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

慌!

司馬光有點慌。

本次競爭,原本比得是誰得制度更加優秀,哪知道張斐剛回來,這畫風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直接開始比爛,看誰先暴雷。

這大起大落,着實有些難以接受啊!

這也有違他的政治理念啊!

亦非君子之爭。

但形勢比人強,這政法分離,導致司法不能干預行政,但問題的本身,又是在於行政制度方面的缺失,範純仁他們可以輕易的做出非常公平、公正的判決,可是,怎麼去執行這些判決?

雖然拖欠軍餉,高利貸,都是律法所不允許的,但恰恰又是制度所默許的。

假設在河中府,元絳不調整政策,張斐那些判決怎麼執行?

直接派法警去倉庫裡面搶麼?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公檢法判了,然後官府就做出調整,但現在的問題是,青州官府是直接躺平,你罰,你隨便罰,你罰多少,我賠多少,出問題你負責。

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我只是一個執行者,我又無權改變任何制度。

司馬光現在也想通了,他跟王安石是可以不共戴天,這是人與人的關係,但是司法和行政,是必須要配合,各司其職,這二者要是不共戴天,那這個國家就肯定完了,也是不可能的。

“唉。”

司馬光嘆了口氣,“是我想得太過簡單,我原本以爲憑司法改革,肅清吏治,便能革除弊病。”

張斐道:“其實司馬學士這麼想,當然也是沒有錯的,只是司馬學士忽略一點,就是吏治的腐敗,是在於制度的不完善,而非是司法上的漏洞,那些吏有權無錢,這就是逼着他們去貪污受賄。”

司馬光點點頭,又問道:“也就是我們始終要與王介甫合作?”

張斐搖搖頭道:“這一步不是錯在我們沒有追求與對方合作,司法是強調獨立,而非是合作,我們是錯在想用司法去直接干預行政,但這對公檢法而言,又無異於自掘墳墓。”

司馬光稍稍點頭,突然偏頭看向張斐,呵呵笑道:“上你這麼多節課,還是未能弄明白法制之法和法家之法啊!”

張斐笑道:“思維習慣和行爲習慣一樣,都是非常難改。”

要真說起來,這場競爭,其實是他們保守派先挑起的,因爲他們天真得認爲司法改革可以取代新政,這無疑激怒了王安石。

如果是法家之法,他們這麼想是正確的,因爲法家之法就是一套以法爲主的政治理念,儒家之法,就是一套以德爲主的政治理念,這裡麪包括行政和司法,其實王安石的新政就是屬法家之法。

但法制之法只是司法,不涉及行政,可以理解爲從法家之法或者儒家之法中,將司法抽離,然後賦予到公檢法的程序。

這個理念,聽着很簡單,就是政法分離,司法獨立,但是要貫徹這一理念,其實是非常非常困難的,要做到司法獨立,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形成的。

“對了,你此番回來,有什麼安排?”司馬光又問道。

張斐立刻道:“我的安排,就是聽候安排。”

“聽候安排?”司馬光呵呵笑道:“你在河中府立下大功,就沒有想過升官?”

張斐搖搖頭道:“如今朝中局勢這麼複雜,誰還有空想着升官,能活着就行了。”

“哈哈!”

司馬光大笑幾聲,“好吧,既然你要聽候安排,那我就告訴你我的打算。這回是富公建議你回來,讓你去立法會解釋,也沒有撤掉你陝西路大庭長的官職,所以,暫時先不給予你任命,到時再安排你進公檢法。”

張斐點點頭道:“這樣也好。”

他心裡非常清楚,如果他一回來,就安排他進公檢法,那誰都肯定,他回來是爲解決青州的問題。

雖然就是這麼回事,但樣子還是做一做的,也不能太露骨,畢竟司馬光在皇帝面前給的承諾。

正當這時,一個僕從走了過來,向司馬光行得一禮,又在其耳邊說了幾句。

司馬光點點頭,又道:“你讓馬車在前面的路口等我。”

“是。”

“什麼事?”

那僕從走後,張斐便好奇地問道。

司馬光笑道:“有人在前面等着你,我就不打擾你們了。”

張斐稍稍一愣,道:“說真的,我也很久沒有看過司馬學士和王學士吵架了,這真是令人懷念。”

司馬光當即瞪他一眼,“你小子可真是一點沒變,唯恐天下不亂。”

張斐嘿嘿一笑,心道,這你還真是說對了。

等到下個路口,司馬光便乘坐馬車往旁邊的小路離開了。

龍五也立刻驅車上前來。

“算了,我還得應酬一個貴客。”

“誰?”

