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矛盾激化

從趙頊最後的表態來看,此番爭論,顯然是革新派佔得優勢,否則的話,趙頊也不會答應呂惠卿的請求,在全國普及青苗法、免役法和均輸法。

這對於革新派而言,可真是意外之喜,因禍得福,原本這結果出來後,他們都是非常悲觀的,這兩地財政增長,實在相差太多,甚至都沒法去狡辯,故此都認爲能守住就是贏,可不曾想,竟然還能夠反敗爲勝,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人人皆是滿面春風,談笑風生地出得大殿,一派勝利者的形象。

反觀保守派則是怒氣衝衝地走了出來,嘴裡嘀嘀咕咕罵着,如此大勝,都能讓對方給搶過去,這簡直無法接受啊!

他們甚至認爲,應該調整公檢法的意義,不能說這公檢法就只是司法改革,而應該說公檢法是全國系統性的改革,也包括財政在內,不然的話,這財政增長,是怎麼也算不到公檢法頭上啊!

到底行政命令,就不可能出在皇庭,或者檢察院,必然是出自行政官署。

這就沒法贏啊!

“王介甫啊王介甫,想不到你竟是這般卑鄙小人,堂堂正正比不過,就用這種下三濫的招數,可真是無恥至極。”

等到這同僚們都走後,司馬光便是一把揪住王安石的衣袖,是咬牙切齒地罵道。

殊不知,他越憤怒,王安石就越興奮,他忍着沒走,就是等着司馬光發飆的,揮臂掙脫開來,不禁納悶道:“司馬君實,你這話是在說你自己吧?”

司馬光當即怒瞪雙目:“當初可是你要比的,而如今河中府的財政是遠勝於京東東路,這足以證明公檢法是要優於你的新政,你不但不承認,還貪天之功,你真是連臉都不要了。”

王安石點點頭道:“我也不否認,這的確是我要比的,但我比得可是新政和公檢法,而不是河中府與京東東路,河中府的成功,新法是厥功至偉,而你們公檢法,雖有建樹,但也耗費不少財政,可謂功過相抵,不值一提。

你呀,莫聽信外面那些謠言,畢竟這賬目可不會騙人的,你公檢法支出十幾萬貫,可全都是由我新政來負責,要是你們公檢法還幹不好的話,那我可是要找你麻煩啊。”

“我呸!”

司馬光直接物理上噴了王安石一臉,“事實是如何,你王介甫心裡可是清楚的很,你簡直就是在睜着眼說瞎話,不知廉恥。”

王安石什麼智商,司馬光比誰瞭解,雖然司馬光的後半生一直在反對王安石,以及反攻倒算,但也從未質疑過王安石的智慧和才華。

河中府財政能夠成功,這明擺着是公檢法的功勞,新法完全是建立在公檢法之上,你反過來說,真的就是顛倒黑白。

王安石一摸臉,然後,“呸!”

先反噴回去,旋即才道:“你們公檢法,不是喜歡打官司麼,官司可是講究證據的,賬目上是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財政增長,全都是因爲轉運司制定的政策,你卻在這顛倒黑白,到底是誰不知羞恥。

還有,青苗法在京東東路的成功,均輸法在東南六路的成功,都已經能夠證明,新政離開公檢法,是照樣能夠取得成功,而你們公檢法,卻從未證明過,離開新政,還能否取得成功。”

抹去臉上唾沫的司馬光,心中怒氣翻騰,但他也沒法反駁,確實,公檢法還未單獨證明過自己,冷冷看了眼王安石,“好好好,那咱們就走着瞧。”

王安石直接揚手指向門前,“那就走吧。”

說罷,二人同時就往門口走去,不巧,肩膀撞在一起,當即互瞪一眼,然後又互不相讓的擠着往大門走去,兩個人都是咬着牙根。

既然文鬥不能分出勝負,那就只能武鬥延續一下。

剛剛從大殿側邊行來的藍元震,看着王安石、司馬光在偌大的殿門前,擠來擠去,不肯相讓,不禁都笑出來,“哎呦!二位相公,這門可同時進出三四人,不必分先後。”

二人同時一愣,面色很是尷尬,司馬光怒哼一聲,揚長而去。

王安石呵呵一笑,擡手指着殿門,向藍元震道:“貴人有所不知,此門雖大,但是有些人心眼太小,是不容二人相過。”

藍元震只是呵呵笑着,不接這話。

王安石又是拱手道:“告辭!”

