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0261【川蜀情報員】

金州,州衙後宅。

石元公拱手道:“不知相公喚俺何事。”

朱銘屏退僕人,讓白勝、鄧春在外面守着,不準任何人接近房門十步。

然後,朱銘才關門說道:“有一重任,不知託付與誰,思來想去惟君可勝任之。”

“但憑相公吩咐!”石元公知道真正的任務來了,去年幫着招募鐵匠只是考驗而已。

朱銘說道:“家父在洋州建造紙坊,你把鄧春、楊樸帶上,回大明村組建一支商旅,攜帶洋州竹紙去川中販賣。返程之時,隨便帶些蜀地特產回來便可。”

石元公問道:“販紙之時,可還有別的差事?”

朱銘叮囑說:“從洋州出發,過興元府,再往利州,從利州南下入川。沿途所過,勾畫山川地形,打聽風土人情。有哪些世家大族,有哪些貪官污吏,沿途廂軍多寡,城礙關防險易,百姓是否窮困,皆要詳細記錄。”

石元公瞪大雙眼,隨即拱手道:“在下謹記!只是……”

“只是什麼?”朱銘問道。

石元公說:“蜀紙價高,頗爲精良。從洋州運紙過去販賣,這跟往徐州賣鐵一般,恐怕是很難回本吧。要不,換成別的貨物?”

“不然,”朱銘搖頭說,“我寫信問了蘇縣令(蘇元老),他說蜀人極喜外地紙。家父所造‘篔簹紙’,可拿蘇東坡、文與可做招牌,蜀中文人雅士必然爭相搶購。你去了洋州挑選最精美的紙張,專門賣給蜀地大族。”

“是!”石元公拱手道。

不管是南宋的范成大,還是元朝的《蜀箋譜》,都吐槽蜀紙太過粗厚,一個壯勞力只能背五百番紙。蜀紙賣到外地很貴,純粹是因爲運輸問題。而徽紙、池紙、竹紙運到川中,蜀人愛其輕細,價格往往是蜀紙的三倍以上。

朱銘說道:“萬務小心,若遇困難,就報我的名字。”

石元公躬身告退,與去年新娶的妻子告別,便帶着楊樸和鄧春動身。

他手裡有朱銘的信件,在大明村招了一隊村勇,以及二十多個青壯,便前往洋州去拿竹紙。

朱國祥正在整頓素靈宮,去年新佔的土地,被勒令歸還給農民。且農民欠下的高利貸,只需歸還本金和低額利息。

至於科差、徭役、支移,這些賦役朱國祥懶得管。因爲道士們是願意交稅的,只不過官吏不敢來收而已。

洋州都道正溫至柔,被這一套操作搞得心生怨恨,卻也只能暫時忍耐,他不敢上疏狀告朱國祥。

皇帝賜予的8000貫,出京時就被太監貪了3000貫,朱國祥又送幾十貫給傳旨太監,剩下全都被咱朱院長給黑掉。

看完兒子的來信,朱國祥對石元公說:“真正的好紙,須五月份才能產出第一批,六月份纔夠你販去川中。如今產出的竹紙,不過是用老竹製作的劣紙。但劣紙的質量也尚可,伱先拿去利州販賣吧。等好紙生產出來,再販運到川中也不遲。”

石元公一下子就聽明白了,不僅朱銘圖謀造反,這位朱大相公也有打算。

他立即帶着人去金潭村,把庫存的竹紙都帶上。又手持朱家父子的憑信免費搭乘官船前往興元府。又在興元府等候數日,免費搭乘官船逆漢江而行。

只要是乘坐官船,貨物就能不交過路稅。

朝廷三令五申禁止這種行爲,但根本就禁不了。朱家父子並不覺得虧心,因爲沿途私卡太多了,是地方官府先亂收過稅,他們才利用官員身份避稅的。

在等待官船的時候,鄧春負責看守貨物,石元公則帶着楊樸等人,每天出去打探各種消息。

直至漢水上游無法再行船,石元公他們改走陸路,順着金牛道的北端翻山越嶺,行至利州城(廣元)就已到四月。

如今這位利州知州,竟然是之前的興元知府李友聞,還曾送過幾個冶鐵戶給朱銘。

前往四川鎮壓蠻夷的西軍,返回陝西時路過漢中,李友聞沒能按時給足軍糧,導致西軍在漢中鄉下劫掠。最後鬧到朝廷那邊,西軍將領屁事兒沒有,李友聞卻被貶去做利州太守。

石元公以朱銘家僕的身份去拜訪,李友聞熱情迎接:“成功賢弟近來可好?”

