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4章 御史發難

呂夷簡若是離開了朝堂,三司的位置難保不會被寇準搶去,劉娥豈會答應?

劉娥盯着呂夷簡,銀牙咬的咯嘣響,“哀家不答應!”

呂夷簡拱了拱手,道:“臣心意已決!”

劉娥氣的直拍坐下的椅子。

她已經沒了提刑司,要是再沒了三司,那她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就會直線下降。

她如今能在朝堂上理直氣壯的參與到所有政事的決策,憑藉的就是三司。

雖說她手裡還有三衙,可三衙掌的是兵事。

自太祖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來,朝廷一直推舉的是重文抑武的策略。

歷經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真宗趙恆,三朝。

三衙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已經被壓到了最低。

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務,皆有文臣決斷,武臣雖然有參與權,可卻沒有決策權。

所以說,三司是劉娥手裡最大的仰仗,若是沒了三司,她這個總攝國政,就變得名不副實。

到時候說不定要變成跟趙禎一樣的人形圖章。

她可沒有強大的外戚做支撐。

雖說這些年在她的提拔下,劉美的地位逐漸攀升,可是跟寇準、李迪等人比起來,仍然不夠看。

然而。

劉娥有自己的想法,呂夷簡也有自己的想法。

呂夷簡投靠了劉娥以後,多次向劉娥諫言,但是劉娥採納的卻很少。

劉娥更寵信丁謂,而不是他。

這讓他心裡有些失望。

在滿朝文武請罷提刑司的時候,他給劉娥謀劃了一條最穩妥的道路,可是劉娥卻沒有聽,反而聽信了丁謂的話。

最終不僅沒能保住提刑司,反而跟滿朝文武走到了對立面。

此番參知政事之位的謀劃,論資歷、論功勞、論年紀、論呼聲,都應該是他出任的。

可就是因爲他攀上了劉娥,而劉娥又沒處理乾淨自己身上的麻煩,最後連累他失去了參知政事之位。

這讓他對劉娥失望透頂。

他跟其他的官員不同,其他的官員縱然不能出任參知政事,出任一個六部尚書,也會很滿足。

但他必須坐上參知政事之位。

他擁有他叔叔呂蒙正留下的龐大的政治資源。

這些政治資源任他索取,他若是還不能坐上參知政事的位置,那那些依附於呂家門下的官員們,就會離開呂家。

呂家這個龐然大物,也會倒下。

他不求強爺勝祖,但求呂家的門戶不會沒落在自己手裡。

投靠劉娥,爲的就是參知政事之位。

如今劉娥在寇準制衡下,不能幫他坐上參知政事之位,那他就只能靠自己。

巡視天下,查處貪污,在劉娥眼裡,那是拉仇恨的事情,可在他眼裡,這卻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只要他巡視一番天下,查處一些貪官污吏,那他在民間的威望就會直線拔高。

等百姓們皆呼他青天的時候,那他入內庭,就勢不可擋,誰也阻攔不了他。

因此,在寇準提出派他去巡視天下,查處貪污的時候,他果斷就答應了。

寇準看出了呂夷簡的心思,當即道:“準了!”

他很看好呂夷簡,若不是呂夷簡投靠了劉娥,他勢必會推呂夷簡上位。

如今呂夷簡跟劉娥有鬧崩的架勢,又打算去巡視天下,查處貪污,藉此攢名聲,他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劉娥聽到了寇準的話,怒目相向,“哀家不準!”

寇準瞥向了劉娥,不鹹不淡的道:“太后身爲國母,當注意鳳儀。”

劉娥冷哼了一聲,態度卻沒有變化。

寇準也不再搭理她,而是對丁謂、向敏中道:“老夫和太后意見相左,庭議吧!”

丁謂生硬的點點頭。

向敏中則直接開口道:“老夫贊成呂夷簡巡視天下,查處貪污。近些年,因各地官員貪污腐敗,逼迫百姓落草爲寇的事情屢見不鮮,是時候該查一查了。”

丁謂身爲劉娥的人,自然得幫劉娥說話,他晃盪着腦袋,道:“三司乃是朝廷的依仗,些許的貪官污吏,那比得上三司重要。

老夫以爲,呂夷簡奏請不妥。”

劉娥冷冷的道:“哀家不準!”

