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實事求是

富府。

“所以。”

文彥博略顯詫異道:“張三這麼做,就是故意逼着立法會整合所有的懲罰條例、敕令?”

富弼點點頭道:“這都是他自己說的。”

文彥博又問道:“富公認爲,他是故意爲之,還是無心爲之?”

富弼捋了捋鬍鬚,道:“若從司法上來說,他說得的確是對的,不單單是貪污罪,在其他罪名方面,只要是針對官員,都是有着諸多條例、敕令,彼此相互矛盾,這的確不適用於公檢法,他們這麼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文彥博道:“但是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在於官家常憑一時喜怒,來懲罰官員,正所謂天威不可測也,如果將所有條例、敕令整合在一起,統一刑罰,實則是在約束帝王的權力。

就算張三忽略了這一點,那許仲途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十有八九,他就是故意爲之。”

說到這裡,他稍稍一頓,又看向富弼道:“也就是說,這與富公預測的一樣。”

“暫時還不好說。”

富弼搖搖頭,道:“就算他是故意爲之,且你我皆知,官家心裡也清楚,官家怎麼可能會答應,但是從之前發生的事情來看,張三在推動立法方面,幾乎沒有失手過,這回他又如此自信,所以,他肯定還有後招。”

文彥博問道:“富公打算如何應對?”

富弼道:“張三沒有暗示,老朽也無多餘的選擇,只能如實上報給官家,且看官家如何定奪。”

文彥博稍稍點頭,道:“所以我們還是支持給他們判死刑?”

富弼點點頭,“有爭議才能推動立法。”

文彥博又道:“那關於這事,要不要給君實說?”

“暫時不要。”

富弼道:“君實始終是有些書生意氣,他若知道的話,可能會被人看出破綻的。”

這天空是陰霾的,但是趙頊內心的陰霾卻已經是消失無蹤,立刻就變得振作起來,又開始積極參與朝政。

大臣們都可以明顯的感覺出趙頊容光煥發,精神奕奕,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由此可見,這天人感應對他的壓力真是挺大的。

首先要討論的,就是熙河拓邊一事。

之前戰敗,趙頊是立刻讓樞密使韓絳前往西北主持大局,雖然沒有明說,但還是打算轉爲防守階段。

可是如今又傳來大勝的捷報,這趙頊又有猶豫,因爲這可是他自己認爲自己最拿得出的戰績,一定要小心呵護。

而如今遼國派出特使的消息,也已經通過正規渠道傳到京城,故此文彥博他們就以此爲由,以及災情給國家帶來的損失,希望暫時停止拓邊,國家重心應該轉爲內政。

但是王安石認爲邊軍士氣高昂,如果朝廷直接下令停止,對於士氣是很大的打擊,可能也會延誤戰機,給予吐蕃喘息之機,到時他們捲土重來,會更加棘手的,若有機會,當一勞永逸。

但是文彥博他們又擔心,如果不下旨制止,這王韶貪功冒進,萬一又遇敗戰,那可如何是好,關鍵已經吞下這麼大一塊地,這得耗費多少錢財去經營,越是深入,想要守住,就需要成倍代價,財政負擔不起,不如見好就收,趁着大勝,與吐蕃各族緩和關係,到底我們的敵人是西夏啊!

由於遼國的存在,趙頊此時是更偏向保守派,關鍵他已經打算再等三年,先以內政爲主,但是他也考慮到王安石他們的意見,如果吐蕃各族還是不服,那就還得打,緩和關係,那是雙方的,一方想要緩和,是緩和不了的。

於是最終決定,傳旨給樞密使,讓樞密使根據具體情況,來做最後的安排,但同時下旨升王韶爲樞密副使。

至於遼國突然派出特使來,那無論是文彥博,還是王安石,心裡都清楚,對方又是來趁火打劫的。

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

但是他們都是表示,先要探明遼使的意圖,至於該如何應對,他們暫時也都未表達意見。

雖然大家心裡都恨,但還是得謹慎,因爲對遼國的外交,是宋朝最最最重要的外交。

不可草率。

這商討完外事後,就剩下內政。

也就是關於貪污腐敗的問題。

關於此事,當然還是反對死刑的居多,其實要是一個兩個官員,那也就罷了,畢竟這是賑災時期,這太過惡劣,死刑就死刑,但這好幾十個人,數額又都不大,全部判爲死刑,這也太誇張了一點,而且會在官場引發大地震的。

