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

來流求的這幾個月裡,楊應麒帶來的人非常順利地深入到全島各個領域,陳正匯和他帶領起來的官吏系統非但沒有阻撓,甚至還很配合!這些人只是很忠實地聽、看、問,就是發現了問題也是轉報陳正匯和他手下的官員,由他們去矯正和處理,半點也沒有體現出越權、奪權的意思。

但是,這些人還是讓楊應麒得到了他最需要的東西:信息!來到大流求島一個月以後,楊應麒便把岱輿縣的人口情況、經濟情況、治安情況、教育水平和工具水準摸清楚了;兩個月以後,處於岱輿各個重要崗位的官吏的性情、才能、來歷他也大體知曉了;三個月以後,楊應麒對這個大島的瞭解便不比陳正匯差多少了。然後楊應麒便開始造冊列名,正式向陳正匯“要人”一一他希望能把一些閒置了或大材小用的人才調往津門任職。遼南三州在迅速發展中急需各種各樣的人才,而楊應麒提出來的候補職位也都是能讓人發揮長處的實缺,這樣的誠意,實在讓人找不到理由來拒絕。

這一切,陳正匯都非常配合。調走這一批人並不會對他在流求的行政造成多大的影響,就算出現人才缺口,他也可以通過向福建方面延引新的人才來填補。而且一直以來他就有一個野心:安排宋人打進漢部內部去,從內部改變漢部!當初李階北行就是他的秘密安排。現在由楊應麒公開提拔,那就更加順理成章了。

從楊應麒在流求提拔官吏的這一刻開始,遼南和流求的官吏流動便正式化、公開化了!

當第一批南人北上並得到重用以後,便會樹立起一個榜樣,讓第二批人在奉命北上時心裡不存芥蒂。有了第二批,就會有第三批,第四批!而南人既然能北上做官,將來北人自然也能南下當差。雖然南北隔着千里東海,但只要有了足夠的交流,整個官吏體系便會日漸一日地統合起來。

這本是楊、陳兩人心照不宣推動着的事情,但不知怎的,兩人心裡卻都有些不舒服。

“爲什麼會這樣順利呢?”楊應麒想,“四哥和陳正匯,都不應該是任人搓圓捏扁的人啊。”

“這樣子不好麼?”陳正匯也在問自己:“我一開始不就是這樣想的麼?”可他心裡還是遲疑,他的隱優倒也不是出於私心,怕他引薦來的這些士人一旦融入到漢部的行政體系之中,自己就再難利用私人關係來推動某些秘謀了。他擔心的是他自己!離大宋的日子越久,他就越不想回去了!

楊應麒來流求的時候只帶來了三艘船,但要離開流求的時候卻得用五艘!多出來的兩艘船裡裝的不是黃金,也不是糧草,更不是奇貨,而是一倉又一倉的的文件和書籍:文件是對流求情況的記錄和蒐集,書籍則是從福建轉購。而楊應麒帶來的那批人也己經成長爲熟悉大流求情況的人才了。陳正匯知道:從這一天開始,大流求的財務和人事調動很難再瞞着津門總部悄悄進行。雖然楊應麒仍然賦予他很大的權力,准許他自主任命官吏、調用錢財進行地方建設,但這一切運作卻都會在總部的監督下以漢部的名義而不是以任何人的私人名義進行尤其是在司法上,流求的司法系統己經和津門全面接軌。對於這一點陳正匯領導的流求文官羣體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那部新修訂的《漢部新律》雖然是以漢部領導集體的名義發佈,但總領編撰的卻是他們家鄉的才子李階!漢部的新風氣以及楊應麒的新思維開拓了李階的思路,而這位大宋狀元的學識則讓漢部的法律條文由粗放變得縝密、由淺陋走向成熟。

完顏虎催促楊應麒回去的書信一封接着一封,但楊應麒卻都不當回事,直到一天收到林翼的密函說鄧肅終於答應加入漢部成了曹廣弼的參軍,這才心中惕然,決意北歸。

“唉,老麼啊……”送到碼頭時,歐陽適惺惺作態地說:“我真捨不得你啊!”

楊應麒笑道:“得了吧,六哥!你恨不得我走纔是真的!我留在這裡雖然礙不了你什麼事情,但我看得出你做起事情來總有些顧忌,放不開。”

歐陽適道:“你怎麼這麼說!咱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你在這裡只會讓我辦起事情來更加順暢。”

“是嗎?那……那我便多留兩個月吧。反正我覺得大嫂讓我變糧食出來根本就是在無理取鬧。”

歐陽適的口風馬上就轉了:“兩個月?這不大好吧。雖然我很想你留下,但北邊現在正打仗,少了你主持,讓楊樸總領後方大夥兒總感到不夠踏實。”

楊應麒和陳正匯聞言大笑,楊應麒對陳正匯道:“陳兄,流求這裡便交託給你了,不過大流求的政務也己經上了軌道,如果你抽得出時間,希望你到津門一行。”

陳正匯道:“我也早有此意。待我準備準備,爭取今年內北上一趟。”

楊應麒又道:“你孤身在這裡辦事終嫌寂寞,嫂子和正方侄子遠在福建,不如便派人接過來共聚天倫吧。”

陳正匯正色道:“不可。老母在堂,需要拙荊服侍。”

楊應麒又道:“那不如連陳老夫人也一起接過來。”

陳正匯搖頭道:“不行不行。家母己經上了年紀,怕經不起風浪。再說家父也一定不會同意。”

楊應麒微感失望,卻不再多說什麼,正要登船,忽然回頭對歐陽適道:“四哥,有件事情我差點忘記了。”

歐陽適便問何事,楊應麒道:“我們遼南養馬的地方不大夠了!自從劉介得了那麼大一片地方之後,許多有錢有力的大戶都來求我,把我煩死了。但咱們遼南地方本來就小,哪裡還能在闢出地方來}”

歐陽適皺眉道:“你是想在流求開牧場麼?”

“不是。”楊應麒道:“這裡的氣候,用來種植米、茶、蔗更爲合適一些。我是想另外開闢一些地方。”

“另闢?我們出了遼南和流求,還有什麼地方?”

楊應麒道:“有的,在東海極東極北之地,東海女真以東,有兩個大島似乎還處於矇昧無主狀態,那裡應該可以用來牧馬。”

歐陽適道:“你是說被你叫做庫頁和蝦夷的那兩個地方?那裡太遠了!”

楊應麒笑道:“這件事情還有些難處,不過從長遠來說終究是要辦的。我也不是說現在就要去那裡,只是請四哥你先放在心上。”

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73章 叛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341章 聚首(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8章 伏擊(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165章 陰陽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7章 去向(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165章 陰陽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188章 定第160章 利害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191章 入汴第163章 表決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184章 戰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8章 稱帝號(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7章 去向(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03章 鉅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10章 絕地(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149章 民之棄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46章 故人矣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142章 入太行第155章 榻前囑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15章 誓約(上)第154章 蒙古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