“王學士慢走。”

藍元震拱手回得一禮,又斜目看着下得臺階去的王安石,“這對活冤家啊!”

一股沮喪的情緒瀰漫在審刑院,這明擺着的大勝,硬生生被對方給扭轉成負擔,這真的就很離譜。

“我就知道此事沒有這麼簡單,那元厚之可就是王介甫舉薦去的,河中府的財政情況,王介甫應該是早就知曉,相差這麼多,他不可能還能這般淡定,還要與我們比一比,定是早有應對之策,但也不曾想,他竟然是要移花接木,釜底抽薪。”

見過大世面的文彥博倒也不氣餒,只是略顯遺憾地嘆了口氣。

會議開始前,他就隱隱覺得有些不妙,因爲在這期間,王安石、呂惠卿都非常淡定,可是,他們應該早就知曉兩地的情況。

呂公著撫須道:“其實王介甫他們說得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結合這兩年河中府的情況來看,確實是公檢法有效防止了新政的弊端,從而迫使轉運司調整策略,不過也是因爲轉運司調整適當,纔有如此成功,二者是缺一不可,我看這功勞應該是一半一半。若二者合作,興許是能夠事半功倍。”

他們也不知道,張斐在跟元絳打配合。

沉默的富弼,突然睜開眼道:“非也!二者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呂公著看向富弼,“富公何處此言?”

富弼道:“你說得雖有道理,但二者成功之路,卻是截然不同,新政的成功,依賴於元厚之的個人能力,而公檢法的成功,則是在於這套無比精妙的規則。

你想想看,若是換做王介甫和呂惠卿,他會願意被迫調整新政嗎?如果他們都願意的話,也就不會鬧到今天這種地步。

公檢法的成功,可利於萬世,而新政的成功,就只是一時的,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京東東路很快就會證明這一點的。”

呂公著和文彥博都詫異地瞧了眼富弼。

自上回與韓琦爭相失敗後,富弼一直都是深入簡出,十分低調,說話也是留有七分餘地,是儘量不摻合朝中紛爭,但今日這番表態卻是極爲強勢。

文、呂不禁心想,難道是公檢法讓富弼重拾鬥志。

反倒是司馬光面如止水,只是微微看了眼富弼,問道:“那依富公之見,我們該當如何應對?”

富弼道:“王介甫有句話說得不錯,我們只強調新政離不開公檢法,卻未有想過公檢法是否離得開新政,這着實令人難以信服。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青州建設公檢法,我堅信公檢法依然能夠促使財政增長,還能令百姓過得富裕。同時我依舊認爲,沒有公檢法監督的青苗法,必然會失敗。

當下,我們只要打好青州這一仗,必定能夠一舉擊潰新政。”

文彥博撫須笑道:“富公真是老驥伏櫪,令吾輩歎服。”

富弼瞧他一眼:“我只是見不得那王介甫仗着智術,在這顛倒黑白,倒是讓寬夫見笑了。”

“豈敢!豈敢!”

文彥博趕緊拱拱手,雖然他與富弼屬同輩,只相差兩歲,但在官場中,他就屬晚輩,對於富弼,他可是非常尊敬的,又道:“既然不能任用張三,那不知此番該派誰去青州?”