革新派當然是全部反對的,包括王安石、薛向他們,倒不是說王安石就認爲貪污是對的,他也非常痛恨這種行爲,但是王安石心裡非常清楚,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底層官員隨意撈一點,在當下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以前的司法制度,根本就不抓這種事,甚至可以理解爲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大家都已經默許。

然而,王安石的新政全都是關乎財政的,這裡面油水可多了去,那些執行官員,肯定也會伸一下下手,只要不太過分,王安石一般也不追究,要不給他們一點甜頭,人家也不會這麼賣力啊!

京東東路的青苗法,不就是這麼回事麼。

如果這裡判死刑的話,對他的勢力會有相當大的威脅,誰知道會不會秋後算賬。

這賑災其實也可以歸納在他的新政中。

與之相反的就是司馬光,他舉薦的官員,都不會幹這種事,道德方面都是信得過,而且他也知道王安石那邊有不少這種人,他們當然是要求判死刑,殺雞儆猴。

而富弼、趙抃則是判死刑確實是有些過分,但他們也認同張斐的說法,就是關於貪污罪的判例太多、敕令太多、條例太多,彼此之間又非常矛盾,檢察院只能起訴死刑,這需要好好整合一番。

關於司法問題,趙頊當然不會聽他們的,他的首席謀士,可就是這方面的行家。

關鍵這事還就是這小子給弄出來的,只不過之前他無心過問,天天盼着老天下雨,天天掛念着熙河戰事。

“陛下,我這麼做也都是爲大局着想。”

張斐道:“他們現在連賑災錢糧都敢伸手,難保以後我軍在對西夏、對遼國的作戰時,他們就不會在軍餉方面動手腳,爲了陛下的豐功偉業,這必須要給予嚴懲,制止這一股歪風邪氣,公檢法也必須要保障這一點。。”

趙頊點點頭道:“朕也想到這一點,朕對此也是非常生氣,但是幾十個官員,同時判死刑的話,你可知道這影響會有多大嗎?你可以拿幾個殺雞儆猴,但沒有必要全部判處死刑。”

他也生氣,你就是要殺幾個,他也是認同的,雖然已經幾十年沒有殺過,但你這太狠了一點,全都殺了,那可能會導致大興牢獄,兩派相互舉報,可能就會引發大地震。

沒有必要啊!

代價太大了。

張斐訕訕道:“陛下明鑑,這我其實也很無奈,我只是想判重一點,給予警示,但是除死刑外,檢察院是沒有任何選擇的。”

趙頊皺眉道:“這怎麼可能。”

那麼多判例,那麼多條例,你就偏偏參考這死刑,你不是故意得,誰信啊!

“千真萬確。”

張斐道:“陛下不妨想一想,假設檢察院不以死刑起訴,那檢察院給予怎樣的懲罰,會令大家信服?”

趙頊眉頭一皺,沉吟不語。

不管怎麼選,都會有人不服的。

張斐又道:“他們貪得錢都不多,但又不一樣,這是不是又要劃分刑罰輕重。那麼貪多少算輕,多少算重,就沒有一個範本參考,在建國初期,都是以重罰爲主,自慶曆之後,又漸漸以慎刑爲主,但不管是重罰,還是慎刑,都沒有明確說明。

最爲關鍵的是,如果皇庭今天這麼判了,那麼將來在遇到此類案件,就必須得遵循這些判例,這可能會引發更多的麻煩。

我如今直接全部起訴死刑,這決定權自然就會交到陛下手中,陛下就可以全權做主。”

這個主,朕寧可不做。趙頊沒好氣道:“但你這是給朕出了一道大難題啊!”