“除了幾個宵小作祟,吾家主人一切順遂。”石元公說道。

聊了幾句,李友聞說:“聽閣下談吐,似乎讀過書?”

石元公回答:“吾本濮州士子,還曾中過舉人。無奈家道衰落,父兄皆亡,幸得朱相公收留,如今爲朱相公販紙。”

“朱相公開了造紙坊?”李友聞問道。

石元公反問:“太守可聽說過篔簹谷?”

李友聞道:“自然聽過,那裡是文與可的隱居之地,三蘇父子皆曾前往做客。”

石元公說道:“朱大相公在篔簹谷附近造紙,所用原料便是篔簹竹。因爲季節原因,如今只有老竹造出的劣紙,待再過兩月就能用新竹造好紙。此來利州,奉主人之命,特地贈送一些給太守。”

這就是鬼扯,朱銘根本不知道李友聞調去利州。他還以爲李友聞在興元府,讓石元公路過的時候,可以去拜訪一二。

石元公拿出一摞竹紙,李友聞撫摸觀察,驚訝道:“與皮紙相比,自然顯得低劣,但作爲竹紙已是上品。朱相公還能造出更好的?”

“六七月份,在下會重來一次,到時候給太守帶來好紙。”石元公微笑道。

李友聞非常開心:“朱相公太客氣了。”

他當即研墨提筆,在竹紙上寫了首詩,名叫《喜得篔簹竹紙贈朱先生》。待墨跡稍幹,便遞給石元公:“煩請轉交。”

石元公收好詩篇,隨口問道:“利州有甚世家望族,竹紙銷路如何?”

李友聞說:“有王氏、楊氏、武氏三族最爲興盛,但都沒出幾個進士,只是地方大族而已。閣下欲賣竹紙,可賣給州城李氏,李家雖然沒出進士卻是本地財力頗豐的商賈。”

“多謝太守指點。”石元公拱手道。

拜別知州,石元公到客棧下榻,翌日再去拜訪李家,把攜帶的竹紙全部出手。

算上路途消耗,只小賺了一筆。若非免費乘坐官船,恐怕還要賠本。

當然,回程時可以販運利州特產。

一邊購買貨物,一邊打探消息。

利州本是利州路的首府,官員陸陸續續搬去了興元府。但這裡的駐軍還存在,數千廂軍駐紮在出川咽喉,防止蜀地有叛軍北上。

石元公旁敲側擊,得知利州廂軍已經廢了。

大部分廂軍,都在從事各種差役。剩下的廂軍馬軍也不滿額,吃空餉自不必說,連戰馬都不剩幾匹。

石元公還去校場外偷看,發現裡面一個廂軍也沒有,平時根本不參加訓練。

楊樸打聽到幾個廂軍軍官的住址,悄悄觀察兩日,回來報告說:“這裡的廂軍將校,出門連兵器也不帶,打起仗來怕連濮州的弓手都不如。利州城頭,也沒幾個士卒,遇到大太陽就躲起來不見人。”

石元公在紙上記錄:利州乃出川咽喉,兵家必經之地也。然此地廂軍廢弛已久,一年未曾操練一回。士卒按例不得攜帶兵甲,一應軍械皆存放於兵杖庫。城中守備稀鬆,可奇襲而下,憑此控厄川蜀。

磨磨蹭蹭半個多月,石元公把各處都看了,終於帶着利州土特產返回。

等回到洋州,把貨物扔給鄭家出手,沿途記錄交給朱國祥保管。歇息數日,石元公帶着新竹好紙,再度順着金牛道南行。

這次是真正入蜀了,同樣沿途打聽消息。

過了利州便是劍州劍閣崢嶸而崔嵬,然則守備依舊空虛。

這裡太久沒打仗了,官兵將士根本沒當回事兒。

守關士卒都懶洋洋的,而且不咋健壯的樣子。他們被吃空餉,兵額常年不足,平時的糧餉也多遭拖欠,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難過。

過路商稅,也跟士卒無關,皆被稅吏收走。

反而是附近的巡檢兵,戰鬥力似乎更強,他們常年負責稽查走私。

石元公記錄道:劍閣險要,不可力克,當須智取。守關將士不足二百,身體孱弱。惟巡檢兵可堪一戰,此等軍士緝盜緝私,常年奔走於蜀山之中。然其貪財,可事先誘騙收買。

又記錄大族:劍州大族黃氏、於氏……

對於本地大族的消息,皆來自道聽途說,多幾人闡述一致便記下,不一定與真實情況相符,但也不會差太遠。

再記錄民情:劍州太守殘暴虐民,官吏貪腐橫行,百姓每有逃亡,山中匪類實多。有一大寇名黃二,乃黃氏支脈也,聚衆數百劫掠地方。官府不能剿,剿之則遁入山中。此寇頗有仗義之名,只劫大戶及商旅,不擾窮人分毫。可招而納之。