司馬光皺眉道:“上回讓蘇軾、範純仁去揚州、登州,結果反而連累他們閒賦,此非他們能力不足,而是因爲人手不足,這一次可不能再犯同樣得錯誤,要向河中府一樣,在青州同時建立公檢法,是缺一不可。”

文彥博道:“純仁通曉公檢法,與其讓他在登州閒賦,就不如讓他去青州擔任檢察長。”

司馬光點點頭:“範純仁的確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文彥博道:“至於庭長一職,我看那錢安道就比較適合,他曾與純仁一同與張三對簿公堂,且之後又在祥符縣擔任庭長,對於公檢法的理解,甚至要勝於範純仁,且性格剛正不阿,清廉正直,是最適合的人選。”

司馬光皺眉道:“可是錢安道與範純仁關係密切,而皇庭和公檢法本是要相互制衡,這麼安排似有不妥?”

這頭犟驢,就愛自找麻煩。文彥博好氣又好笑道:“如果君實你要避諱這一點,那你只能去制置二府條例司招人。”

司馬光不禁訕訕一笑。

其實當初在京城執行免役稅時,公檢法就在開封府進行一波普及,但多半都是朝中御史、大理寺判官去充任庭長、檢察長,就如錢顗等人。

司馬光當然不會將這些人派去河中府的,首先他們還得鞏固京師公檢法制度,得讓皇帝親眼看到公檢法的好。

其次,這些人個個都是四五十歲,但是河中府必須得以張斐爲核心,他們就不見得會聽張斐的,而在這方面,司馬光是想得非常細緻,要派就得派一些年輕的官員去,如蘇轍他們這些後起之秀。

然並卵,結果拖到現在,也沒有派人去。

文彥博又道:“況且你還不知他們二人,是公私分明,等着好了,二人必然會在庭上爭得面紅耳赤。”

司馬光點點頭:“文公所言極是,這確實是我多慮了。”

呂公著問道:“那警司一職,又該派何人前去?”

文彥博捋了捋鬍鬚,道:“是派文官去好,還是派武官去好?”

富弼呵呵道:“這就不用我們操心,讓官家選人前去便可。”

幾人頓時反應過來,紛紛點頭。

聽聽這名字,皇家警察,這必須皇帝是親自委派人選,不然的話,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啊!

況且,警署能夠肆無忌憚的擴張,一下招幾千上萬人,也是因爲這支武裝力量,始終掌控在皇帝手中,而不是掌控在皇庭或者檢察院手中。

保守派認爲自己吃了大虧,而興奮過後的革新派也覺得是功虧一簣,雖然反敗爲勝,但也未能將公檢法幹掉,這着實令人遺憾。

這與他們預計的決戰東京汴梁,還是有些差距的。

關鍵,公檢法在河中府的所作所爲,令許多權貴感到非常懼怕,他們現在認爲必須得幹掉公檢法。

制置二府條例司。

王安石也立刻與一干骨幹召開會議,商議如何應對這場新得競爭。

“王學士,對方顯然是想要置新政於死地,下官以爲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那侍御史鄧綰向王安石說道。

王安石問道:“如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鄧綰道:“循舊制,遣御史,置刑獄司。”

在坐不少人紛紛點頭,出言支持。

“鄧御史言之有理,目前來看,公檢法耗盡財力,建樹一般,若給予刑獄司一半的財力支持,可勝公檢法。”

之前雙方雖然鬥得是不可開交,但似乎只是比試拳腳,可傷人,但很難致死,就如這場比試,最多也只能證明公檢法不如新法,但不能證明公檢法是沒用的。

要幹掉公檢法,必須證明公檢法用處不大,且缺點大於優點,可是讓他們另外想一套制度取代公檢法,他們也想不出,只能證明舊制勝公檢法。

此外,刑獄司那一套,也是他們非常擅長的,他們是有信心,將事情做的更好。

他們中不少人也都認爲,這舊制不如公檢法,只是在於吏治腐敗,此一時彼一時,只要我們認真幹,還是能夠勝過公檢法的。

王安石微微皺眉,又看向呂惠卿,“吉甫,你怎麼看?”