這種事,他適合觀望,不適合直接參與。

張斐又道:“但是我沒有其它選擇,如果不交給陛下,那就是公檢法全權做主,反正有這麼多判例,有這麼多赦令,到時檢察院、皇庭幾乎是想怎麼判,就怎麼判,這對於陛下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這與我當初向陛下許下的承諾也不一樣,公檢法可以任意妄爲。而這就是以前舊司法制度的一個大問題,許多案件,判得都不一樣,就是因爲那些官員可以參考很多敕令、判例,導致裡面出現許多冤案。”

趙頊微微一怔,暗道,他說得對,如果朕不決斷,那就是皇庭和檢察院來決斷。

張斐又道:“所以必須將敕令、條例、判例全部整合起來,給予統一標準,如此既能夠限制公檢法,同時又能夠捍衛國家、陛下、百姓三者的權益。”

趙頊沒有做聲。

ωwш ⊙тт kΛn ⊙¢O

這麼幹,限制公檢法的同時,也把朕限制住了,這個權力的籠子是越來越大。

張斐沉吟少許,道:“我知道陛下在擔心什麼,但這其實並不難。”

趙頊只是道:“是嗎?”

“真的很簡單。”張斐點點頭,又道:“陛下可以直接告訴大臣們,自己赦免任何罪犯,那不就可以做到兩全其美了嗎?”

趙頊驚詫道:“赦免任何罪犯?”

張斐點點頭道:“就是陛下可以直接赦免官員的罪行,無論這官員犯了什麼大罪。”

直接點破。

爲什麼皇帝會覺得難,很簡單,你都罪行條例擬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們以後都依法懲貪,那我幹嘛去?

在一旁看着嗎?

爲什麼會有那麼多條例、判例,你心裡就沒點逼數嗎?

不都是皇帝弄出來的嗎?

目的就是爲了伸張皇權。

既然問題根源是一目瞭然,那解決起來,不就是非常輕鬆嗎。

你就直接告訴大家,老子可以赦免任何罪行,那不就萬事大吉嗎。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也沒有幾個皇帝,敢這麼說,尤其是在宋朝,你這不等於告訴大家,律法在我面前就是一個屁。

趙頊狐疑地瞧了眼張斐,道:“你這是在諷刺朕吧?”

張斐一臉冤枉道:“我哪敢諷刺陛下,我這都是認真的呀。”

趙頊沒好氣道:“朕也是要臉面的,這話要是說出來,那些士大夫不得將舌根子都給嚼爛。”

做是可以這麼做,但不能明說啊。

這就是罔顧律法啊! 這如何服衆。

張斐立刻道:“那些嚼舌根子的,就是引發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是是嗎?”

趙頊有些詫異。

他自己都認爲,自己纔是引發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鍋也能甩?

張斐道:“有些時候,一些官員是出於政治考慮,纔去違法的,爲得其實是國家和君主的利益,但多數時候,這種事它又是不能說出口的。

我在翻閱相關案例時,發現就是因爲大家又都不便明言,導致一件很簡單的案子,就變得異常複雜,甚至逼得陛下直接下敕令,去替代律法,故而纔有這麼多非常矛盾的判例、敕令。

但陛下貴爲天子,掌控生殺大權,這個赦免權就是理所當然的,無可爭議的,爲什麼不直接說清楚,弄得這麼複雜,法律都變得一團糟。

又比如說,許多案件,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判,交給陛下來做最後定奪,可陛下判完之後,他們又不滿意,這叫個什麼事啊!

此外,陛下如果赦免一個有罪之人,那定是有陛下的理由,因爲犯罪到底是損害國家和陛下自己的利益,陛下也不可能隨便去赦免罪人,這其實是利大於弊啊!”

趙頊聽罷,覺得這廝說得無比有道理,就是這麼回事,遮遮掩掩幹嘛,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嘴上卻道:“話雖如此,但那些宰相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張斐道:“陛下放心,我會去說服他們。”

趙頊道:“你能說服嗎?”

張斐點點頭道:“能。因爲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你既然這麼自信,那趙頊當然也願意啊!

因爲目前皇帝也不是一言九鼎,尤其是在司法方面,這一幫士大夫,都看得很緊,他的敕令是經常被駁回,最終逼得雙方都得妥協。

將這事情說清楚,他在面對很多棘手問題上,就輕鬆的多啊!

