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

在皇庭調兵遣將的同時,檢察院、警署、法援署都在進行人事安排,這公檢法是缺一不可,要去就都去,若是少一個,就都不要去。

因爲哪怕少一個,就不可能完成公檢法的制度。

檢察院方面是蘇轍親自帶隊,而陳琪則留在河中府主持大局。

警署方面更是誇張,直接是出動三巨頭,曹棟棟、符世春、馬小義全都去,就留下歐俊、周佳在河中府。

其實在來河中府之前,張斐就叮囑過他們,要趕緊培養人才,我們不可能一直都留在河中府的。

他們也都有在安排。

法援署方面倒是沒有讓範鎮去,畢竟範鎮年紀太大,是守成有餘,但卻缺乏衝擊力,就還是讓邱徵文、李敏、陸邦興三個年輕人率隊前去。

他們雖然都不是官府職員,但都希望藉着法援署,打響自己名聲,在當地建立起自己的書鋪。

大家是各取所需。

事不宜遲,畢竟還以後幾十個百姓在河中府期盼着公道,故此這人事安排落地後,他們就是立刻出發,反正就在隔壁。

渡口。

“記住一點,平常心,你們在河中府是如何審理得,在那裡也一樣,因爲法制之法其中一個特性,就是要保持一致性。

這庭長出現誤判,那是常有的事,也是現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避免不了的,這不會破壞整個公檢法制度,但是庭長如果對於同一類型的案件,卻給出截然不同的判決,這就是非常致命得,也將會破壞整個公檢法制度。

所以,你們在閒暇無事時,亦或者在最終判決之前,有絲毫不確定,都應該多翻翻我們過往的判決,牢記這些判決,而這將令你們受益匪淺。”

張斐站在河邊向蔡卞、上官均叮囑道。

這一兩年間,張斐基本上都是讓他們去處理各類型的案件,就是要給予他們經驗,而庭長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得記住,哪怕是照搬全抄,依葫蘆畫瓢,也都比你靈光一閃要強得多。

就是要確保一致性,而不是要追求創造性。

“老師的教誨,學生必定銘記於心,不敢忘記。”

二人同時回答道。

張斐點點頭,又將蔡京叫到一邊來,“蔡京,去到那裡,你就不再擔任庭長職位,這皇庭與官府的糾紛,我就全權交予你處理,我不會約束你用什麼手段,我只要求一點,就是不要被人告上皇庭,除這一點外,我都會給予你支持的。”

蔡京拱手道:“恩師請放心,學生絕不會有辱師門。”

張斐微笑地點點頭,“我相信你。”

雖說政法分離,但皇庭到底是屬於官署,這官場可不是黑白那麼簡單,總是要有人站在灰色地帶,故此張斐並沒有說不準使用違法手段,而是強調不要被告上皇庭,因爲他也用過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他當然不會要求蔡京不能這麼幹。

如果說蔡卞、上官均、葉祖恰是站在光明之處,那麼蔡京就是站在灰色地帶的那個人,他自己也很享受,因爲他是很有企圖心的。

與他們交涉過後,張斐又來到曹棟棟那邊,瞅着興致勃勃的曹棟棟,“我說衙內,小馬他們去就行了,你跟着去湊什麼熱鬧,你應該留在河中府主持大局。”

“小馬和小春他們都去了,我要不去得話,那多無聊。”曹棟棟不滿地哼道。

張斐一陣無語,“感情你是去玩的。”

“當然.不是。”曹棟棟一本正經道:“我還得拜訪我的幾位叔叔伯伯,這可是我爹爹吩咐過的。”

“好吧!”

張斐一翻白眼,又向一旁的符世春,“看着一點。”

符世春鬱悶道:“你總是將最艱難的任務交給我。”

曹棟棟怒道:“小春,你這話何意?”

符世春深吸一口氣:“衙內英明神武,從不犯錯,可這廝老是讓我盯着你犯錯,這任務難道不艱難麼?”

曹棟棟立刻轉怒爲喜,直點頭道:“這倒是得。”

“.!”

張斐哭笑不得地搖搖頭,“行了,行了,別囉嗦了,快些上船吧。”

“三哥,那俺們走了。”馬小義招招手。

“路上小心。”

他們走後,蘇轍突然走了過來,“不打算叮囑我幾句嗎?”

