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北伐軍的行進。

“哪句?”李巖好奇的問道。

閻應元頓了頓,繼而道。

“象雖一丈,猶怕碩鼠,蛇雖狡毒,亦有七寸。”閻應元臉色平靜,似乎只是在陳述一句很尋常的一句話。

然而李巖聽後,卻隱有觸動,他明白了閻應元的意思,明顯是在說敵人雖強,卻並非無懈可擊,而面對強大的敵人,則必須尋找敵人的弱點。

以小搏大,以弱勝強,便是這個道理。

雖然閻應元並沒有說的更詳細,建奴的弱點和七寸在哪裡,但僅僅只是這個思路,就已經讓他遠非尋常將領可以相比。

在某種程度上,聖上目前出奇兵入建奴腹地,亦是有如此的思量,而面前的閻應元,在他突兀的問題前,並沒有如同一般人一樣,或是表達爲國死戰的決心,或是表現出任何忌憚。

自始至終,閻應元都非常冷靜。哪怕大火燒到他屁股上,都不會讓他驚慌的感覺。

一軍之中,絕不缺悍勇之將,也絕不缺畏死之將,缺的是什麼?缺的正是能夠時時刻刻保持着冷靜的將領!這樣的將領,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又應該去做什麼!

僅僅是幾句話的交談,令李巖對閻應元有了初步的瞭解,這樣……的人,確實有才!

並且……李巖感覺,雖然沒見過他的真實戰績,但肯定要比王先通或張慶臻等將領要強上很多!

聖上果然眼光毒辣啊!

“閻總督原本是……”李巖問道。

“某人不才,本只是縣中典史,因故坐事,去職回家。”

典史……小的不入流,那麼問題來了,聖上是怎麼發掘出的這個人?

在進一步的詳談中,李巖逐步瞭解了閻應元,他本是京畿通州人士,雖說是通州人,但自小就跟隨着父母去了江陰,便再沒有返回北方。

而聖上從小深居廟堂,更不可能踏出京城一步,又如何能夠知道閻應元的存在,並特意發掘出來?

以至於說,連閻應元本人都不清楚,他是如何得到聖上的垂青,招他入京。

李巖很聰明,聰明的人,想的都比較多,閻應元或許是大才,但那個能在千里之外,慧眼識珠的聖上那纔是真的鬼才。

聖上若不是有通天曉地之能,都很難解釋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

於是乎,朱慈在李岩心中的形象更加朦朧的高大了幾分,即使他是一個不信鬼神的人,對於朱慈也有一種超出君臣之間的敬畏之感。

當然,在防守山東之餘,李巖還是想爲朝廷多分擔一些。

“本官見閻總督所部鄉兵,裝備簡略,實難與敵一戰,濟寧城中亦有兵甲器具,可供總督。”

“多謝李巡撫!”閻應元並沒有拒絕,他手下的人本都是良民,打架鬥毆綽綽有餘,但要是和正規軍打,那隻能被爆錘。

訓練估計是來不及,最起碼有一定的裝備基礎,卻是雪中送炭。

當然,閻應元帶的人也只有八百而已。

相比於建奴的數十萬大軍,都不夠填牙縫的。

李巖本打算幫助閻應元填一些人給他,增加點人數。

但是接受了糧秣補給和裝備補給的閻應元,很有個性的拒絕了。

“某人所部人雖少,卻上下一心,惟某人之命,山東兒郎雖悍勇,非合某人之心。”

“軍可不多,亦可不精,但需人人各司其職,服從將令,方爲強軍。”

這些都是閻應元個人總結出來的哲理。

甚至於李巖都沒聽過,但是對於如此的言論,李巖卻十分贊同,也確實如此。

而李巖對於閻應元的觀感也大爲提升,不僅僅是因爲他的獨特才能,更是因爲……他和自己有些像,不喜歡巴結別人,有什麼說什麼,該做什麼做什麼。

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但確實如此亂世,亦或者說是朝廷最急需的一類人才。

“聽君一席話,巖深表敬佩,他日以兄之大才,封侯列爵可期矣!”不知不覺間,李巖已經不以他巡撫的身份而自視甚高,甚至於還親切的按照年齡,稱呼閻應元爲兄。

只是,閻應元似乎是屬聖上的,仍然是一副面癱的表情,看不出喜怒。“某人北上勤王,並非爲名逐利,實在只是覺得,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便是無愧於心。”

“上對的起朝廷,下對的起父母,爲將者帶兵殺敵,爲官者安撫黎民,僅此而已……”

閻應元淡淡的說道,卻讓李巖頗爲激動,別看老閻一副五大三粗的樣子,和麪色如玉的李巖相比就是兩個物種。

但閻應元的話,更加讓李巖覺得,他們便是那一丘之貉。

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如今道同,便是推心置腹。

李巖拉住閻應元的大手,亦是說道。“兄之言亦合吾心,實在是相見恨晚!如不嫌棄,你我二人結兄弟可好!一起爲朝廷盡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既是巡撫謬賞,某人又怎地推辭!那便效法關張,你我二人結爲兄弟!”

