦,挺想去看看議會大廈和白金漢宮,尤其喜歡白金漢宮的衛兵換防儀式。至於大英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之類的地方,林父的意見是可以去,就看個熱鬧。

第一天的午餐被設置在林義龍保留的倫敦華埠,只是因爲林父從未來過,來過這裡的林母,對這裡的印象同樣不好。

不過似乎因爲在“與世隔絕”的布萊肯林場呆久了,她覺得倫敦華埠沒那麼混亂了。

“對啦,來這裡養老的國人們在做什麼?”林母用漢語問道,她是和林父來倫敦養老的。雖然現在他們正在進行英語教學,可總有結束的一天,假如只是對着自己的手機、電腦和電視機頂盒,縱使空氣再新鮮,在林母看來也是不如國內的。

“我不知道。”林義龍回答道,“你不如問問你同學朋友在國外都幹什麼,估計跟國內沒什麼不一樣吧。”

“那你們這裡有什麼老年大學之類的東西麼?”林母問道,“比如教唱歌,教鋼琴的地方?”

“應該沒有。”林義龍搖搖頭,“除了旅遊,這兒的老人通常來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教會的義工,一個是慈善組織的義工。”

“我退休了啊!就是爲了不去做這些工作的。”林母解釋道,“我在國內都不做義工,你還能指望着我去別的地方做義工?”

“那我就真沒什麼好建議的地方。”林義龍搖搖頭,想了想,“要不你和我老爹出去旅旅遊?有什麼你特別想去的地方麼?”

“想去的地方都在國內。”林母回答道。

“你覺得我們家旁邊的地方能不能趕得上那邊的景色?”林義龍不明白爲什麼假期度假的人全集中到景點。

“下雨的雨太多了!”林母的藉口十分充分。

“那夏天呢?”林義龍反問道。

“再說吧。”林母知道自己對布萊肯林場理解的還是少,或者對這個大不列顛及被愛爾蘭聯合王國知道的東西也很少,來的時候正好趕上了陰雨延綿的冬天,一切都感覺很蕭索。

“我在市中心看到的老人,真的挺老的,難道就沒有年輕一點的退休人羣麼?”

“老孃,你現在退休年齡不是英國人的退休年齡啊!”林義龍勸道,“現在英國人的退休年齡——女員工63歲,男員工64歲,18年差不多兩者持平,都到65歲。你看我們家門口的那些超市職員,都是60歲左右的。”

“真慘。”林父在一旁插了一句嘴。

“還沒完呢,財政部規劃說,2020年要推遲到66歲,2028年到67歲,2035年到68歲。”林義龍有補充道,“所以,老爹老孃,你們幸福去吧。“

“那也得找點事做啊。”林母說道,“現在英語課上完了怎麼辦。”

他們的談話正好被旁邊一桌“老年人”聚會聽到,一個看起來很和善的太太到他們邊上,用一口有些走樣的普通話給林父林母“安利式營銷”一個駐英的‘退休者’社團。

“可我父母住在威爾士。”等這個太太說得口乾舌燥,林義龍在一旁吐槽道。

“我們這是覆蓋整個英國的華人社團。”她說道,“我們關注退休人羣的健康,還能去指定理髮館獲得免費理髮。”

儘管宣傳冊的書寫文字是繁體中文,林母在一旁有些躍躍欲試地想加入其中。

“我會讓我父母加以考慮的,但我們畢竟住在威爾士,不可能每週花上10個小時來進行往返通勤。”林義龍回答道,然後非常禮貌地請她離開。

“你爲什麼不讓我去?”出於禮貌,林母突然用俄語問道。

“老孃你又不信教!”林義龍說道,“爲什麼要爲這東西勞神呢?”

“那也是,嘗試一下去看看多好!”

“你要是想試試的話,爲什麼不在威爾士找一個呢?”林義龍說道,“我記得在語言學校旁邊,就有一個,收費不貴。”

“收費?”林母突然變了臉色,“英國不鼓勵老人運動健身之類的麼?”

“鼓勵啊!”林義龍回答道,“你現在拿老人的公交卡,去公立資助的健身房和運動中心,就能免費進場,不過話又說回來,沒有專門對華人的,人口在那邊還是有點少,要是需要無障礙使用這些設施,你就得會英語啊。”

“這意思鼓勵我還得努力學英語唄。”林母說道,“我記得,語言學校旁邊除了公共健身房,旁邊還有教會是不收錢的啊。”

“是這樣的,但教會的成立目的在經營方面說,總是發展信徒。”林義龍來給他父母普及教會常識,“教會可能不佔用財富,無論是新教還是舊教,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運營和維護不可能通過財政補貼,而是需要教徒們不斷提供的。”

“可我們只是去看看那裡,不是被佈道的啊!”林母說道。

“沒事兒,這只是開始階段而已。”林義龍解釋道,“剛開始的時候會提供一些成員製作的茶點或者食物一起聚聚,因爲本來就是不付錢的茶點和食物,去去也無妨;然後,他們會跟你們交流一些尤其是社會道德方面的話題——因爲你們的‘友誼’需要交流才能鞏固,然後你們就會願意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他們就努力調整教義解釋把教會的道德觀點跟你們契合。第三階段,當你們交流一些觀點了之後,當然會覺得‘原來我的行事都是神的旨意非常契合’,就會開始嘗試相信,並開始參加經典培訓班之類的;參加完這一大灘活動了之後,你們就會覺得這個形式方式非常不錯,然後就變成了教徒,和你們的一些教友出錢出力維護教堂。

“所以,到最後,只是吸引時間長短的問題,總是能成功的。”林義龍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