張斐道:“檢察院一切都聽皇庭的。”

“告辭。”

“慢走。”

一番道別後,衆人便上得船去,駛向彼岸,隱隱聽得彼岸傳來激動地歡呼聲。

此時要是來一場大水,可就好了。韋應方暗自詛咒一句,走上前來,道:“張庭長爲何不去?”

事已至此,他反倒希望張斐離開,這小子就像似一根針插在他們頭上,雖然不太疼,但是難受,不敢動彈。

張斐隨意回答道:“因爲我夫人捨不得皇庭的花花草草。”

韋應方愣了下,皮笑肉不笑道:“想不到張庭長還是如此專情之人。”

張斐笑道:“那是當然,夫人是自己追求的,而這官職卻是別人硬塞的。”

韋應方無言以對。

雖然公檢法纔剛剛走出河中府,但其實是大局已定,不用想也知道,這京兆府的情況將會比河中府要好很多很多,不會遇到太多阻礙,否則的話,張斐也不會放心只派三小金剛前去。

且不說河中府有複雜鹽政、軍政,關鍵京兆府的官員、士紳對於河中府所發生的一切是瞭如指掌,這心裡準備和經驗都比當初韋應方他們可是要充足的多。

最初張斐來到河中府時,與官府有着長達一年得磨合期,官員們是相當不能適應,還是後來,隨着張斐與元絳的配合,使得公檢法的權威進一步伸張,同時官府也找到自己的地位,大家這才慢慢相處下來。

此時京兆府的官員,肯定已經知道公檢法來了會怎麼幹,自己又該如何跟公檢法相處,保障自己的利益,紛爭肯定還是會有的,但不會非常激烈,而且蔡卞他們也不需要向張斐那樣,一步步去伸張公檢法的權威,規矩大家都已經知道,跟河中府一樣就行。

所以張斐認爲,自己在河中府的任務已經完成,他不會放心不下,天天盯着,因爲他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也照顧不過來,始終還是要放手的,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要失敗,那也只能接受。

但如果是司馬光的話,估計又會穩紮穩打,盯着這,盯着那,恨不得長一腦門的眼睛,時時刻刻盯着每一個人。

而王安石的話,可能會將所有的問題自己先想一遍,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就在整個陝西路建設公檢法,而不會像張斐這樣,先在河中府打下根基,然後再推廣。

可見張斐的性格也是介於王安石和司馬光中間的。

而公檢法的一步步擴張,也進一步加劇朝中官員對於公檢法的恐懼和牴觸情緒,他們也都不傻,這公檢法就是用一種迂迴的方式在肅清吏治,甚至可以說肅清官場。

是,雖然沒有明確說,要整頓吏治,官府也沒有這方面的動作,但如今你多伸一下手,就有可能被人起訴,別說刀筆吏,就連官員也是如此,如今河中府公使院的支出,比往年少了近七成,但是要知道今年去河中府的官員,已經打破記錄,是有史以來最多得。

這麼下去可是不行,故此使得更多的官員選擇支持新政。

這兩害相權取其輕!

他們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京東東路的財政上面。

可惜這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河中府的財政收入和東京東路的財政收入相繼傳到東京汴梁後。

這令整個革新派都陷入沉默之中。

完了!

全完了!

二者相比,結果真是令人感到絕望啊!

他們心裡都清楚,當下皇帝最爲看重得事,還就是國家財政,每年賬目統計出來,趙頊都得開一場大會,故此今年也不例外,然而,這場會議還包括新舊之爭,故顯得尤爲特殊。

垂拱殿中,革新派的官員是滿面愁緒,惶恐不安,反觀保守派則是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顯然他們都已經知道具體詳情。

勝負已定。

王安石偷偷瞄了一眼司馬光,見其也是信心滿滿,不免暗自一笑,待會氣死你這小老兒。

其實司馬光一直在暗中觀察王安石的舉動,他都看在眼裡,暗道,果真如此,你這小人,且再讓你高興一陣子。

這時,計相呂公著先站出來,“啓稟官家,去年各地稅入與往年都相差無幾,唯有河中府和東京東東路的稅入是有着明顯的增長,還有就是江南六路自實行均輸法後,今年京師糧食較之往年也是有所增長。”

“好!”

