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信足抵十萬兵!

明末時的黃河,經徐州,出海州入海。

基本上算是南直隸地區和山東地區的天然的分界線。

劉澤清和劉良佐部,總計十萬餘人,分兩路進抵黃河,窺視山東,並且開始造船準備渡河。

只要踏過了黃河,山東便是一馬平川。

據說逆子小皇帝的主力都被牽制在京城,山東新近光復,幾乎就沒有任何軍力。

基本上便是輕鬆收割的節奏。

劉澤清本就是山東總兵,因爲闖賊的進犯,迫使他南逃避難,如今又要再次入魯,說起來還真是唏噓短嘆。

對於山東頗爲熟悉的劉澤清,對於拿下山東,幾乎是胸有成竹。

過了黃河便是莒州,那是山東的南門戶,拿下莒州,大軍便可以長驅直入,侵入山東。

只是在劉澤清準備渡河作戰的時候,卻是收到了來自莒州的文信。

並非莒州縣令所寫。

而是出自山東巡撫李巖的文筆。

信曰:

巖聞劉澤清,劉良佐將軍攜大軍欲入山東。

山東地疲,民生凋敝,城牆失修,實難與二位將軍抗衡。

然巖既已受君命,巡撫山東,志當與山東共存亡,惟一死爾。

山東雖不濟,仍有甲兵數千,鄉兵萬餘。

巖在山東,若先聞劉澤清將軍拔城軍信,則傾山東之力,攻之,至死方休!

若先聞劉良佐將軍拔城軍信,則傾山東之力,攻之,亦至死方休!

決不食言!

大明軍閣大學士,山東巡撫,李巖。

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一。

劉澤清在讀完之後,緩緩的將手裡的信件放下。

手下的軍校,看的劉澤清的樣子,有些奇怪。

“總兵,渡船今日便可造好,明日便可渡過黃河。”

劉澤清沒有說話,將手裡的信件交給其他人傳閱。

李巖想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

他在山東等着軍報,劉澤清和劉良佐兩路大軍窺視山東,肯定打不過,所以告訴二劉。

兩路都不防守。

誰先動手,就只和誰拼命!

劉澤清手下的軍校看完信件後,一個個都面面相覷。

“看來這李巖是狗急跳牆了,若是如此,我軍或可暫不渡河,等劉良佐部進攻並與李巖接戰後,便可坐收漁翁之利。”有人提議道。

是的,按照信件上表達的意思,對於劉澤清部的最優決策便是如此。

東林雖然推舉了璐王做監國,形成了僞南明政權。

但是相應的,他們對於地方軍閥的控制力並沒有多少。

和朱慈主動撤掉文臣對武將節制的手段不同,東林無法控制軍閥並非是不想控制,實在是因爲尾大不掉的控制不住。

只能用利益去交換去綁定,而無法用強制的命令。

這樣的結果是,無論是劉澤清還是劉亮佐,亦或者是左良玉都是心懷鬼胎,他們所作所爲的出發點並非爲了清君側,並非爲了國家,而是全部爲着自身的利益。

劉澤清知道,亂世之中保存自己的實力纔是王道。

如果他和李巖的交戰導致劉亮佐左手漁翁之利,趁機做大,那不是劉澤清想要看到的。

所以劉澤清手下的軍校的進言,的確是劉澤清目前的最好選擇。

然而……卻忽略了一個點。

劉良佐能同樣位列總兵,亦不是個傻子。

他能莽撞的率先進攻,讓他們劉澤清部坐收漁利麼?

顯然……不能。

實際上,在劉良佐部兵臨徐州以北的嶧縣時,同樣也收到了來自於嶧縣的信件。

當然這封信件和之前的一毛一樣。

手筆出自於李巖。

本來準備直接攻城的劉良佐,在接到信件後,立刻收束了手下。

暫停行動。

這是李巖的計謀,亦是陽謀,無論是劉良佐還是劉澤清,其實都能明白李巖的這條計策的用意。

然而……卻對此無計可施。

終其原因,乃是他們心中那並非真心實意爲國效命的小算盤在作祟。

倘若有一個人不計得失的捋袖子就上去幹,李巖的這條計策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

一封信件,彷彿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在劉澤清和劉良佐的頭頂之上。

在這張大網之下,明明在軍力上佔有絕對優勢的他們,卻被束縛的寸步難行。

甚至於向來喜歡縱兵劫掠百姓的劉澤清,連山東的百姓都不敢動一分。

沒有動用一兵一卒。

李巖用分發給前線各縣府的一封信,將僞南明的北伐大軍鎖死在了黃河一線,不敢妄動一分!