趙頊又問道:“那朕該怎麼做?”

張斐道:“陛下可以先讓立法會拿出一份具體方案來,如果其中不明確陛下的赦免權,陛下就不要給過。”

趙頊點點頭,“好吧,那就依你的意思。”

他當然是樂享其成。

於是趙頊就讓富弼帶着人,先修修看,然後咱們再討論討論。

富弼一聽這話,心裡當然是非常清楚,這份法案必須得讓皇帝滿意,纔有可能通過的。

但只要將整合這些敕令、律例,皇帝是不可能滿意的,這是在限制皇帝的權力啊。

如果皇帝都不能掌控官員的生殺大權,那還搞個屁啊!

但富弼也不慌,這都是你張斐弄出來的,你得來收拾這個殘局,於是他將趙抃、馮京、司馬光、以及許遵、張斐請來,咱們幾個先合計一下,這事該怎麼辦。

在坐的人,心裡都清楚,問得就是張斐,因爲他們都沒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總不能在宋刑統上寫明,皇帝必須遵守律法。

那就是在找死啊!

“各位爲何都不說話?”

坐在末端的張斐小心翼翼道。

衆人沒好氣地看着張斐,不就是在等你小子發言嗎?

富弼問道:“張檢控有何高見?”

“哦,我可沒有什麼高見。”

張斐道:“下官.下官只是認爲,這對於各位而言,應該不是一個什麼大難題吧。爲什麼都都不說話。”

說到後面,他聲音漸漸變小,這廝的演技,向來在線。

司馬光納悶道:“你小子是真不明白,還是在這裡裝不明白?”

“當然是真不明白。”

張斐委屈道。

司馬光道:“你我且問你,你事先沒有看過那些敕令嗎?”

張斐點點頭道:“看過呀。”

司馬光道:“那你還不明白?”

敕令是誰下的,就是皇帝下的,要是修了這法,那不等於將皇帝的敕令給修沒了,立法會有這權力嗎?

張斐頓時恍然大悟:“哦,原來諸位是在考慮這事啊。”

司馬光很是無語道:“那你以爲我們是在考慮什麼事?”

張斐訕訕道:“我以爲各位在考慮該如何整合那些敕令、律法,那種事我就不是非常擅長,其實我也不大清楚,該定多重的刑罰才比較合適。”

這倒是一句大實話,此時的民情跟後世不一樣,刑罰輕重,他是真有些拿捏不準。

富弼道:“這些倒不是很難,關鍵就是那些敕令的問題。”

他們不好明說,只能拿“敕令”來做替代。

“這很簡單啊!”

張斐笑呵呵道。

馮京、趙抃他們都驚訝地看着張斐。

這很簡單?

難道他真是天才?

張斐點點頭道:“對啊!官家掌控生殺大權,無可爭議,直接就寫明官家有赦免權,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

大家被張斐的這個主意給驚呆了。

過得半響,司馬光怒斥道:“你在胡說八道甚麼,要是官家可以隨意赦免犯人,那還要律法作甚。”

富弼也是驚訝地看着張斐。

他沒有想到會是這麼個主意。

要知道在這一點上,士大夫與皇帝一直在鬥爭中,即便皇帝勝,多半也都是慘勝。

結果你小子直接來個赦免。

那怎麼可以。

張斐道:“怎麼也比現在要好啊!”

“好在哪裡?”

司馬光問道。

張斐道:“我最近查閱過所有的敕令和判例,中間但凡有爭執的,多半都是無罪,但事實上又是有罪的,導致罪不是罪。所以司馬學士之前那句話,用在這裡是合適的,這麼操作,確實是無法可言。

但赦免可不一樣,因爲在赦免之前,是經過警署的偵查,檢察院的起訴,皇庭的判決,已經判定他是有罪的。

司法發揮完作用,至於最終的結果,官家可以赦免,也可以不赦免,無論赦免與否,司法都是判定他有罪的。這不比之前好嗎?”

靜!

