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拆補

當初因爲戒毒丸的主要醫治對象是吸食鴉片的患者,譚延闓在這配方上也做了一些手腳,對於像嗎啡等這類強力新型毒品,戒毒丸的效用並不理想,若干年後等鴉片被其他毒品所替代的時候,新一代的戒毒丸又會應運而生。

譚延闓心中非常清楚,這毒品也是與時俱進的,對於目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危害便是鴉片,諸如嗎啡也有,不過能夠用這種高級貨色的人肯定不是老百姓,所佔比例相對於鴉片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忽略不計。這戒毒丸將會是一項非常長期的產業,譚延闓不想就這麼早的一下把戒毒丸的秘密全部曝光,以後專門針對嗎啡等新型毒品他在這個領域還是佔有絕對的優勢。

如果前期針對鴉片的戒毒丸是“福利性”措施的話,那後面針對嗎啡等強力毒品的戒毒丸則是考慮到譚氏家族在以後歲月中的重要盈利性根本,在這點上譚延闓是非常有打算的。

“我沒有多大的野心,但這並不代表我崇高,本質上我還是非常自私的!”譚延闓在心中有些發苦的想到。他想要在未來幾十年中活的的自在,生活的非常優裕,保證譚氏家族的興旺,這一切都離不開金錢。至於他以後有興辦洋務實業的想法首先也是基於使自己的腰包寬綽一些,順手發展民族工商業,如果再進一步的話,那也就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打擊中國的老對手——日本,當然在這個時代也只有少數人才切身感受到日本對中國那日益灼灼逼人的氣焰,在這些人中,李鴻章很不幸的站在了第一名的位置。

“轟!”的一聲巨響,平地中冒起一小股白煙。

唐伯文搖搖頭,拍拍自己的雙耳,半天都沒有在爆炸聲中清醒過來,一會等自己的腦子好使一些的時候對旁邊的隨從說道:“快上去看看效果怎麼樣?!”

不過唐伯文旁邊的隨從看上去似乎比他還慘,到現在還兩眼發直,唐伯文一看便知道自己的隨從已經被炸藥爆炸聲給嚇傻了,便乾脆自己超爆炸點走去,還沒有走幾步,便感到後面也有人跟上來,他回頭一看原來是陪同他一起來的英國技師司圖諾。

司圖諾是天津機器局的英國總工程師,光緒十七年(1887年)天津機器局爲了滿足北洋水師及其海軍基地要塞對先進彈藥的需求而進行擴建,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當年便建立了一個生產褐色棱柱形火藥的生產工廠,其中機器就是這個英國總工程師來負責指導安裝的。這個英國工程師工作非常嚴謹,能力也非常強,是李鴻章重點籠絡的外國技師之一,譚延闓提供給北洋的這套從德國引進的專門生產無煙火藥的機械設備也是由他來負責監督安裝的,這次無煙火藥第一批樣品已經生產出來,唐伯文特意趕過來看看效果如何,而司圖諾也跟着來了。

唐伯文看到司圖諾也跟着走向爆炸地點,對他非常友好的笑了笑說道:“司圖諾先生,這次真是麻煩你了,沒有想到這麼快便生產出來了無煙火藥,剛纔看那騰起來的煙霧,比褐色火藥要小多了!”

司圖諾給他的迴應是無聲的,這倒不是這個英國人有意賣乖,唐伯文只能夠看見他的嘴在動,配合司圖諾指指耳朵再擺手的動作,他明白司圖諾和他自己現在都因爲剛纔的爆炸聲暫時失去了聽覺能力。

“這樣反倒是更好!這距離也不算近了,剛纔從爆炸煙霧上看效果就非常好,這耳朵聽不見正是爆炸威力巨大的結果啊!”唐伯文只能夠對司圖諾還以一個抱歉的微笑,便順手攙扶着司圖諾向爆炸點走去。

兩人都到爆炸點的時候,還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試爆炸藥在原本非常平整的地面上留下了一個直徑近三米的彈坑,彈坑中還嫋嫋的冒着青煙,唐伯文和司圖諾相視一笑。

“新式炸藥的威力很強大,儘管我不是炸藥方面的專家,但是從這爆炸所造成的效果來看,我們所製造出來的無煙火藥遠比以前生產的褐色火藥威力要大得多,而且爆炸所產生的煙霧也小得多!”司圖諾非常高興的大聲說道,唯恐唐伯文的耳朵還聽不見。

唐伯文笑了笑也大聲說道:“真是謝謝司圖諾先生這段日子爲組裝機器儘快投產費心了!”