呂惠卿沉吟少許,道:“根據薛轉運使的來信,在江南那邊,反對新政的官員不少,在當地推行青苗法,可能會受到不少阻礙,若依鄧御史所言,至少可獲得更多人對新政的支持。除此之外,也能夠使得制置二府條例司的政令變得更加通達,是有利於新法。”

要興舊制,這就給予他們調派人馬的機會,就可以藉此增加制置二府條例司在各地的勢力。

王安石似猶豫不決,“此事容我再考慮考慮。”

鄧綰道:“王學士,這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事已至此,若還仍由他們掌控司法,只會置新法與險境。在河中府,公檢法是處處刁難新法,若非元學士能力出衆,只怕新法早就被公檢法給破壞了。”

其餘人也是在旁煽風點火,希望王安石能夠鞏固御史、刑獄司的權力。

王安石是緊鎖眉頭,“我知你們所憂,但是我也得考慮官家的態度,這樣吧,改日入宮面聖,我會與官家談談此事。”

會議結束後,呂惠卿與鄧綰來到自己的休息室。

“看來王學士對於張三還是非常信任的,即便我們都支持,王學士還是猶豫不決。”鄧綰撫須道。

呂惠卿眯了眯眼道:“公檢法雖妙,但這把刀到底是握敵人手裡得,一旦張三變節,亦或者張三被罷免,那情況就會對我們極爲不妙,我們不能將新政寄託在一個珥筆身上。”

說到這裡,他看向鄧綰,“你安排人上奏提及此事,就說公檢法耗費財力,但所得甚少,能否堪當重任,猶未可知,同時又導致各地司法官員懈怠政務,朝廷在未有確定公檢法可行之前,應給予各地司法官員支持。”

鄧綰不禁眼中一亮道:“吉甫此招甚妙啊!”

可緊接着,他又馬上道:“但如果對方順勢要求在全國推行公檢法,那可如何是好?”

呂惠卿哈哈笑道:“這你大可放心,那司馬牛絕不會這麼做的。”

在呂惠卿暗中操作下,很快,革新派就率先對保守派發起新一輪攻擊,上奏皇帝,表示各地司法官員,因公檢法,而開始懈怠公務,原因很簡單,反正都要被取代,就是努力幹活,也得不到升遷,那就還不如躺平。

同時,又攻擊公檢法的缺點,就是增加財政支出,目前尚不知真的可行否。故此要求朝廷給予地方司法支持,激勵他們繼續上進。

這立刻得到廣大官員們的支持,他們紛紛表示這公檢法不如舊制,要給刑獄司這麼大的財政支持,他們能夠幹得更好。

這其實也不是他們睜着眼說瞎話,確實是現實需求,因爲公檢法普及太慢,同時又是要全盤取代舊司法制度,這必然會使得地方司法官員躺平,這邊還未去,那邊又不幹活,這肯定是不行得,要知道司法系統在宋朝可是非常重要的。

文彥博一瞧,對方動了殺心,趕緊規勸司馬光,趁機提出在全國普及公檢法。

可是司馬光是堅決不同意,因爲他認爲以目前他們的實力,是根本做不到,貿然普及,只會得不償失,害了公檢法。

甚至連趙頊都親自詢問司馬光,他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但司法之事,朕是交予你管,你看怎麼辦吧。