許芷倩掀開車簾來問道。

“你猜!”

“王學士。”

“聰明!”

果不其然,再行得百步遠,只見路邊的茶棚下坐着一主一僕。

正是王安石。

張斐收拾心情,立刻裝成一副極其虛僞表情,快步走過去。

“免了吧!”

王安石一揮手,站起身來道:“你不喜歡這一套,我也不喜歡,就不必多禮了。”

“.!”

張斐尬笑幾聲,又將王安石偏頭往後面的馬車瞅着,他回頭一看,“王學士,你在看什麼?”

王安石小聲問道:“司馬君實躲在車裡面的麼?”

張斐沒好氣道:“車裡面就只有我的兩位夫人,司馬學士在上個路口就走了。”

“他這是做賊心虛啊。”

王安石呵呵一笑,暗指司馬光還是調張斐回來幫忙,又問道:“沒有打擾到你們吧。”

張斐道:“差不多剛剛談完。”

王安石手往前一揚,便往前走去,張斐也趕緊跟了過去。

“看來青州的問題非常嚴峻,不然的話,司馬君實也不會趕到這裡來等你。”王安石邊走邊道。

張斐點點頭,神情凝重地點點頭道:“確實也不太樂觀啊。”

王安石突然偏頭看向張斐,“我說你小子在這裝甚麼,這不都是你出得主意嗎?是否樂觀,你比誰都清楚。”

張斐神情一滯,嘴角抽搐了着,“這這不是王學士你先問的嗎?”

王安石哼道:“我是想誇你,你這一招可真是又毒又狠,可不曾想,你竟然還在我面前,裝模作樣。”

“.?”

你問的這麼正經,我要太輕佻,你又罵我小人。張斐呵呵兩聲,“我也不想出這麼歹毒的主意,這不都是拜王學士所賜嗎?”

這回輪到王安石尷尬了,咳得幾聲,“其實也不能完全怪我,你在河中府所做的一切,我都仔細研究過的,得虧是你啊,這要是換成範純仁、蘇子瞻他們掌管司法,我這新法還能夠執行下去嗎?我是不得不考慮這些問題。

此外,最初也是他們先挑起此番鬥爭的,他們認爲新政根本是多餘的,那我又能怎麼辦?總不能讓我坐以待斃吧。”

張斐沒有做聲,心想,你這是在跟我解釋,還是在跟自己解釋。

王安石偷偷瞄他一眼,語氣一軟:“不錯,當初是應該聽信你的建議,不應該那麼莽撞,險些釀成大禍啊!”

反正也不是第一回向張三道歉,他也無所謂啦。

張斐這才問道:“京東東路的情況也很糟糕?”

王安石點點頭道:“你信中所說,是全部言中,但如果說只有執行不當,這我倒是還能夠進行調整、彌補,但如果這都是對方的陰謀,那就非常麻煩。”

說到這裡,他又誇道:“好在有你這一招圍魏救趙,在青州給佈下一個陷阱,讓他們也自顧不暇。”

原來讓司法改革單獨去青州,就是張斐給王安石出得主意,他告訴王安石,京東東路有人暗中在火上澆油,想要挽救可能是來不及了,但是認輸又是不可能的,只要王安石認輸,那新法就完了,唯一的辦法就是確保能夠相互摧毀,也就是將司法改革拖下馬來。

如此一來,雙方就有談判的基礎。

王安石最初還是不相信,不可能這麼嚴重,自己雖然將呂惠卿調回來,但還安排了章惇等人待在那邊主持大局。

於是,他安排王安國前去,這王安國是他親弟弟,但是政治理念,卻偏向司馬光他們,跟他也是搞不來。所以王安國是不會暗中與革新派的人通氣,也就是呂惠卿他們,同時又不會出賣他,或者隱瞞他,畢竟是親兄弟。

結果王安國的來信,跟張斐信上所言,是一模一樣。

這就由不得王安石不信。

那章惇雖然能力出衆,但畢竟他只是一個人,而其餘的官員,都是在追求政績,以及希望一鼓作氣幹掉公檢法。

其實很多人壓根都不在乎新法的成敗。

張斐趕忙解釋道:“其實青州一計,這也是我在河中府得來的經驗,如果沒有元學士與我配合,我不可能判得這麼輕鬆。”

