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

華元一六八一年五月以後,金漢雙方又陷入僵持的局面。

在中原,金兵和漢軍的攻防戰開始呈現膠着。金國西路軍因爲曹廣弼的抵制而無法越過太原,由於雲內天德已被蕭鐵奴賣給了西夏而無法繞道襲擊陝西。相對來說,河北這邊的抵抗力較弱,因爲缺少天險,在前線大軍崩潰的情況下,金兵的遊騎在整個河北平原縱橫馳騁,無論是趙立還是楊開遠都很難將之攔住,金軍甚至在河南一些地方重新建立了據點,河南變成了金軍、漢軍、宋軍糾纏不清的混亂地區。

不過由於宗輔遲遲攻不下塘沽,這便大大限制了金軍在東路進軍的最長距離。金國東路軍如果沒有攻下塘沽就南下山東,後背就會賣給楊開遠,這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而塘沽不下,金人在河北也沒法展開有效的統治和稅賦徵收,軍隊的後勤便不得不依賴於燕雲的積蓄,由於可靠的補給線太長,所以宗弼的精銳推進到青州、大名府一帶後就開始顯現疲軟,趙立因形就勢,沿着濟水展開防禦,金軍在河南因爲遇到的抵抗較弱而進軍順利,但卻無法打敗趙立進入山東。

而在東北,折彥衝對黃龍府的攻擊也沒有取得明顯的戰果。如果按照面積計算的話,吳乞買在東北所統治的領土仍然比折彥衝大,但他統治的地區大多蠻荒,所以就經濟總量來說,吳乞買治下的州縣還比不上遼河流域的一個零頭。然而女真自有一套和這種落後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結構,在這套社會結構下的女真軍民既貧窮又野蠻,又因其野蠻而具有相當強大的戰鬥力,女真人就是靠這種蠻勁抵擋住了折彥衝的攻擊。

從去年折彥衝領兵攻打遼陽府開始,大大小小的戰鬥從來就沒有停過;當將士們在前線拼命的時候,身處後方的知識分子也在反思。宗潁戰敗之後,津門管寧學舍、登州蓬萊學舍、遼口軍學、塘沽政學的學者們對這次戰爭的討論就更加熱烈了。

“我們爲什麼會失敗?明明佔據了上風的,爲什麼軍隊會忽然崩潰?”

自然有人總結出了戰場上的各種原因,如訓練,如後勤,如兵力佈置,如將領才能。但當討論一步步深入以後,學者們便再不肯滿足於這些表面的原因。

遼口軍學的學者認爲,這次戰敗的關鍵實在於齊魯軍團的“不完全正規化”。這派觀點認爲,齊魯軍團內部良莠不齊,部分部隊如劉錡部、趙立部已可以和漢軍主力接軌,王宣部實戰經驗充足,但訓練與教育就顯得不足,至於那幾十萬連數量也弄不明白的義軍則完全是烏合之衆,這部分人抗金的熱情雖然值得尊重,但到了戰場上所發揮的作用卻未必是正面的。

爲此遼口軍學的不少教官聯名上書,要求樞密趁機整肅,將齊魯軍團的殘餘力量進行分流整頓,將符合要求的人選入正規軍營重新訓練,不符合要求的直接解甲歸田。楊應麒對此表示讚賞,回覆批文讓他們拿出一個確切的方案再呈上來,再呈上來的方案必須解決以下問題:從義軍中選拔士兵,選拔標準爲何?數量多少?選出來後如何訓練?訓練場地該設在何處?訓練人手該從何處抽調?訓練經費需要多少?不符合標準的義軍該如何安置?在何處安置?應該給與什麼樣的條件進行安置?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兵將該如何區別對待?如果士兵不願意解甲又該如何解決?在眼前的情況下展開這個計劃,對正在進行的整個戰局所產生的影響是好是壞?等等。