屋內突然就安靜了下來。

每個人都陷入思考中。

爲什麼皇帝要用敕令,就是要伸張皇權,將無罪變有罪,將有罪變無罪,簡單來說,皇帝就是要操作律法,蘇日安士大夫也在想盡辦法,限制皇帝的敕令。

但始終無法做到完全限制,最終就是通過博弈來決出勝負。

在這這過程中,其實法律就消失了,就成了一個理由,而沒有發揮作用。

這跟赦免權看似一樣,但其實完全不一樣,因爲有罪的人才需要赦免,爲什麼會有罪,就是司法判定他有罪,發揮完作用。

皇帝可以動用權威,保住這個人,但不能修改律法。

基於這一點,立法會就可以整合所有的條例、敕令。不要搞什麼敕令,直接免除,大家都是明白人,不要搞僞君子那一套。

“不對不對!”

司馬光道:“司法是爲求公正,公平,懲罰那些有罪之人,要是官家可以隨意赦免,怎麼可以說司法發揮了作用。”

張斐雙手一攤道:“但這就是制度,天子就是掌握生殺大權,這是事實,我們身爲司法官員,不能掩耳盜鈴,要實事求是。

如果不這麼做,那這個問題就是無解的,就沒有辦法去整合條例,那麼皇庭、檢察院就不能做到依法審判,依法起訴。

到時就變成,不是官家說了算,就是公檢法說了算,那律法有沒有都無所謂啊。

哪怕是權衡利弊,官家也不可能赦免每一個罪人,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大部分人就能夠得到一個公正的審判。

如今僵在這裡,對國家,對君主,對百姓,對你我有何好處嗎?”

衆人無言以對。

有能耐,你倒是讓律法凌駕於皇帝頭上,要是做不到,爲什麼不承認,弄得這模模糊糊,法不是法,意義何在。

對誰都沒有好處。

也就享受一下嘴炮正義。

富弼突然點點頭道:“張檢控言之有理,這是唯一的解法,除非不對此修法。”

第六十二章 格局第793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冗第一戰(七)第810章 潤物細無聲第四百八十七章 庭審(中)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五百六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二百四十八章 操作第四百六十六章 新舊團結靠張三第720章 反其道而行第四百零五章 輔警第一百零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五更!感謝“ 那又怎樣”盟主)第一百零三章 祖宗之法(四更!感謝流_冰盟主)第三百八十五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三十三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五百二十九章 第三者第381章 何不食肉糜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博士第九十七章 叫多了就習慣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297章 如你們所願第四十八章 一抱還一抱第六百二十五章 答中奪權第四百五十二章 繼續鬧...不要停第一百四十六章 以眼還眼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362章 宋刑統第357章 我們還是學生第五百九十章 三法之爭(四)第255章 名士報第677章 謀反案(五)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652章 獠牙第一百五十四章 慶曆二君第354章 觀者不語第698章 軟着陸(下)第十八章 飄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繼續鬧...不要停第689章 算無遺漏第五百二十三章 文武與法(八)第800章 火器時代第一百九十章 現學現賣第三百八十二章 本質還是二法之爭第七十九章 過街張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747章 現學現賣第五十七章 買到即是賺到第十七章 必須正確第369章 絕佳機會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七十三章 相見恨晚第一百零六章 狂徒張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絕代雙驕第344章 請叫我張老師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786章 嚇死你們第728章 對決第二百章 大道至簡第758章 實事求是第311章 娛樂興邦第五百六十三章 藏不住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龍潭虎穴第五百三十四章 先禮後兵第655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803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二百一十五章 比如士大夫沒卵用第319章 釜底抽薪第716章 天道與人道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武與法(四)第318章 醜聞遮天第769章 八議制度第六十四章 樂極生悲第754章 痛打落水狗第355章 治亂世,用重典?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310章 來了!來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稅戰(二十)第十七章 必須正確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四十六章 稅戰(二十)第381章 何不食肉糜第754章 痛打落水狗第四百一十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五百三十一章 抱歉!吾乃締造者!第四百五十八章 貨幣戰(下)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隱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以眼還眼第三百八十二章 本質還是二法之爭第五百九十一章 三法之爭(五)第五百零五章 變本加利第670章 血債血償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