王安石神色一變,頗爲嚴肅道:“但是青苗法也必須配合公檢法進行調整。”

在這一點上,他和司馬光一樣,都是想證明,自己的理念纔是對的,不是說少了對方不行。

張斐道:“其實青苗法並沒有改,公檢法也無權干預新法。”

王安石道:“雖說沒有改,但也無大用。”

如今青苗法在河中府,雖然還保持王安石賦予的功能,但本質上已經改的是面目全非,重心全在鹽債、鹽鈔,商貸上面。

“大用還會有的。”

張斐笑道:“若無青苗法賦予提舉常平司借貸,財政不可能變得這麼好。只不過這與王學士的初衷,是有些出入的。”

王安石皺了皺眉頭。

其實最初他也認爲,河中府財政增長,跟他多沒有多大關係,青苗錢在那裡,並沒有發揮他想象的作用。

他最想證明,自己的理念是同樣能夠成功的,但是他忽略了一點,就是那些官員是想證明青苗法勝於公檢法,而不是想證明青苗法能夠獲得成功。

看似差不多,但在執行的過程中,那就是天壤地步。

張斐知其所想,於是道:“王學士,根據我與元學士的研究,首先,青苗錢就不太適合河中府,那裡的農夫連兩分利都還不上,更別說一年兩期。

其次,河中府的財政就是鹽政,與其花精力去借貸,就不如從鹽政着手,即便青苗法非常成功,到頭來,這鹽鈔一發,也是不夠看得。”

王安石卻道:“我豈不知其理,正是河中府乃是特例,我才希望離開公檢法,就如現在青州的問題,這又該如何解決?稅務司是鞭長莫及,而且稅務司在河中府能夠成功,也都有依賴於鹽鈔,青州雖也有鹽政,但還不到解州的一成,不解燃眉之急。”

要是河中府沒有鹽債、鹽鈔兜底,在收稅前,就先撒了一波錢出去,可能很多人是交不上稅的,尤其是那些隱戶。這樣一來,地主就可以發動百姓對抗稅務司。

張斐不答反問道:“如果是王學士,認爲該如何解決?”

王安石道:“如今新政即便過去,也不可能在短時日內,改善財政,這就無法解決青州當下的問題,爲今之計,也只有縮減開支,但這又是難以做到的,否則的話,可能如今變法的就是司馬君實。”

縮減開支,不就是節流,宋朝節流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針對三冗動刀。

王安石也知道,但阻力太大,根本就做不到。

張斐沒有做聲,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

王安石眯了下眼,皺眉道:“你不會是打算藉機削減官員?”

“當然不是,我也無權這麼做。”張斐搖搖頭,道:“但是王學士你有權力這麼做。”

王安石聽得後半句,差點噴張斐一臉,鼓着眼道:“你這不是讓我與天下官員爲敵?”

臭小子,還是一如既往的面目可憎,腦子裡儘想着將我往火坑裡面推啊!

張斐笑道:“如果王學士是被我們逼得了?”

王安石眨了眨眼,斜目打量着張斐,突然陰森森地笑了起來,“我就知道你小子沒安好心。這事事關重大,我們可得好好謀劃一番。”

“當然。”

原本驅車的龍五計算是可以回去趕晚飯的,結果司馬光、王安石的熱情,導致他們只能回去趕宵夜。

好在汴京是一座不夜城,這晚上入城,也是非常方便的。

與張斐第一回來汴京一樣,感覺真是兩個世界。

入得城內,高文茵那社恐症頓時病發,可憐兮兮地坐在馬車裡面,瑟瑟發抖,不過小桃、青梅、李四他們卻異常興奮,其實他們都不太喜歡河中府那恬淡的生活。

真是太無聊了。

而此時汴京要比以前要更加熱鬧,是燈火通明,車水馬龍,但是馬車依舊能夠慢步前行,而這都是公檢法帶來的。

因爲更有安全感,不怕賺點錢,就被官吏敲詐,亦或者被抓去當衙前役,是全民都放開手腳賺錢。同時交通法,又嚴格規定馬車和人各走其道,最初大家都不適應,但罰了十幾次後,大家漸漸適應了。

回到家時,已是二更天,原本早就該休息的許遵父子,得知張斐他們今日回來,不但沒有睡,連晚飯都等着的,得虧張斐早早派人來通知他們,可能晚點到,不然的話,非得擔心死,畢竟張斐當初一出門就被刺殺。