“不求同年同日生。”

“但求同年同日死!”

“閻兄!”

“巖弟!”

李巖和閻應元結爲兄弟,當然只是順便的小事,但對於閻應元來說,幫助可是很大。

由於李巖有着專斷山東軍政的權力,雖然沒實兵,但有實名。

閻應元有實兵,卻無實名,兩者一合,閻應元北上勤王的名號也正了。

李巖在權限內,授予閻應元登萊總兵的名號,並配了相應的任命文書。

凡在山東境內,所路過的州縣,都應極力配合,幫助其儘快北上,援助京師。

……

四月二十四……

蒙古大草原。

由於傷員拖慢了行軍節奏,朱慈北伐的大軍速度也降下來許多。

這樣的速度下,難免會讓蒙古人發現行軍路線和蹤跡,以至於沿途的蒙古各旗都有所防備。

當然……蒙古人防不防備沒有任何差別,反正當朱慈的騎兵踏過,便只有燃燒的帳篷,屍骸遍地。

沒有馬的他們,哪怕是想着捲鋪蓋逃跑……都十分的困難。

如今,橫在朱慈和瀋陽之間,只有最後一道難關。

第四十四章 收民心(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匍匐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四百一十三章 閉上的雙眼第二十八章 最後的清剿(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有點懵逼的石柱小朋友第五十八章 全力生產(二)第五百零六章 必須嚴懲第二百九十七章 家門不幸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一次的衝擊第二十二章 京城誅奸侫(十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爲孔家“正名”第三百零五章 左良玉和李巖的對峙第三百九十五章 抓奴進行時第三百六十一章 硬仗第八十一章 京城余余事第六十五章 可憐兮兮的槿孃兒第四百四十四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三章 閉上的雙眼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忠犬第二百六十章 匯師第四百五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三百五十章 袁承志和劉宗敏第三百六十章 嗅到的機會第二百零八章 敵我不明思密達第二百零二章 試圖逃脫的大玉兒(3/3)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京的盤算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進行時(1/3)第三百六十六章 好好學習第二百零二章 試圖逃脫的大玉兒(3/3)第五十六章 政事決議(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柱民生第三百七十七章 雨與槍第三十七章 登極建元(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軍部署,大戰在即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跳河的錢謙益第一百五十六章 火光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柱民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籠中之鳥第二百八十六章 東林破滅第四百三十九章 舉棋不定第四百三十八章 有點虛第三百七十一章 佯攻第二十二章 京城誅奸侫(十一)第三十八章 登基建元(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捷報第四百零九章 石柱保衛戰(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平推第二百二十五章 瑟瑟發抖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四百九十八章 輕鬆搞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閻應元第二百七十二章 可不可以來點創新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明世界盃第五十八章 全力生產(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駙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瀋陽第二百零八章 敵我不明思密達第三百二十六章 準備落葉歸根的孔家第二十一章 京城誅奸侫(十)第一百六十九章 北伐軍的行進。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反攻前的準備第六十章 全力生產(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壓着火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第三百零六章 黃得功的野望第八章 激情演說(一)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五百零八章 無法改變的結局第三百三十四章 混亂的陝西第二百四十四章 登州之失第二百九十一章 軍備發展第五十二章 穩定京師(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頭疼的錦衣衛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家堡第一百六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八十一章 衝動第二十章 京城誅奸侫(九)第十三章 京城誅奸侫(二)第五十一章 穩定京師(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扮豬吃虎閻傲天(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北伐軍的行進。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自成逃跑記第四百七十五章 很不甘心的夏完淳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有傷天和第四百三十九章 舉棋不定第四百一十三章 閉上的雙眼第二百零三章 撲街的大玉兒第三百二十四章 空白的歷史第二百九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八十七章 有點懵逼的石柱小朋友第一章 魂穿與兩個公主第四百七十五章 很不甘心的夏完淳第二百二十二章 平推第三百七十四章 進擊的秦良玉第四百八十八章 二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