“中堂大人,新的火藥試爆已經完成,結果非常理想!經過幾次不同等級的試爆後,可以明顯的看到這種無煙火藥爆炸時所產生的煙霧遠比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褐色炸藥要小的多,尤其是用無煙火藥製作的步槍子彈,幾乎不產生煙霧。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這種無煙火藥爆炸後,所產生的灰燼非常少,如果使用這種火藥來替代現在水師艦船上的炮彈炸藥,那水師火炮的射速也會因此大大提高!”唐伯文興奮的向李鴻章彙報。

“好!現在趁着手中銀子還比較富裕,多生產一些水師所需要的炮彈,現在日本那邊越來越緊了!”李鴻章有些擔憂的說道。

這兩個月從《強學文摘》上,李鴻章的幕僚們都感受到來自日本的壓力,尤其是日本天皇縮減皇室開支,從上至下要求減少俸祿用於購買海軍戰艦的消息,更是讓李鴻章站在窗前默然無語了半天。譚延闓知道即便自己再怎麼努力,這中日甲午一戰說不得中國的敗面還是巨大——這種差距不是實力上的,僅僅從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態度便可以看得出來。

不過即便如此,譚延闓依舊試圖做最後的努力——通過《強學文摘》加大報道日本國內所發生的一切來給北洋施加壓力,讓他們對中日之間不再抱有幻想,爲了達到這個目的,譚延闓不惜打破《強學文摘》的慣例,破天荒的在摘抄翻譯外國文章的後面附上了自己的評論,當然這種評論有意的忽略了太后的奢靡,着重凸出了日本的戰爭氣氛。

“如果中日之間開打的話,那誰最倒黴?!”李鴻章心中對這個答案恐怕是最清楚的人了,現在朝廷對他這個擁兵自重的中堂大人越來越看不過眼了,滿清貴族們想方設法的來找他的麻煩,而且他的政敵們也在處心積慮的算計他——翁同龢所把持的戶部現在越來越嚴把北洋財政的水龍頭了,從光緒十八年開始,新的海軍章程規定全國海關每年向天津機器局交付八萬兩白銀資金來支持運轉,不過李鴻章從來就沒有痛快的收齊過這筆錢,而這一年乾脆就沒有了——“太后要修園子,李中堂還是不要爲難老夫了!”這是翁同龢給他的解釋!

這一期的《強學文摘》幾乎八成的內容都是在講日本如何擴軍備戰,本來李鴻章是不怎麼看《強學文摘》的,但是唐伯文看過後感觸頗深,強烈建議李鴻章看看,沒有想到這一看便陷了進去——日本的態度他是非常清楚的,現在朝鮮局勢非常不妙,頂着浙江溫處道帽子的袁世凱留在朝鮮控制局勢,不過現在從那一封封措辭越來越悲觀的信件中可以看出,這個號稱“末代班超”在朝鮮“甲申政變”中以強硬的立場的救回朝鮮高宗粉碎政變的袁世凱已近感到中國在朝鮮的權威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的境地了。

《強學文摘》的文字刺痛了李鴻章——“盼着老子打仗不就想盼着我輸麼?!我輸好有個正大光明的理由罷免我!”

“我不能再後退了!”李鴻章緊緊的攥了一下拳頭,他心中非常清楚朝中有人巴不得中日兩國來上一仗,勝了可以教訓那個“蕞爾小邦”順便削弱淮軍的實力,到時候奪權的方便些;若是敗了可以名正言順的將這個昔日風光無比的淮軍創始人罷免官職——北洋衙門日進斗金,有多少人都眼巴巴的望着這個衙門,憑什麼操着一口兩淮土話的南蠻子佔着這個一個會下金蛋的雞?!