寇準慢悠悠的道:“老夫以總攝國政的身份,准許此事。老夫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身份,准許此事。”

寇準之所以搬出了自己兩個身份,那就是爲了告訴所有人,在庭議這種事上,他有兩票。

寇準、向敏中二人投了三票,而劉娥和丁謂卻只有兩票,自然就得聽寇準和向敏中的。

寇季力推向敏中擔任參知政事的效果,立馬就顯現出來了。

此前朝廷遇到了事情,需要庭議的時候,寇準和劉娥的意見不相上下,最終還需要他們商議許久一個,取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意見,作爲最後的決定。

如今有了向敏中加入。

寇準一下子就壓過了劉娥。

滿朝文武通過這一次簡單的庭議,都感覺出了朝堂上風向的變化。

他們看向寇準的目光變得更加敬畏。

只要向敏中不倒向劉娥,那寇準就是妥妥的權臣了。

寇季卻沒有因此感到欣喜,反而皺着眉頭。

此前他說的那番話,明裡暗裡,都在告訴百官,朝堂上那些有名無實,又或者職權重複的衙門,都需要被罷黜。

可百官們似乎沒把他這話聽進去。

他說了那麼多話,百官們似乎只關注貪污這一點。

寇季準備出聲提醒,卻被李迪拽住了袖子。

寇季皺着眉頭,疑惑道:“李爺爺,您拉着我做什麼?”

李迪翻了個白眼,低聲道:“別再開口找死了。”

寇季沉聲道:“怎麼講?”

李迪扯着寇季的袖子,湊到寇季身邊,低聲道:“能站在這垂拱殿上的人,有蠢貨嗎?沒有!一個比一個精明!你說的話,牽連那麼大,他們怎麼可能不上心?

你今日那番話,他們一個個都記在心裡了。

但是爲何沒人在朝堂上議論此事?

甚至連你祖父,還有太后,都在裝聾作啞?

那是因爲干係太大,還不到決策的時候,所以纔沒人議論。

等到了需要決策的時候,他們會吵的比你都兇。”

李迪左右瞥了兩眼,見沒人注意他們兩個,又低聲道:“你以爲滿朝文武,就你一個聰明人,沒人看得出朝廷的弊政?

這垂拱殿裡,有一個算一個,一個個肚子裡都清楚着呢。

沒人掀開這個蓋子,是因爲大家都得了好處,所以才假裝不知道。

久而久之,也沒人願意去掀開這個蓋子。

因爲蓋子裡面捂着的官員太多太多,牽扯到的利益太多太多。

稍有不慎,就會身死道消。

你今日冒大不韙,掀開了這個蓋子,把裡面的東西如數家珍的擺到所有人面前。

必定會被人記恨。

他們或許會忌憚你祖父的威勢,不敢動你。

但你再攪和下去,難保他們不會鋌而走險。”

寇季皺眉道:“可我若不提此事,任由朝廷推託過去,推到最後,豈不是不了了之了?”

李迪晃了晃腦袋,鬆開了寇季的袖子,解釋道:“不會……你今日這番話,肯定會很快在汴京城裡傳開。到時候朝野皆知朝政有弊端。

朝廷縱然是裝一裝樣子,也會罷黜幾個閒散的衙門,給百官,以及百姓一個交代。

百官們現在沒有言語,不代表他們不關注此事。

恰恰相反,百官們心裡很在意此事。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朝廷的各部會進入到角逐當中。

最終角逐出來的勝者,將會繼續屹立在朝堂上。

敗者則會被朝廷罷黜。

所以現在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再多說話了。”

頓了頓,李迪盯着寇季幽幽的道:“你得慶幸你祖父總攝國政,換作旁人說出這番話,一定會被百官們生撕了不可。”

