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

在歷史上,自青苗法頒佈之後,王安石和司馬光這一對摯友就徹底鬧掰,形同陌路,而之後二人唯一合作的項目,也就是將宋朝廷徹底拉入黨爭的泥潭,最終是在徽宗時代被終結,差一點點就延續到北宋滅亡。

這真是一個大悲劇,也令人感到惋惜。

明明都知道問題在哪,明明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

不過由於張斐的到來,導致這個情況發生一點點變化。

二人從歷史上的你死我活,變成現在的既競爭又合作。

最初趙頊的安排,就是你們一人管一件事,各司其職。

但是到底還是以新政爲主,司法改革爲輔。

主次分明。

當時在保守派看來,司法改革也就是制衡新政用的,沒有別的用處。

故此二者的合作,在河中府取得不小的成功。

但問題是河中府的成功,導致朝中是有不少人轉變爲真心支持司法改革,他們開始認爲司法改革纔是宋朝真正得出路,應該以此爲主。

同時又有不少人,認爲司法改革比新政更爲可怕,於是他們開始倒向新政。

主次開始變得有些模糊。

必然就會發生矛盾。

去年大家都還是合作大於競爭,如今王安石要求在東京東路推行青苗法,雖然這是制置二府條例司的既定計劃,反倒是河中府是一個陰差陽錯,但是此時此刻,王安石這麼做,在所有人看來,那就是一種競爭。

保守派一部分人認爲新政離開公檢法就是不行,他們現在都懶得去反對王安石,因爲他們現在有了自己的寄託,全力支持公檢法。

但革新派卻認爲,公檢法就是建立在我新政的財政基礎上,沒有我的新法,你們公檢法都建不起來。

基於這些觀點,可以預見的是,今年二人肯定是競爭大於合作。

河中府。

“元學士,你說什麼?”

何春林直接從椅子上蹦躂起來,“讓讓商人來監督我們的鹽債和鹽鈔?”

包括蔡延慶在內的一衆官員,也都是驚訝地看着元絳。

這可真是一大奇聞。

讓商人來監督官府,你確定你不是在說夢話嗎?

元絳解釋道:“不是監督,這只是普通的商業合作,我們能查他們的賬,他們也能查我們的賬。”

韋應方道:“那也不行,咱們是官,他們是民,咱們查他們的,那是理所當然,但是讓他查咱們的,那會貽笑大方的”

蔡延慶也不解地問道:“元學士,你爲何要答應他們?”

元絳道:“我是完全出於財政考慮,如果我們願意讓商人來監督,那麼商人將願意接受鹽債作抵押,這能夠促使我們的鹽債賣得更好,也更令人信任。”

蔡延慶點點頭:“原來如此。”

韋應方卻道:“如此說來,那些商人並不信任我們的鹽債?”

說着,他又陰陽怪氣道:“他們難道不相信公檢法嗎?”

元絳道:“這是兩回事,我之所以願意與商人交易,與公檢法毫無關係,完全是因爲這麼做,有利於財政。

我們可是不打算只用一次鹽債、鹽鈔,其後每年都會發放,如果解庫鋪認的話,可以拿着鹽債直接從解庫鋪借錢出來,那麼大家購買鹽債,就再無擔憂。

至於說面子問題麼,我倒是認爲檢察院會更加丟人。”

韋應方問道:“元學士此話怎講?”

元絳呵呵道:“我要藉此告訴檢察院,只要我們官府願意,任何人都可以來查,不僅僅是他們檢察院專有的權力。而且鹽債的賣得好,可不是他們檢察院的功勞。”

此話一出,在場的官員稍稍點了下頭。

反正檢察院也是要來查的,再讓商人來查,也沒有什麼關係,況且他們心裡也都清楚,一旦解庫鋪都認鹽債,鹽債肯定賣得更好,一旦財政上來,都屬於他們的政績,而且他們心想,發鹽債改善財政,總比逼着他們交稅要好啊!

元絳又道:“此外,稅務司向我們詢問,鹽債、鹽鈔是否值得信任?”

何春林道:“他們問這個作甚?”

元絳道:“因爲有人向稅務司詢問,是否可以用鹽債、鹽鈔交稅。”

大家都沉默了。

元絳問道:“你們怎麼都不說話。”

衆人又眼巴巴地看着元絳。

說什麼?

這鹽鈔和鹽債不是斂財工具嗎?

要人人都能夠拿這些交稅,這不又還回來了嗎?

