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入太行

塘沽城內各方勢力對金兵的來到反應不一。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商人,他們早在左企弓和宗弼沒有到達之前就探到了消息。畏兀兒籍的商人覺得無所謂,因爲他們在各個勢力交叉控制的地方上做慣生意了;和漢部淵源較深的商人也不放在心上,從漢部以往的作風來看歐陽適一定會保護他們的;燕雲籍和宋籍的商人就有些慌了,不知金兵來了以後會不會弄出什麼亂子來。

塘沽商會的會長見狀趕緊跑到歐陽適的座船來見他,請他出面安撫衆商人的情緒。歐陽適笑道:“你們怕個鳥!只要有我在一日!這塘沽便仍然是你們賺錢的好地方!只要有漢部在一日,你們的身家性命便丟不了!”

那商會會長陪笑道:“這個我們自然知道,但那些才從大宋和燕京來的商人卻不懂得這個理兒。”

歐陽適問:“那你說該怎麼辦?”

那商會會長道:“若四將軍能上岸走一遭,那塘沽的人心多半便會安穩下來。”

歐陽適笑笑道:“現在陸上有什麼好玩的沒有?”

那商會會長道:“自然有!就怕四將軍不肯賞臉。”

歐陽適笑道:“好吧,我便上岸玩幾天。”

歐陽適兩腳一上岸,塘沽的商人便都安了心,紛紛出錢請歐陽適吃喝嫖賭,見他談笑風生,對金兵將來之事絲毫也不放在心上,才都安下心來。

這日聽說左企弓已到城外,鄧肅來見歐陽適道:“半個月前還在討論怎麼勸阻童貫,如今國主說來就來,燕京說陷便陷,便像燕京是紙做的一般!”

歐陽適哼了一聲道:“我都說了契丹人沒什麼好怕的,只是宋人太沒用!”

鄧肅道:“我們原先的計劃,是幫大宋攻克燕京。那樣塘沽的虛實國主便未必能知道得詳盡。如今形勢大變,國主一入燕京,塘沽的事情便瞞不得了!”

歐陽適道:“我們原本就沒瞞啊,應麒不是給會寧那邊上過奏本了麼?”

鄧肅忍不住笑道:“四將軍!我們那奏本,國主都不知道有沒有留意到!那畢竟只是拿來搪塞的藉口,國主是何等樣人,事到臨頭哪裡真能糊弄他!若不能找個好些的理由,保不定國主會大怒!”

歐陽適沉吟道:“那你說當如何?”

鄧肅道:“我看四將軍不如去見見國主吧。塘沽城內,就以四將軍身份最高。”

歐陽適搖頭道:“不行不行。我在東海地位是不低,便是海外那些自稱國王啊天皇啊的傢伙對我也是俯首俯腦的。但北國那羣人可沒怎麼把我放在眼裡。若我去見國主,徒然受辱而已。在北邊,老二老六他們的威望都比我強得多。不如你修書讓應麒來辦。”

鄧肅頓足道:“這哪裡來得及?”

兩人正商議着,徐文已匆匆命副手送來左企弓的招降書,歐陽適看了笑道:“這個官兒,似乎還不怎麼知道我們的底細!”又問:“他可有帶兵馬來?”

徐文的副手道:“有,看旗幟是‘漢’字在陽面、‘蕭’字在陰面的將旗,應該是六將軍的人馬。”

歐陽適和鄧肅對望一眼,歐陽適隨即大笑道:“原來是六奴兒啊!他來了,怎麼不先通個信!”

鄧肅也舒了一口氣道:“若是六將軍,那便好辦了。”

歐陽適拍拍鄧肅的肩膀道:“你還沒見過老六吧,便出城去會會他,順便商量一下事情該怎麼辦。”

鄧肅道:“六將軍志宏只在遼口見過畫像,卻沒見過真人,怕認錯被騙了。”

歐陽適笑道:“不要緊,我派個認得他的下人跟你去。”又道:“我再寫封書信,把你的地位跟他說說。六奴兒這人眼高過頂,最看不起讀書人。若不打個底兒,只怕你到了他面前得受氣!”

