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制衡

衙門升堂,公開審理案件,就表示已經進一步掌握了相關的人物、物證,案子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劉大根的死,看似複雜,其實並不難查,以葉梟慈的能力,這個案子三五日就能查清。

真假牛黃,只要是個高明的大夫都能分辨。

仔細梳理了一下,最近發生的諸多事宜,虞幼窈心有明悟。

藩王、官府、士紳,三方勢力互相牽制,形成了一個穩固,且根深蒂固,不易打破的制衡局面。

第一次打破制衡局面的是狄人大舉進犯,無論勝敗,都嚴重威脅到士紳的利益。

士紳本身沒有真正與藩王對抗的實力,制衡是建立在三方實力同等,誰也無法撼動誰的立場上。

前威寧侯現寧遠伯的加入,使制衡的重心,向士紳傾斜,使之官府也不敢幹涉,最後以周厲王一家慘死而告終。

第二次打破制衡局面的,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旱情。

這場旱情,讓三方的利益, 又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韶懿郡主種出番薯, 緩解了北境旱情,使幫助韶懿郡主,在民間推廣番薯種植的武穆王,在三方制衡的情形下, 獲得了先機。

制衡的重心, 開始向武穆定北王傾斜。

隨後武穆王身體恢復,讓士紳自亂了陣腳, 也不敢坐以待斃, 妄圖故計重施,以當初對付周厲王的手段, 在物資上掣肘幽軍,進一步達成, 牽制武穆王的目的。

此至, 制衡關係進一步產生裂痕。

士紳卻猶不自知, 只因手中掌握了一張免死金牌。

朝廷重用武穆王,甚至給了他諸多榮耀, 是因武穆王能穩住北境的局勢。

但與此同時, 朝廷還派了寧常伯這個久經沙場, 在山東平叛一役之中,與武穆王並肩作戰的老將過來輔戰, 從表面上看,是因武穆王雙腿殘障, 不能上戰場,但實際上是爲了,讓常寧伯將來接替武穆王鎮守北境。

實際上,是要削除北境藩治。

武將鎮守北境, 比藩王更令朝廷放心。

不得不說, 皇上這一計實乃高明,算盤打得太精。

然而, 武穆王身體突然恢復,無疑讓皇上算計落空,皇上對武穆定北王器重的同時,也會更忌憚他。

士紳牽制武穆王, 這是揣磨聖意的結果。

但在虞幼窈看來, 這是作死的行爲,制衡的局面一旦被打破,總有人會淪爲利益下的犧牲品,周厲王一家是第一。

但前有周厲王被害慘死, 殷懷璽絕不會成爲第二。

這是殷懷璽對付士紳的最佳時機。

殷懷璽深知,要倒“士紳”,先要獲得朝廷的支持。

需要瓦解朝廷對士紳的信任。

殷懷璽不動聲色地開始佈局,意圖進一步地,瓦解三方制衡的局面,一方面故意在遼東一帶,物資較爲豐富的地區,大肆收容流民,積極助朝廷賑災。

這是朝廷願看到了的結果。

讓世人看到了,在面對旱情時,朝廷不是束手無策,毫無作爲。

進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

然而,那些在面對災情時,無動於衷的士紳,自然而然就讓引起了百姓的非議,讓朝廷產生了不滿。

在收容了大量的流民之後,糧食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怎麼解決這一難題,殷懷璽更是順理成章地,以進一步擴大番薯種植,緩解北境旱情的名義,邀請韶懿郡主來北境,幫助推廣番薯種植,並且獲取了泉州謝府的支持。

彼時,保皇黨還是太后娘娘主事,韶懿郡主屬保皇黨一派,不偏不倚,只爲輔佐社稷, 朝臣們對這一切, 都樂於見成。

此舉,獲得了朝臣們的大力支持。

殷懷璽進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制衡的裂縫也越來越大。

在徹底掌控了局勢之後,殷懷璽開始誘導災民收容營裡的風向,災民逃荒到了遼東,將來勢必要在,這一處安身立命,但北境物資缺乏,如此龐大的災民,究竟要如何安置?

教災民養蠶,打漁等,流民們有一技傍身,就能安身立命嗎?

當然不是!