但他們也不能反對,要是反對的話,那不是告訴別人,這鹽債、鹽鈔不值得信任,那誰還會來用。

稅務司從頭到腳,包括問得每個問題,都這麼令人噁心。

遲早有一日,他們會玩完的。

他們的計劃果真是縝密啊。蔡延慶卻在心中默默爲此點贊,又站出來打圓場,“方纔元學士不是說,鹽債、鹽鈔不是一錘子買賣,既然如此,百姓當然可以用來交稅。”

說到這裡,他稍稍一頓,又繼續道:“前些年鹽鈔氾濫,也不完全是因爲官府濫發鹽鈔,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爲民間大量囤積鹽鈔不置換鹽,如果能夠用鹽債、鹽鈔交稅,也能夠給予官府提供一個收回鹽債、鹽鈔的渠道。”

元絳笑着點點頭道:“蔡知府與我想得一樣,此外,如果用鹽債交稅,是不算利息的,從稅上面收回多少鹽債,我們都是賺得。”

韋應方道:“元學士,蔡知府,我以爲還是先看看他們會怎麼查,畢竟咱們官府的許多賬目,都是需要保密的,尤其是河中府,這還涉及到軍事機密。”

元絳點點頭,“那就依韋通判之言。”

何春林突然問道:“對了!韓寺事怎麼還未來?”

此話一出,大家突然反應過來,韓寺事怎麼還沒有到,去年就應該出發了呀。

元絳眼中閃過一抹心虛,道:“這我也不大清楚,我並未收到消息。”

他們哪裡想得到,韓絳現在正在洛陽跟好友賞花,他就是要等到河中府木已成舟,纔會來的,不可能他真的過來,推翻皇庭的判決。王安石讓他過來,也就是要給這些官員一個期待,讓他們不至於去跟公檢法死磕到底。

不過王安石現在可能有些後悔這麼幹。

皇庭。

“張三,聽說爹爹來信了。”

許芷倩推開門來,興沖沖地問道。

張斐點點頭。

許芷倩道:“爹爹在信上說了什麼?”

張斐道:“岳父大人說自己的身體還不錯,而且更多年輕的官員加入他們檢察院,推崇法制之法。”

說着,他又將手中的信,遞給許芷倩。

“這是好事啊!”

許芷倩急急接過信來,然後仔細地看了起來,見到許遵在信上說,越來越多的年輕官員加入公檢法,推崇法制之法,登時那喜悅之色,躍然紙上,可看到最後,她不免微蹙眉頭,“王學士有可能馬上在東京東路推行青苗法。”

若無特別重要的信,許遵很少給張斐來信,但是新法的推行,與公檢法有着密切關係,許遵得知王安石可能會盡快在東京東路推行新法,這是一個分道揚鑣的信號,立刻就給張斐來信。

許芷倩偷偷瞄了眼張斐,見張斐只是把玩着手中的茶杯,不禁問道:“你你怎麼看?”

張斐偏頭瞧她一眼,笑道:“其實從始至終,王學士就沒有打算配合過,當時我來河中府,在王學士看來,也是我們配合他們。”

許芷倩道:“可是目前看來,新法配合公檢法是非常成功的。”

張斐道:“在京城的時候,二法合作,也令免役法大獲成功,但是王學士並不覺得這是新法的成功,或許現在他也有同樣的感受。”

許芷倩又問道:“如果新法離開公檢法,能否獲得成功?”

張斐沉吟少許道:“這得看王學士會怎麼操作,但我估計總會出些問題的。”

許芷倩急切道:“那你趕快寫一封信勸勸王學士。”

“沒用的。”

張斐搖搖頭,道:“我之前能夠勸說王學士接受我的建議,是在於能夠讓新法受益!”

不等他說完,許芷倩就急急道:“現在新法配合公檢法,也能讓新法受益啊!”

張斐道:“但也有可能會讓新法徹底走向滅亡,首先,王學士是要顧着一大羣人,那些人支持王學士的新政,爲得也是榮華富貴,但如果配合公檢法,他們的用處可能就不是那麼大,既然如此,他們爲何還要支持王學士。

此外,大家也都會將功勞記在公檢法頭上,關於這種言論,當初在東京執行免役法時,就已經出現過。

王學士不但要處於利益考慮,還要出於政治考慮。如果我寫信勸他,配合公檢法,我敢保證,一定適得其反!”

話說至此,他突然愣了愣,然後倏然站起身來。

許芷倩嚇得一跳,“你幹什麼?”