當晚鄧肅帶了兩個人連夜出城,徐文以精騎百人護送。蕭鐵奴這三千兵馬是數千裡征戰殺出來的,個個猙獰雄野。幸好曹廣弼留在塘沽的這部分人馬也自不俗,大部分是邊地農夫出身,經過嚴格訓練後碰上胡人也敢衝敢撞。到得軍營前護送鄧肅的隊長亮出字號,蕭鐵奴部下便以自家人規格接他們進去。歐陽適的家奴先去見蕭鐵奴呈上書信,然後纔來請鄧肅去議事。

鄧肅進了主帳,帳內除了歐陽適的家奴外尚有三人:居中一人滿臉殺氣藏在臉皮底下半點不露,鄧肅便知道必是蕭鐵奴;其他兩人,年輕那個短鬚如刺,竟然是個殘廢了一隻手的獨臂漢;年紀大一點的儒冠儒服,卻頗染北國風霜。歐陽適的家奴引見道:“六將軍,這位便是塘沽的鄧參軍。鄧參軍,這位便是六將軍。”又指着旁邊那個儒服者道:“這兩位是盧彥倫大人和種去病大人。”

鄧肅分別見過後,歐陽適的家奴便出去了。楊應麒上下打量了鄧肅一眼笑道:“聽說你在老二、老四、老七手下都很吃得開啊。要伺候得他們三人都滿意,難得,難得。”

鄧肅聞言正色道:“三位將軍雖然是鄧肅的上司,但位有上下,份屬同僚,何來伺候之言?”

蕭鐵奴一聽不由得有些尷尬,心道:“果然是老二那邊的人,一樣的臭脾氣!”看在楊應麒與曹廣弼的面子,臉上勉強幹笑兩聲道:“是我唐突了,鄧先生莫怪。”

鄧肅也便趁機下臺道:“聽說六將軍喜歡玩笑,只是鄧某生性呆板,不慣如此。”

蕭鐵奴見他是個無趣的人,便不與他亂扯,直入正題道:“應麒還在塘沽麼?”原來歐陽適的信裡只介紹了一下鄧肅,並未多說什麼。

鄧肅道:“七將軍見助大宋取燕雲之事不可爲,已經回去了。”

蕭鐵奴道:“那如今塘沽是老四在當家了?”

鄧肅道:“正是。”

蕭鐵奴又問城內都有哪些兵馬,鄧肅道:“四將軍的船隊泊在塘沽,所以城內兵馬其實不少,但大多是水兵。陸上兵馬,以二將軍撥調過來的精銳千人爲主幹,主將叫徐文。此外尚有工兵二千人,能供使喚的民夫二千人。”頓了頓道:“大宋主力敗退後,還有些人殘留在塘沽外城。”跟着解釋了塘沽外城的情形,以及種彥崧忠武軍的來歷。

蕭鐵奴心道:“這忠武軍人數雖少,那種彥崧聽來也不見得有什麼大能耐,但應麒這樣扶植,看來必然有後着!”

那邊種去病聽見種彥崧的名字卻忍不住耳垂跳了跳,幸好蕭鐵奴和盧彥倫都在聽鄧肅述說,未曾留意到。

蕭鐵奴道:“塘沽的外城,地方大不大?”

“大得很!”鄧肅道:“雖然種彥崧之前開拓過一些地方,但畢竟爲時尚短,外城多是荒地。不過如今內城不大夠用,所以外城的土地雖荒,許多商家正盯着呢。只是七將軍囑咐過說塘沽外城的開發不必太急,要一步步來,所以目前只放出一小部分最靠近內城市集的,準備移動內城城牆,將兩片地方並作一塊。”

蕭鐵奴看了盧彥倫一眼道:“老七就是有辦法,他走過的地方都掉油水,嘿嘿!這塘沽的事情我也知道些,只是沒想到富得這麼快!”言下之意,是你盧彥倫便沒這本事。

盧彥倫跟楊應麒接觸過,對他在這方面的才能也甚是佩服,說道:“七將軍確實了不起。”

蕭鐵奴便對鄧肅道:“你去跟老四說一聲,就說我這裡三千人,明天就開進外城去駐紮。”

鄧肅愣了一下道:“六將軍要進城?”

“那當然!”蕭鐵奴道:“這裡是漢部的地盤!便是我們的老窩了!哪有到了家門口不進去的?”

鄧肅沉吟道:“左企弓那邊……”

蕭鐵奴笑道:“他算什麼東西!一個手無寸鐵、給國主跑腿的沒用書生罷了。我們想怎麼擺弄他,就怎麼擺弄他。”

鄧肅又道:“左企弓好對付,但國主那邊只怕不好搪塞。”

蕭鐵奴怔了一下問:“怎麼了?”

