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

“秦卿家……”趙構看着秦檜,眼前這個相貌清矍的忠臣,怎麼看都覺得順眼,不過,即使他覺得秦檜頗可信任,但有些話還是不好開口,所以這句話說到一半便說不下去了,只是道:“卿家看這次漢部在東北的大勝,是長是短,是危是安?”

秦檜低着頭,順着眉,且作沉思狀,許久才說道:“勝是大勝,然而安藏危,危藏安。”

趙構問:“怎麼說?”

秦檜說道:“引胡爲援,有天下之大唐猶不能免其禍,何況漢部一偏狹之國?此安中藏危。然聞那折彥衝善馭胡人,他既控制得住女真之胡,或者竟也能得漠北胡族之人心,亦未可知。此便是安危所以互藏之理。”

趙構道:“卿家曾隨駕北遷,當知北人之事。依卿家看來,胡人是真服折彥衝,抑或不得已而從之?”

秦檜道:“若是一無所有之胡人,多願追隨折彥衝;有一技之長者,亦多願入遼南賣力氣。”

趙構哦了一聲,忽然覺得秦檜的回答有些不着邊際,便慢慢將話引向正題,說道:“金人老巢覆滅,二聖的消息……你可聽到了些許未?”說到這裡喉音微微顫抖,若是趙鼎在此,定要爲趙構之孝感所動,以爲他是爲父兄擔憂而失態。

秦檜卻知道趙構實是憂懼交加,這顫抖乃是勉強壓抑所致,口中卻說:“陛下孝感動天!據傳楚國公主已迎得二聖,山東地方的士子,聽說也有渡海前去朝覲者。”

趙構顫聲道:“那……建康的士子,可有什麼動靜?”

儘管秦檜早有準備,但趙構這個問題還是問得他一窒。近來聽說趙橘兒迎回趙佶、趙桓,建康的人心早就翻天了!一些沒政治頭腦的人甚至已準備上表,要求趙構根據漢宋和約的條款向漢廷交涉,以迎回二聖。還有一兩個更天真者,因見折彥衝久久未稱帝,竟然以爲折彥衝也是一個忠臣,提議派出一個使者,對摺楊等人曉以君臣大義,讓折彥衝擁護趙佶復位,屆時趙氏將以世襲王者爵之。秦檜聽到這個異想天開的說法後不禁哭笑不得,然而也由此知道宋廷內外究竟還有一批人有意於趙佶、趙桓。不過,這些話實在沒法跟趙構說,而且秦檜也認爲這些話不用自己來說,趙構多半早派心腹太監去打聽過了。

趙構見秦檜遲遲不答,頗生疑慮,問道:“秦卿家,爲何不答?”

秦檜忙道:“陛下聖明!建康內外,確實有些士子不識大體,知忠之小者而不知忠之大端,知孝之末節而不知孝之本源。”

趙構聽這兩句話頗有靈機,大感興趣,點頭問道:“何謂忠之大小?何謂孝之本末?”

秦檜道:“忠君愛父,此萬載不變之義!然,忠而不審其大小是非者,謂之愚忠,孝而不知其本末源流者,謂之愚孝!請陛下聽我道來。二聖,我主之父兄,而大宋億兆之君上也。惟自靖康以來,二聖北遷,狩於白山黑水之間,與中原消息隔絕,一言一行,難依己意行事——此誠我大宋臣民之大辱,而無可奈何之事也!”說到這裡竟是聲淚俱下。

趙構亦自淚下,說道:“構不能早拯父兄於難中,雖夤夜夢迴之時,思之亦常痛徹心肺。然天不佑我趙氏,吾雖承天立極,在此事上亦極無奈。”

秦檜跪下頓首道:“君辱臣死!臣等不能爲主上解憂,實是萬死難辭!”

趙構忙道:“卿家快平身,當今國家危亡,正賴卿等扶持,死事易爾,唯生事難。若依卿家所言,文臣武將均赴難去,這萬千生民,誰來拯救?”

秦檜這才起身,說道:“陛下所言甚是!臣所以不敢死者,正爲着黎民百姓之故!”停了停,繼續說道:“如先前臣之所言,那般但知奉北遷二聖之言語,而不能體會二聖心意者,便是愚忠之輩,愚孝之人。”

趙構問:“二聖心意如何?言語如何?”