張斐點點頭道:“你說得對,我是該寫封信勸勸王學士,你來幫我寫吧。”

許芷倩道:“可是你方纔不是說,寫信過去,反而會適得其反。”

說罷,她突然警惕地瞧向張斐,“你你莫不是期待王學士失敗?”

張斐搖搖頭道:“我從未期待王學士失敗,我只是認爲他不會聽我的,但如果不寫的話,好像這人情上就說不過去。”

“是嗎?”

許芷倩狐疑地打量着張斐。

“寫啦!寫啦!”

張斐催促道。

許芷倩撇了下小嘴,心道,這人肯定又在打什麼鬼主意。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新政和司法改革上面,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官署,一個真正能夠制衡皇庭的官署。

而這個官署就是立法會。

根據當初的約定,大庭長的判例權,其實是立法會賦予的,因爲立法會是要基於法制之法修訂相關刑罰的,可只有張斐懂這些,纔給予張斐判例權,但最終能否成爲成文律例,還得看立法會。

河中府皇庭所有的判決,包括蔡卞他們的,全部都會在第一時間送到立法會。

富弼這一年,什麼都沒幹,也不怎麼關心政務,一心就撲在修法上面,潛移默化中,他其實已經成爲朝中法制之法的最大擁護者。

這一年過去了,立法會也得拿些成果給趙頊看看。

垂拱殿。

只有趙頊和富弼君臣二人。

“這是過去一年,立法會根據法制之法,以及河中府大庭長的判決,所修訂的律例,還請官家過目。”

富弼將一份厚厚的奏章呈上,又道:“此番修法,共將八項死刑改爲徒刑,減免三十二項徒刑刑期,取消十六項徒刑,改爲罰金,同時取消七十六項苔刑。”

趙頊聽罷,微微一驚,“減少這麼多刑罰,還能震懾住百姓嗎?”

富弼撫須道:“官家,亂世用重典,但如今國家早已經安定,很多刑罰只會適得其反,這也是爲何自太祖到如今,我大宋幾乎每一任君主,都會下達敕令,減免一些刑罰,比如說赦免販賣私茶、私酒的死刑,這一回老臣是將這些敕令全部編入律例中。

而其中的徒刑和苔刑的減免,則是基於法制之法民事訴訟的理念,百姓與百姓之間的大部分糾紛,還是以保障雙方利益爲主,而不動用刑罰。”

其實關於重型慎刑,在宋朝司法界一直都有着廣泛的爭論,王安石雖是法家作風,但是在這方面,他其實更偏向慎刑,尤其是最近幾年,支持慎刑的已經佔據絕對多數,他們認爲很多刑罰,都太重了一點。

比如說,販賣私鹽判死刑,但也有些地區的百姓,買不起官鹽,只能自己弄一點私鹽,這也讓官府左右爲難,罪不至死,但依律必須判死刑,但這涉及到財政,誰也不敢背上這口鍋。

這幾年已經在慢慢修改,但並沒有系統化去改。

這也是爲什麼法制之法能夠這麼快收穫人心。

趙頊瞧了眼富弼,點點頭:“原來如此。”

他心裡非常清楚,這富弼將敕令編入律例,就是希望阻止皇帝再幹預律法,最好是不要頒佈敕令,這項任務由立法會來幹。

不過對此,趙頊早已經妥協,看似這剝奪皇帝的立法權,但由於立法會的最終結果,還得皇帝批准,才能夠奏效,權力還是控制皇帝手中。

這都是張斐走之前,給設計好的。

二者看似區別不大,但其實非常關鍵,這就是避免皇帝一時任性,下達敕令直接干預律法,這是司法界最爲敏感的事情,也是最不好的。

當然,趙頊之所以妥協,也是因爲政事堂經常駁回他的敕令,弄得他也很是不爽。

富弼又道:“但其中多半條例,只能在有公檢法的州府施行,只有少部分涉及到死刑、重刑的條例,可以全國普及。”

趙頊問道:“這又是爲何?”

富弼回答道:“這是因爲很多條例就是基於公檢法的審查制度修改的,比如說,河中府皇庭最後送來的那樁關於司法解釋的官司。其中涉及到‘任依私契,官爲不理’,如果在沒有公檢法制度下執行,可能會給予官府魚肉百姓的權力。”

趙頊稍稍點頭,突然問道:“富公對於在東京東路推行青苗法怎麼看?”