鄧肅道:“六將軍不知道麼?我們在塘沽鬧出這麼大的動作,國主只怕還不是很清楚。”說着把楊應麒開港時如何輕描淡寫擬奏摺、助宋大戰時如何放謠言擾亂視聽等事情擇要說了一遍。末了道:“國主若不入燕京,這些事情還可以遮掩。現在既到了燕京,我們便想再瞞也瞞不住了。”

蕭鐵奴哦了一聲道:“國主這邊,自然得由我去應付。至於具體如何,等我跟老四再商量商量吧。你這便進城,先去劃出一塊地方來,我們隨軍帶有帳篷,到時候在外城駐紮便是。讓盧彥倫跟你一塊去,我這邊的事情他熟。”

鄧肅又道:“不知六將軍的人馬在塘沽是要長住,還是短住?”

蕭鐵奴道:“自然是短住!等燕雲的事情一定,我便上船回遼南去。”

鄧肅愕道:“六將軍要回遼南?”

蕭鐵奴道:“此事一了,我估計我這撥人馬暫時就沒仗打了。離開遼南很久了,總得回去跟兄弟們聚聚。”

鄧肅便要告辭,蕭鐵奴又問:“這次南下我沒帶多少糧來,城中糧草夠不夠?若不夠我先去打些草谷再進去。”

鄧肅忙道:“夠的夠的!海上來去方便,六將軍便是有兩三萬人馬也養得起。”

蕭鐵奴點了點頭,轉向種去病道:“進城後你可得辛苦些。咱們手下這批人,留了一大批最有紀律的在陰山下助防了。現在這三千人裡至少有一半是習慣了在草原胡鬧的。但塘沽是我們的窩,兔子不吃窩邊草,我回頭便傳下死命令:敢進內城的我便打斷他的腿!你也幫我看緊點,別讓他們鬧事!”

種去病問:“可否喝酒?”

蕭鐵奴想了想道:“分作三班輪流:一班去城外打土匪虎豹去,一班守外城,沒輪到的可以休息,休息的纔可以喝酒。喝酒的要先把兵器收起來。”

種去病又問:“他們要女人怎麼辦?”

蕭鐵奴道:“讓他們先憋着。我進城後問問老四,看看內城妓女多不多。”

鄧肅來的時候是半夜,談了許久,出來時尚日出。蕭鐵奴的帳篷內點有火把,但不知爲何,鄧肅卻反而覺得外面連月亮也沒有、只有幾顆星星的暗夜也沒有帳篷內那麼陰森,心道:“雖然看得出六將軍能顧大局,但他帶兵的手段,委實與二將軍大大不同!”

他離開後,種去病才從帳中出來,心道:“他似乎沒認出我,是因爲沒有留心,還是因爲夜裡看不清楚?”忽又摸了摸自己的臉:“還是我的樣子已經變得連他也認不出來了?”

不說這邊種去病感嘆身世,卻說盧彥倫第二日跟鄧肅來見歐陽適,一路上盧彥倫只看得兩眼發直!他雖然在大遼上京呆過,上京的城市面積比塘沽內城要大得多,但如何有這等繁華的商業氣息,口中嘖嘖稱讚,心中道:“要是六將軍不加約束,讓軍中那幫崽子看到這些富貴,不發瘋來搶纔怪呢!”又想:“聽說這裡才建港一年多,若是津門,不知是什麼樣的氣象!這次回遼南,一定要見識見識。”又想:“津門雖好,但比起汴梁的百年基業又有不如!若有機會到汴梁走一遭,那纔不枉了呢!”忽然竟想到汴梁不算漢部的“窩”,不知七將軍會否容許軍馬入城搶掠一番,腦袋裡胡思亂想,腳下已到了歐陽適的寓所。

盧彥倫進門,鄧肅引見過後,便陳述蕭鐵奴的意思。

歐陽適聽了道:“老六到了家門口,自然要進來的。不過內城軍區狹窄,確實納不下太多人了,他安扎在外城也好。這事情你差人去辦吧。”

鄧肅便要與盧彥倫同去,盧彥倫道:“六將軍有些私人事情要我轉告。”鄧肅看了他一眼道:“那我到外廳等候。”

鄧肅出去後,盧彥倫便上前磕頭道:“四將軍萬安。”

歐陽適呵呵笑道:“老六調教出來的人就是知趣!不像老二老七身邊的人那般無聊!起來吧,你主子讓你來可有什麼要緊事?”

盧彥倫頗知蕭鐵奴和眼前這位四將軍的交情與別個不同,又磕了一個頭才站起來道:“六將軍讓小的轉問四將軍,可有什麼他進城前才方便作做的事情沒有?”