見到他們終於回來,許遵他們是長鬆一口氣,這一家人團聚可別提多開心。

之前還捨不得河中府的高文茵,這回見到穆珍他們,整個人也都放鬆下來,也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三個女人一桌,加上青梅、小桃,嘰嘰喳喳說個不聽。

這邊許凌霄也是抓着張斐問個不聽,這兩年,雖然張斐不在汴京,但處處流傳着他的傳說。

得到第一手消息的許凌霄,明兒就有跟朋友吹牛皮的資本。

倒是許遵沒有怎麼做聲,默默聽着兒子與女婿的閒聊,等到吃完之後,張斐又跟許遵來到書房,泡上一壺上等的香茗。

“當初你去的時候,我是擔心不已,可如今你回來了,我這更是憂心忡忡啊。”

許遵放下茶杯來,是苦笑地直搖頭。

張斐道:“司馬學士、王學士已經跟我說過朝中的局勢,岳父大人請放心,小婿已有計較。”

許遵笑道:“你能這般從容,那是因爲官家信任你。”

張斐笑了笑,算是默認了。

確實!沒有皇帝的支持,他可不敢這麼幹。

許遵又道:“不過你此番回來,我就打算退下來了。”

張斐愣了下,“這是爲何?難道是擔心我們翁婿都在公檢法,引人非議,爲求避嫌?可是這在我大宋,不是很正常嗎?”

許遵不答反問道:“你可知道,這兩三年來,多少人彈劾你嗎?”

張斐訕訕道:“據說是有幾大箱子。”

許遵又問道:“那你可知道,有多少人彈劾老夫嗎?”

張斐眨了眨眼,趕忙起身,拱手道:“小婿連累了岳父大人,實乃不孝.!”

“行了行了。”

許遵道:“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懂禮了。”

“呃。”

“坐吧!”

“是。”

待張斐坐下後,許遵又道:“我自入仕以來,可也沒少被彈劾,我倒是不擔心自己,凡事我都做到問心無愧,但是我擔心會連累你啊!”

“岳父大!”

“聽我說完。”

許遵擡手製止張斐,又道:“如今的爭鬥,並非是爲心中抱負和理念,而是爲求利益,他們現在就是要致你於死地,而他們慣用的伎倆,就是不斷地造謠、誣陷,攻擊你,攻擊身邊所有人,當年範公都未能倖免。我若繼續待在檢察院,只會成爲你的負擔。”

張斐忙道:“岳父大人在檢察院,是能夠給予我很大的幫助。”

許遵擺擺手道:“檢察長可不是一般職位,出錯的可能性非常大,稍有疏忽,就會讓他們抓住把柄的,到時必然會連累你。近一年來,我這病假都請了大半年。”

檢察長不是一般的閒職,那就是處在旋渦中心的,關鍵他在律法上,也不是那種安分的人,常立奇以自鬻,當着他自己也難受,不管他想幹什麼,總是要考慮到張斐。

張斐認爲如果因爲自己,讓許遵退下來,這不太好,關鍵還有個許凌霄在,難道也讓許凌霄爲自己讓道嗎?這真是太自私了。思索半響後,他道:“岳父大人,要不這樣,你去立法會。”

“立法會?”

許遵愣了下。

張斐點點頭道:“如今的立法會純屬研究性質的,同時又有富公在,他們想抓岳父的把柄也是很難。”

許遵問道:“在立法會能夠幫到你嗎?”

張斐笑道:“岳父大人在哪裡都能幫到小婿,只是小婿認爲,岳父大人不要辜負自己的才華和抱負。”

許遵愣了下,突然指着張斐,呵呵道:“你小子。”又思索一會兒,點點頭道:“好吧,就依你意。”

司馬府。

呂公著、文彥博、富弼今兒也是一直等着司馬光回來。

今日要不得到答案,他們也睡不着啊!

“有道理!有道理啊!”

呂公著是若有所思道:“法制之法,法家之法,當時一聽就明白,可真到想問題時,卻還是混淆不清。”

文彥博眉頭緊鎖道:“但張三也忽略了一點,就是王介甫認爲他的新政是法家之法,他是能夠決定一切,這與我們必然會發生矛盾。那呂惠卿若在青州,他能配合純仁的判決,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啊!”

司馬光笑道:“看來文公還是未能悟透其中之理啊!”

