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撥亂反正

這宋朝可以說是封建王朝中的一個奇葩,因爲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商稅大規模超過農稅的封建王朝。

根據統計,這北宋的商稅是後面那明朝的數十倍之多。

而這一切首先是得益於宋太祖最初頒佈的《商稅則例》,這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佈的商業稅務法規。《商稅則例》規定了徵稅商品的種類、稅種、稅率,以及對偷稅、逃稅的處理等內容。

這不但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商稅亂象,同時還將北宋的商業發展,推向了一個未曾想象過的高峰。

由此也可見,這法制的重要性。

然而,隨着宋王朝財政危機的爆發,這商稅也出現各種問題。

在古代收商稅是非常難的,沒有誰會傻乎乎的會將錢送到你面前來,這必須得花錢請人去收稅,這屬於必要支出。

可是在面對財政危機時,國家想得就是既要減少支出,同時又要增加收入,但這兩者是非常矛盾的,因爲目前國家的收入,主要是收稅,而主要得支出,則是戰爭軍費和官吏俸祿,軍費是沒法減的,那麼要減少支出,就得裁人,可一旦裁人,收稅的人就會變少,這稅就收不上來。

目前很多大臣批評王安石的新政,其中也涉及這個問題,王安石要開源,開源就需要招人,招人就會增加財政負擔。

比如說青苗法,要執行好青苗法,必須得請一批人去催債,這顯然就會增加財政負擔,這與司馬光的節流政策,是非常矛盾的。

但地球是圓的,只要你夠貪婪,總會想到辦法的。

如何做到這一點,很簡單,就是以獎勵、抽成去代替固定的俸祿支出。

其實以獎勵和抽成,去激勵工作人員收稅,也是一種很合理做法,但是去代替固定支出,這一定會出問題的。

朝廷的錢是不能少,就只能默許他們不按照稅法去收稅。

一旦沒了法,那就是拳頭說話。

比如說過稅,根據《商稅則例》,全國過稅規定就是百分之二,但是目前河中府很多地方的過稅,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

他們甚至於直接封閉那寬闊,不好收稅的商道,迫使商旅過橋,或者走狹隘的道路,然後在那裡設立關卡,盤剝商旅。

直白來說,這就是一種強盜邏輯取代法律原則,以求能快速獲得財富。

這就是爲什麼當檢察院控訴他們的時候,他們是理直氣壯的反駁,是朝廷允許我們這麼幹的,你們現在這麼做,反而是在卸磨殺驢,極其不厚道。

但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利於商業發展的,而且張斐是要振興司法,他怎麼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繼續發生下去。

此外,王安石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因爲官員不管事,真正管事的是吏,但他們都不拿俸祿,就只有一點點福利,他們有權,但無錢,你說他們會怎麼幹?