歐陽適想了想道:“沒有。我在這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逍遙得很。你讓鐵奴快些進來,兄弟倆一起快活快活。”

盧彥倫道:“既然如此,小的便出去辦事了。”磕了個頭,這纔出門。

歐陽適嘆道:“六奴兒手下的人可真是懂事。怎麼陳正匯便沒這麼乖巧呢?”搖了搖頭,便聽下人來報:“忠武軍種彥崧、滯留宋將楊可世求見。”

歐陽適冷笑道:“他們來幹什麼?”

那下人道:“好像是聽說金軍要進城,要來將軍這裡問些什麼消息。”

歐陽適道:“我不見他們。你找個藉口幫我推了。”頓了頓道:“以後他們的事情,都轉到鄧肅那裡去,讓鄧肅去處理!”

主子的態度,那下人全看在眼裡,出去後便沒怎麼給楊可世種彥崧好臉色看,楊可世忿忿不平,回去後便張羅着早日南下,不久雄州方面傳來命令,讓他前往滄州鎮守邊寨。

種彥崧見歐陽適的態度轉冷,心中也不好受。眼見楊可世南歸也請命歸宋。但童貫對他可沒什麼好感,加上他們對忠武軍的來歷本來就有些疑心,原先是因爲看漢部的面子纔給他番號官爵,這時一與漢部交惡,連帶着連忠武軍也厭惡起來。童貫本不打算理會他,但幕僚王瑰獻計,建議調忠武軍去太行山一帶平賊。原來耶律大石和蕭乾等相繼兵敗以後,遼軍逃入邊鄙者甚多,其中相當一部分竄入燕雲、兩河交界處的山地,憑藉複雜的地形落草爲寇。那一帶無論對雄州來說,還是對析津府、大同府、太原府來說都是鞭長莫及,眼下金宋兩國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燕京的歸屬問題上,誰也沒心思去理會這些盜賊,因此太行山山脈在遼宋舊界一帶便成了逃兵聚集呼嘯的淵藪,不但形勢複雜,而且兵力加起來也有數萬人之多。童貫的幕僚這般建議就算不是借刀殺人,至少也是把種彥崧往火坑裡推!

但種彥崧卻沒考慮這些,他年紀還輕,身上的榮譽感甚強,在他心裡,有個正經的軍事行動讓他去幹,卻遠勝過在塘沽的外城空耗,因此接到命令後馬上下令準備出發。

這時林翼正在種彥崧軍中負責平輸轉運的錢糧事宜,聽到消息趕緊來見種彥崧,跟他剖析時局,勸他不要去送死。

種彥崧聽了林翼的話,沉吟半晌道:“既是軍人,便當爲國家效力!聽說太行山那邊的盜賊逃兵四處劫掠,禍害周邊百姓,我們此番去不但是爲國,而且也是爲民。若不幸戰死沙場,卻也不丟了祖宗的臉面。”

林翼呆了呆,心道:“以前總覺得只是一個世家子弟而已,如今看來七將軍選中他確有道理——他未必不知道此去之難,卻是知難而行!”心中微生敬意,但仍然勸道:“就算要去,也不能去得倉促!種兄不爲自己考慮,也得爲這一千多個弟兄考慮啊!”

種彥崧怔了一怔,隨即微感愧疚,他和手下相處經月,感情早已頗深,這時想到自己如果孟浪行事會給他們帶來大危險不禁自責,說道:“謝林兄直言。只是軍命已下,我若不去,卻也不成!”頓了頓又道:“太行山那邊盜匪雖多,但大部分是烏合之衆,我這一去未必沒有勝算。”

林翼道:“打仗的事情種兄想來心裡已有打算,但糧餉卻該如何解決?”

種彥崧怔了怔道:“糧餉?童太師既然下令,想來必有糧餉接應。”

林翼冷笑道:“他有說要負責我們的糧餉麼?”

種彥崧奇道:“這還用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啊!”

林翼苦笑道:“種兄太老實了!且不說童太師和令祖一向不和,就是不計較這層關係,但看他的作風,只怕向他要錢糧也甚難。再說,我們忠武軍一向是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忽然要伸手去求人,卻不窩囊!”

種彥崧被林翼點破後也覺得有理,對於入山打賊他還是有些把握的,但要是童貫給他來一手毒招斷了他的糧餉,那時便進退兩難了!當下道:“林兄可有什麼好主意麼?”

林翼道:“我的意思是:糧食我們也自己帶着。”

種彥崧道:“這外城的農莊牧莊,我們也才搞了幾個月,還沒到收成的時候呢!哪裡有那麼多糧餉給我們帶去?”

