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跳蛙戰術

趙桓接過了趙英遞過來的札子,詳細翻閱了岳飛在太行山的剿匪日誌,看完連連感慨,果然是金翅大鵬嶽鵬舉啊。

這開掛一樣的人生,開始了。

太行山的流匪,因爲山地道路複雜,又是冬日剿匪,其實極其難以剿滅。

在河東路雁門關失守後,河北兩路被金軍三萬人打的潰不成軍的時候,無數的流民和被擊潰的軍卒,就成爲了太行山流匪壯大的契機。

相比較伏羲山上的那十七萬人,太行山的流匪就少了許多,只有八萬人。

但是僅僅這八萬人,戰鬥力卻遠超伏羲山那十七萬的流匪。

伏羲山的是一羣瘋子,那麼太行山的匪徒,就是一羣訓練有序的瘋子。

河東路是最開始均田的是地方,深得民心河北兩路的填坑行動,是現在最大的工程,不願意落草爲寇的人,就會下山做工養家餬口。

即使沒有一技之長,在太行山的義軍八字軍,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去處。

依舊在山上的都是真正的悍匪,還有一些禁軍的低級軍官的補充,大大的提高了這羣流匪的戰鬥力。

岳飛配合當地的義軍八字軍數萬人,在太行山內進行爲數數月的剿匪計劃。

初期的作戰極爲不利,因爲缺少對地形的瞭解,岳飛的河間軍和王彥的八字軍,遭到了數次埋伏。

牛皋醉酒巡山,差點被太行山的人給殺了。

岳飛大怒,連降牛皋三級,軍棍五十,後又親自引兵,擊潰了太行山匪徒一隻一萬人的軍隊,打開了缺口。

而後耿氏兄弟作爲內應,潛入了太行山敵人的大營,而岳飛更是親自僞裝成了一名親衛,以下戰書爲名義,進入了太行山流匪的大營之內,才摸查清楚了太行山內營地的詳情。

進而一舉擊潰了太行山流匪。

可是這羣流匪都是慣犯,甚至有的人手上有數條人命,被擊潰的流匪們,扎進了山區,對河東路和河北兩路形成了新的威脅。

岳飛和王彥這數月紮根在太行山裡,就是在不斷的追尋着被擊潰流匪的軍隊,在當地百姓的配合下,終於將這羣流匪殺了個乾乾淨淨,纔開始返京。

“系統,你說你是不是太鹹魚了?你看人岳飛都有無敵掛,自瞄掛!你說要你有什麼用?”趙桓呵呵笑道。

【哦。】

……

趙桓無奈,系統這個掛,一點都不給力,他已經習慣了。

岳飛的自瞄掛是石錘的。

因爲他要去太行山營寨下戰書,需要進入營寨偵查,在岳飛離開的時候,居然被人認了出來。

岳飛一把彈弓打的太行山的流匪節節敗退,纔算是從太行山營寨中安全撤退。

真·百發百中,彈無虛發的彈弓,甚至射瞎了太行山營寇的大當家楊虎一隻眼睛。

趙桓放下軍報,看到了渡口的三萬河間軍卒和八字軍。

不管是伏羲山的七十二寨,還是太行山的三十六洞,其實本質上,還有由流匪和潰散的禁軍組成,這些禁軍在當官兵的時候,手無縛雞之力,一天走個二十里路,就會哭爹喊娘。

可是當了流匪,那是真的一等一的兇殘。

這些流匪之所以爲害一方,遲遲無法剿滅,因爲地方的廂軍戰鬥力更差。

面對武裝到了牙齒的河間軍,這些流匪,其實就有點不夠看了。

當地百姓和義軍對剿滅流匪極爲配合,人和,也沒有了。

趙桓之所以定了秋天出發,冬天剿匪的戰略計劃,就是因爲冬日裡大雪封山,流匪無處可逃,方便聚而殲之。

在失去了天時和人和,只剩下地利之後,其實面對訓練有素的河間飛軍,自然和土雞瓦狗一樣,一觸即潰。

飛軍的損耗並不是很大,僅有一百三十多名軍卒死亡,而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爲冬日山路難行,不慎滑落。