王安石治吏的第一步,也是要給吏發工錢,只是說他沒有單獨擰出來說,而是放在免役稅裡面一塊執行。

可見王安石在宣傳方面,可真是一塌糊塗。

這一條法令其實應該大書特書,青苗法反而應該低調宣傳,因爲一個是發錢,一個是收利息,當然是該側重於發錢,如此才能收穫民心。

或許王安石對此也沒有太多信心,畢竟他的主要目的,還是要爲國斂財。

但不管怎麼說,張斐與王安石在給吏增發俸祿這一點上,是有着共識,故此張斐纔有底氣讓蘇轍去跟他們談判,表示願意爲吏爭取俸祿。

因爲破壞司法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發俸祿,一定要將俸祿給補上。

但是財政可不歸公檢法管,而是轉運司的職權。

目前官府還在與檢察院交涉中,但雙方都不肯讓步。

下面那些吏見檢察院不讓步,是鬧得更兇,但他們也非常狡猾,專門在一些涉及到收稅的事務上面,選擇罷工,目的讓官府收不到錢,看咱們誰耗得更久。

目前整個河中府的過稅,都是處於癱瘓的狀態。

這些官吏心裡非常清楚,只要朝廷收不到錢,就會妥協的。

這也是爲什麼蔡延慶會這麼着急。

但檢察院方面還是非常強勢,只是表示可以不清算之前的舊賬,但是這種行爲是決不允許繼續存在,如果朝廷拖欠俸祿,你們可以來告,但不能用這種方式去斂財。

你們罷工就罷工,跟老子沒有關係,非但如此,檢察院見對方不肯妥協,似乎也漸漸失去耐心,開始針對那些被逮捕的人進行起訴。

外面的官吏還在負隅頑抗,但裡面的人頂不住,因爲檢察院諒解協議中,懲罰是非常輕的,只是將霸佔別人的還給別人,然後再罰點錢,就不會涉及到刑罰。

他們現在都是有錢人,不願意冒這風險。

再加上那些珥筆也在遊說他們,檢察院方面是證據確鑿,打官司是肯定打不贏,鬧到皇庭上去,必然是要受到刑罰的。

與此同時,警署方面也沒有消停,突然又以府獄缺乏管理爲由,直接派人過去,接管了河中府的牢獄。

就那幾個牢頭,根本就擋不住數百名裝備精良的皇家警察。

這在官府又引發極大的震動,你們這是要將我們都給替代了嗎?

府衙。

“卓主簿,他們怎麼說?”

見到卓羣入得堂來,韋應方立刻問道。

卓羣道:“警署方面表示,目前檢察院正準備起訴,到時犯人的數量會增加,但是府獄方面一直不配合他們,並且近日還以人手不足,將府獄給關了,迫於無奈,他們才選擇這麼做的。

同時他們還出示了朝廷的公文,根據朝廷的規定來看,這警署中本就包含獄警,到時警署將會分離出一個專門管理牢獄的官署。

而且,他們還決定關閉府獄,將府獄的物業改爲警署的臨時監司,用於關押那些還未被審判的嫌疑人,同時會在城外建立一座牢獄,專門用於關押囚犯。”

這一番話下來,韋應方他們是目瞪口呆。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警署原來有這麼大的權力。

警署招這麼多人,不完全是爲治安,到時就會分家,稅警、獄警、庭警,以及部分檢察員,都會從警署裡面分出來。

劉大興突然站起身來,“蔡知府,元學士,你們也都看見了,如今這警署也要騎在咱們頭上,到時整個河中府都將聽從他們公檢法的,誰還會將我們放在眼裡?”

他身爲縣尉,相當於公安局局長,在面對警署的咄咄逼人,他是最爲着急的,一旦警署徹底接管治安方面的公務,那他就失業了啊!

“這是一個陰謀。”

元絳突然言道。

蔡延慶立刻看向他,你終於開口了,看你這回又怎麼圓。

“陰謀?”

衆人一怔,驚訝地看着元絳。

元絳掃視他們一眼:“你們難道就不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嗎?”

似曾相識?

是嗎?

卓羣突然道:“元學士所指,莫不是裁軍?”

“正是。”

元絳道:“當初裁軍不就是這麼來的麼?公檢法制造財政問題,我們上書朝廷告狀,然後他們就勸朝廷裁軍。

彼時正是此時,他們又想故技重施,不斷向官府施加壓力,迫使我們上訴朝廷,然後他們再以冗官爲由,迫使朝廷裁官。”

“不錯!不錯!”

何春林登時是面色蒼白,不住地點頭:“元學士說得極是,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裁官,咱們可不能再讓他們得逞啊!”

裁軍,他們無所謂,但裁官的話,那可不行啊!

就那一點點補償,對於士兵而言,是不少,但是對於他們這些當官的,那就是打發乞丐都不夠啊!

在坐的官員,不禁是汗毛豎立。

真是好手段。蔡延慶暗自感慨一句,立刻接下捧哏這活,問道:“依元學士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所有人都看向元絳。

元絳一番深思熟慮後,才道:“將計就計。”

“將計就計?”

“不錯。”

元絳點點頭道:“他們的目的是迫使我們上訴朝廷,順勢建議朝廷裁官,我們就偏偏不上訴,我們還就按照他們說得去做,給每一個吏發放足額的俸祿,是一文都不少。”

韋應方不免道:“咱們有這麼多錢嗎?”

