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

楊應麒帶了劉豫出來,到了外邊,又和他議論這小延福園尚未完工的花石草木,讓他提供一點意見。嚇得劉豫道:“道君聖人手筆,劉豫哪敢妄議。”

楊應麒一笑,繼續跟他談這花石的妙處,劉豫唯唯諾諾,心不在焉,到後來終於忍不住了,眼見四下無人,鼓起勇氣打斷了楊應麒,問道:“丞相,恕劉豫唐突,不過,丞相真要擁二聖去山東麼?這……這似乎不太妥當。”

楊應麒反問:“有什麼不妥?”

劉豫道:“道君聖人年歲不輕了,千里跋涉,萬一有個好歹,這可如何是好!”

楊應麒道:“可塘沽這邊畢竟太北,天氣不如山東暖和。岳父在汴梁住慣了,眼下汴梁在宗弼手裡,倒是山東,天氣水土,或者和汴梁近些。”

劉豫道:“河北山東,天氣水土也差不了多少。別的地方不說,就是這小汴梁,比之當年的大相國寺也差不遠了。”

楊應麒道:“小汴梁確實有些人氣,但小延福園卻嫌太簡陋了。”

劉豫忙道:“小延福園格局雖非極大,但有道君聖人親自指點興建,將來建成之日,必是人間一勝景!”

楊應麒深深嘆了一口氣說:“將來若有建成之日,那自然好說,可我怕建成無日。”

劉豫忙問爲什麼這樣說。楊應麒道:“錢啊,沒錢!這小延福園本是我大哥臨走前預留下一筆錢興建的,但云中、河南的戰事一起,不得已,我只好偷偷將錢挪了去先填西北戰爭的窟窿。不過這事我可不敢讓岳父知道,如今小延福園得以繼續興建,還是我和橘兒把歷年的家底都當買了,又東挪西借弄到的錢,但工程斷斷續續,不知能撐到幾時。”

劉豫看了他一眼,對他說沒錢打死也不信,卻沒敢揭破,只是道:“這小延福園乃是供二聖安養之所,我主爲二聖子弟,自當承擔此園費用。”

楊應麒大喜道:“真的麼?若有九舅承擔一些,那我可就能鬆一口氣了。”

劉豫便問還缺多少,楊應麒報了一個數,嚇得劉豫道:“要這麼多?”

“不多,不多。”楊應麒道:“這園子是岳父大人安養晚年之所,用料不敢馬虎,選的都是最上乘的花石,有些甚至是從南洋、西域萬里迢迢運來,費用着實不小。嗯,若是隻將這小延福園作爲岳父暫住之地,那倒也可以馬虎些。反正住個一年半載的,再搬到山東去,也是可以的。若九舅肯接他老人家到江南去,那更是一家團聚的好事。”

劉豫一聽他這樣說,忙道:“丞相說的是,二聖安養晚年的所在,確實馬虎不得。”

楊應麒道:“這建園之費,我也不要九舅都頂了,他只要頂個一半就好,其它的我自己想辦法。”又道:“對了,劉大人,最近九舅在邊境上接連調兵,不知到底爲的是什麼?”

“這個……”劉豫道:“爲的是怕金寇兇狠,犯了漢疆,特此派兵援鄰,只要丞相點一點頭,我大宋的大軍馬上便能進入山東,幫漢家夾擊宗弼,進入關中,抵禦夏人。”

楊應麒微笑道:“那可多謝了。不過我大漢兵將,頗有富餘。倒是聽說升龍(河內)那邊最近又不老實,不知大宋水軍是否充足,我正想派水師入嶺南福建,幫九舅捍衛西南呢。又聽說洞庭、太湖、鄱陽都有水賊盤踞,我們大漢的水師閒着也是閒着,不如我做個主張,請四哥南下幫九舅剿了吧。反正大家是親戚,也不用客氣。”

劉豫忙道:“我朝西南邊疆,兵將亦頗有富餘。長江諸湖更不曾鬧什麼水賊,怕是誤傳,誤傳。不過丞相美意,我們心領了。”

楊應麒哈哈一笑說:“那麼說來,倒是我過分熱心了。”攜了他手,又去遊小汴梁,似乎半點部將金軍入寇、西夏犯邊之事放在心上。遊了半日,又嘆道:“我本南人,但多年未回江南,都不知道故鄉景物有何變化了。”

劉豫也聽說楊應麒是江南人,接口道:“待北邊戰事略定,丞相也可如劉豫般出使大宋,那時便可藉機一遊故地了。”

楊應麒哈哈一笑道:“出使大宋?那也不算衣錦還鄉。”

劉豫臉色微變,問道:“丞相想如何衣錦還鄉?”