還有三百多人受傷,而這些受傷的軍卒們,多數都是凍傷。

趙桓看到了綿延的軍卒等待在渡口旁,還有隻裹着棉服,甚至連一件甲冑都沒有的八字軍。

八字軍趙桓早有耳聞,由王彥所建。

河北招撫司都統制王彥所部,孤軍奮戰,抵抗完顏宗望的攻打之後,所率八千人潰散。

將八門之人,守在大城裡閉門不出,被完顏宗望以跳蛙戰術打到了磁州。

什麼是跳蛙戰術?

就是避開堅固的城池,避開重病防守的城池,從燕京一路南下,打下戰略要點的幾座城池之後,直逼汴京,進行斬首行動。

斬首後,之前的堅城就真的變得孤立無援,殊死抵抗,也只是圍而不攻,生生餓死城中百姓。

完顏宗翰在太原城打了二百多天,那是沒有辦法,因爲太原城的位置太過重要,而太原的守將王稟,守城並不是堅守不出。

他曾經親自率領軍卒出城作戰,陣斬了叛逃的義勝軍節度使李嗣本,穩定了太原城的民心。

完顏宗望在燕京城打了兩個月多,才勸降了郭藥師,完顏宗望無疑是一名大將,燕京被圍,他就敏銳的感覺到了大宋的官軍互相掣肘。

進而一路南下,兵鋒之快,短短三個月,就從燕京,推到了汴京。

當然完顏宗望根本不知道自己這種繞開敵人堅城的行爲,在後世美軍手下,再次發光發熱,連發明權都被奪了去。

這種跳蛙戰術唯一的問題,就是如果節節勝利還好說,若是稍有不慎,戰事不順或者失利,那軍心不穩,糧草補給之類的問題,就會變得極爲可怕。

這也是完顏宗望看着汴京城無法攻下,大宋皇帝又是一個腦袋頂到了天上那種主戰派,不得已撤軍的理由。

跳蛙戰術被蒙古人執行的更加徹底,鐵木真曾經派兵圍困金國中都,派出大軍在河北和山東等地肆意劫掠,滿載而歸。

而王彥所屬部衆潰散以後,在太行山內,組織了抗金義卒,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大字,就成了赫赫有名的八字軍。

王彥在河北河東素有威望,建立義軍之事,河東河北兩路的義軍風聞此事,紛紛投靠了王彥。

如果不是趙桓派出了宗澤組織河北義軍,岳飛也會投奔王彥。

正常的歷史線裡,岳飛還和王彥發生一些齷齪。

而這個齷齪之事,甚至差點要了岳飛的命。

而後岳飛治鄂州的時候,王彥的八字軍歸南宋時,路過鄂州,岳飛設下宴席款待王彥,王彥卻過門而不入。

到紹興五年,王彥被朝中的投降派秦檜等人解除了兵權,岳飛曾經上書趙構,讓趙構留下王彥性命,才保住了王彥。

但是王彥依舊被降職成爲觀察使,紹興九年鬱鬱而終,享年五十。

即使如此,王彥依舊沒有和岳飛和解。

岳飛在王彥手下時,自恃武功,屢屢主動出擊,迎戰金人,不慎引得金兵主力襲擊了王彥的主力,王彥都差點死了。

這兩個上輩子自太行山分別之後,再沒有和對方有過一句交流的抗金名將,就這樣並排的站在了風雪裡,有說有笑的討論着什麼。

趙桓笑容滿面的命車駕走到了兩位將軍面前,笑着問道:“兩位在討論什麼?這麼高興。”