元絳道:“這我們可以發放鹽債和鹽鈔,來彌補這方面的財政。”

曹奕皺眉道:“但是這鹽債、鹽鈔也得拿鹽去還。”

元絳笑道:“到時還得時候再說,實在還不上,朝廷問罪下來,咱們再將責任推給公檢法。如果咱們現在上訴,就法理而言,到底也是咱們理虧,只有讓朝廷明白咱們真正的難處,朝廷纔會諒解咱們,而且發錢也能安撫下面那些吏。”

大家聽得是頻頻點頭。

這還真是一條妙計啊!

目前檢察院掌握着證據,鬧到朝廷去,也佔不到便宜,如今他們先寅吃卯糧,到時還不上,將責任推給公檢法,那朝廷自然就會惦記着他們的好,就會默許他們去爲國撈錢的。

一切又會回到原樣。

關鍵能夠給大家發錢,這可也是收買人心的好事啊!

可真是一本萬利啊!

韋應方問道:“那我們現在該怎麼做?”

元絳道:“你們現在立刻統計一下河中府有多少吏,根據他們的公務,來爲他們制定一份要足以他們養家餬口的俸祿,到時每月都直接提舉常平司領取俸祿。

但是你們也要記住一點,不要在裡面弄虛作假,因爲檢察院一定會在旁邊盯着的,一旦被他們抓住把柄,他們肯定請求朝廷裁官。”

說到裁官,大家都非常緊張。

這絕對不是一句玩笑話,因爲朝中很多大臣都想裁官,冗官之禍,是年年在喊。

誰也不想丟了官職,這必須得認真對待。

蔡延慶突然問道:“與檢察院那邊該如何處理?”

元絳嘆道:“只能與他們達成和解,大家散財消災,到底那些人在裡面也頂不住了。”

他的建議,很快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

會議結束後,韋應方他們就去跟那些吏商量,確保公檢法不會追究他們的責任,同時還給足他們俸祿,如果給少了,你們再去鬧。

大多數吏都願意接受這個條件,因爲大多數還是撈不到太多油水的,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跟百姓要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話,得心夠狠,發俸祿穩多了,他們認爲這是因禍得福。

而那少數惡吏,也沒有辦法,因爲他們的人現在都被關押在警署的,他們也不願意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到底檢察院方面也保證,他們買賣可以繼續做,只是不能再違法。

官府方面又派珥筆去跟檢察院方面談和解協議,一樁的一樁談,看怎麼去賠償和懲罰。

在此期間,檢察院可謂是出盡風頭,將自己的職權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些人猛然發現,檢察院不但擁有偵查權,竟然還有是否起訴的決定權。

不是說違法就必須被起訴,檢察院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實施具體方案的。

這個權力很要命,皇庭是可怕,但前提是得被起訴到皇庭,但你可以選擇不去,可以去跟檢察院交涉。

檢察院和警署將一切事務都攔了下來,皇庭相對而言,就比較輕鬆,最近一直在忙法學院和法援署的事。

張斐是打算將那些通過律法考試的學生,一律先在法援署幫忙,正好法援署那邊缺人,就當作課業,給一點點生活費補貼就行,因爲目前法學院也沒法做到天天上課,暫時還沒有職業教授。

四小金剛還是得以公務爲先,再加上這些學生多半都是有律學功底的,更多是要教他們法制之法的理念,以及公檢法的運轉模式。

不過今日由於樊正的到來,張斐只能放下手中的活,與樊正來到大狗的酒樓裡面商談。

“考慮的怎麼樣?”

張斐笑問道。

隨着局勢的變化,慈善基金會和馬家是否決定在河中府開解庫鋪,就變得非常重要。

因爲他們將承擔一部分青苗法的責任。

但謹慎小心的樊正一直沒有給出準確的答覆。

樊正微微一笑:“目前河中府的情況的確是欣欣向榮,也變得更有利我們商人,但是這能維持多久?”

張斐道:“關於這一點,我的保證,你也不會盡信的。風險是肯定有的,但是我們也得看看利益。

如果你答應的話,馬老四的計劃是一定能夠成功的,你們將會壟斷士兵們的軍餉來往,這種有規律且數目龐大的業務,不但能夠減輕你們的運輸成本,同時,還能夠讓你們的買賣,觸及到陝西的每個角落。

除此之外,陝西路與汴京的來往是非常密切的。”

樊正道:“但是我們並未設想過,與官府合作。”

張斐道:“如果你們不與官府合作,你們就不可能拿到這些買賣,但如果你們願意合作,我們公檢法會保證你們權益不會被官府隨意侵佔。

而且,除飛錢、借貸、存儲等業務之外,還有一項買賣,可能是你們沒有想到的,但是有可能將來也會交給你們。”

樊正問道:“什麼買賣?”