北境的資源,事實上都是由士紳把持,沒有獲得士紳的支持,數量龐大的流民,是沒有辦法在北境生存的。

矛頭直指士紳,進一步加劇朝廷對士紳的不滿。

直到這一刻,虞幼窈才恍然大悟。

早前與外祖父一番話,外祖父提了高祖皇帝,當年在北境一帶,實施的各項“國策”一事,讓她猶如醍醐灌頂,陡然就想到了,利用“國策”,大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達成提高北境人口,解決生產力低下,物資不足的窘況。

但如果,這一切本就是殷懷璽一力促成的呢?

殷懷璽幫朝廷解決流民這一難題,收容流民符合朝廷和武穆王的利益,武穆王和朝廷,在利益上達成了一致,利益關係牢不可破。

但是,流民的安置,卻需要當地士紳大力配合,這嚴重地觸犯了士紳的利益。

一環接一環的算計,看似複雜,其實只是爲了一步一步地徹底瓦解朝廷對士紳的信任。

當朝廷的利益,和士紳的利益相沖背離,士紳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已經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面。

上百萬災民,聚集在北境,士紳只是象徵性地捐助,並沒有大力支持,這本身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是他們膽大包大,無視國策嗎?

不是!

是他們太愚蠢了,無視災情嗎?

也不是!

是他們看不清局勢,無視朝廷嗎?

仍然不是。

而是他們在武穆王的精心佈局之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

一方面揣磨聖心,不敢給予武穆王太多支持,讓武穆王得勢,以免引起皇上的猜忌,士族和藩王牽扯上關係,那才叫滅頂之災。

另一方面,周厲王之死,已經讓大部分士族,走向了武穆王的對立面,這種國仇家恨不可調和,士紳已經沒了退路,讓他們無視國策,他們沒這個膽兒,只得“敷衍”國策,妄圖利用物資來進一步,掣肘武穆王。

倘若因物資缺乏,導致流民收容營鬧出了,諸如暴亂、疫症等事,這纔是士紳願看到的結果。

番外一十五:取名第224章:老夫人開恩第125章:表妹辛苦了第901章:鳳體有損第649章:顛倒黑白第874章:因緣第370章:就地格殺第186章:表哥,我想我娘第436章:盡人事,聽天命第848章:亂臣賊子第817章:惡毒第346章:端午節(求月票)第274章:我很乖噠~第621章:正妃第269章:真是一個禍害第98章:裝腔作勢做好人第528章:壑之難填(求月票)第933章:食君之祿第242章:哪聞舊人哭?第129章:可是偏心你表哥第268章:騎虎難下背(求月票)第215章:表哥還會做螺黛第890章:核心第417章:安好,勿念第1002章:抵達錦州第769章:投鼠忌器第737章:病倒第1030章:女子一十五而笄第858章:麓山書院第847章:冰雪淨聰明第1025章:襄陽城破第67章:故意在刁難人第110章:小周莊第841章:彌足且珍第1061章:攻城第617章:刀刀見血第853章:問吉禮第869章:拿錢保命第221章:大姐姐饒了我吧第1047章:出——徵——第74章:孺子可教也第955章:樑王異動第6章:玉墜子不見了?第389章:膽兒也肥(求月票)第445章:人情難償(求月票)第379章:大勢所趨第1065章:進京第569章:求則得之第171章:表妹也好看第728章:聘爲妻,奔爲妾第229章:表哥,我生氣啦第932章:懿昭尊正超品長郡主!第438章:玲瓏心肝第712章:一心向你第977章:爭儲亂政第617章:刀刀見血第1023章:鳳凰于飛第85章:如此多嬌第765章:野心之巨第255章:落單第7章:三妹虞兼葭第536章:什麼時候長大(求月票)第832章:以身犯險第211章:雲想衣裳(求月票)第412章:謝禮第418章:一命兩殺第1050章:潛蛟軍待命第1020章:古罪人第1059章:字字錐心第316章:滾出松濤院第903章:好算計第697章:不要惹我第822章:北境發展第198章:你不要死啦第856章:大忽悠第529章:官匪勾結第1048章:棄京保北第766章:大廈將傾第850章:玄機第688章:人不爲己第1066章:相見第235章:給表哥繡香包第606章:貪慕虛榮第472章:山東大捷第168章:去表哥院子(求月票)第347章:表哥辛苦了第529章:官匪勾結第131章:周永禾(求全訂)第692章:人之將死第1049章:南逃,北投第96章:墊腳的石頭第312章:虞幼窈中邪(求月票)第371章:十宗罪第437章:關心則亂(求月票)第260章:潑你一臉茶第442章:殷主將好第504章:皇恩浩蕩(求月票)第739章:京中事畢第914章:無罪第738章:用心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