“參見官家。”岳飛和王彥一個翻身下馬,俯首說道。

“臣和王都統在說,官家下詔書罵我們。”岳飛俯首說道。

第二百三十八章 官家回到汴京城第一百零六章 爲官無爲,如無根之浮萍耳第六百八十三章 這萬一是金人做的局呢?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宋奇觀+1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強、員外、鄉紳、流民、傭戶第三百零三章 宇文虛中歸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憶往昔第六百八十八章 做間的難餘易第三百七十四章 官家的地理課,開講了!第三章 神器帝位 有德者居之!第三百零五章 胡神醫被完顏宗翰盯上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舔狗,舔到最後應有盡有第七百零三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六百四十二章 一種全新的皇權保障思維第五百九十七章 測不準的國帑第二十八章 是個人都敢威脅朕?第二百九十章 史上第一奸臣上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諡號忠憲(1/5)第七百五十四章 綏靖,救不了大宋第七百二十八章 岳飛對西夏的謀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宗閔交權關東歸附(爲堂主“書友160”加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系統,還是那味兒第二百零二章 勇義冢的忠魂銘(均訂滿200,加更!)第八百五十三章 王無罪歲第五百八十章 一個很划算的買賣第二百八十五章 臣構言,今來畫疆第七百四十章 官家比李綱更高明第七百六十三章 自然之下,人人平等第九十八章 我在學胡語!我在學胡語!第九十三章 系統發的老婆,是將門之後!第六百五十五章 這人都得服老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了*子還要立牌坊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第五百一十八章 自己造自己的反,何其困難第六百九十章 生前富貴和身後名第八百二十三章 安娜的疑惑第五百三十一章 引水要思源第五百零三章 東三班第七百六十四章 捐軀報國第八百八十五章 興以單騎入陣第五百九十章 帶血的扳指第四百零七章 大宋的官家終於高興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大家欲往江南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之我幸,失之無所謂第四百六十章 乾了這碗毒雞湯!第二百四十四章 捷勝軍到達平州!(爲均訂加更!)第五百二十二章 強扭的瓜,它不甜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東路的三道防線第八百五十八章 新的律法原則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四百五十五章 工具人不稱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循王三百衛第五百二十章 域外戰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種二忽悠上線第四百六十八章 西夏人要遷都?第二百一十四章 是什麼讓官家如此憔悴(5/5)第四百四十七章 國力的較量第七百零六章 官家的成長第八百零五章 岳飛的目疾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一百三十章 第四次賭命第八百九十七章 名曰皇權的挖掘機第八百一十二章 直言上諫第二百八十章 留宿延福宮之滁州西澗第二百九十一章 鐵骨錚錚秦教授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家拒絕後宮嬪妃喜+1第六百零三章 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四百三十章 鞏義皇陵的誓言第二百二十八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一百六十七章 會獵朔州,敢不敢?第一百七十五章 嚐嚐朕的意大利……超大型投石機!(1/5)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宋很缺錢,李綱真的剛!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要做吉祥物,誰都攔不住!第四百二十四章 青玉案·元夕第七百四十六章 能動手就動手第八百五十八章 新的律法原則第八百五十六章 這都是大宋皇帝的陰謀第一百二十九章 軍功爵均田鄉吏兵制第五十三章 殺不殺呢?第三百九十八章 奉聖州兵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兌換《母豬的產後護理》第五百八十六章 小爺崀山楊再興第八十六章 長生不老之藥第一百九十四章 錢?朕有的是啊!(4/5)第四百零四章 火速趕回黃龍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精心的謀劃想要圍點打援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隻狐狸,兩隻狐狸,陰得很(3/5)第三百五十二章 百萬大軍擒孔彥舟第八百九十九章 西夏王在大宋第十九章 汴京的耶耶們準備了猛火油!第五十一章 流民南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給國賊蓋棺定論第五百章 德先生和賽先生第七百一十四章 需要重新磨合的大宋君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宋官家哄人的手段,十分枯燥第三百八十一章 盛唐遺民第四百二十五章 齊安郡王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原三災第八十二章 決勝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