寇季細細的分析了一番李迪的話,覺得李迪說的有理。

當即,他打消了繼續諫言的目的,對着李迪說了一句俏皮話。

“我祖父要不是總攝國政,我也不會說這番話。”

李迪聽到這話,樂了。

“老夫倒是忘了,你小子惜命的很。”

二人相視一笑。

就在二人說話的時候,呂夷簡巡視天下,查處貪污的事情也有了定論。

寇準當庭宣佈,加呂夷簡爲巡按,代天子巡視天下,賜天子劍,可先斬後奏,賜欽差儀仗,所到之處,百官恭迎。

在呂夷簡謝恩以後。

劉娥惱怒的拂袖而去。

然而,劉娥沒走兩步,御史大夫高聲喊道:“太后留步!”

今日百官前來參加大朝會,除了推舉參知政事人選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彈劾劉娥。

劉娥這個主角要是走了,那他們的戲可就沒法子唱了。

劉娥被人喚住,回過身,惱怒的道:“你也想陪着呂夷簡一起去巡視天下?”

御史大夫不卑不亢的道:“朝廷若是需要,老臣願往。但在老臣離京之前,有一事想當面請教太后。”

劉娥知道御史大夫要問什麼,也知道御史大夫要說什麼。

她很想避開,但又避不開。

躲避不是長久解決問題的辦法,該面對的問題,她必須要面對。

劉娥怒氣衝衝的回到了自己的座前,坐定以後,冷聲道:“講!”

御史大夫拱了拱手,高聲道:“臣記得,大中祥符三年,先帝向世人宣告,言稱官家是太后所出,藉此冊立太后爲皇后,如今卻被證實,官家非太后所出。

既然太后是借官家生母的身份哄騙了世人,坐上了皇后之位。

又藉此坐上了太后之位。

如今真相大白,太后您哄騙了世人,是不是應該給世人一個交代?”

劉娥冷冷的盯着御史大夫,沉聲道:“你想要哀家給你一個怎樣的交代?”

御史大夫朗聲道:“此前天降示警,欽天監判爲女主昌。太后借官家生母的身份,爬上了皇后之位,又一躍成爲了太后。以後難保不會趁着官家年幼,效仿武周。

所以老臣懇請太后,自削後位,永居後宮。

如此一來,既給了世人一個交代,也破除了女主昌的謠言。”

頓了頓,御史大夫又道:“太后可能有所不知,近些日子,民間盛傳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直言太后當年假借剝了皮的狸貓,從李太妃身邊偷換了官家。

此事目前還只是在汴京城裡傳播,假以時日,必定會傳遍天下。

到那個時候,太后若是依然穩居在後位上,那天下間黎民百姓,該如何看待朝廷?

如何看待皇室?”

御史大夫盯着劉娥,沉聲道:“一個借子博寵的女人,有什麼資格居於母儀天下的後位上?”

“嘭!”

劉娥猛的一拍座椅的扶手,響聲傳遍大殿。

她站起身,直指御史大夫,咆哮道:“放肆!哀家的後位是先帝賜的,不是你們給的。先帝臨危之際,非但沒有罷黜哀家的後位,還許了哀家總攝國政之權。先帝都沒有質疑哀家有沒有資格居於後位,你憑什麼質疑?

你是在說先帝處事昏庸嗎?”

御史大夫面對劉娥的咆哮,非但沒有懼怕,反而認真的道:“先帝臨危之際,多次出現幻覺,做一兩件糊塗事,那也在所難免。”

劉娥怒目盯着御史大夫,喝道:“先帝屍骨未寒,你就如此指責先帝,此乃大不敬。來人吶,給哀家把這個對先帝不敬的賊人拖下去,亂棍打死。”

劉娥話音剛落,便有朝臣出班,阻止他。

“太后,我朝自立國以來,還尚未有人因爲上書言事獲罪。太后是想開歷史之先河嗎?”