“交子。”

張斐道:“官府在交子方面的信用,是每況愈下,但是隨着商業發展,錢幣會進一步匱乏,鹽鈔又是固定的,可能還需要交子,如有公檢法在,到時官府可能會放寬私人商鋪對交子的發放。”

樊正眉頭一皺,“但是我們是與官府合作,如果發行交子,是官府說了算,還是我們說了算?如果是官府說了算,那官府就只是借我們斂財,我們寧可不發。”

張斐道:“在交子方面,如果你們不願意與官府合作,你們可以分出去,單獨發售,我也不建議你們跟官府合作。”

樊正道:“官府會願意嗎?”

張斐道:“如果河中府需要發行交子,那隻能說明河中府商業是在欣欣向榮,官府在得到好處的同時,爲什麼不願意你們發行交子,促使商業更上一層樓。”

樊正沉眉思忖起來,這交子對他倒是誘惑不小,不是交子的貨幣屬性,而是交子比較方便他們的業務往來,如他這種大規模的飛錢、借貸交易,如果完全依靠鐵幣、銅幣,交易起來是非常麻煩,光數都能數上一天,如果可以發行交子,來充當一個依據,這將會方便許多。

過得一會兒,樊正道:“不瞞三哥,其實四叔已經派人送來一封口信,四叔認爲,即便不與官府合作,也將受到官府的監管,他對此倒是沒有太多意見。”

那馬天豪一直都與相國寺有合作,而相國寺跟朝廷也有着密切的合作,所以馬天豪並不排斥與朝廷合作,他反倒是認爲,要想賺大錢,就必須跟朝廷合作。

張斐笑着點點頭:“還是馬老四想得更加透徹啊。”

樊正尷尬一笑,道:“四叔乃是前輩,自然比我更加深謀遠慮,但是四叔也說了,這首先需要得到公檢法的保證。”

京城的商人,都已經意識到,公檢法對於商人的好處。

張斐立刻道:“我現在代表公檢法給予你們保證。”

樊正一愣,似乎沒有想到張斐會答應的恁地果斷,呵呵道:“三哥似乎也很迫切地希望我們來此開店。”

張斐如實道:“如果河中府的財政得不到改善,反而因爲公檢法而增加財政上面的負擔,那朝中大臣誰還會支持公檢法,誰還有理由支持公檢法,所以如果你們放棄的話,我們還會找其他的商人合作。”

樊正稍稍點頭,心想若是公檢法不成,那對我們商人也是非常不利。他稍作思索,便點頭答應下來,“好吧,我們可以答應來此開店,但是與官府的談判!”

張斐掏出一張紙來,放在桌上,“按照這上面寫得去交涉。”

樊正愣了下,“看來三哥已經猜到我們的決定。”

張斐呵呵道:“這對於商人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你們沒有道理會拒絕。”

樊正莞爾一笑,拿起那張文案,仔細研究起來。

等到樊正走後,大狗便提着一壺茶走了過來,一邊幫張斐倒茶,一邊說道:“京兆府那邊傳來消息,有不少人正在想辦法制止公檢法去到京兆府。”

“意料之中,誰會喜歡我們。”

張斐端起杯中的茶,呷了一口,又問道:“京兆府的裁軍進行的怎麼樣?”

大狗道:“有折家、種家、姚家他們的支持,再加上王宣撫使和郭經略坐鎮,還算是比較順利。”

張斐道:“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大狗愣了下,問道:“問題當然也是有得,主要是在補償方面,許多士兵感到不滿。”

張斐道:“你讓我們在營裡的人,告訴其他士兵,如果他們受到不公待遇,是可以來河中府的皇庭進行訴訟,並且放出消息,公檢法明年將會去到京兆府。”

大狗驚詫道:“明年公檢法就要去京兆府嗎?”