楊應麒這番回覆,一連提出了五十多個問題,問得詳盡而具體,這一輪問下來,把大多數開口講空話放厥詞的人都問得閉上了嘴,但仍有一小批有毅力有想法的人或坐下來思考,或親自前往山東、河北、河南等戰亂頻仍的地方考察,和各路義軍一一接觸。這些人裡沒一個擁有“名將”之類的頭銜,都是一些中下層的將官,其中也沒有一個擁有“天才”的名聲,但這些人肯熬肯幹,做事又能腳踏實地,這一場調查持續了足足五個月才完成,又經過一個月的反覆琢磨,才遞上了一份詳盡的報告。遞上報告的這批軍官不但有實戰經驗,而且經歷過遼口軍學的教育,部分更是畢業於管寧學舍、屬於投筆從戎的年輕人,所以這次調查結束後不但讓他們完成了這份如何處理義軍的報告,也讓他們完成了向職業參謀轉變的歷程。

楊應麒看了十分滿意,特闢他們爲樞密直屬第一參謀團,全面負責這件大事,又給了他們相當大的資源,包括名分(經摺彥衝同意後給了他們一個番號——“威遠新軍”)、地方(開闢出密州南部瀕山臨海的半個縣作爲他們的軍事基地)、技術(將遼南的部分火器研發和船廠移到此處)以及資金(淮子口兩成的關稅)。

樞密直屬第一參謀團的首席叫陶宗憲,次席叫於會春,三席叫朱謹民,全是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卻都因爲這件事情聲名大噪,威望實權一時俱重,並因此帶動了遼口軍學重實尚理的風氣。不久漢部中樞又成立海軍參謀團和西北參謀團,分別研究如何將西北、東海兵將正規化的問題。

遼口軍學這幫人既是學者又是軍人,因此自然偏重軍事。和他們不同,塘沽政學的儒生則將這次戰敗的原因歸結爲政治問題。在他們看來,這次齊魯軍團的潰敗實埋根於新漢政權政治體制不明確的大誤,他們認爲登州的華夏擴大會議,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成功之處在於華夏擴大會議團結了所有正面的力量,而失敗之處則在於這次會議沒有使各派勢力真正融合。

“當然,當時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但既然現在問題已經出現,我們便不能置若罔聞!”

這批學者認爲要避免再次發生真定之敗那樣的悲劇,就必須進行一次政治調整,在新漢政權內部進行更深入的統合。

塘沽政學因爲戰爭原因早已將辦學地點移到遼陽府,所以他們的言論很快就傳到楊應麒耳中,並迅速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對於塘沽政學學者關於進一步統合的呼籲,不但中樞方面認爲應該如此,就是各個地方的官吏、將領也都覺得理應如是。中國的大一統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各派知識分子對分裂與割據無不深惡痛絕,就是曹廣弼、劉錡等保有軍人傳統的將領也都如此。

“理是這個理,大家都認同。”趙橘兒嘆道:“問題是應該怎麼做才能統一!”

“需要名分!”蓬萊學舍發出了這種聲音:“現在我們的國號、國都、社稷都不確定,名不正則言不順,言尚且不順,何況行?前線軍民之喪失士氣,雖在於宋帝的擾亂,更在於軍民沒有歸屬之感。若使軍民知有所屬,知有所忠,縱有十趙構之擾何足以動搖人心?所以國、君名分不定,纔是這次戰敗最根本的原因!”

與這種輿論相呼應,胡安國、陳顯和韓昉不約而同地在三個地方上書折彥衝,勸他登極。

對於胡、陳、韓等三人上勸進表,天下人的反應竟是出奇的一致。

“駙馬早該登基了。”漢部舊屬中的女真系人馬對此並不抗拒,就算是烏雅束系出來的女真人也都如此期盼。在當前的情況下,由完顏氏來成爲新漢政權的皇帝已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由完顏氏的女婿折彥衝來坐這個位置,對他們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將軍早該登基了。”漢部舊屬的漢民早就視折彥衝爲元首,折彥衝是他們的領袖,他們不肯承認有比他們的領袖地位更高的人存在。吳乞買也就算了,畢竟大家都是敵人了;可趙構那邊卻讓人覺得窩囊。這個兒皇帝都向折彥衝上表稱臣了,可趙構怎麼說自己也是一個皇帝,折彥衝卻到現在還是個大將軍,這不免讓人覺得遺憾。