“現在東局火藥廠上面還有不到十萬兩銀子,這些資金若是生產無煙火藥是足夠了,不過譚組安從德國訂購的設備只有四臺,湖北張南皮那邊好像有三臺兩個月前也運抵湖北了,就算張南皮肯把生產出來的無煙火藥送給我們,這缺口還是很大。況且這無煙火藥也不是都用來造海軍的炮彈,還有那新式德國九三式步槍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可是其子彈也是需要用無煙火藥的,這樣算起來無煙火藥的生產可能有些跟不上……”唐伯文說道。

唐伯文所說的“東局”是天津機器局在賈家沽道的主廠,有一千多人在那裡工作,而位於海光寺的分廠則有三百人左右。本來按照李鴻章的計劃,從光緒十三年開始的一系列擴建將會使天津機器局擁有世界頂尖的火藥生產廠,可是天津機器局的運營費用碰上了慈禧太后修頤和園的計劃,費用一直就不穩定。設想中“世界頂尖火藥廠”也因此胎死腹中,直到現在纔可以生產少量的褐色火藥,大部分生產的還是黑火藥。最諷刺的是天津機器局最重要的任務是爲水師和機器基地要塞大連、旅順提供巨型遠程炮彈,配套的鋼製炮彈生產設備都建好了,就連配套的鍊鋼廠的十六套追加設備也都開始投入使用了,但是這計劃中的褐色火藥生產廠到現在還是處於雛形。

對於李鴻章來說,譚延闓的無煙火藥生產設備來得非常及時,雖然設備數量少了些,但是原本爲生產褐色火藥而建立的廠房就是現成的,直接安裝好生產就行,他李鴻章缺的就是火藥生產設備,而譚延闓的這套禮物最和他的心意,這也算是譚延闓歪打正着。這四套無煙火藥生產設備雖然還是不能夠滿足炮彈廠的需要,但是也算是解了李鴻章的燃眉之急,總算這炮彈廠可以運作起來了,有了比褐色火藥更加出色的無煙火藥,所造出來的炮彈威力將會更加強勁,唯一纏繞在李鴻章心頭的便是譚延闓曾經在信中指出,日本已經將無煙火藥用在海軍大炮炮彈上,而他的北洋比日本晚了不少時間了!

李鴻章不是不想派人到日本證實一下日本海軍到底使用沒有使用無煙火藥,但是日本方面對自己的海軍看守的非常嚴格,李鴻章只是稍作努力無果之後便放棄了這種打算。至於譚延闓只是在前生的時候聽說過這件事,但是日本具體在什麼時間採用無煙火藥炮彈他是不知道的,事實上現在日本的無煙火藥還沒有做到量產,運用到海軍炮彈上更是兩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不同於中國,日本的無煙火藥是其自己研發製造的,性能和生產工藝絕對沒有德國設備成熟,現在天津機器局已經裝配上這四套生產無煙火藥設備後,在起點上更是領先日本不少,相比之下李鴻章和譚延闓都是虛驚一場。日本在無煙火藥方面的努力直到二十多年後才爲譚延闓所知,而此時李鴻章已經作古,物是人非了……

“紀孟,這無煙火藥的生產設備德國那邊是怎麼開價的?”李鴻章問到。

“我已經詢問過了,德國商人那邊開價很高,一套需要四萬兩銀子……”

李鴻章聽後沉默了一會問道:“譚組安當初朝德國人訂購的時候花了多少銀子?”

“這個倒是不太清楚,聽這次隨設備而來的德國工程師說,譚組安發明了這九三式步槍轉手賣給了德國的毛瑟武器製造廠,這無煙火藥和九三式步槍的生產設備完全是靠其在德國轉讓的專利費來購買的,不過想來這個價格將會非常優惠。中堂,我們是不是再找譚組安商議一下,讓他幫忙從德國再訂購兩套這樣的設備?只要價格足夠優惠,我們可以給譚組安一定的好處也是值得的!”

