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崩亂的吐蕃

四川這邊是個大盆地。

利州路、悻州路、變州路、成都府路都是屬於四川盆地的範圍,尤其是悻州路跟成都府路則是盆地的正中心。

何爲盆地?盆地就是四周高中間低。

南到嘉州、戎州、瀘州,西到雅州,被爲利州、綿州,東則爲變州。

這四周到處都是高山山脈,山脈連綿不絕,將整個四川盆地圍繞了起來,行路異常的艱難,尤其是西邊跟西南山脈更是險峻,越往那邊走海拔越高,尤其是上了吐蕃的範圍內了,海拔都是3000以上。若是沒習慣在高原生活的人這上了吐蕃那邊就會產生高原反應,有頭痛、頭昏、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失眠、嗜睡、食慾減退、腹脹、手足發麻等症狀,盛唐時期對這種高原反應還一度認爲是吐蕃那邊有神邸在作怪,非吐蕃那邊的人民過去了就要被詛咒。

比之吐蕃,大理那邊則好好多了。

雖然同爲山脈林立,到處都是高山峻嶺,但是這邊的海拔卻不高,平均只有1000左右,而且山勢也沒吐蕃那邊密密麻麻的。

李初的軍隊是先趕赴到雅州,在雅州的歇息了兩三日。

這雅州還是屬於大宋的西南邊界,西接吐蕃。

這邊十二萬的麒麟軍出現在這邊,吐蕃那邊不會不察覺,爲此,李初還特地讓大軍在雅州這邊多待上幾日,專門做給吐蕃那邊的人看的,要的就是要吐蕃那邊看見大宋軍隊集結。

除了在雅州這邊駐紮外,李初還有事沒事就拉着大軍在邊界來回排演,這麼大的陣勢足夠讓吐蕃那邊震動了。

李初要的就是吐蕃震動。

度娘百科是個好東西。

雖然定製系統提供的度娘百科服務只能查詢一些歷史或者人物的百科,但是這能給李初提供的情報卻是足夠多了。

吐蕃,是個強大的國家。

最強盛的時候在西域這邊就是一個超級霸主,能夠硬撼盛唐的霸主,可惜這個時候盛唐已經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從長安逃到四川,由於唐朝抽調大量對付吐蕃的軍隊去平亂,使得西部防務空虛,這吐蕃則趁勢佔領了隴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區。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爲界,北到寧夏賀蘭山,而南,則將大理國的前身南詔國爲屬國。

之後吐蕃又佔據北庭、安西,一度推進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恆河北岸。

這個大盤大到了,半個後世的中國,差不多在咸陽以西,整個西部都是吐蕃的領土,還包括了大理,以及克什米爾等等中東地區。

可惜啊,吐蕃的強盛卻是如同一個吹大了的氣球一樣,吹的越大,這一旦崩離起來就整個全部散了。

畢竟是西域一帶的國家,這邊的人口終究有限,再加上不斷的擴張,頻繁的戰爭削弱了吐蕃的國力,又加上吐蕃膨脹起來後又跟唐朝打了幾場戰爭,結果被唐朝的將領李晟、韋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創。

這個時候的吐蕃已經無力再對外擴張了。

而國內,本土的苯教跟印度傳來的佛教產生爭鬥,牽扯到內部的政治鬥爭,之後吐蕃王室又互相爭權奪位,使吐蕃陷於分裂,於是吐蕃將領之間又發生混戰,這還沒完,本來佛苯之爭就已經讓國內的百姓苦不堪言,這軍閥將領之間又互相征討,結果百姓們更是沒發活了,於是,起義戰爭爆發了。

先是沙州人張議潮發動起義,唐人羣起響應,很快佔領了沙州。張議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以上地區在今甘肅、新疆、青海境內)等十州,最後張議潮降唐。

這還沒完,這邊都起義了,這吐蕃國內的爭鬥還是沒完沒了的爭鬥不休,不僅沒有關心這邊反而爭鬥的更加的變本加厲。

吐蕃王室分成兩支,連年混戰。吐蕃在各地的將領也擁兵稱雄,彼此爭立。

這個時候的吐蕃,國內全然大亂,將領變成了諸侯,而過去一些歸屬吐蕃的部落也相繼脫離吐蕃的管轄,這讓原本就動亂的吐蕃更亂了。

事情還沒到此結束,一場更大的起義爆發了。

這是一場奴隸跟平民的大起義,席捲了整個西藏地區,於是吐蕃王朝在這樣的局勢下崩潰了……

崩潰了……

之後的吐蕃就已經徹底變成了諸侯割據的局面。

誰,也不服誰!

