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

鄧肅和陳正匯剛到達流求時一樣,一開始對漢部都保持着一種大宋知識分子的矜持與優越感。他在津門作客,與折彥衝、楊開遠等相見以朋友之禮,折彥衝既無“禮賢下士”的造作,鄧肅也沒有高攀權貴的心態,彼此都覺得十分自然。鄧肅能吟詩,會擊劍,和折彥衝楊應麒都很談得來。

這日楊應麒與鄧肅喝酒閒聊,一開始多談風月民情,少涉軍政要務。後來漸漸地扯到學術上,楊應麒忽然想起李階來,便對鄧肅道:“管寧學舍今年來了個了不起的人物,北國儒生本來自詡學問不遜中原名家,但自他來到後,才知道什麼叫天外有天。”

鄧肅問起此人姓名師承,楊應麒將林翼的轉述說了,鄧肅想了一想笑道:“原來是他!”

楊應麒問道:“鄧大哥認識他?”

鄧肅道:“此人是元佑君子李深先生之子,十六年前策進士舉禮部第一,魁冠南宮!”

楊應麒大喜道:“策進士第一,魁冠南宮,那是狀元之才了!這樣的人怎麼會來津門!”

鄧肅嘆道:“他雖然考了第一,但因是元佑黨人之後,而當時朝廷正大貶元佑黨人,所以奪了他功名,逐出京城。此事在太學多年傳揚,我們這些後生小子們無不忿忿不平!”

“原來如此!”聽到這裡楊應麒忍不住想感謝現在在汴梁朝堂尸位素餐的皇帝宰相們!這幾年流入漢部的士子與農民,幾乎全是趙宋的遺賢與棄民。要是讀書人在中原有官做,農民在中原有飯吃,誰會來這邊隅之地呢?忽然想起李階和鄧肅是同鄉,便問道:“說來李階先生也是福建人,鄧大哥以前可曾交往過?”

鄧肅道:“論起師承、年齡,他都比我高了半輩。雖然彼此也算同鄉,只是緣淺,未曾會過。”

楊應麒道:“我以往一回到津門,第一時間便去朱虛山。這次因爲不願匆忙去會他,所以才把此事推了又推。難得鄧大哥剛好與李階先生有些淵源,擇日不如撞日,不如現在便到管寧學舍瞧瞧,如何?”

鄧肅道:“甚好。”

這日清晨下了一場好雪,楊應麒和鄧肅騎馬踏碎亂銀,在朱虛山山門下馬,楊應麒詳悉朱虛山各處館舍位置,知道李階住在立雪樓,也不用侍從跟隨,自引鄧肅步行來尋。一路上鄧肅暗暗品度津門的山川河流、建築佈局,或點頭,或搖頭。

楊應麒見他點頭多,搖頭少,笑道:“看來咱們這朱虛山佈局還算可以,再多些文氣便好。”鄧肅笑而不答。

望見立雪樓時,但聞琴聲如思,隨風而來。兩人立足聽了一會,楊應麒小聲笑道:“李先生想家了。”

鄧肅不語。

又聽一會,楊應麒讚道:“李先生胸中大有丘壑。”

鄧肅亦不語。

再聽一節,楊應麒暗暗皺眉,心道:“怎麼琴聲中有閃爍之意?他心裡藏着什麼事情麼?”

看鄧肅時,見他仍不語。

琴聲轉調,忽而變得激昂,激昂中又暗藏離騷,楊應麒心道:“今年年成不錯,復州上下一片太平,怎麼他心中卻有此調?似有不常之志!”從此開始留心。

鄧肅卻忽然咳嗽一聲,錚的一聲,琴絃斷了。許久,立雪樓內纔有人道:“什麼人在外面偷聽?”

楊應麒看了鄧肅一眼,朗聲道:“明州楊廷應麒,南劍鄧肅志宏,前來訪朱虛先生。”

門內哦了一聲:“原來是七將軍來了,有失遠迎!”門呀的一聲,一個人走出來,楊應麒細細看他,見他雙眉有飛揚之態,鼻樑隱突曲之節,至人中而歸和順,藏於幾縷稀疏短鬚中,心道:“大宋人物,與遼南的‘土產’果然大大不同!”