如果說漢部舊屬對於折彥衝沒有稱帝只是覺得遺憾的話,那中原新歸附的士紳簡直就是着急了。爲什麼會這樣呢?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他們既然把寶押在漢部這裡,自然不希望中途在出什麼岔子,因爲再要回到大宋的懷抱已屬不大可能,便是回去了,在南宋統治集團內部也休想再得到高度的信任。在講究忠誠的時代裡,每換一次主子都意味着掉一次身價,既然現在漢部很有希望在這場逐鹿比賽中勝出,那大家最好還是不要再換莊了,但折彥衝一天不稱帝他們都覺得不安心,怕有個什麼意外,效忠錯了對象。

文臣們希望折彥衝稱帝,那樣他們才能升官;武將們希望折彥衝稱帝,那樣他們才能晉級;甚至商人們也希望折彥衝稱帝,據說那樣會有利於他們賺錢。

胡、陳、韓三人上勸進表的消息傳開後,各地文官武將都急了。他們都在後悔:這件事我怎麼就不早點做啊!

於是各地的勸進表便如雪花般紛紛飛至,每一篇文章都做得花團錦簇,每一個人的心意都是滿懷熱誠,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折彥衝若是還不登基,那就會讓天下士民大大失望了。

不過,雖然“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說了上千年了,但無論古今中外,小民們的意願通常都沒有士紳們的意願重要,而士紳們的意願,有時候又不如權貴們的意願重要。折彥衝要稱帝,他的兄弟會答應麼?

在兄弟裡頭,歐陽適第一個帶頭上表勸進,折彥衝對此的態度是留中不發。

接着,阿魯蠻在聽說這件事情後,也派人告訴折彥衝:“大哥,這皇帝你就做吧,吳乞買和趙構他們都是皇帝,你卻還是稱大將軍,怪彆扭的。”

在權貴中輩分最高最危的狄喻,也擬了書信給折彥衝,表示了自己對摺彥衝稱帝的支持。

可無論是對歐陽適、阿魯蠻還是狄喻,還是對韓昉、胡安國、陳顯,折彥衝的態度一直是沉默。

“大將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王師中、李應古感到很奇怪,按理說,折彥衝此時應該是謙卑地推辭,然後羣臣們再趕緊上第二輪更大規模的勸進表,然後折彥衝再推辭,然後羣臣又上第三輪最大規模的勸進表——這才符合正常程序嘛。但現在折彥衝既不推辭,也不接受,甚至連個態度也不表露,不免讓人不知接下來如何措手。

這個時候,大家又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和大將軍關係最爲密切又對大將軍影響最大的七將軍,對這件事情也一直沒有表態!於是王師中等人便馬上醒悟了過來:是啊!這件事情得由楊應麒帶頭才行啊!楊應麒不帶這個頭,折彥衝怎麼好表態呢?

可是要促請楊應麒帶頭勸進,這件事便不是王師中、陳顯等人能辦的,而必須是由楊應麒的親信來說。

第一個來找楊應麒談這件事情的是楊樸,然後是陳正匯,但楊應麒卻在他們稍露來意後就委婉地表示:“現在正打仗,這件事情以後再說。”

“七郎。”無人處,趙橘兒問:“你到底在猶豫什麼?你不知道現在很危險麼?”

“猶豫?危險?”楊應麒道:“橘兒你在說什麼啊?”

“勸進啊。”趙橘兒道:“誰都可以不上這份勸進表,但你不能不上!這個道理,難道還要我來跟你說麼?”