結果司馬光表示公檢法根基尚淺,無法全面普及。

他這麼一說,趙頊只能做出決策,下令給予地方司法支持,並且又將此重任交予王安石。

王安石則是將這項任務交予開封府知府曾鞏。

而這個決策,將會給予制置二府條例司更多的人事決定權,同時讓地方司法給新法提供極大的支持。

這差點將保守派的官員氣昏過去,本是唾手可得的大勝,卻變得自己站在懸崖邊上,岌岌可危。

而且,對方這回是真的要至他們於死地,也就是要借用舊制反噬公檢法。

但他們也沒有辦法,無能爲力,呂惠卿這一招確實比較狠,他們說得都是實情,也沒法反駁。

他們也只能寄望於青州大勝,以及京東東路青苗法的弊端暴露出來,引發民怨。

雙方又開始新一輪博弈,不過已經從之前的點到即止,到如今拿上兵器,意在殺死對方。

而相比起東京汴梁的刀光劍影,此時的河中府,那真是歲月靜好,一派繁榮景象。

但見各大酒樓、茶肆,紛紛在掛上“酒”字,或者“茶”字,其實以前也掛,但如今這個招子,就是代表着賣酒營業資格證,但凡掛此招子的,都是由官方擔保,是屬於合法營業。

而張斐則是將葉祖恰安排到河東縣,主持大局,現在縣裡面的訴訟,九成九是送到河東縣,由葉祖恰審理。

河中府的皇庭,基本上是不接這些普通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更多是將精力放在司法解釋和完善條例方面。

而目前最爲棘手的,就還是鄉法一事,這不是一件小事。

而上回商談過後,導致鄉村勢力開始分裂,這一視同仁,令很多人都無法贊成,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支持的。

這種分裂是在張斐的意料之中的,他就是要瓦解部分鄉村勢力,以便於讓公檢法進入鄉村。

今日範鎮再引陸曉生來到皇庭,與張斐商談此事。

“藍田鄉約?”

張斐略顯詫異道:“這藍田縣不是歸京兆府管轄嗎?”

範鎮道:“不錯,但是此鄉約乃是藍田縣呂氏兄弟所創,故我們將其命名爲藍田鄉約。”

“呂氏兄弟?”張斐微微皺眉。

陸曉生道:“這主要撰寫人,名叫呂大均,乃是藍田縣的一名鄉紳。”

“呂大均?”

張斐微微皺眉,心道,難道呂氏鄉約?

這《呂氏鄉約》他是知道的,是呂大均兄弟所創,是有別於之前的宗法,也是歷史上第一部由百姓起草的成文法規,可以理解爲人民公約。

可惜很快北宋就亡了,就只是曇花一現,但卻爲後來明清鄉村管理制度,打下堅實的基礎,不過在明清時代,那就不是人民公約,而變成官府的法令,是具有強制性的。

範鎮問道:“張庭長識得此人?”

“不,不認識。”

張斐搖搖頭,翻開第一頁,但見上面寫着四句話-——“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

果真如此,看來這就是呂氏鄉約。再往後翻,他不禁念道其中一句,“約正一人或二人,衆推正直不阿者爲之。”

這一句話,他是記憶猶新。

陸曉生以爲張斐不知其意,故又解釋道:“之前掌管鄉村的乃是里正,但如今以約相聚,故謂約正,同時呂氏兄弟還結合上回禁令一事的弊端,以及張庭長提出的質疑,也就是百姓既然有履行的義務,那就應該擁有相應的權利,如此才能問責。

同時,此鄉約亦是遵從張庭長的契約原則,其來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確保人人皆可自由去留,再由入約者共舉一人或者二人成爲約正,管理鄉村,若有事情,官府可找約正詢問。”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

wWW¤тт kΛn¤co

張斐點點頭,其實他是知道得,因爲他讀書的時候就研究過,又迫不及待地往後翻,不由得皺了下眉頭,怎麼沒有保甲法的相關規定?

原來呂氏兄弟創造着呂氏鄉約,其目的就是爲了應對王安石借用保甲法控制鄉村的意圖。

也對,如今保甲法都還沒有出來,那呂大均又不能未卜先知,自不會寫上這些內容。也就是說,這是一部針對公檢法所制定的鄉約。

張斐暗自皺了下眉頭,又往後仔細閱覽,果不其然,此鄉約與歷史上的呂氏鄉約有所不同,雖然還是以禮教爲基礎,但是更強調經濟方面互助,以及教育方面。

還是符合張斐提出的主張,就是圍繞着義倉來制定鄉村規則。

總得來說,可以理解爲團結致富。

合上鄉約,張斐又問道:“所以,大家都推崇此鄉約嗎?”