文彥博問道:“此話怎講?”

司馬光道:“法制之法遵從的只是律法,而不涉及其它任何決策,就拿河中府的情況來說,張三並沒有制止青苗法,但是元絳也不會傻到去強迫他人借貸,呂惠卿不會配合純仁的判決,那也是應該的,我們不需要他的配合,但他若逼迫他人借貸,公檢法就可以抓他。故此,我們只求能夠各司其職,不需要合作和配合。”

文彥博道:“那青州的問題又該如何解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是需要與對方合作。”

司馬光嘆了口氣:“其實也不是合作,只是我們有錯在先,企圖用司法去幹預行政,故纔有此困境,如今只是利用青苗法的弊政,讓事情回到原本的方式。”

文彥博捋了捋鬍鬚,似還沒有轉過這個彎來。

從法家之法跳到法制之法來,這確實有些難。

呂公著突然道:“也就是說,還是讓範純仁那他們該怎麼判,就怎麼判,不用顧忌太多。”

司馬光點點頭,“但還是顧全大局,不要太急,免得到時王介甫也處理不過來。”

富弼若有所思道:“如果這麼規定的話,那這立法會將會變得至關重要。雖然公檢法不需要聽命於立法會,但是立法會卻能決定,公檢法所需要遵從的條例。”

文彥博瞧了眼富弼,稍稍點了下頭。

根據立法會的組建規則,王安石和富弼都控制不了立法會,只有一人有這權力。

那邊,呂惠卿也一直在等着王安石,他心裡也在納悶,王安石怎麼沒有讓他去,而自個跑去了,都未有通知他們一聲。

等到半夜,終於見到王安石來了,他是立刻起身。

“恩師.!”

“你當真確定京東東路的青苗法執行的沒有問題?”

面對王安石的質問,呂惠卿愣了愣,“沒有什麼大問題。”說罷,他又立刻問道:“張三說了什麼?”

王安石低聲道:“在我之前,司馬君實曾見過張三,要求他只管處理好青州事務,只要他能夠處理好青州的問題,那我們就是必敗無疑。”

呂惠卿駭然道:“爲何?”

王安石道:“具體司馬君實也未有跟張三說,但是司馬君實堅信京東東路一定會出問題的,你現在立刻派人去調查。”

呂惠卿不禁大驚失色,忙道:“是,學生立刻派人去查。”

第四百八十九章 陪審制度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丘之貉第三百八十四章 德主法輔第770章 起風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案呈詞第一百五十七章 報復第712章 專業治國第709章 禍從口出(下)第二十七章 滄海一粟第四百八十一章 靜待花開終有時第二百二十四章 合法避稅第五百八十章 看誰先犯錯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流第362章 宋刑統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流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冗第一戰(十一)第二十七章 滄海一粟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771章 勢不可擋第五百零三章 直擊心臟第748章 門徒第344章 請叫我張老師第二百二十五章 束仁於法第一十五章 問供第一百零六章 狂徒張三第308章 富豪的慈善第334章 滲透第四百九十一章 麻煩來了第六百零五章 不裝了,攤牌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先禮後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彼岸第757章 否極泰來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外不犯警察,內不犯庭長第690章 煙霧瀰漫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金易到,知己難求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五百八十七章 三法之爭(一)第338章 滲透第75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二十七章 滄海一粟第二百一十九章 生死與稅第五百七十八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規矩不成方圓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流洶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個也別想逃第八十六章 這簡直就是打劫(求追讀)第291章 陰溝裡開車第657章 事業法第五十章 黑吃黑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不相信第294章 違法不是犯法的理由第五十七章 買到即是賺到第798章 法定權力第六百零七章 注意!這不是玩笑!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31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魚第298章 城市改革第二十五章 創業不易第261章 我是一個珥筆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五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一十章 針尖對麥芒第754章 痛打落水狗第三十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流第265章 難兄難弟第286章 爭權奪利第四百六十四章 鴿與鷹之間第五百八十一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來都一樣第270章 送羊入虎口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笨的方法第369章 絕佳機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起風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間稅第811章 十年磨一劍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三十二章 玩嚴謹是吧!第五十一章 做人要厚道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稅戰(七)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714章 空城計第317章 相愛相殺第五百五十六章 三冗第一戰(九)第五十八章 真香......第705章 直面皇權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745章 盡力了第769章 八議制度第646章 比爛大法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稅是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