……

當李巖得知南方的兩路軍隊在受到信件後,都沒有任何動作,無疑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他也十分緊張於計策能否奏效,現在看來,無疑是慶幸的。

南方謀反,實在是給北京的局勢雪上加霜,他手上是沒兵去平定南方的。

只能希望能拖住一天是一天,等到北方的戰鬥出了結果,等到聖上從海陸歸來。

如何處理南方的問題,便只等着聖上來決策了。

說到聖上。

登州的海船已經造好,熟悉水性的水兵也已經招募完畢。

在四月二十七的時候。

由紅娘子親自統領的十五艘大船出港……直奔遼東而去。

送走了老婆後,李岩心裡有些空嘮嘮的,這還沒見面幾天,牀都還沒暖熱,便又要分別。

心裡雖然不捨,但也知道如今乃是大明生死存亡之時,卻實在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

聖上都敢親去遼東,他李巖又怎能捨不得媳婦?

二十八日。

還在登州的李巖收到了濟寧府的彙報,說是有個叫閻應元的人……自稱是什麼義勇營的總督,帶着一夥鄉兵途徑濟寧府,準備北上勤王。

希望獲得濟寧府的給養,卻沒有朝廷的任命文書。

濟寧府不敢擅斷,請巡撫示下。

閻應元。

義勇營。

這名詞似乎在哪裡聽過啊。

李巖在登州來回踱步,想了想,還真有些熟悉。

哪裡呢?哪裡呢?

叮咚!

李巖頭上冒出了個燈泡。

那似乎還是他沒來山東之前的時候。

聖上在得知山東光復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並非是讓他來節制山東。

而是派了快馬去江陰招一個人入京。

如果沒記錯……那個人就是閻應元。

如果沒記錯……給他的職責正是組建義勇營。

奇怪了……不是給他下聖旨了麼,怎麼會沒朝廷任命文書?莫非被他拿入擦屁股了?

第九十九章 死士第一百四十四章 封還獲罪第一百一十章 燎原第四百九十五章 會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家堡第二百九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遼寧皇帝最後的瘋狂第二百七十五章 會審第七十二章 吳三桂第四百四十九章 求生欲第六十九章 認知不協調第四百九十七章 匍匐第四十一章 收民心(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察哈浩特第三百九十四章 向着草原奔跑第四百九十二章 東南視角第三百二十六章 準備落葉歸根的孔家第八十八章 崩盤第三百四十九章 人設崩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家堡第四百六十七章 小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煎熬的等候第四百六十八章 北庭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山東的航行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一百九十章 京城巷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失落的李定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暴跳的李巖第四百二十七章 鹹魚第八十二章 薛義成小傳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三百八十章 被耍的葡萄牙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最後的戰役第七十二章 吳三桂第四百八十六章 受降第三百六十章 嗅到的機會第六十三章 練兵(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七十四章 抄傢伙第四十五章 收民心(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絕望般的壓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慈的回覆第一百一十五章 獠牙第二百七十三章 甲申七君子第四十四章 收民心(四)第五章 茶樓密會第一百零五章 更爲強大的敵人第三百零二章 有些迷茫的方以智第四百三十七章 攪屎棍第一百八十七章 思密達的水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計取雲南(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跳河的錢謙益第二百九十九章 放飛自我的武將第七十三章 亡命天使第二百九十一章 軍備發展第一百九十四章 瀋陽城的曙光第一百九十章 京城巷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邪教第一百八十九章 陷入絕境的北京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敗第三百五十章 袁承志和劉宗敏第二百零三章 撲街的大玉兒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山東的航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略方針第三十一章 至高的力量(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一課第六十四章 京城之間第三百六十二章 取潼關第七十一章 以暴制暴第四百二十四章 西軍殘黨第二十九章 最後的清剿(六)第八章 激情演說(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四十九章 人設崩塌第四百四十五章 全線圍剿第九十二章 仁君第二百三十章 千里快遞第一百一十五章 獠牙第三百三十三章 敗戰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鹹魚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尾第一百六十九章 北伐軍的行進。第三十章 至高的力量(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做不到啊做不到第三百零二章 有些迷茫的方以智第二百一十九章 福臨是你兒子麼?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或是一別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產(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八十一章 衝動第四十九章 穩定京師(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三十章 吳三桂的最終決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一百七十四章 複雜的倫理關係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國來朝第一百六十九章 北伐軍的行進。第一百七十八章 似乎會發生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