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

奧地利司令本德爾面容嚴峻,奧軍在一開始的推進速度很快,從斯洛伐克出兵,奧地利人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阻礙。但是隨着越接近華沙,奧軍所面對的壓力就越來越大了。他所派出去的騎兵斥候,在這幾天損失都很大,顯然德國人和波蘭人也同時在派遣大量的騎兵偵察戰場的情況。逃回來的奧地利騎兵的慘狀讓本德爾有些難以置信,在他想來,奧地利的騎兵們向來都是最驕傲和頑強的士兵,沒有想到他們卻像是見了鬼一樣,很多人甚至失魂落魄,顯然是戰後創傷。

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的敵人給了他們難以揮散的夢魘!

這讓本德爾覺得很棘手,奧軍是唯一從南方趕往戰場的三國聯軍,也就是說,他不得不在這時候獨抗德國人。德國人顯然已經設好了天羅地網等着奧軍鑽過來,本德爾不欲同德軍硬抗,所以他選擇在維斯瓦河畔的瓦爾卡暫時停住進軍的腳步,等俄軍和普軍趕來再展開進一步的行動。

德軍不好對付,這是歐洲軍隊的一個共識。本德爾在奧軍之中不算是最資深的,另一位陸軍統帥克勒法伊特在之前對德國人的戰爭中就被打得一敗塗地,這一次不被奧皇信任,所以換上了本德爾。克勒法伊特實際上也沒有閒着,這位將軍正在奧地利組織兵力,阻擋拿破崙等人從巴伐利亞威脅奧地利的軍事企圖。

只是本德爾雖然打算不繼續進軍了,但是德軍卻不會退,布呂歇爾在不知道本德爾實際上已經停下腳步的時候,就下令德軍發動攻勢。本德爾根本想不到德國人的速度如此之快,布呂歇爾命令德軍一部強行軍,跨越上百公里,出現在了奧軍的後路,截斷了奧軍向南後撤的可能軌跡。同時正面集合了德軍多大六個師多達九萬多人的兵力,猛攻奧軍的正面。同時科希丘什科帶領的波蘭人民革命軍則迂迴到了奧軍的左側,對奧軍大體上形成了一個三面合圍的狀態。

這並不能怪本德爾太過大意,他根據情報只判斷德軍的主力還距離自己有段距離,附近出現的基本上只是德國人的偵察騎兵。而且他還進行了一定的防禦部署,確保自己的陣勢穩定平衡。

可是德國人的速度有些讓他出乎意料,南下的德軍在一個小時之內就突破了奧軍左翼鎮守部隊的防禦,並且義無反顧地繼續向南,最後向後一插,使得奧軍的後路徹底被截斷。而這支南下部隊的空檔,很快又被波蘭人民革命軍給補上,使得本德爾發現自己居然出人意料地就被包圍了。

雖然奧軍的武器裝備更新很多,但是軍官將領們的指揮思想還是偏老一套的。要是本德爾打出這麼一套部署,他至少需要半個周的時間,可是德國人居然短短的兩天內,就把奧地利人圈在了自己的包圍圈中,讓本德爾大驚失色。

在本德爾還在驚恐自己已經被敵人圍住的時候,布呂歇爾正面的攻勢也到了。彈藥並不是特別充足的布呂歇爾還是竭盡所能,在戰前使自己的炮兵獲得了至少兩個基數的炮彈,隨後他的炮兵們對奧軍展開了猛轟。

奧軍倉促之間也利用炮兵進行對轟,不過相比起德國人的火力就多少有些不值一提了。本德爾聰明地派出騎兵部隊,企圖從側翼去騷擾布呂歇爾的大軍,不過這一波騎兵很快就被打退了。德軍穩固的陣型加上機槍,很快就讓奧地利的騎兵們變成了一堆屍體和倉皇的逃兵。