富弼一怔,顯得有些詫異,“官家不是已經決定採納王介甫的建議嗎?”

趙頊嘆了口氣:“是這樣的,那青州知州派人送來一道加急奏章,懇請朕先在青州執行公檢法,再讓青苗法在青州執行。”

富弼眨了眨眼,“歐歐陽永叔?”

趙頊點點頭。

唉這個歐陽永叔真是一點未變,唯恐天下不亂,不過這把火倒是可以燒。富弼思索半響,暗自一嘆,算了,我要多說幾句,肯定會惹得王介甫不開心,又會給立法會添麻煩。向趙頊道:“老臣近一年一直在修法,對於政務不是很瞭解,未能爲君分憂,還請官家恕罪。。”

趙頊趕忙道:“富公能留在京城,就已經是對朕最大的支持。”

不過他心裡已有計較。

第二日,趙頊又找來王安石,將歐陽修的奏章給他看,並且表示,歐陽修到底三朝元老,朕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青苗法就暫不在青州執行吧。

王安石也沒說什麼,畢竟歐陽修的輩分擺在那裡,趙頊要答應,他也沒有太多辦法,畢竟這還只是試行,少一個州也不會影響什麼。

但是他卻窩着一肚子火,對歐陽修是恨之入骨,人家都是痛打落水狗,我這都還沒有落水,正在冉冉升起,你就拿棒子來打了。

真是豈有此理。

回到制置二府條例司,又遇到兩個說客,呂公著和陳昇之。

之前呂公著一直夾在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但是自青苗法之後,他也開始倒向司馬光那邊,與王安石的關係也出現一些些間隙,他幾番相勸,但王安石都沒有理會。

陳昇之本是支持王安石的,不過對於青苗法,他心裡也是有所保留的。

“介甫啊!目前看來,新政在河中府,是非常成功,證明新法配合公檢法,乃是上上之策,你何不繼續與司馬君實合作。”

呂公著是苦口婆心道。

陳昇之點點頭道:“介甫,你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語給干擾了,那些人就是故意在挑撥離間,你得以大局爲重。”

他們兩個都是反對青苗法的,但如果配合公檢法的話,青苗法反而讓人放心,他們就想勸說王安石再等等。

可他們兩個哪裡知道,王安石剛剛憋了一肚子火,這要是司馬光的話,估計兩人就打起來的。

王安石瞧了他們兩個一眼,念在多年的友情,也不想與他們鬧掰,是深吸一口氣,壓制住心中的怒火,道:“這不是我的原因,這是司馬君實的原因,我們制置二府條例司是有自己的計劃,而且我之所以選擇東京東路,也是因爲司馬君實早就派範純仁去那邊建立檢察院,這兩年過去了,結果登州的公檢法,還不如河中府,我也不知道他們在搞什麼。

而且朝廷的問題一直都是財政不足,而不是治安問題,公檢法雖對新政有一定幫助,但本來就應該是他來配合我,結果現在我遷就他,他們還在那裡拖拖拉拉,我現在是等不了了,要是財政出大問題,這責任誰來擔?”

這話非常在理,問題在於財政,改善財政是當務之急,等着司馬光,那得猴年馬月去,財政赤字,你們來補?

陳昇之趕忙道:“我去催催君實。”

“你別去了,我天天催,也沒什麼用。”王安石擺擺手道。

呂公著又道:“但是你這青苗法確實有問題。”

王安石聽到這話,可就受不了了,冷冷一笑,“是呀!有問題啊!故此去到河中府後,那些大地主是畏之如虎,甚至不惜以低價來抵制我的青苗法,說到這事,我還真得感謝那公檢法,他們是在配合新政嗎?”

呂公著也急了:“你這人怎就不聽勸,如果青苗法去到東京東路,真出問題,新法可能都會毀於一旦。”

王安石道:“只要你們不來添亂,這新政就不會出問題,我在設計新政時,可還沒有公檢法了。”

“你!”

呂公著也脾氣上來,站起身來,“不可理喻。”

說着,他就氣沖沖地離開了。

陳昇之糾結了片刻,也站起身來,“介甫,你再考慮考慮。”

王安石道:“不用考慮,我已經決定了。”

陳昇之見罷,也就不再多言,搖頭一嘆,出得門去。

他們剛走,呂惠卿便入得屋來,“恩師,他們是來遊說恩師配合公檢法嗎?”