趙頊聞言,不禁是神情激動道:“此三地皆是新法推行之地,如今三地財政都有所改善,可見朕當初的選擇沒有錯,朕甚是開心啊!”

幾乎所有大臣都站出來,高呼皇帝聖明。

如今革新派也好,保守派也罷,其實都在進行改革,只是方案不同,一個激進,一個保守,而皇帝口中得“新法”,自然是也包括司法改革,而不是單指新政。

呂惠卿突然站出來道:“陛下,事實可見,制置二府條例司所制定的新法條例,對財政和百姓都是大有益處,朝廷應該再接再厲,早日完成新法普及,令財政得以改善,臣建議今年在全國推行均輸法、青苗法、免役法。”

保守派官員頓覺呂惠卿這話有些不對勁,紛紛打起精神來。

趙抃便是站出來道:“陛下,公檢法的確對百姓、國家都大有益處,但青苗法可不見得,根據臣所知,京東東路的青苗法雖使得財政有所增長,但令也當地百姓欠下不少的債務,給百姓帶去更爲沉重的負擔,還請陛下明察。”

趙頊神色微微一變,略顯不爽,我知道你們要爭,但但至少也先讓朕吹吹牛皮啊!

他可是堅定得改革支持派,不管是公檢法,還是新法,都是他支持得,如今大獲成功,足以證明他的選擇是對得,這對於剛剛即位的他,可是有着莫大得幫助,因爲這能鞏固他帝位和權威。

如今這才高呼一句聖明,你們就開始了。

真是太不給面子了。

果不其然,呂惠卿立刻反駁道:“趙相此言差矣,不錯,青苗法的確讓不少百姓背上債務,但相對而言,比以前那些借高利貸的百姓,債務可是少很多,負擔也要減輕不少,至少是他們是能夠還上,此乃好事,而非壞事。難道沒有青苗錢,他們就不會借貸了嗎?”

“這可真說不定。”

劉述立刻站出來道:“青苗法同樣也在河中府執行,可是當地並無多少百姓去借這青苗錢,只因當地官府還給百姓提供許多生計,讓他們能夠賺錢度過這青黃不接,同時皇庭還再三告訴百姓,相比起高利貸,青苗錢的利息雖少,但終須要還的,須得謹慎。

反觀京東東路的官員爲求獲得更多利息,則是鼓勵當地百姓借錢,甚至不惜讓當地富戶來分攤,讓許多本不需要借錢的富戶來借青苗錢。

然而,即便如此,這河中府的財政增長也是遠勝過於整個京東東路,足見高下。”

趙頊聽罷,不禁問道:“是嗎?”

呂公著立刻道:“回稟陛下,確實如此,河中府財政一共增長兩百餘萬貫,而整個京東東路的財政只是增長三十餘萬貫,其中主要是因爲青苗法,當然,這只是算了一期,若是根據兩期來算,一年的話,大致在六七十萬貫。”

趙頊震驚道:“差這麼多嗎?”

不得不說,這皇帝也是一個純純的演技派啊。

文彥博站出來道:“官家,這河中府財政能有如此多的增長,蓋因公檢法,而非是因爲青苗法,因爲青苗法在京東東路的執行方式,在河中府就是絕對禁止的,由此可見一斑。”

“文公言之有理。”

趙抃又補充道:“河中府與京東東路同時都執行免役法和青苗法,但爲何京東東路一路財政的增長不及河中府一府,差別就只在於河中府是有公檢法的,而京東東路並沒有。”

頓時有不少大臣,站出來,表示附議。

這是目前保守派一直強調得觀點,他們認爲朝廷不應該話那麼多精力去推行新政,而應該集中精力推行公檢法,這纔是國家的出路。

呂惠卿笑呵呵道:“趙相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啊!”

趙抃斜目看向他,“你此話何意?”

呂惠卿道:“但凡仔細看過河中府賬目的人,都不會認爲這是公檢法的功勞,白紙黑字,這些功勞顯然都是屬於新法,相反,還是新法成全了公檢法。”

此話一出,不單單是保守派,就連革新派的許多官員也都傻眼了。

這是什麼意思?

