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

夜,歐陽適罕見地在陳正匯屋裡喝起了茶。

“四將軍有心事?”

歐陽適看着眼前這個經過他考驗後被一路提拔爲流求地方第一政務官員的書生,心裡藏着許多話一一隻可惜現在蕭鐵奴不在這裡,他這些話竟然沒個傾訴的對象。可他今晚爲什麼要來陳正匯處呢?難道他己經決定把這個書生作爲傾吐對象?“老七這次來流求,你看他是什麼意思?”

陳正匯聽歐陽適這樣問微感吃驚,但他沒有說“四將軍爲什麼不直接去問七將軍”這類推搪的話!畢竟他和歐陽適的合作己不是一天兩天了,雖然彼此在人生觀念、知識結構上存在巨大的鴻溝,但合作得久了,相互之間的瞭解和信任便逐步深入。

“難道四將軍不喜歡七將軍來流求麼?”陳正匯沒有說得太過露骨,但卻爲兩人更深入的交談留了空間。

“當然!在津門那一次,他己經讓我很不樂了!”歐陽適說道:“後來我的氣平了,所以南下開創這片基業,誰知道他又想來收入他的口袋?這算什麼!要把我趕到麻逸去嗎?”

歐陽適說到這份上,陳正匯便知道可以再放開一些了:“四將軍錯了。我看七將軍的爲人,此次南下不會做出太過匆促的事情。”

哦?陳正匯道:“流求和津門不同,津門和大金本土連爲一體,七將軍又有意將之作爲中樞,自然要將大權攬過去。但流求隔着重海大洋,只要七將軍無意將中樞遷到這裡,那他就算把權攬了過去,還是得重新派人來這裡任職!但七將軍若連四將軍也不信任,他還能委派誰來?所以我說,七將軍此次的做法決不會和上次一樣。”

";那你說他會如何?”

陳正匯道:“自古帝王對於新開闢的邊遠疆土,多用羈魔之法:威之以武力,遣之以能臣,在禮制律法上則將中央的政令和地方的情況相混推行,但具體的人事任命則多出於方面大員。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能激發封疆大臣的雄心,竭盡所能去發展地方;但壞處則是容易形成割據,甚至獨立。所以當這片疆土發展起來,中央政府的第二步措施就是想辦法將地方之權收歸中央。這兩個步驟各有重點,第一步是要讓地方發展起來,第二個步驟則是要將地方監控起來。這兩個步驟的次序、輕重極難把握,集權過早過甚會妨礙地方的發展,集權過慢過鬆則容易導致割據。放諸於史,則唐之失在於對地方太過放縱,而本朝之失則在於對地方控制過嚴!”他話說得多了,一不謹慎還是以大宋爲“本朝”。

歐陽適冷笑道:“你的意思是應麒現在想收權了?”

陳正匯正色道:“中樞收權以免地方割據,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現在七將軍要做的,只是將遼南與流求整合得更爲緊密!若是四將軍你身在中樞也會這麼做的。不是麼?”

歐陽適聽了前半句話微感不悅,但靜下來一想,還是點頭道:“不錯!可是他現在是要削權削到我頭上,還是令人不快!”

陳正匯道:“七將軍這一來,流求和津門之間權力的整合便勢在必行!不過雙方權力如何分配,就要看四將軍你如何打算了!如果四將軍打算自立,現在就得動手!”

歐陽適臉色一變道:“這……這……這怎麼可以!”雖然他今晚己有意思要和陳正匯交交心,但這個書生居然會說出這麼嚴重的話來,倒是他始料未及。

陳正匯問:“四將軍是顧念兄弟之情麼?”

歐陽適哼了一聲道:“一來我不願幹這等不義之事,二來若是現在就跟老大、老七他們翻臉,那我們在北面的財路和屏障就斷了!我歐陽適可不想光光在這大海邊上做個土大王!

”他自然也知道,要想雄霸大海,必須有漢部的整體力量在後面支撐。

陳正匯沒想到歐陽適今晚會對自己說出這樣掏心的話來,心中大慰,點頭道:“四將軍說得極是!大丈夫當俯瞰天下,在這樣一個小島上關起門來鬧騰,莫的讓人笑話!若四將軍心無大志便罷,若有心吞吐山河,何不直接進入中樞、掌控漢部?”

“掌控漢部!”歐陽適震了一下,似乎陳正匯捅開了一層他以往似曾有過又未曾有過的思路!隨即搖頭道:“應麒雖然整天跑來跑去,其實他精着呢!中樞那批官員,都在他掌心裡揣着呢!”

陳正匯道:“現在,自然是這樣。但四將軍有心的話,這種情況未必不能改變一一甚至可以說必然改變!四將軍你想想,既然七將軍能以中樞的號令調整我們的權力,我們爲何不能挾流求的本錢北上問鼎?”

“哦?”歐陽適目光閃爍:“怎麼說?”

陳正匯道:“七將軍此次南下,第一件要務,就是要了解流求各方各面的事情,包括地理、貨殖一一尤其是人事!他唯有對流求的事情瞭如指掌,才能繼續下面的步驟!”

歐陽適點頭道:“說下去!”

陳正匯道:“瞭解清楚以後,第二件就是要拉近津門和流求之間的關係。如何拉近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人事上的流動!也就是說讓津門出身的人可以到南邊來爲官;同時讓流求出身的人得以順利進入津門。實際上在流求開創事業的元老許多都自北方而來,只是四將軍打開東南士林的門路以後,北人南下的情況才日漸減少。就我這些時候的觀察,北國人才武盛而文淺,正需要我們幫忙引薦東南的讀書人上去理政!這既可以幫忙解決北地文人不足的問題,也可以讓南人對津門歸心。既然如此,我們爲何不善加推動?延引大批南人北上?一來這些人有四將軍作背書,七將軍不敢虧待;二來七將軍要收南人向北之心,也必然優待!三來,不是正匯誇口,東南的讀書人,遠非北國邊鄙之徒可比,這些人一上去,只要熟悉了北邊的風氣、習性,不出三年五年,就會把北人給比下去,若整個漢部內政的要害部門都是四將軍的門生,四將軍再尋個由頭進入中樞,之後的事情,便都順理成章了!四將軍,你說是麼?”

歐陽適聽得心頭大暢,隨即猶疑道:“若我進入中樞,流求這邊的事情怎麼辦?”

陳正匯道:“眼下流求己穩,且無兵患,可將島嶼按地形人口割裂成縣,挑選信得過的縣令,便能放心了,不一定要再設一個統攝全島大權的常駐大員,太平時節由津門的大吏遙領就可,這樣津門方面也放心。至於兵權,東海以水師爲主,四將軍你的主船隊停在津門、遼口,和在雞籠也沒什麼區別。至於遊弋各海域的分船隊,則挑選信得過的人執掌!”

歐陽適問道:“不設一個常駐大員?這可以麼?”

陳正匯道:“不設統攝全島的大員,就是讓流求各縣直屬中央,漢部的地方又不大,沒什麼不可以的。戰國時諸侯直轄的郡縣都不大,只是後來天下一統,疆域越來越大,簫外郡縣數量太多,纔要割州設路。”

歐陽適聽到這裡笑了,又問:“若是這樣,到時候你的位置又該在什麼地方?”

陳正匯笑道:“若四將軍覺得我這建議可行,只怕在四將軍進入中樞之前,我就己經北上爲將軍鋪路了。”

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1章 瘟疫(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174章 逆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章 部勒(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68章 偶遇第194章 正名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189章 國債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189章 國債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24章 反契丹(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