楊應麒呆了呆道:“原來你在說這件事啊。哼,現在外面仗還沒打完呢,連大哥也還在前線,這些人怎麼就這麼無聊來搞這些事情!”

趙橘兒睜大了眼睛,將楊應麒看了好久好久,這才道:“七郎,你忙迷糊了麼?竟然說這種事情無聊。不錯,現在是還在打仗,但這種事情,若一直沒人提起便罷了,現在既然有人提起,你便不能不表態,而且還必須是全力支持纔是!若是不然……”

“不然怎樣?”

“若是不然……”趙橘兒充滿憂慮地道:“那就算大哥不疑你,天下人也要疑你。”

“疑我?”楊應麒道:“疑我幹什麼?”

趙橘兒輕輕嘆了一聲,好久才小聲道:“疑你自己要做皇帝!”

楊應麒再次呆了呆,隨即笑道:“無聊!”

“我知道你不想的。”趙橘兒道:“可是七郎,因爲你有這個地位,所以大家會疑你,這已和你的意願、品德無關了。”

楊應麒問:“所以我爲了要擺脫這種嫌疑,就得趕緊上表勸進?”

“是!”趙橘兒道:“沒錯,現在仗是還沒打完,不過我想胡大人、陳大人在這個節骨眼上勸進,未必全是爲了私心。因爲一尊之位,必須早定。名分定下之後,對政務軍事都會有幫助的。”

“一尊……皇帝……”楊應麒悠悠道:“這可真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啊。”

趙橘兒奇道:“七郎,難道……難道你真的不打算擁立大哥麼?”此時身邊並沒有其他人,但趙橘兒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壓低了聲音。

“不是。”楊應麒道:“我只是覺得我們現在這樣挺好的。”

趙橘兒皺了皺眉頭道:“現在這樣,終究只是權宜之計。眼下漢部人心已聚,只因大家都樂爲漢部之民;然而樂則樂矣,部內未免有些渙散。既然人心已聚,爲何又顯得渙散?因爲大家不知向誰效忠!眼下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哥和其他幾個將軍的距離太近!大哥不能獨尊,則你無法代大哥壓服餘子。若一尊已定,則餘子自安!你爲政務之首,國家宰執,辦起事情來也會順手很多的。”

楊應麒道:“效忠……難道大家就不能效忠漢部!效忠國家麼?”

趙橘兒反問道:“誰是漢部?漢部是誰?誰是國家,國家是誰?”

楊應麒道:“漢部就是大家!就是我們大家建立起來的這個部族!就是‘公’!”

趙橘兒搖頭道:“沒有大家!漢部只有一個個的自己。沒有國家,國家也是一個個的自己。‘公’字太過虛幻——其實七郎你說的道理我明白,但部民有幾個人理解的?便是理解,有幾個是真的願意無私的?四哥、六哥他們服從你是爲了‘公’麼?七郎你自己相信自己是完全爲了‘公’而殫精竭慮麼?這個部族,甚至這個天下,必須確立一個擁有它的人,然後再由這個人來分配,這樣才能減少內部的爭奪。聖賢立君,不正爲此麼?”

楊應麒嘿了一聲道:“那這個人把部族、把國家賣了、毀了、斷送了,就像你爹爹、你哥哥一樣又該怎麼辦?”

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七十七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七十七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十章 絕地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十九章 議婚姻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二七二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第十五章 誓約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三四四章 北遊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選第二六九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一四四章 兄弟間第三三零章 秘策發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一零九章 新官陳少宰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八四章 戰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一五七章 新城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一八一章 責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二三六章 連環計中計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二零六章 學生潮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三章 論武第三二三章 修羅之戰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四十七章 後院的狼客第一七四章 逆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一八一章 責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八章 伏擊第五十七章 狡政與黠商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二零零章 兵臨第一五零章 國之樑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一七三章 叛第四十四章 東京平定第一九七章 聯姻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二九九章 穀物與泥沙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八二章 諾第三二零章 北征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