不是說好比兩地財政嗎?

“你胡說八道。”

劉述立刻站出來。

呂惠卿道:“陛下在上,呂某人又怎敢胡說八道。”

趙頊也是頗感好奇地問道:“呂校勘,你方纔那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呂惠卿道:“陛下,這公檢法只管司法,又不管財政的,財政增長與公檢法有何關係?”

趙頊一愣,神情略顯困惑。

是呀!

司法改革跟財政有什麼關係。

文彥博當即反駁道:“誰說沒有關係,公檢法給河中府帶去安定,打擊貪污腐敗,爲百姓伸冤,讓百姓生活無憂,同時又頒佈了契約法則,促進商業發展,這些都是稅入增多的原因。”

呂惠卿一臉不屑道:“文公說得非常在理,但關鍵不在於公檢法,而是在於財政,這就是我爲何說,是新法成全了公檢法。”

文彥博眉頭一皺,“你憑何這麼說?”

呂惠卿突然看向呂公著,“計相,你方纔所言,只是有關河中府財政的增加,可並沒有說支出,但不知河中府去年支出如何?”

呂公著稍顯遲疑了下,“河中府去年支出也是增加了不少,大概在三十萬貫左右,但扣除這些支出,河中府財政還是增加了兩百餘貫。”

呂惠卿又問道:“那麼這些多出來的支出,都是用在什麼地方?”

呂公著猶豫一會兒,道:“大半都是用於公檢法。”

呂惠卿笑道:“數千個皇家警察和輔警,上百個檢察員,以及數十個見習助審,這可都是以前官府所不具備的,以前官府查案最多也就是十幾個衙差,一個仵作,最多還加上一些巡邏的士兵。

而他們所得酬勞,可是遠不及一個檢察院的支出,更是比不了整個公檢法,有道是,這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若是給以前的官府這麼多人才,這麼大的財政支持,我相信同樣也能夠給河中府帶去安定,促進商業發展,等等。”

劉述道:“呂校勘此言纔是本末倒置,不錯,公檢法的確會增加財政支出,但卻能帶來幾百萬貫的財政增加,相比起來,那一點點支出,又何足掛齒啊!”

呂惠卿不理會他,繼續向呂公著問道:“敢問計相,財政所增加的收入,又是源於哪裡?”

呂公著眉頭一皺,“稅務司與轉運司。”

此話一出,革新派的官員頓時是喜出望外,心中疾呼,真是好一招釜底抽薪。

反觀保守派,哪裡還有方纔那般激動,個個是愁眉緊鎖,惶恐不安。

只能說,人生大起大落實在是太刺激了

呂惠卿道:“計相可否詳細說說。”

呂公著道:“首先,稅務司結合免役稅得經驗,在河中府將多稅併爲一稅,且使用自主申報,嚴厲的打擊了偷稅逃稅,效果是立竿見影,增加收入一百萬貫,其次,轉運司針對鹽鈔制度進行改革,使得河中府百姓大量使用鹽鈔,使得財政收入得到顯著得增長。”

呂惠卿道:“而且還促進商業發展,因爲使用鹽鈔,使得交稅、買賣、發放軍餉都變得非常簡單,不知計相可否認同?”

呂公著點點頭。

呂惠卿又道:“然而,改善鹽鈔制度的,正是那提舉常平司。以工代賑,惠及百姓的,也是提舉常平司,不但如此,提舉常平司還將剩餘的部分青苗錢,借給商人做買賣,同樣也是獲利頗豐,滿足當地的部分財政支出。

至於免役稅就更不用說,若沒有那免役稅,稅務司絕不可能這麼輕易就取得成功,稅務司的稅法改革,可正是基於免役稅。計相,在下說得對否?”

呂公著點點頭道:“是的。”

這一番詢問下來,保守派官員頓時是方寸大亂,或小聲嘀咕,或眼神交流,暗罵對方無恥。

說好決戰東京汴梁,結果你們竟然玩陰的。

革新派則是一掃頹勢,士氣大振。

搞了半天,原來都是我們的功勞,你們還想借我們的功勞,來打擊我們,你們簡直就是在做夢。

一直沉默王安石眼神一直偷偷瞄向司馬光,見司馬光臉上是一陣青、一陣紅,嘴裡嘟囔着,這心裡早就樂開花了。

小樣!