戰爭演變到今天這個狀態,基本上全歐洲的將軍們都在學打塹壕戰。本德爾自然也不例外,雖然驚訝於德國人的速度,但是本德爾還是讓他的士兵們在陣地上挖出了一條條的壕溝。

在前線指揮所中的沙恩霍斯特嚴肅地對布呂歇爾說道:“我們的後勤問題現在非常巨大,爲了打這場截擊戰,我們的士兵輕裝攜行,只攜帶了兩天使用的彈藥和補給。特別是我們進行抄截的敵後部隊,實際不管是食品還是彈藥都是十分不充足的。我們甚至不得不要求波蘭國革的同志協助我們,發動當地人爲我們籌集糧草。更要命的是我們的彈藥,兩天之後,恐怕我們就得跟奧地利人肉搏了。”

布呂歇爾也是嘆氣道:“之前總是聽唐軍的軍官們討論,說現代的戰爭後勤是決定勝負的第一條件,當時我還反駁,現在想來,還真的是有些幼稚了。我們在戰場上沒有鐵路,也沒有足夠的汽車,所有的物資都是靠着馬車運送的,壓力十分的巨大。但是從我們獲得的情況來看,奧地利人面對現代的戰爭也同樣是缺乏經驗的,他們跟我們一樣,隨部隊前行的後勤輜重,根本不足以他們十萬人進行長期作戰,更不要說我們抄了他們的補給線,他們現在同樣也是缺少彈藥和糧草的情況,狀況只會比我們更糟糕。擊敗了他們,爭取到時間,我們就能夠從大唐獲得更多的補給品,而普魯士和俄羅斯呢?普魯士已經丟了自己的老巢,根本談不上補給的問題了,現在全靠俄羅斯的接濟,而俄羅斯那羣傢伙們,顯然在此時準備也不足,也不足以支撐他們繼續向我們進攻。”

布呂歇爾其實判斷的一點都沒有錯,沙俄確實在最初就囤積了不少武器和補給,用於瓜分波蘭的軍事行動,但是現在戰爭擴大化,俄軍大量補充進來,再加上普魯士這個累贅,消耗的物資是一個天文數字,更不要說冬天就在眼前了,不要指望在凜冬的東歐大地上,俄羅斯人能夠將給二十萬人的糧草和彈藥輸送到波蘭來。

布呂歇爾認爲,實際只要能夠撐住局面,一方沒有崩潰,那麼這場戰爭拖下去,對沙俄和奧地利的傷害遠比對德國更大。

161 遠征軍準備起航(上)418 世界038 擴軍827 新聞輸出215 輿情(上)422 一七七八(上)128 婚宴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717 華沙會戰(十五):航空兵出動389 吞武裡之戰(五)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678 兩線283 “虛張聲勢”722 秩序制定(上)629 新的三個條件238 擒龍(七)366 婆羅洲戰爭(中)228 路況847 新移民潮380 一七八一592 音樂會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511三級會議699 內鬥698 受降與危機924 保護航線699 內鬥516 家居630 修約896 狂造346 江南(八)802 認可593 蒂****特斯802 認可363 唐甲069 農祿神616 抵賴034 阿爾普爾科476 彼端617 威脅與妥協673 初戰英吉利(中)358 紅顏醉(九)350 紅顏醉(一)081 碰壁之後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164 唐人的智慧734 北印度海外領268 公案478 罪魁404 告官潮145 接近紐約606 野心勃勃172 聖奧古斯丁647 海軍五年計劃927 決戰日德蘭(二)773 營救210 外籍兵團217 輿情(下)275 美國大商人(上)638 法德宣戰350 紅顏醉(一)405 孟雲622 突然演習281 兵源306 剛需450 推翻113 送完再賣624 對棋880 歐洲聯合年455 炸藥359 紅顏醉(十)462 西海岸戰區(下)668 真正圖謀(中)047 灌溉楔子048 勞動力缺口743 江戊伯380 一七八一749 波斯852 武器測試019 報復719 華沙會戰(十七):鷹擊831 無妄之災185 借兵756 五國之議169 俘虜建築隊895 改裝210 外籍兵團453 友誼480 墨西哥城之戰(中)663 小規模殖民210 外籍兵團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301 形勢476 彼端167 《費城協議》863 糧802 認可049 怒火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