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

楊應麒將捐錢給慧觀建寺的商人、士人都罵了一頓,等他停下,慧觀才微笑道:“助公家贊佛門,都是積德行善。”

楊應麒冷笑道:“錢是落在你老和尚手裡,你自然這樣說。”

慧觀也不生氣,說道:“貧僧來津門也有兩月了,暗中看七將軍建制理政,雖古之管仲、商鞅亦不能及……”

楊應麒沒等他說完便擺手道:“少來!這兩人我是不敢比的!”

慧觀微微一笑,繼續說道:“今日一席話,更見七將軍是通情達理之賢人,卻不知爲何對我佛家有如此深之偏見。”

楊應麒笑道:“老和尚,我看你也不是迂腐之徒,既然如此,我便跟你敞開了說。自來爲政者只要不太昏庸,無不對佛家又愛又恨,你可知道爲什麼?”

慧觀道:“我佛家導人向善,勸人積德,朝廷自然要愛我。至於說爲何憎恨,貧僧卻不解了。”

楊應麒罵道:“老和尚自己賣瓜自己誇!好,我便把歷代朝廷恨你們的事情一一說來。第一件,就是想做和尚的人太多。做和尚雖然不能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卻有諸般好處:既不用納稅,又不用服役,且有四方施主供奉,乃是天下間第一清閒瀟灑的歸宿。所以崇佛風氣一開,剃度落髮的人便如蜂趨蜜!對朝廷而言,和尚多了,種田行商、交糧納稅的人便少了!對世俗而言,人人都去做和尚,傳宗接代的事情怎麼辦?所以一到了僧多爲患時節,如何叫朝廷不恨你們,如何叫儒生士子喜歡你們?”頓了頓又道:“其實剃度的人過多,對佛門本身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那麼多和尚,真心向佛的有幾個?大多還不都是身上披着袈裟,心裡想着酒肉,胯下挺着淫棍?難道多了一大堆濫竽充數的光頭,佛祖便會高興不成?只怕不見得吧。此是第一弊。”

慧觀點頭道:“七將軍說的是。”

楊應麒繼續道:“朝廷恨佛門的第二件事情,便是和尚們佔着太多俗產。和尚本該四大皆空,戒貪戒癡。但和尚也是人,也要吃飯穿衣,所以我佛在世時也要去乞食,否則何以維持這副臭皮囊?只是你們佛門中的那些假和尚,卻常常幹出貪佔田產財貨的俗事!口裡阿彌陀佛,兜裡富可敵國!天下財貨本有定數,這邊多了,那邊就少了。且有錢的和尚必好斂財,好斂財的人生性必吝!性吝之人拿到錢財便到死不肯吐出來用!世間財貨如人身上血脈,流動則康健,滯塞則病死。財貨死在你們和尚廟裡不肯流出來,則民生必因之而病,你們小貪則民生小病,你們大貪則民生大病,民生大病則天下危亂,社稷震盪。此弊若和第一弊交相發生,爲禍更大!如你方纔所言,家國危亡,佛門焉能獨存?大家一起倒黴,你們和尚也別想躲得過去!到了那個時候,只要是個明智點的皇帝宰相都要滅佛的!結果是假和尚連累了真和尚,壞和尚連累的好和尚!此是第二弊。”

慧觀口宣佛號道:“好一句假和尚連累了真和尚,壞和尚連累的好和尚!”

楊應麒道:“第三,便要說到更具體的事情了。你們佛家喜歡興建寺院,這也就罷了,偏生又喜歡造偶像。金佛像也罷,銅佛像也罷,這金銅都是我神州大地頗爲缺乏的物產,偏偏又是國家必備之物。小佛成百上千斤,大佛萬斤十萬斤,一座大寺十尊佛,便要耗費十萬數十萬斤銅。老和尚,你可知十萬斤銅能造多少錢?我遼東又能有多少金、銅來供你佛門揮霍?所以只要是我主政,便萬萬容不得這等事情!其實參佛當以了悟爲主,渡世當以濟民爲德,修那麼多大佛像有何作用?若這些佛像既誤了民生國事,又害了百姓黎民,則佛像修得越多越大,你們和尚造的孽便越深越重!當日梁武帝飯僧百萬,建寺逾千,達摩卻說他未曾立什麼功德,便是這個道理!此是第三弊。此外種種,尚有不少,我也不多說了。但就算佛門只有這三弊,我也絕不允你建寺傳經。”

慧觀聞言道:“七將軍所言三弊,是真和尚亦深惡之。卻不知七將軍有善法療之否?”

楊應麒笑道:“除弊之法,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假和尚們苦不能行而已。”

慧觀微也笑道:“若真和尚呢?”

楊應麒道:“真和尚自然行得。”

慧觀道:“願聞其詳。”

楊應麒道:“除第一弊,便是選真去僞。但凡剃度,不得私下行之,須仿科舉,察其品行端正否,考其佛經通熟否,問其佛理明晰否。若三者皆備,則爲有心向佛者,許其爲居士。命之行於僻野之鄉,行善積德,或三年,或五年,或十年,期滿再考,若中,則可爲和尚。如此,則能存真和尚,去假和尚。世間有一萬個真和尚,勝過一萬萬個無心向佛的禿頭。老和尚你說是麼?”

慧觀微微一笑道:“七將軍所言甚是。大宋對佛子也有考覈之法,只是不甚嚴格爾。”

楊應麒心道:“我當面罵禿頭,他居然半點不怒,這慧觀好涵養。看來這事可借他來辦。”便繼續說道:“除第二弊,要點就在端正佛門子弟用錢的態度!”

慧觀問道:“如何端正?”

楊應麒道:“佛家募錢財何用?一是自養,一是濟世。自養需設制度,方丈月錢幾何,長老月錢幾何,知客月錢幾何,沙彌月錢幾何。若所取過其所需,這和尚便是貪!便是六根不盡!至於募錢而來的錢財,若自養有餘則當用於行善濟世,而不是去滿足和尚們的私慾。濟世亦需立制度,依我看,佛門濟世以如下五事爲先:一是義葬,平時收斂鰥寡孤獨老病無能自葬者,瘟疫災荒則收無主野屍,火化入塔,頌經超生;一是義醫,募名醫,或自習醫術而爲醫僧,給貧者施醫贈藥;三是義食,常開粥廠以待貧者;四是義學,收三教經書供寒士研讀,設學僧教貧家小兒識字;五是義倉,豐熟之時則收購稻麥,以待災年助農賑貧。”

這五件事情楊應麒說一件,慧觀念一句善哉。五事說完,慧觀道:“只是一個小廟,未必能有這許多錢財。”

楊應麒微笑道:“這些善事,其實都是爲政府之助。如義倉一項,並不是要佛寺獨立解決災厄,政府自然另有備荒之倉,佛門義倉只是補充而已。而若佛門弟子能本着良心辦這等好事,當寺院財竭之時,公家豈會袖手?”

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6章 邊關(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180章 異第28章 稱帝號(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3章 論武(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63章 表決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4章 反契丹(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章 瘟疫(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4章 反契丹(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6章 邊關(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02章 自辱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347章 嶽幕(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8章 伏擊(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191章 入汴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