看我不氣死你。

他們兩個一直都沒有出聲,原因很簡單,要臉。

到底新法是出自王安石之手,而司法改革是出自司馬光之手,總不能自賣自誇,這得其他人去說。

忽然,王安石餘光突然又瞄到富弼,只見這殿內唯二坐着的富弼彷彿已經入睡,坐在那裡,閉目養神,是面無表情,他心下不禁微微皺眉。

文彥博再度站出來道:“你這纔是本末倒置,不錯,那些政策都是出自轉運司、提舉常平司,但是你不要忘記,其中很多政策,都是被迫完善,且恰恰是皇庭的判決,促使轉運司進行改變,也正是因爲公檢法秉公執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政策才得以執行。

就比如說你口口聲聲所言的鹽鈔,據我所知,公檢法未去之前,鹽鈔濫發,導致貶值,正是因爲公檢法的契約原則,才使得百姓都願意相信鹽鈔,即便換個人上去,也會這麼幹,也會取得成功。”

呂惠卿笑道:“文公怎又不說,新任轉運使未去之前,當地鹽鈔濫發,導致貶值。至於公檢法麼,呵呵,給那麼多錢,相信別人能夠幹得更好。而且,事實就是河中府財政增長,皆因爲轉運司得政策調整得當。而轉運司的政策完全是根據制置二府條例司所制定得新法。

諸位可能有所不知,我們制置二府條例司,是會根據不同的地方,做出適當的調整。如東南六路關乎京師糧食供給,故此率先在東南六路推行均輸法,圍繞着東南六路的漕糧進行,也根據當地情況,做出多番調整,而河中府掌管鹽池,故此新法是圍繞着鹽池進行,而不是被迫爲之。

這都足以說明,河中府財政增長,皆因王學士的新法,且公檢法能夠在河中府取得成功,也是因爲新法給予公檢法的財政支持,否則的話,數千個皇家警察,每年支出十幾萬貫,這河中府又如何養得起啊。”

革新派紛紛站出來,支持呂惠卿的觀點,甚至表示應該取消公檢法,節省支出,這樣財政會更好。

保守派也紛紛站出來,指責對方睜眼說瞎話,公檢法在河中府人人稱道,深得民心,若無公檢法打下基礎,你們那些政策,拿命去執行,那馬家解庫鋪敢與你們合作嗎?誰敢用你家的鹽鈔?

關鍵你們之前不是說,河中府的財政算作公檢法的,咱們來比一比嗎?

如今出了結果,你們又把河中府的功勞,也算在了自己頭上。

真是無恥啊!

雙方立刻是吵成一團。

吵來吵去,真的如同雞生蛋,蛋生雞,因爲他們是同時去的,且都拿得出耀眼的政績,聽着都有理,還真不好算作是誰的,誰成全了誰。

“諸位卿莫要再吵了。”

最終,趙頊還是出聲,制止他們爭吵,堂堂垂拱殿,愣是給吵了菜市場,成何體統。

等到他們都安靜之後,趙頊直接向王安石和司馬光問道:“王學士,司馬學士,你們怎麼看?”

司馬光率先說道:“回稟陛下,關於公檢法在河中府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當地百姓交口稱讚,反觀青苗法在京東東路,卻被不少官員質疑。如此可見一斑啊!”

王安石不鹹不淡道:“陝西路彈劾公檢法的奏章,可比京東東路彈劾青苗法得要多出十幾倍。”

司馬光惱怒地看向王安石,“你之前可不是這麼說的,當時你可是說新法若無公檢法,亦可取得成功。”

王安石反問道:“難道京東東路的財政沒有增加嗎?難道當地百姓沒有得到幫助嗎?這難道算失敗嗎?”