如果真的要去,他也得做準備。

張斐搖搖頭道:“只是說說而已,目前河中府還是一團亂麻,哪有能力去京兆府,不過我要藉此一事,先捆綁住整個西軍的士兵,只要穩住軍政,再加上整個陝西路的財政是集中河中府,那他們就難以對我們構成太大的阻礙。先讓各地的軍民躁動起來,期待我們公檢法的到來,等到時機成熟後,一切都將事半功倍。”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大狗點點頭,又道:“對了,之前我還受到消息,稅務司的人已經在來河中府的路上,明年稅務司出現在河中府應該沒有問題。”

張斐道:“讓他們快點,明年很多事情都得依靠稅務司,我也得交代他們一些事。”

“我知道了。”

平陸縣。

也就是三門峽所在的位置。

這裡乃是河中府的交通樞紐,尤其是水運方面,這裡是收過稅的絕佳地點。

由於檢察院與官府還在洽談中,這裡的稅吏也處於罷工中。

他們現在也不敢收,萬一被告,可能就會去警署裡面待着。

這一條商道旁,有着一個茶肆,只見裡面坐着三五漢子。

“攔頭!現在咋辦?”

一個年輕漢子向坐在中間的絡腮鬍道:“官府只是說給吏發錢,可沒說給咱們發錢,那些官員肯定不會管咱們的,那咱們咋辦?”

這吏也分好幾種,在官府裡面當差的,都是有編制的,而如他們這種專門坐在路邊收過稅的,叫做攔頭,是沒有編制的,連福利都沒有,他們就是拿提成的。

依照現在官府與檢察院的談判去世,官府是肯定不會給他們發錢的。

“你問我,我問誰。”

那絡腮鬍聞言,就是一杯熱酒落肚,張着嘴道:“都怪那狗孃養的公檢法,他們沒來之前,咱河中府是天下太平,他們這一來,大家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吆喝兩句,都怕被抓。”

“那也不一定,給吏發俸祿,那也得找人來收稅,說不定還得靠咱們。”

“你會不會算賬,咱們得的錢,那可都是多收出來的,要是不能多少錢,官府還能將那點點稅錢分給咱們麼。”

“這倒也是,那咱們豈不是沒活幹了。”

突然間,一個人坐了下來。

攔頭嚇得一跳,偏頭看去,見此人非常陌生,“閣下是?”

那人掃視他們一眼,一本正經道:“你們現在丟了生計,今後就跟着我謀生吧。”

幾人聽得莫名其妙。

那攔頭問道:“不知閣下是幹什麼的?”

砰!

那人將一塊令牌拍在桌上。

這令牌他們都認識,是出自官府,雖然他們都沒有讀過書,但是巧了的事,這令牌上面的字,他們也都認識-——稅。

又聽那人道:“稅務司。”

洛陽!

府獄。

哐噹一聲,鐵鏈鬆開,牢房的大門緩緩打開來。只見一個年輕人激動地入得牢內,目光在一個個蓬頭烏面的囚犯面前搜索着。

突然,他停在一間牢房門前,但見裡面的角落裡面坐在一個瘦弱的男子,與別的犯人不一樣,這人得雙手被麻繩緊緊捆綁着。

“哥!哥!”

年輕人激動喊得兩聲。

那男子甩了甩頭,將擋在眼前的頭髮甩開,又狠狠眨了眨眼。

“哥,是我,小藺。”

“小藺?”

那男子驚慌道:“你怎麼也進來了?”

“不,不是的,哥,我是來救你的。”

年輕人說着,立刻招呼身邊的獄頭,“這位大哥,他就是我要找的人,快快快快,將他放出來吧。”

“確定是他?”

“就是他,不會有錯的。”

獄頭立刻將牢門打開來,衝着那男子道:“你現在可以出去了。”

那囚犯鬱悶道:“差哥,我這手還綁着的。”

那年輕人立刻衝入牢房,麻利地將麻繩解開來,“哥,你被關在裡面,怎還被綁着的?”