楊應麒道:“如今我大漢朝廷中南人甚多,建康朝廷上北人也不少。南人思鄉,北人便不思鄉麼?所以我最近是在想,什麼時候漢宋大臣能自由來往,那纔是美事呢。”

劉豫猜不透他的意思,只是道:“如今畢竟國界分明,此事不易。”

“不然。”楊應麒道:“若兩國能達成通臣之制,便不難。”

劉豫便問何謂“通臣”?楊應麒道:“使大漢之人能到南朝爲官,江南士子能到大漢爲宦,那便是通臣之制。”

劉豫駭然道:“這如何能夠?”

楊應麒含笑道:“爲何不能?我若到了建康,劉大人說,有沒有資格做宰相?”

“這……”劉豫結巴了好一會才道:“丞相自然有這資格。”

楊應麒道:“是啊,劉大人若肯留在塘沽,那也是帝佐之才!”

劉豫驚道:“不敢,不敢!”

楊應麒微笑道:“南朝諸公的才具,大哥與我心裡有數。天下姓折也罷,姓趙也罷,都不妨賢能者居宰輔之位。君不見我大漢朝堂之上,州縣之中,半數是舊宋士子麼?”

劉豫心有所悟,只是不敢接口。他回去後仔細琢磨,覺得漢廷根基一時難以動搖,又猜不透楊應麒手中到底還有多少底牌沒打,便不敢再小覷漢廷。再則楊應麒言語中已露出招攬之意,暗示無論宋廷前途如何都不會影響自己的富貴,那相當於是給他預留了一條後路,心裡便如吃了一顆定心丸,對趙宋的前途便不如何憂心了。

不久出使事畢,劉豫告辭南歸。入了宋境後快馬加鞭,趕往建康。這時宋軍尚在邊境上徘徊,建康羣臣望了他多時了,就要等他帶來北面情報,好決斷接下來的大事。

劉豫到了建康,先在朝上說明路上見聞,大宋羣臣聽說塘沽如此民氣,都感北侵之事不可妄爲,否則必有後患。

朝見畢,劉豫又入偏殿,單獨向趙構面陳在小延福園的見聞。趙構聽了不禁又憂又疑,說道:“若照卿家所言,北朝在折彥衝離開後家底還是不可小覷。要不然如何敢對夏人如此強橫?又前線回報,漢軍在黃河的佈置均未曾動,看來折彥衝北上,並未調走南路兵馬。加上兩河民心向彼,恐怕我們就算北上,也難有所成。”

劉豫聽趙構這樣說,就知道他在打退堂鼓了,便順着他的意道:“陛下所言極是。萬一漢軍真能抵擋四家聯手,那我們便是惹火上身。便是我進軍順利,亦有一慮。”

趙構便問何慮,劉豫道:“從那楊應麒的暗示看來,如果我們進逼山東,他抵擋不住時,恐怕會在山東扶立……”說到這裡壓低了聲音道:“道君太上即位……”

趙構駭然道:“他不至敢如此吧!”

劉豫不便接口,但那邊趙構越想越覺得有可能,楊應麒若覺得守不住山東,便舍着割裂齊魯之地,扶立趙佶或者趙桓爲宋帝,那時他趙構如何自處?就算宋軍進入齊魯的兵將能接管山東全境,但這些兵將到時候會不會反過去向他的父兄效忠呢?

趙構沒把握。雖然現在不給漢廷雪上加霜,也許往後就再沒有機會了,但他琢磨到最後,還是決定不冒這個險。

楊應麒要錢,就給他吧。眼下最重要的是穩住內部,收拾收拾那些跋扈的邊疆軍閥,收拾收拾那些緬懷他父兄的舊勢力,只要自己在東南的統治基礎夠牢靠,那就算折彥衝成功凱旋,自己也還有機會和他劃江而治。

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191章 入汴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17章 建村落(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79章 亂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0章 絕地(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七十二章 下第167章 裂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165章 陰陽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8章 伏擊(上)第9章 塞外(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87章 匕第174章 逆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167章 裂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15章 誓約(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59章 針鋒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187章 匕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1章 夜遁(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13章 狼羣(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6章 邊關(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175章 間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175章 間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76章 詔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6章 兵滿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