秦檜道:“二聖之心,陛下方纔已言之矣——拯萬千生民者便是!至於二聖之言……如今二聖身且不得自由,何況言語!故二聖之心,便是陛下之心,二聖之言,卻是那折彥衝、楊應麒之言!是以二聖之心當遵從,二聖之言語不可盲從!”

趙構大悅,垂淚道:“卿言甚是,只是人情多盲從而少凝思,恐卿家所言,非衆陋所能解。”他真有些感激秦檜呢,秦檜這番言語,分明是在幫他構建坐穩皇位的新理論。

“不然,”聽了趙構的憂慮,秦檜道:“先前二聖隨金人北狩,金人以二聖手書傳遍兩河,而忠直剛勁之臣猶多不奉命,如今折彥衝若再以二聖手書傳示天下,亦猶昨日金人所爲之事。”

趙構道:“唯折彥衝與金人,畢竟有所不同。”

秦檜道:“臣魯鈍,不知陛下所言之不同爲何?”

趙構道:“金人爲胡,折彥衝爲漢,此其不同處也。”趙構畢竟不糊塗,能夠非常準確地知道問題的關鍵!趙佶、趙桓落在折彥衝手裡可能會發揮金人所不能發揮的威力,其中一個最大的關鍵就是新漢政權是一個華夏政權!當年兩河臣子能爲華夷大義而抗趙佶、趙桓的亂命,今日可未必會爲趙氏一姓興滅而爲趙構抱殘守缺!漢部當初在華夷之辨上所選擇的立場,此時已發揮出極大的威力來,折彥衝、楊應麒如今不但在力量上威壓天下,便是在道義上也高居上風。

然而此事秦檜早有考慮,一聽趙構提起,馬上接口答道:“誰道折彥衝是漢人!他折氏本出於邊族,既入東北,又取胡妻,所生子女均是胡兒。蕭鐵奴用以滅會寧以成就大功者亦盡是胡人!漢軍之中,唯已故之宗潁爲真漢人,其餘楊開遠、曹廣弼均有從胡之嫌疑。劉錡、曲端叛貳小人,何足道哉!可知漢部上下,實以胡人爲首,漢人爲從。其名爲漢,其實爲胡!”

趙構大喜,知道秦檜這番話,那是要在道義上爲南宋政權爭取得江南士大夫之認同,其實秦檜這番言論,也不完全是他個人的發明,即便如趙鼎等人,對新漢政權內部胡風甚重的問題也相當警惕,此事趙構也都知道,所以一聽秦檜一說,便知道這個論調會有市場!但他隨即想起另外一個問題,說道:“卿此論甚當,只是怕有許多人仍被折、楊迷惑了。”

秦檜道:“北虜能愚人以矇昧,陛下也能曉人以清明。”這句話說的更妙,那是要趙構在境內加強宣傳攻勢和思想教育了。

趙構聽了,忍不住頷首,又道:“卿家所言,甚有道理,只是此事尚須假以時日。”

秦檜道:“漢部要吞滅金人餘部,若無我等相助,恐怕也要費時不少。”這句話,卻是委婉表明另一個問題:他不贊成與漢部夾擊金軍。

趙構道:“金軍之滅,或可期年。然二聖之迎,卻是刻不容緩!”

這句話貌似說趙構恨不得早點迎回父兄,但他實際上的意思卻是怕漢部此刻就將趙佶、趙桓這張牌打出來,那他可就極爲被動、極爲難做了。以秦檜的聰明,自然不會會錯意,當下道:“迎回二聖之事,卻需一個極得力的人北上週旋,方不失陛下之意。”

趙構便問其人,秦檜道:“臣請毛遂自薦!”

趙構一呆,說道:“卿家乃我大宋宰執,如何去得!”

秦檜道:“迎回二聖,乃當前第一大事!若是派一個尋常臣子去,反而不妥。”

趙構略一沉吟,也覺得若派別人去實在不放心,便泣道:“卿家所言甚是。迎回父兄,本當朕親自前往纔是……”

秦檜忙接口道:“陛下身系九鼎,如何能輕動!”

趙構嘆道:“如此,只好有勞卿家了。”

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77章 勢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1章 夜遁(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0章 下聘禮(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8章 伏擊(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164章 請辭第347章 嶽幕(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154章 蒙古謠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85章 變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76章 詔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19章 議婚姻(下)第345章 輾轉(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3章 論武(下)第8章 伏擊(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8章 伏擊(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72章 信任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95章 李綱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11章 夜遁(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5章 收俘虜(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