那囚犯道:“不怪差哥,這都怪我自己不好,以前老是自己開鎖溜了出去。”

一個時辰後。

洛陽南郊外的一家旅店內。

剛剛被放出來的男子,將埋頭在餐桌上,狼吞虎嚥,都顧不得說話。

過得一會兒,男子是滿意地望着桌上那幾個空盤,是長出一口氣,“舒坦,可真是舒坦啊!”

他又向身邊的年輕人問道:“小藺,這到底是咋回事?你咋能讓他們將我放出來,是花了錢麼。”

年輕人道:“誰敢從這府獄撈人,就算可以花錢贖人,那得花多少錢,才能將哥你贖出來,你自己有多少罪名在身,你不清楚麼。”

“那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男子很是困惑道。

叫做小藺的年輕人突然嘿嘿一笑:“哥,你有所不知,一個月前,咱去盜官府,結果一不小心失手被擒,幸得一位貴人相助,這位貴人可真是神通廣大,不管是什麼囚犯,他一句話,官府就得放人。”

“那他爲啥要救你?”

“就是看中咱的這手段。”

說着,小藺做出一個偷盜的手勢。

“他讓咱們偷啥?”

“具體偷啥,咱也不知道,他只是讓我偷過一富戶的地契,後來又讓我將地契給放回去。”

“地契?還給放回去?”

“嗯。”

“那那咱們兄弟現在幹嘛去?”

“他只是吩咐我們先去河中府,到時自會安排任務給我們。”

說着,那年輕人又拿出一個包袱來,這一打開,但見裡面有着兩本戶籍,以及一些銀兩。然後又拿出一本戶籍遞給那男人,“哥,這是你的。往後你就叫做富遷,咱就叫富臨。洛陽人士。”

“這戶籍是真的還是假的,怎麼看着就跟真的一樣。”

“不是跟真的一樣,這就是真的。”

“真的?”

那男人眉頭一皺,“你說這人會不會是?”

“哥,人家沒說,咱就別瞎猜了,如今有這位貴人幫着咱兄弟,咱兄弟再也不用害怕了,而且還能得不少錢。”

第七十八章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第四百五十章 稅戰(二十四)第十七章 必須正確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642章 矛盾激化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第四百四十章 稅戰(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疏議論(二更 求訂閱)第277章 同流合污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產階級的復興第五百二十八章 文武與法(終)第731章 一清二楚第281章 胡來胡有理第803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778章 施以援手第658章 真正的金融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異形啦!第五百七十五章 強制執行第813章 番外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想到吧!第一百九十八章 失而復得第九十三章 不針對誰(求追讀)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五百零六章 他們竟然還敢要利息?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與法(九)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771章 勢不可擋第二十四章 一拍即散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武與法(十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矯枉過正第二百二十八章 也許這就是生活吧第309章 大哥,俗還是王道啊!第二十三章 給他!都給他!第75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三十九章 緊鑼密鼓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博士第811章 十年磨一劍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325章 一票難求第80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讓法先飛一會兒第二百二十四章 合法避稅第四百七十七章 久病牀前無孝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獨佔熱榜第六百零二章 種稅得稅第一百三十六章 還沒結束......!第353章 真的只是一個誤會第281章 胡來胡有理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不相信第801章 飛龍在天第678章 謀反案(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變法競賽第五百一十四章 誰慫誰孫子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五百七十章 收穫的季節第四百一十四章 欲讓其滅亡第750章 用實力說話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流洶涌第278章 夢幻聯動第五十五章 明槍易躲第363章 權威與權益第286章 爭權奪利第六百一十二章 堂下何人,爲何狀告本庭長第707章 禍從口出(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373章 火上澆油第四百七十章 塵埃落定第680章 謀反案(八)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十二)第282章 全是套路第815章 番外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808章 走向決裂第四百九十九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22章 公與私第285章 依法辦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狂人張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五百七十章 收穫的季節第四百一十二章 爆警第九十六章 此法違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撤!第二十七章 滄海一粟第四百二十章 誰若不服,就送公檢法第276章 請上牌第781章 激勵法第301章 恩怨分明第777章 再見故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槍手到位第272章 體驗生活第一百九十三章 急了!都急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比如士大夫沒卵用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六百二十九章 時間就是金錢!第四百九十六章 鹽吃人第365章 欠債還錢第276章 請上牌第二百一十九章 生死與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