李鴻章點點頭說道:“張南皮在十年前和老夫有惡,恐怕他就算把機器擺在那裡壞掉也不會便宜老夫……這樣你先向福州發封電報,詢問一下譚組安現在在哪裡,前段時間朝廷發下上諭,譚文卿調任兩廣總督,譚組安不是號稱‘小總督’麼?說不定現在已經啓程到廣州給譚文卿打前站了,問好了他的具體行蹤後,你親自南下去見他一面,看看能不能從他手中再訂購四臺這樣的設備,如果能夠把這套設備價格定在三萬兩的話,可以給他四千兩的好處!”

“中堂……”唐伯文有些猶豫的說道:“可是這經費從哪裡來?!”

“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煙臺海關那裡還有十幾萬兩銀子,解來也就可以填上這個坑了,至於太后那邊,東局現在正在建造的那艘豪華遊輪不是快要完工了麼?先加快進度製造一下,拿去先討討老佛爺的歡心也就把煙臺這邊的窟窿先糊弄過去再說,現在這炮彈纔是最主要的!”李鴻章說道。

賈家沽道的主廠可是李鴻章花了巨大的心思來籌建的,就是因爲他已經調任直隸總督,金陵和上海的兵工廠雖然他也能夠指揮的動,但是那畢竟在名義上還是南洋大臣所管的地盤,他也不好太過插手。南北洋大臣本來鼎足而立,可是因爲中法一戰南洋海軍名存實亡,連帶南洋大臣的威信都一起給葬送了,和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一樣,南洋大臣現在正是由兩江總督劉坤一兼任,劉坤一字峴莊因爲出身湘軍,有戰功在身也稱“峴帥”。

聽到李鴻章所說的豪華遊輪,唐伯文嘴中就一陣發苦——前年東局着手船隻建造計劃,不過這個計劃的最初原動力卻是因爲慈禧太后的頤和園所需,到現在總共建造了三隻小型蒸汽船、兩艘牽引船,這豪華遊輪再有個一兩個月也就完工交付頤和園使用了。不僅如此,還要爲頤和園中修建一個景觀碼頭,在頤和園西邊的園林中安裝電燈、鋪鐵路、購買救火車……光是在這上面的花費,海軍衙門就爲此埋單數十萬兩白銀!

“譚文卿現在正受老佛爺寵信,這個人既不像老夫,也和張南皮不一樣,純粹是個水晶球,在朝中人脈極廣,哪邊的關係都不錯。陝甘總督任上眼睛都瞎了,老佛爺還親自派太醫爲其醫治,治好了眼病也不顧譚文卿的請辭摺子還要他當兵部尚書,後來任閩浙總督,這官員品級雖然降了半級,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事老佛爺再升他的官!你這次南下最好是見見譚文卿,我們還有不少產業在兩廣,總是要打好關係的,不過想來見譚文卿和見他兒子都沒有什麼區別,你們年輕人之間還好說話一些……聽說最近這個‘小總督’還考中瞭解元啊,多親近一下吧!”李鴻章頗爲意味深長的說道。

第162章 政潮第228章 醜聞第301章 圍堵第43章 顧盼第12章 勸學第231章 玄機第91章 轉折第257章 時代第123章 把柄第381章 磨刀第4章 幕僚第89章 石遺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134章 留學生第66章 不易第48章 遇敵第219章 交易第37章 洋務過往第183章 回報第344章 南洋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50章 苦戰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287章 分歧第58章 內爭第161章 連環第382章 遠慮第233章 接風第343章 市場第242章 罷免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339章 棋子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78章 燃燒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17章 排場第16章 計較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361章 轉折第111章 危機第249章 遭遇第346章 離訊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133章 起步第296章 燈塔第159章 銀元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46章 出兵朝鮮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303章 意外第340章 貪污第125章 彩雲第114章 清洗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98章 盛宴第112章 重組第354章 威懾第206章 海軍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399章 退縮第195章 策略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112章 重組第263章 易幟第300章 外圍第25章 求去第204章 起步第179章 變故第121章 小站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76章 承諾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8章 抵羊第245章 選擇第367章 敲打第97章 枯棋第1章 少年第188章 開戰第169章 風起第16章 計較第197章 設障第284章 炮兵師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293章 據點第264章 外交第162章 政潮第一百零三章第295章 國與家第93章 議和第236章 戶口第94章 惡魔第209章 先兆第58章 內爭第366章 迷霧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