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

李世輔畢竟是西北將門出身,人又年輕,於富貴事務的眼光十分一般,對小延福園之獨到之美不能品味,只是覺得“很漂亮”而已。但劉豫卻是久在文場的人,見多識廣,來到這裡之後大感讚歎,連稱此園雖未竣工,但已可見主持規劃此處者胸懷錦繡。楊應麒聞言微笑道:“此園乃是主人自劃自制,非出工匠之手。”

劉豫哦了一聲道:“那就怪不得了。”忽然靈機一動,撫手笑道:“我知道了,這園子定是出自丞相之手!”

楊應麒哈哈一笑道:“劉大人取笑了。軍政國務,運籌帷幄,我都還是懂一些的。但這園林之勝,花石之美,我雖得橘兒教導了這麼久,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劉豫聽他口中提到趙橘兒,道:“那莫非是公主的大作?”

楊應麒微笑道:“橘兒的火候,怕還差些。這座園林是我闢出來供岳父、大舅晚年安養娛樂之所,岳父不願假手匠人,所以親自指點,估計數年之內便可完工。”

劉豫聽楊應麒說“岳父、大舅”什麼的,一開始沒反應過來,但轉念一想,馬上醒悟楊應麒的岳父、大舅就是趙佶、趙桓,嚇得彎腰叉手道:“原來是道君太上欽制,劉豫冒犯了,冒犯了!”

楊應麒一笑,領了他到內堂來,堂內一人正在作畫,其他人侍立觀看,站在最外面的乃是舊宋右丞、禮部尚書陳過庭,乃是從趙佶北遷的老臣子,當年在汴時爵位非劉豫可比。劉豫一見,腰桿便彎了兩分,陳過庭見他進來卻只是掃了他一眼便不理會,只對楊應麒拱手默禮。陳過庭上手是洛陽大儒尹焞,尹焞過去,是漢廷帝相之師胡安國,胡安國上手是一個跨入中年的清雋男子,那清雋男子再過去就是作畫之人,卻見他雖經風霜,仍存福態。劉豫見到這兩個人,嚇得噗的跪了下去,口呼二聖,這作畫者與旁邊那中年,自然便是楊應麒的“岳父和大舅”——趙佶趙桓父子了。

劉豫這一開口,屋內寧靜的氣氛便壞了,陳過庭等怒目而視,劉豫亦自覺唐突,頓首請罪。

趙佶本不理他,但擡頭見到楊應麒,趕緊放下筆迎了出來道:“賢婿,你來了,怎麼不讓人通傳一聲!”

楊應麒道:“聽說岳父正享丹青之樂,本想悄悄進來,偷學一二,不想卻擾了岳父的興致。”

趙佶呵呵一笑,這幾年他得楊應麒庇護,但凡與國政有關者皆攔在門外,閒來無事,只與衆儒生探討些義理,與衆文士論說些詩文,或吟詩,或作畫,雖無皇帝之尊,倒也還保佑富家翁的清雅生活。尤其難得的是楊應麒將歷年漢政府所得的字畫金石都搬到他府上請他品鑑,作序作錄,更是一項值得消磨時間的大樂事。不過楊應麒太忙,一年也沒能見到幾次,這時忽然見他來到,便拉了手說長說短,又是熱情,又是親暱。他們翁婿郎舅坐着說話,劉豫跪在地上,哪敢插口半句?

三人說了好久,趙佶忽然記起來什麼,指着劉豫問:“這位有些臉熟,卻不知是何人?”

楊應麒道:“是九舅派來給岳父請安的家人,叫劉豫。”

趙佶哦了一聲道:“劉豫,劉豫……可是元符年間進士?”

劉豫頓首道:“蒙太上惦記,劉豫正是元符中登進士。政和間爲侍御史,尋爲兩浙察訪,宣和間判國子監,除河北提刑。今上因眷顧劉豫是曾追隨二聖之老臣子,特許入朝參贊。”

趙佶又哦了一聲,也不理會他自報履歷,只是問:“九郎在江南,過得還好嗎?”

劉豫看了楊應麒一眼,不敢說國事,只是道:“官家在江南都好,就是日夜思念父兄,時顯憔悴。”

趙佶尚未答話,楊應麒嘆息道:“難得九舅如此孝順。”對趙佶趙桓道:“岳父,大舅,要不二位便往江南一遊,以慰九舅思念之情,如何?”

劉豫沒想到楊應麒會說出這話來,嚇得不知該如何反應,陳過庭等一時間也都屏住了呼吸,趙佶和兒子對望一眼,總算他把持得住,搖頭嘆息道:“我老了,你大舅這幾年又在北狩時落下了病根。從塘沽到江南萬里迢迢,越河過江,只怕到了建康,九郎見到的便是我們的屍骨了。去不得,去不得。”

楊應麒道:“若建康太遠,不如便去山東,然後讓九舅來朝見。如何?”

劉豫大驚失色,更不知該如何是好,趙佶又和趙桓對望一眼,遲疑道:“只是聽說最近胡人不太安分,四方多事。咱們家的這點小事,還是要放在天下大事的後面。這事……我看等陛下回來再說吧。”他口中的陛下,自然是折彥衝。

楊應麒笑道:“這點小事,我決斷得了,最多請示一下大嫂,大哥不會見怪的。”

趙佶頷首道:“若是這樣,便請賢婿把握分寸。”

楊應麒道:“既如此,那我便和大嫂商量一下,看事情行得行不得。”這才指着趙佶正在作的畫,請教了一些丹青之道,過了小半個時辰才帶着劉豫告辭出去了。

楊應麒出去後趙橘兒便從後堂轉出來,胡安國、陳過庭等慌忙給公主請禮,趙佶見到她,臉上訝異道:“橘兒,怎麼你也來了。若早來一刻,便見到賢婿了。”

趙橘兒道:“我好些天沒過來了,今天天色不錯,便帶了孩子來見見爹爹。七郎來過麼?”

趙佶見到趙橘兒懷中的孩子,忙抱過來,弄兒爲樂,也不管其他事情了。趙桓在一邊道:“七郎方纔帶了九弟的家人來,那家人說九弟思念我們。七郎便說要不讓我們回江南一趟。”

趙橘兒驚道:“江南那麼遠,爹爹年紀也不小了,哪裡經得起這等折騰!”

趙桓道:“爹爹也是這麼說,所以七郎又出了個主意,說到山東去,讓九弟來相見。”

趙橘兒道:“那也是個好主意,不過聽說九哥在江南很忙,我們去山東容易,但讓九哥北上,卻還得看他能不能抽得開身。”

趙桓一聽點頭道:“妹妹說的是。”

趙橘兒又道:“我看這樣吧,我寫一封信,問問九哥的意思,若他抽得開身,便約個時間,我們一家人聚聚。若他抽不開身,那這事便先押後。”

趙佶笑道:“這些事情,你安排就好了。”又道:“前些天聽說張擇端也到了塘沽,要繪這塘沽勝景,可是真的?”

趙橘兒道:“是有這事,我今天來,也正是要告訴爹爹這個。爹爹,你要不要見見他?”

“見,見!”趙佶道:“我得提點提點他,要不怕他作不好這畫。”

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章 瘟疫(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1章 瘟疫(上)第4章 過冬(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183章 臨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4章 反契丹(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356章 蝶夢(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10章 絕地(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章 部勒(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194章 正名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4章 過冬(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1章 夜遁(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173章 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