石元公如此磨蹭前進,篔簹好紙賣得再貴,估計也沒啥賺頭,錢財都拿去打探消息了。

他還特意關注私鹽販子,川峽走私隊伍當中,除了走私茶葉之外,便是私鹽販子最爲猖獗,而且跟巡檢兵暗中來往。

石元公建議,若是進兵四川,可沿途招募私鹽販子。

第235章 0230【桃色冤案】第526章 0521【強攻和南軍司】第816章 0811【追殺變血戰】第651章 0646【槍劍弓複合疊陣】第852章 0847【白勝回大明鄉】第847章 0842【想着退休旅遊的朱院長】第500章 0495【朱相公抵京】第145章 0140【我是新學傳人】第891章 0886【花開洛陽】第683章 0678【大理西夏互吹牛逼】第342章 0337【被出賣的英雄】(爲企鵝大佬第40章 0038【貫通三經與圖窮匕見】第786章 0781【朕要退位】第699章 0694【完顏宗望的小算盤】第294章 0289【苴猛出兵】第151章 0146【倒數第一,也是第一】第819章 0814【黃頭室韋】第446章 0441【葛勝仲的新差事】第360章 0355【觀政三】第15章 0014【家鄉的兒歌】第150章 0145【貢院考官】第281章 0276【宇文常】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546章 0541【爹做人質兒掌兵】第603章 0598【天子是太陽?】第664章 0659【兩個猛人合作】第821章 0816【還有細作】第508章 0503【胡安國的學術思想】第418章 0413【黑魔太子朱成功】第374章 0369【妖法?隕鐵?】第411章 0406【爆米花】第933章 0928【兩位王爺的前途】第89章 0084【兒咂,你今天太急了】第48章 0046【火併】第909章 0904【佛牙 佛鉢 佛舍利】第209章 0204【誘捕】第526章 0521【強攻和南軍司】第484章 0479【大長公主也要迎義軍】第883章 0878【義門陳氏】第464章 0459【郭藥師的忠誠】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17章 0016【赤道黃道】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857章 0852【龍門書院】第67章 0064【大鬧縣衙】第508章 0503【胡安國的學術思想】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600章 0595【亮出爪子】第860章 0855【洛陽軍校】第825章 0820【那就決戰吧】第195章 0190【拿人】第461章 0456【戰績輝煌與損失慘重】第90章 0085【絹衣】第342章 0337【被出賣的英雄】(爲企鵝大佬第340章 0335【險寨難攻】第158章 0153【生意經】第113章 0108【真大道與真性情】第353章 0348【神奇的主戰場】(爲盟主EBIT第389章 0384【鬧糧跑路】第651章 0646【槍劍弓複合疊陣】第129章 0124【金丹要修,物理也要學】第49章 0047【投奔】第575章 0570【辛興宗要海外建國?】第929章 0924【投明的時機要把握好】第362章 0357【觀政五】第874章 0869【菩薩蠻入京】第484章 0479【大長公主也要迎義軍】第635章 0630【徒增笑料】第544章 0539【枯燥乏味的宰相生活】第930章 0925【太子伴讀】第600章 0595【亮出爪子】第930章 0925【太子伴讀】第300章 0295【烏龍再烏龍】第626章 0621【老薛差點去美洲?】第802章 0797【調糧堆兵】第731章 0726【出海出海】第542章 0537【西夏之憂】第658章 0653【諸般抗金義士】第623章 0618【徐州名勝】第906章 0901【三佛齊】第204章 0199【激將借勢】第453章 0448【毫無主見】第250章 0245【道君皇帝和天父地母】第609章 0604【鹿角寨】第79章 0075【大明村】第668章 0663【合扎猛安又死幾百】第486章 0481【皇帝出逃】第388章 0383【俘虜的多種用途】第217章 0212【洋州有人造反?】第301章 0296【薛道光訪日】第408章 0403【宣和六年春】第882章 0877【經略西南】第677章 0672【黨爭賣國】第372章 0367【“收復”燕京】第359章 0354【觀政二】第252章 0247【水旱地震輪着來】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852章 0847【白勝回大明鄉】第627章 0622【兇惡之兵】第934章 0929【豫王入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