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

離過年還有十來天,七將軍終於回來了!

楊應麒還沒入城,先派人找來林翼,兩人就在郊外一處小池旁一邊釣魚,一邊敘話。楊應麒按下正事不提,先問林翼:“你阿大還好嗎?”

林翼心中奇怪,心想七將軍怎麼問這個?卻仍點頭道:“還好。”

楊應麒道:“我是聽你阿大病了好幾個月,所以問起。你讓人告訴你阿大:養好身體要緊,錢賺少些無所謂,等將來……將來你長大了再賺回來。”

林翼哦了一聲,楊應麒這纔開始詢問津門和朱虛山這半年來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林翼從頭敘說,楊應麒對津門的事情並非完全不知,但這時再次一一提起,問得極爲仔細,尤其對鴿書上看不到的事情更是關心。

將近一年不見,林翼的眼光見識顯然又有不同,對津門各個方面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管寧學舍內部的變化則更加讓楊應麒喜出望外。當他聽李階評價自己“精明能幹,嫺熟世務,奈何根底不深,學問不純”後,不惱反喜,說道:“咱們管寧學舍真的來高人了!這下好了,學舍方面的事情我有託付的人了!”

林翼問道:“李先生說七哥學問不純啊,你不生氣嗎?”

楊應麒笑道:“我的學問本來就不純。楊樸他們被我唬倒了,所以不敢這麼認爲,這個李階……嗯,這位李階先生卻是有真學問的人!阿翼,你說我要是請他做管寧學舍的山長,大家服他不?”

“當然服!”林翼見楊應麒如此評價李階,不但增加了對李階學問的自信,更增加了對楊應麒的敬佩,說道:“其實大家早有此心,只是李先生他推辭了。”

楊應麒道:“好!這件事情等我見到他之後再跟他提。”拋了魚杆,騎馬入城,城內民衆望見,彼此走告,夾道來迎。

楊應麒在馬上四向作揖,大聲道:“大夥兒!我回來了!”

一個漢部的老部民在衆人推舉下拿着一大包東西走近,一臉亂七八糟的表情:“七將軍啊!你終於回來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捧上那一大包東西:“這是大家湊錢給你準備的!您一定要重振雄風啊!”

楊應麒聽到“重振雄風”一詞暗道不妙,卻不敢多問,又不敢推辭,更不敢把那包東西打開來看,謝過了手下讓從人拿好。楊應麒隨機發表了一場激勵部民的小演講以後,在掌聲中向大將軍府而來。

人羣也漸漸散去,正要進府,忽然一人吟道:“天下唯我不識君!”高昂清朗,聲音有些熟耳。

楊應麒回頭一看,大喜道:“鄧大哥!你怎麼來了?”原來卻是在汴京結識的太學生鄧肅!急忙翻身下馬,執手歡迎。

兩人相攜進府。他們兄弟七人連同狄喻,只有折彥衝在津門有座大將軍府第,其他人來到津門也都住在這裡。楊應麒回來本該先去見大哥大嫂,但既然有朋友來到自要先行招待,便派人去內府告知。

楊、鄧兩人坐定,童子奉茶。楊應麒再次問鄧肅如何會來津門,鄧肅道:“上個月我忍耐不住,作詩諷喻花石綱暴政,惹怒了權貴,被朝廷趕出京城。本要回福建老家讀書種田,後來想起你的邀約,便來看看。誰知到了清陽港才發現天下之勢已非汴梁書生所能想見!我遊蕩了幾天,坐船出海來到津門,一加打聽,才知道我在汴梁見到的楊應麒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竟然是金國漢部的七將軍!嘿嘿!這次我和明仲走眼可走大了!”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鄧大哥,不是我故意瞞你,只是我身份有些特殊,上次去汴京也是瞞着公家偷偷去,因此呆在東京不敢聲張!還請大哥見諒則個。”頓了頓問道:“大哥來津門也有幾天了吧?覺得這個小港如何?”

鄧肅沉默半晌,問道:“有件事情,我要先問你,然後纔好說話。”

楊應麒忙道:“鄧大哥請說。”

鄧肅又沉默了一陣,這才道:“你們漢部,到底是要幹什麼?”