“但遠不如河中府,且有諸多隱患。”司馬光道。

王安石道:“新法去河中府足足有兩年之多,而去京東東路只有半年多,若再過兩年,京東東路的財政同樣也能夠得到更多的增長。”

“你!”司馬光怒瞪王安石一眼,又道:“好好好,那就再等等看,看看京東東路的財政是否會如你所言。”

王安石眼中閃過一抹詭異得眼色,又道:“但這麼比,可不公平啊!因爲這麼比,只能證明,沒有公檢法,新法依舊能夠取得成功,但不能證明,公檢法的成功,完全是依賴新法。”

呂惠卿等人站出來,紛紛支持王安石。

以前是爭論,新法少了公檢法不成,但從來沒有人提起,要是沒有新法,公檢法能不能成,而從目前來看,這也是需要證明的,因爲公檢法需要更多的財政支持。

趙頊不禁都稍稍點頭,覺得王安石說得很有道理。

司馬光猶豫片刻,道:“你說該如何證明?”

王安石道:“那青州知府的想法如你一樣,故而要求先在青州試行公檢法,再試行新法。不如就讓公檢法去青州試試看,看能否成功。”

司馬光沒有猶豫,信心滿滿道:“我並不反對。”

“那就依二位大學士之言。”

趙頊也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又道:“正好歐陽知府近日身體不適,已經難以處理繁重的公務,公檢法若去,興許能夠爲歐陽知府分擔一些。”

王安石道:“官家,可讓公檢法去青州,但不能讓張斐前去。”

不等趙頊,開口,司馬光就皺眉道:“這是爲何?”

王安石道:“張斐的能力,是有目共睹,他就是那法制之法創始人,他的能力是可以掩蓋住公檢法的不足,他的成功,也不能說明公檢法的成功。”

司馬光稍稍猶豫了下,便道:“這不用你說,張斐如今在河中府,本也分身乏術,是不可能去青州。”

“好!”

趙頊一拍板道:“那就這麼定了,至於人選問題,到時你們上一道奏章給朕。”

“臣等遵命。”

司馬光急忙拱手道。

趙頊又道:“對於朕而言,這國家財政能夠增長,就是莫大寬慰,也足以證明,改革變法乃是國家強盛的唯一出路,故此朕決定在今年將加強變法,將在河北、江南推行青苗法、免役法和均輸法。”

第四百三十二章 稅戰(六)第793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第348章 真正的儒法之爭第三百八十九章 槍手到位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武與法(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陪審制度第378章 重見天日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三百零七章 救場第四百四十九章 稅戰(二十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冗第一戰(八)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四百二十七章 稅戰(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久病牀前無孝子第369章 絕佳機會第五百八十章 看誰先犯錯第280章 是條漢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舞臺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舞臺第九十四章 紅顏禍水(求追讀)第五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贓與爭功第一百四十八章 下三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溫飽線第三十五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慶曆二君第302章 取之於貴,用之於民第四百四十九章 稅戰(二十三)第七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663章 轉危爲機第一百一十五章 活着就是勝利第三百九十六章 聽君一席話第四百九十三章 吾乃司法慕容復。第二百一十五章 比如士大夫沒卵用第一百二十八章 謹言慎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鼓聲震京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數人的鬥爭第五百一十五章 狂人張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723章 各行其是第一百八十四章 權力的誘惑第五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294章 違法不是犯法的理由第四百九十五章 嚇死你們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六十三章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第一百零五章 開年大戲(求訂閱)第349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百九十二章 韭菜也不是這麼割的呀!第二百二十五章 束仁於法第259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四百五十二章 繼續鬧...不要停第二百二十九章 必須同甘共苦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四百八十四章 萬衆期待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257章 混戰第701章 潘多拉盒?第五百零三章 直擊心臟第738章 稅纔是王道第809章 無約一身輕第五百零九章 鹽鈔糾紛(下)第五十二章 蝴蝶效應第294章 違法不是犯法的理由第321章 不是你以爲第263章 進步不小第三百九十八章 洞房花燭夜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一百一十一章 祖法論(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284章 接濟朝廷第807章 最終判決第四百三十八章 稅戰(十二)第三十五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二百零一章 魚與熊掌第六百二十三章 二法之下第304章 香餑餑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375章 冤枉啊!第270章 送羊入虎口第四百九十六章 鹽吃人第三十七章 平平無奇張三郎第四百九十五章 嚇死你們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五百六十五章 危第六百三十四章 黃金兩小時第671章 誰行誰上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302章 取之於貴,用之於民第375章 冤枉啊!第四百一十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56章 不可逆第315章 監督之道第744章 勸你善良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