三人禮見畢,李階引入書房,煮酒待客。楊應麒環視了他這間書房,見書籍多,地方小,說道:“管寧學舍的學吏不識大體,太待薄先生了。”

李階卻笑道:“這樓名字起得好,我甚喜歡!至於屋子的大小精粗,卻未曾在意。”

濁酒溫了,三人把酒賞雪,楊應麒講些商務算學、航海天文、遼東地理,李階隨口應答,暢如流水,又道:“書樓於商務、天文的資料甚多,但遼東地理的圖案卷軸卻大都只是存名,我無從着手,甚是可惜。”

楊應麒道:“遼東地理圖涉及軍務,不敢輕易放在書樓。先生要看時,可讓林翼拿存目到我府上去取。”

李階道:“方便麼?”

楊應麒笑道:“不但遼東地理圖,就是漢部的政務秘策,先生也可來聞問。”

李階道:“七將軍何以如此厚待?”

楊應麒道:“不是厚待,而是應該。我漢部光明正大,一些事情只是不欲外人知曉,卻不必瞞部內君子。”

李階哦了一聲,眼神似有變化。楊應麒又問道:“先生遠在福建,怎麼知道津門的?”

李階沉吟半晌,不願撒謊,終於道:“是從朋友處輾轉得知。”

楊應麒這時已經對大流求起了戒心,他心竅九轉,靈機一動,試探地問道:“福建近海,先生可是從東海聽來的消息?”

李階眉頭顫了顫,還未回答,楊應麒又追問了一句:“先生認得陳正匯麼?”

李階手中酒杯一晃,鄧肅笑道:“李先生衣衫太淡薄了,北國天氣冷,不似福建,可要小心防寒纔好。”

其實復州一帶地近海邊,開發之後不似會寧苦寒,甚宜人居。立雪樓又有取暖用的壁爐,屋內並不太冷,但楊應麒也不說破,跟着鄧肅的話頭勸道:“先生爲管寧學舍師生衆望所歸,當保重身體纔好。”

李階略一沉吟,知道以楊應麒的才智,若未曾注意到自己便罷,既然已經留心,那就再瞞不過了,乾脆自己揭破,說道:“謝七將軍關心了。不過剛纔李階失態,並非因爲寒冷,而是着實吃了一驚。七將軍既然猜到,那我也不隱瞞了。不錯,我認得正匯!以師承論,我是他的師兄;以親緣論,他是我的表弟!”

楊應麒大感意外,沒想到他居然自己道破來歷!

鄧肅看看楊應麒,再看看李階,陳正匯在大宋做的事情他聽說過,卻不知陳正匯和漢部有什麼牽連,一時不知如何插口。

李階目視楊應麒,要看他如何反應,楊應麒卻沒有過激的神色,只是頷首道:“漢部在會寧時,我常恐胡風過盛,以至於胡化而不自知。如今卻好了,津門有李階先生,流求有陳正匯先生,論學爲政,均沾中原正氣!甚好,甚好!”

李階問道:“七將軍怎麼知道我與正匯有聯繫?”

“猜的。”楊應麒看了鄧肅一眼,說道:“志宏兄還不知道陳先生也在漢部做事吧?”呵呵一笑,把陳正匯也在漢部一事簡略一提,跟着道:“這一年想來是我星芒黯淡,竟然將許多本該細心留意的事情都忽略了!當初從四哥那裡聽說陳先生在流求助理政務一事之後,我竟然也未上心,真是可嘆可笑!”

鄧肅笑而不語。

三人又談論了些不緊要的人情事態,至傍晚方纔告辭。李階送到門口,鄧肅忽道:“這朱虛山我甚是喜歡。卻不知還有沒有空閒的房子容我在此小住讀書。”

楊應麒臉露歡容,道:“志宏兄若不嫌棄,我馬上安排。”

鄧肅沒多少行裝,說搬就搬,第二日便在楊應麒的安排下入住管寧學舍。鄧肅搬走以後,楊應麒靜下心來,喃喃道:“大宋敏銳一點的士人,已經開始向我們反滲透了啊!如果說流求的陳正匯是碰巧入局,那李階先生來津門就絕非偶然!至於鄧肅大哥,他的來到應該不是刻意安排的,不過見過李階以後,事情彷彿就有了變化……這些人,這些事,這些變化,我到底該如何應對纔是?”

楊應麒在紙上寫下“陳正匯”、“李階”、“鄧肅”、“福建”等字樣,心中忽而煩惱起來:“好像還有一個環節我忽略了……到底是什麼事情呢?陳正匯……流求……福建……李階……福建……流求……啊!林家!”

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179章 亂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185章 變第197章 聯姻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196章 夜訪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198章 五論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172章 信任第168章 偶遇第186章 窮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67章 裂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95章 李綱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10章 絕地(下)第7章 去向(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章 部勒(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86章 窮第153章 空城計第5章 出谷(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196章 夜訪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81章 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