王安石狠狠一拍桌子,“他們哪裡知道,我早已經在河中府改變策略,利用提舉常平司來增加財政收入,以至於看上去公檢法好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要不是我讓元厚之配合他們,他們公檢法豈能立足。說到這事,全怪張三那小子,出得這些餿主意,弄得現在人人都以爲是公檢法的功勞。”

他心裡憋着一肚子委屈,就事論事,在河中府,的確是新政一直在配合公檢法,不惜改變自己的策略,如果沒有王安石同意,元絳會屢屢讓步嗎?

元絳當初要不讓步,公檢法也會很麻煩,不可能這麼快立足。

但如今大家全都認爲這是公檢法的功勞,從表面上看,也是如此,因爲官府一直在被迫遵守皇庭的判決。

王安石向來心高氣傲,哪裡受得了這麼委屈,而且這種言論,對新政的影響非常不好。

呂惠卿道:“計相之前就已經表明態度,不支持青苗法,恩師犯不着與他動怒。”

“我不是因爲他生氣。”

王安石一揮手,道:“我是被那歐陽永叔給氣着了。”

“歐陽永叔?”

呂惠卿一愣,“他不是在青州嗎?”

王安石便將歐陽修上奏官家一事,告知了呂惠卿。

“啊?”

呂惠卿傻眼了,“這不是將國事視作兒戲麼?新政乃是國家決策,豈能因一個知州的拒絕,就不去執行。”

王安石嘆道:“可是那歐陽永叔不是普通官員,他可是三朝元老,而且官家的意思也是暗示讓我們用政績來說話,以政績服人。這一次在東京東路推行青苗法,是絕不容有失。”

呂惠卿立刻道:“恩師請放心,目前東京東路很多官員都改爲支持我們青苗法。”

“是嗎?”

王安石道。

呂惠卿點點頭道:“如今他們聽說公檢法在河中府所做作爲,於是都改爲支持我們新政,其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能夠阻止公檢法。”

王安石當即就樂了,“這些人可真是國之蛀蟲啊!”

呂惠卿詫異道:“恩師爲何?”

王安石道:“他們現在反對公檢法,跟之前反對我們新政的理由是一模一樣,可見這些人是極度自私自利,心裡全無國家和君主。”

說罷,他又道:“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加以利用,以此督促他們嚴格執行青苗法。”

第31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五百三十章 有利分裂第713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三法之爭(七)第662章 以進爲退第一百八十八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一百零三章 祖宗之法(四更!感謝流_冰盟主)第四百八十一章 靜待花開終有時第323章 極限搖擺第二百二十七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二十二章 官威大振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稅是義務第272章 體驗生活第一百六十二章 權與法第四百三十四章 稅戰(八)第743章 不能觸碰的禁區第658章 真正的金融第四百零七章 快去請張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殺豬盤第五百六十四章 外不犯警察,內不犯庭長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20章 反其道而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十四)第375章 冤枉啊!第四百三十三章 稅戰(七)第五百四十五章 法中取利(三)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689章 算無遺漏第一百二十章 朕第317章 相愛相殺第二十二章 爛命一條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法中取利(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706章 都是爲了你第五百二十章 文武與法(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水火不容第781章 激勵法第332章 大展拳腳第802章 戰爭動員法第307章 雙子星加持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戰(十七)第716章 天道與人道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五百一十八章 文武與法(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二章 狂囚張三(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39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650章 內喜外憂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爭暗鬥第762章 不二人選第747章 現學現賣第一百四十六章 以眼還眼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武與法(四)第691章 聽證會(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359章 難就難在這多一步第四百六十四章 鴿與鷹之間第367章 功成身退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一百五十七章 報復第333章 商與政第五百零二章 繼續!不要停!第658章 真正的金融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一百零八章 幸虧沒打(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六章 權力的籠子第八十三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求追讀)第787章 殺人不見血第二章 狂囚張三(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殺豬盤第797章 朕的錢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691章 聽證會(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力之爭第五百五十七章 三冗第一戰(十)第367章 功成身退第五百八十三章 借商殺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死而不僵第二百零八章 知易行難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354章 觀者不語第368章 知易行難第757章 否極泰來第九十九章 將錯就錯第十二章 北宋雙子星第五百二十八章 文武與法(終)第一百零七章 捅破天(三更 感謝盟主‘ 吃不胖的KK’)第五百四十五章 法中取利(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外不犯警察,內不犯庭長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報紅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302章 取之於貴,用之於民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不相信第379章 還欠一課第三百九十六章 聽君一席話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例破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