雖然吐蕃名義上還是吐蕃國,但是在國內卻沒有一個真正的王來說話,而是一些諸侯王系控制着。

而大唐,也衰弱了,唐朝,沒了……

中原大地進入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國內也是動亂不已,誰也沒閒工夫去管吐蕃那邊,再加上吐蕃天然的高原反應以及吐蕃那邊消息閉塞,中原大地這邊也不清楚吐蕃那邊的具體情況。

而且,吐蕃這邊雖然內亂,分成好幾個諸侯控制吐蕃,但是這些諸侯王系們卻是比較低調。

是的,非常的低調。

低調到只在本國境內活動,從不派兵襲擾外面的其他國家,開始把自己當成一個透明人。

就這樣,這些個諸侯王繫帶着紛亂的吐蕃又苟延殘喘的渡過了百多年,而中原這邊也已經是大宋當家,宋朝掌控天下。

可是,大宋雖然掌控了中原,但是由於燕雲十六州爲遼人所佔,時刻備受遼人的襲擊,北宋的國防重心都在北邊,哪裡還有功夫在意西南這邊的吐蕃,再加上現在的吐蕃也低調老實,於是西南這邊就一直安穩平安的渡過了兩百年前後。

不過,國防重心雖然在遼人,但是卻也沒有對吐蕃太過於鬆懈。

跟臨近漢族中原這邊的甘,青,川,滇等地吐蕃諸侯聯繫比較密切。而掌控這一帶的諸侯對大宋朝也是嚮往,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納貢,並乞官職,宋仁宗封唃廝囉爲“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後來又檢校太保充保順,河西等軍節度使。

此後,這一帶的吐蕃諸侯系的子子孫孫都在大宋擔任了官職。

而到了最後,直接併入了大宋。

這一塊地區,就是如今大宋朝二十六路中的秦鳳路!

秦鳳路,就是這麼來的!

而這期間,南詔國也因爲國**亂,最後被段氏建軍,最後一統南詔國,建立了大理國。

ps:這章或許科普知識比較多點,但畢竟是歷史小說,有些背景必須得要交代下,讓大家都知曉,因爲現在的劇情就是主要以西南這邊爲主。

感謝書友:yunqingai的1000起點幣打賞。

第三十五章:A3白紙第六章:炒菜的魅力第三九六章:軍規第三五零章:《梁祝》第五三九章:衛星傳輸第二八七章:抽到種子了第四一八章:炮轟江陰第二七七章:下葬第一九六章:火燒獨龍寨第四十二章:活生生輾壓第一七五章:梁山軍第五五三章:阿秀的不孕不育第四四七章:事發第五九六章:滅吐蕃(八)第四一七章: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二十章:擋雨棚第三四四章:萬歲山第九十八章:襄城嚴氏第四四九章:殺朱勔(二)第二八一章:職位表第二七九章:同去同去第三二四章:華芯一卡通第三十三章:步子太大,扯着蛋了第五六七章:全族斬盡!第四三七章:銳氣已失第四二四章:打一個時間差第三五零章:《梁祝》第一二五章:問策第六一四章:太子趙桓(上)第三六八章:王慶又跑了第二二六章:暫時撤軍第一二一章:查抄第二十五章:清風徐來大酒店第六十八章:血債血償第四零一章:營嘯?第四零二章:弊端第四三五章:必須拿下江寧第四七七章:黑鷹直升機戰鬥巡航(二)第四四七章:事發第七十八章:跟不上節奏了第五十五章:花花公子第五二七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二三三章:好污,辣眼睛第六三九章:坑殺第一四九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四五五章:千刀萬剮下油鍋(二)第五三六章:主公仁義第三九四章:方臘起義第四零三章:江南亂了第一三三章:現代複合弓第四三零章:坦克衝鋒第五六二章:進入金川府第三一五章:度娘詞條第九十一章:絕戶計第三零五章:拿下順陽第八十九章:鑄鐵鍋第四一一章:本日無條件投降書第三十三章:步子太大,扯着蛋了第五十六章:老花鏡第二三九章:消失的姜店鎮第二零五章:無妨,都是保衛邊疆的軍人第五一五章:河間第六六七章:西夏主動併入大宋第四五五章:千刀萬剮下油鍋(二)第一二五章:問策第二七五章:安道全第六六一章:跳海第九十一章:絕戶計第三一八章:福特野馬第五三五章:控天子以制天下第五四零章:正好做個交易第三三二章:易容傷疤第五七零章:等待好消息?第三九四章:方臘起義第七十九章:南陽獻寶第三七七章:王慶勢力退出舞臺第五四七章:廣告效應第二六二章:傻逼了吧你!第八十一章:忠烈楊家將第六四四章:大反攻第三七一章:徵收商業稅第五零一章:三路齊出平江南(五)第五五六章:攻奪變州路(二)第五五九章:段譽的美嬌妻有多少?第三六四章:炮炸荊門關第三十六章:風雨前奏第八十四章:掛羊頭第一九四章:**************第一五二章:特殊豪華珍藏版第一三一章:瑞雪兆豐年第五二零章:以點打援(一)第二五二章:此事,我絕不同意第二七八章:投奔麒麟軍第五七一章:遼國滅亡!第三二八章:您有一條新短消息第一六九章:作死的姜店鎮第一七零章:天高地厚第五三一章:抽到工業的基礎了第三六六章:陰了自己人第一七一章:清除隱患(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