林翼道:“這些農莊牧莊雖還沒到收成的時候,但基業已經打下,眼看過個一兩年就會變成一塊快寶地。這可是可居奇貨啊!不如便把這些地方賣了,套成現錢現糧,帶到太行山去也夠我們吃一段時間了!”

種彥崧喜道:“好主意!咱們手裡若有糧草,一來不用去耗費大宋國庫,二來也不用去看童貫的臉色行事!只是賣地買糧不和漢部打個招呼不行,但如今歐陽將軍對我們冷淡得很,這事怕不好辦。他若說這地本來就是他們的,白白要收回去,我們也無可奈何。”

林翼道:“既然歐陽將軍難說話,我們不如直接找小楊將軍!”

種彥崧心中一凜,問道:“小楊將軍?他也在塘沽?”

林翼道:“他不在,但他跟家兄多有生意來往,我有把握能找到他!若是得他支持,那時候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甚至兵器、馬匹、人才也可多要些!只是我們卻得把出兵的事情略爲延緩。”

種彥崧沉吟道:“好!反正童太師那邊也沒催得很急。這事就拜託林兄了。”

林翼當下擬了書信飛鴿傳往津門,跟楊應麒說了自己的計劃。陳正匯看了後道:“林翼建議順水推舟讓這支人馬進駐太行山,這提議有些意思。”見楊應麒卻連連搖頭,陳正匯奇道:“七將軍反對這件事麼?”

楊應麒笑道:“我不是反對,我是覺得林翼膽子和器量都太小!他竟然只想着帶一大批錢糧過去,卻沒想到把那一帶變成一個根據地!”

陳正匯眼睛一亮道:“根據地?這……這行麼?”

楊應麒道:“那個地方,產糧牧馬未必足以自給自足,但若加上經商,多半便可以了。”

陳正匯道:“經商?可那裡道路阻隔,交通甚是不便。而且離塘沽又有些遠,這商路未必走得通暢。”

楊應麒道:“不然!那裡離塘沽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尤其有三大條件,爲別處所不及。”

陳正匯便問是哪三大條件,楊應麒道:“第一,便是地處邊界,又是山區,加上山高林密,龍蛇混雜,只怕幾年內金宋兩國都沒功夫管到那裡去,正是一個三不管的地方,所以容易發展成自由度極高的自治領地!第二,那片地方在行政上是邊鄙,在地理上卻是幾處要地的中心!往西北是大同,往西南是太原,至於東面,更有燕京、塘沽、雄州!若能拓開往南的商路,則沿太行而下,離汴梁其實也不是很遠。第三,那個地區,附近有用的物產極多,據我所知,光是煤鐵二項,便足以立起一個國內之國了!若種彥崧能把那邊地方的盜賊處理乾淨,嘿!前途不可限量!”

陳正匯沉思半晌,忽然道:“既然那裡這麼好,爲何漢部當初不直接在那裡紮根呢?”

楊應麒哈哈大笑道:“因爲漢部當年沒有忠武軍如今的條件啊!”

陳正匯問道:“忠武軍有哪些漢部沒有的條件?”

楊應麒笑道:“忠武軍的條件,可比我們當時好得太多了。最要緊的一個,是他們有大宋的正式番號,入山討賊又是名正言順,所以他們進入山林後只要主事者處理得宜,便不會淪爲盜賊。再者,由於忠武軍打的是大宋旗號,河東、河北一帶的富商聞到銅臭過去投資也不會有太多的顧忌,不用害怕被朝廷目爲通賊!還有,將來那裡出來的商人,有大宋正規軍隊的番號作掩護,西入太原、南下汴梁都會比較順利。最後……”

陳正匯不等楊應麒說完便道:“最後,忠武軍有我們做靠山,不但後勤無虞,而且西北入大同、陰山,東北入燕京、塘沽都會有我們照拂——七將軍,我說的沒錯吧?”

楊應麒哈哈大笑道:“不錯不錯,就是這樣。所以我剛纔才說林翼的建議,無論格局器量都太小了!這事你親自安排一下,除了給忠武軍增加一些農夫、車馬以外,再調一批工匠和僧人!此外,再從管寧學舍物色幾個可用的學生到忠武軍中學着當幕僚,同時看看那邊的地形人情,若可以便在那邊建一所學舍。嘿,咱們好不容易拉起這樣一批人馬,又得了這樣一個好機會,不能浪費了。”

第353章 屠營(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189章 國債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4章 烏古(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167章 裂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174章 逆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167章 裂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94章 正名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143章 塘沽問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15章 誓約(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191章 入汴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下)楔子終極遊戲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193章 秦檜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166章 使者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80章 異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章 瘟疫(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161章 民議第14章 烏古(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