陸曉生笑道:“願者加入,不願者亦不勉強,目前尚不知有多少人支持,老拙與範兄今日到此,只是想先與張庭長商量,若是皇庭沒有意見,我們再自行商定,看看有多少人願意加入,屆時再來此備案。”

張斐沉吟半響,突然又翻開那鄉約看得一會兒,“我對其中條例並無太多意見,但是這裡面還涉及到一些懲罰問題。”

陸曉生立刻道:“即便根據契約原則,也要寫明收益和賠償,若無懲罰,誰又會遵循約定,這難道不是理所當然得嗎。”

張斐點點頭道:“我並不是反對鄉約中的懲罰,而是我希望執行約定之人,要通過皇家警察的培訓,也必須嚴格按照警察手冊來做,二位老先生應該都清楚,很多徇私枉法都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出得問題,而這鄉約中,只是強調道理禮儀,而未有明確執行規範。

假設我答應這鄉約,但是鄉約中卻又默許執行人員隨意毆打鄉民,根據我們約定,皇庭是不應該管,可從事實來看,這顯然又是不對的。”

範鎮、陸曉生相視一眼。

張斐又道:“當然,你們也可以自己寫出一本執行手冊,然後交上來備案,這都是可以的。我只要求必須明確這一點。”

“張庭長言之有理,不過此事,我們還得回去再商量一下。”

“當然。”

第796章 驀然回首第五百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第652章 獠牙第691章 聽證會(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第六百零四章 撲買稅(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價索賠第四百一十九章 司法新貴第十八章 飄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冗第一戰(七)第四百九十三章 吾乃司法慕容復。第五百六十二章 三冗第一戰(完)第367章 功成身退第五百七十二章 職業走鋼絲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273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第四十章 火了第四百零五章 輔警第一百二十八章 謹言慎行第265章 難兄難弟第九十八章 治國先治吏第一百四十九章 無話可說第721章 敵友難辨第371章 塞翁得馬,焉知非福第四百五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301章 恩怨分明第四百零四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七章 滄海一粟第一百三十章 小露一手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256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本質還是二法之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五百零一章 要讓司法變得廉價第四百八十八章 庭審(下)第684章 籠子來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四百七十章 塵埃落定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781章 激勵法第320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330章 真香第一百四十五章 鼓聲震京城第二百零一章 魚與熊掌第五百四十三章 法中取利(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軍事法庭第五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七十九章 先燒一把小火第四百六十九章 挖牆腳第644章 珠玉在前第287章 公檢法誕生時第677章 謀反案(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戰(十五)第七十章 千萬不要讓遊戲停第326章 爭風吃醋第六章 又免所因之罪第772章 見龍在田第一百二十八章 謹言慎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豪宅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93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嘴炮飛一會第二十九章 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文武與法(十)第358章 都是屁話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五章 珥筆之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下熙然,皆爲利往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來都一樣第四百零三章 左右逢源第四百零七章 快去請張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也許這就是生活吧第663章 轉危爲機第八十四章 沉冤得雪(求追讀)第375章 冤枉啊!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報紅第一百五十四章 慶曆二君第二百零二章 親鄰法第754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五十四章 慶曆二君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冗第一戰(七)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渡陳倉第五百四十六章 法中取利(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盜版可恥第803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五百二十一章 文武與法(六)第332章 大展拳腳第六百章 撥亂反正第652章 獠牙第664章 赴任第一案第804章 還得是大庭長出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價索賠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696章 聽證會(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答中奪權第645章 三年之期已到第二十八章 告不贏,包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