“不錯,今日因爲御史大夫直言勸諫,太后就遷怒於人,他日誰還趕在朝堂上直言勸諫?若是朝堂上沒有一個人肯說真話,事事皆順着太后的心思,順着官家的心思,那麼國將不國。”

“……”

“太后若是要杖斃御史大夫,那就請連微臣一起杖斃吧。”

“……”

一瞬間,有十幾位官員跳出來幫御史大夫說話,還有四五個願意陪着御史大夫一起死。

他們齊齊盯着劉娥,似乎在告訴劉娥。

快點吧!給爺們來個痛快的!我們要是皺一皺眉頭,就跟你姓劉!

劉娥被他們氣的,渾身直哆嗦。

第0826章 骨中抽髓第0855章 誰是狼王?!第0395章 爲天下百姓說項?第0781章 波瀾再起!第0052章 大朝會(下)第0043章 欺軟怕硬劉從德揚帆遠航(十六)第0732章 小蘇洵,你別跑啊!第0086章 寇長生,瘋趙恆(二章合一)第0620章 銅臺關血戰第0522章 終至……第0283章 玩大了的川府交子鋪第0263章 回京(熱烈慶祝祖國七十週年華誕!)第0533章 人心貪婪第0024章 裝傻充愣第0534章 二十萬兵馬聚沙州第0479章 開刀第071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0155章 人越老,膽子越小第0968章 人形印鈔機第0999章 張賢妃?!第0228章 三方攻夏,遼人南侵第0059章 仙丹好煉,真假難辨第0938章 談判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第0580章 大宋朝最受寵的人第0898章 一日封百將!(今晚一個更,明天補!)第0783章 嫡長皇子第0478章 下榻第0992章 遙遠的西方局勢第0005章 不自量力的人(求收藏!求推薦!)第0730章 包拯很慌第0443章 躲不過去的麻煩第0094章 女刺客第0431章 囂張跋扈郭御女第0809章 忠僕第0264章 請誅丁謂第0257章 馬惹的禍端?第0477章 誰家還能沒點底蘊?第0985章 寇季教徒第0719章 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第0845章 楊文廣和王隨釋放出狼(三更一萬八搞定!)第0610章 不知死活第0488章 喜歡哭窮的角廝羅第0074章 向敏中的盤算第0819章 少爺,您坐江山不?第0109章 判詞第0205章 劉娥服軟揚帆遠航(一)第0231章 林特掉溝裡了?第0291章 花錢也是一件困難的事第0965章 雷霆掃穴?第0380章 重甲登場第0140章 司水郎中(今晚有事外出,回來晚了,抱歉)第0564章 大宋的脊樑立起來了第0727章 威風凜凜寇大爺第0828章 從防守到進攻,僅需一人第0929章 張狂的蘇洵第0826章 骨中抽髓揚帆遠航(十一) 中秋快樂!國慶快樂!第0349章 財帛動人心第0898章 一日封百將!(今晚一個更,明天補!)第0283章 玩大了的川府交子鋪揚帆遠航(十四)第0628章 將軍雖死,餘威猶在第0466章 自不量力的劉平第1025章 亡者氣息第0400章 枉做小人第0758章 真相?!第0072章 文德樓第0703章 矛盾初顯第0685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舊事教育王安石第0167章 平叛第0450章 百虎齊奔第0712章 武勳們的瘋狂!!第0698章 昭勳崇德閣第0350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0493章 難以拒絕!第0930章 換!第0522章 終至……揚帆遠航(十八)第0124章 快刀斬亂麻(二合一)第0861章 大決戰?!(今晚一更,梳理一下大綱,快被罵自閉了……)第0375章 約戰第0239章 藏不住秘密的宋人第0783章 嫡長皇子第0141章 太白經天第0908章 大秘密第0989章 紅妝!紅妝!第0856章 誰是狼王,我寇季說了算第0224章 遼軍大敗第0581章 五千年華夏,最可恨的人第0770章 劉亨顯蹤……第0995章 太子闖後宮,只爲柳樹皮?第0121章 見劉美第0140章 司水郎中(今晚有事外出,回來晚了,抱歉)第0613章 打不贏就去死!第0822章 深入骨髓奴性第0265章 告丁謂!第0779章 算計的明明白白的(今晚一更……大家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