楊應麒給鄧肅問得一時無法回答,過了好一會才道:“鄧大哥,我這麼跟你說吧。我們兄弟幾人,還有漢部最元老的部民,大多是漢家兒郎。大宋疆域北不過燕雲,我等流落北國,無所依歸,誠不得已。這些年來靠着自己的打拼在金國內部取得一席之地,身在胡地而不失漢統,甚不容易。我們依附女真而起,所以大金是我們的宗主之國,賴以蔭庇;但大宋卻是我們父母之邦,根源所在。因此我們朝大金以忠信,懷大宋以恩情。我們兄弟幾人促成大宋大金海上之盟,便出此意。”

“真的只是這樣麼?”鄧肅道:“你這番話若放在太平盛世,我信。放在今天,我卻不敢輕信!”

楊應麒沉吟道:“然則鄧大哥的意思是……”

鄧肅道:“觀漢部的建制與行徑,便知你們志向不小!”

楊應麒道:“志向大小,要看時局!我等之願,是讓漢部民衆豐衣足食,上下同樂。但我們絕不消極退守!當抗爭則抗爭,當進取則進取!一切以有利部民、無妨大義爲依歸!”

鄧肅默然,楊應麒又問:“鄧大哥,如今大宋朝廷自棄良才,不知大哥意欲何往?”

鄧肅道:“不是大宋棄我,乃是朝廷受奸人所誤!”

楊應麒道:“有天下者非一君,而是萬民。治天下者不能唯獨夫而諾,當由舉國賢士共同努力!如今大宋朝廷君昏相庸,內外諂媚,雖蕭曹房杜不能展其才。人生壽數能有幾何?與其在中原困局虛耗歲月,不如在邊地給民衆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一生也不算白過。”

鄧肅眼神閃了兩閃道:“你這是要招攬我麼?”

楊應麒道:“不敢!只是大宋賢大夫多圄於眼前,圄於大宋,不能放眼萬世,放眼萬國!我只是希望鄧大哥你能多看看多聽聽,然後再做決定。”頓了頓又道:“當初在汴京時,我的本意就是請鄧大哥來津門讀書飲酒。便請先由小弟安排住下。這裡有書有酒,有山有水,在此小住,履殷商箕子之跡,被大漢管寧遺澤,講盛唐英雄故事,此亦君子獨善之樂,不知鄧大哥意下如何?”

鄧肅聽到這裡才笑了笑道:“也好。”

正好內府公主來請,鄧肅聽楊應麒說了完顏虎的身份,心中打不定主意,不知要以何種禮節去見一個北國公主。

楊應麒見狀,便對完顏虎派來的侍女道:“鄧大哥纔來津門,等過幾天安頓下來,我再作安排。”之後又派管家領鄧肅在廂房住下。

安頓好鄧肅以後,楊應麒忽然想起漢部部民送給自己的那一大包東西,拿出來打開一看,不由得兩眼翻白,差點氣得昏過去。原來那包東西竟然都是大大小小的壯陽藥物以及壯陽藥方,尤其惹眼的是那堆千奇百怪的條狀事物,楊應麒認了好久,才分辨出其中幾樣分別是虎鞭、牛鞭、鹿鞭、熊鞭、狗鞭、馬鞭、驢鞭,此外認不出來的大鞭小鞭金鞭銀鞭不知有幾種!衆鞭品類之繁多,藥方療法之奇特,令人瞠目結舌。而部民呈獻禮物時那句“願七將軍早日重振雄風”,尤足以在楊應麒房中繞樑三日!

——————

又:大家給點面子吧,上了vip以後推薦排名直線下降,唉,點擊也就算了,但推薦靠那麼後實在是丟臉啊。

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192章 密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7章 去向(下)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7章 去向(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169章 飢亂第183章 臨第341章 聚首(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70章 安撫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尾聲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181章 責第348章 秦府(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345章 輾轉(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3章 論武(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173章 叛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97章 聯姻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4章 過冬(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