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善後

紀昀把唐人交給他的那份新約,帶回了宮中,嘉慶不敢不從。比起乾隆,嘉慶從根本上就缺乏作爲一個英武皇帝的素質,他志大才疏,又優柔寡斷,在順境的時候過於驕傲,而在逆境的時候又容易服軟。當看到自己的皇位可能出現動搖時,嘉慶喪失了其他任何抵抗的念頭,乖乖的同意了唐人的要求。

兩國沒有簽訂一個具體善後的條約,實際上大唐提出的三個條件,分別是用不同方式來完成實現的。第一個條件僅限於口頭,不落於紙面,當然其實這一條也是最沒有什麼用的。遭了這次無妄之災,嘉慶和清廷也不可能繼續在青州案之上糾纏唐人了。大唐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是清國可以隨便拿捏的對象。

第二個條件則是通過“兩軍合作”來完成的,這自然也是簽約,不過是單獨的雙方聯合演習的備忘錄和兵部-國防部之間的聯絡和財務轉移。

最後一個也就是修約,耗時也最長,雖然基本上清廷不存在討價還價的餘地,但是要通過條約,還是要逐條審議,最終簽訂大約也要一個多月以後了。當然從嘉慶點頭的時刻起,全國扣押的移民都要如數釋放,並且禮送上大唐的移民船。

謝金武率領的大唐陸軍第一旅也沒有那麼快的從京師外圍撤出,這是來自於白南的交待,他需要給清廷一定的壓力,防止他們在進行任何決定之前變卦。

這場名爲演習實爲戰爭的衝突,時間短,烈度也不算高,不過卻暴露出了清軍許多的問題。禁衛軍指揮僵化、行動遲鈍,遭到重挫之後便無絲毫再戰之力。第二鎮被擊潰以後,剩餘的兩個鎮居然不敢在城外繼續與唐軍糾纏,直接入城不打了。

更讓人窩火的還有華北新軍的部隊,這些人馬雖然在武器裝備上遜於禁衛軍,但也是嘉慶寄予厚望的,前後華北新軍只有少量的部隊跟唐軍發生交火,都是在損失不大的情況下自己主動撤出了戰鬥。而且多次發生明明唐軍就在眼前,避而不擊的現象。到禁衛軍慘敗,華北新軍甚至停止了行動的腳步,就在外圍看着唐軍揍禁衛軍,連個幫忙介入的打算都沒有。

這些因素也最終造成了嘉慶在京畿駐有十萬兵馬,卻沒有打過只有一萬人的大唐陸軍第一旅的情況。清軍從上到下,作戰消極,沒有進取心,而且一遭到挫折就發生崩潰,讓清廷大爲尷尬。

戰後,佔據兵部尚書位置多年,甚至有希望再進一步成爲殿閣學士的福康安,最終迫於壓力引咎辭職。儘管嘉慶憐福康安其才,但是在這次的衝突中,福康安幾乎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且禁衛軍和新軍的不堪用,也使他難逃其責,最終不得不選擇引咎辭職。

接任者同樣是一個滿人,朝中堪用的滿人大臣本來就不多了,這次拉過來頂缸的是慶桂,鑲黃旗人士,京城事變的時候恰在外任職,逃過一劫。新政之後也有一些表現,曾任西北軍區的司令,軍銜中將,不久前剛剛提爲上將,本就有用他替代福康安的打算。不過那時候的替代是福康安升遷,慶桂補位,現在福康安直接退了下來,就由慶桂接替了。

嘉慶在這次的事件之後變得異常沉默,甚至多次的內閣會議都沒有參加,嘉慶變得深居簡出,也沒有再發表什麼自己的看法。不清楚他究竟是心灰意冷,還是刻意保持低調,以免再度觸怒唐人。

清禁衛軍司令德楞泰在戰後開始重整禁衛軍,不過也僅限於在組織上重整。原本被唐軍俘虜的禁衛軍士兵也被放了回來,雖然第二鎮損失嚴重,不過最起碼德楞泰還能留住第二鎮的一個架子。令德楞泰覺得麻煩的是,在衝突中清軍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尤其是損失了上百門珍貴的野戰炮,這些火炮都是每門上千唐元購買來的,一戰下來相當於打沒了幾十萬元。

繳獲的清軍武器唐軍自然不可能重新交還給清軍,雖然他們自己用也不可能,不過收集起來便宜發賣到別的國家去,也是不錯的生財之道。而且沒了這些槍炮,清廷勢必還要再購買,那時候大唐的軍火商又可以再從清廷身上賺一筆。

太平洋之上,一艘萬噸移民船正在以16節的速度開往珈州。船甲板上,一些移民們正在自由活動着,比起另一位面中販運豬仔的移民船,大唐的移民船要自由得多,移民們雖然也要接受管制,但是也能自己在船上走走,到甲板上透透氣什麼的。

樑春興望着西邊,大海茫茫,看不到盡頭,天色稍稍有些陰,海風也不小。

師禕德走過來,問道:“已經開始懷念故土了嗎?”

樑春興嘆息道:“這次走得實在是太突然了,根本沒有預料到啊。”

師禕德道:“其實從開始做那事情開始,我就知道在青州府不可能呆一輩子了。”

樑春興道:“師大人您不是青州人,對那裡自然沒有太多感情,可我是土生土長的青州人,在那裡過了一輩子,這一遭把全家老小都接出來,想着再不可能回去,這心裡怎麼也不是個滋味啊。”

師禕德同樣將視線放向西邊,良久他說道:“你覺得,這大清朝,還能再持續幾年國祚?”

樑春興一驚,問道:“師大人您是什麼意思?”

“唐人已經在清國經營了十多年,雖說治政的還是朝廷,但是現在這朝廷已經越來越淪爲唐人獲利的一個途徑了。這唐人究竟還是華夏人,是不可能對着祖宗土地沒有想法的。唐人也越發不滿足於靠着效率低下的朝廷來統治這個國家,總有一天,他們會擼起袖子自己動手的。那時候,就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了。”

樑春興道:“若是真有這一天,那我等還是能再回到家鄉的了。”

師禕德道:“我是不打算回去了,靠着幫唐人做事,也算是攢下了不少錢。看看在那北美尋一個公務員做做,安安生生地享福,在哪裡過也都是一樣的。”

387 吞武裡之戰(三)242 擒龍(十一)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149 波士頓攻城戰432 憂思648 國王之死950 葡萄牙政變434 福興470 東西夾擊812 朝鮮559 統一計劃498 報應不爽(上)548逆轉來逆轉去854 地方主義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525 江面水戰419 種子(上)349 江南造船廠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947 服軟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401 入真臘858 全球航行046 遊街誇功279 戰事總結451 國家安全會議115 人非210 外籍兵團838 青年說845 三八艦隊453 友誼723 秩序制定(下)647 海軍五年計劃361 紅顏醉(十二)468 第七旅309 太平洋鐵路238 擒龍(七)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719 華沙會戰(十七):鷹擊876 地面壓迫954 愛爾蘭獨立103 通用和一汽544鬆平之政559 統一計劃543陸軍籌謀610 青州案(四)611 青州案(五)573 萊比錫戰役(五)236 擒龍(五)288 戰山海(中)871 俄土再戰017 遇襲507 最終停戰(中)795 武昌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492 不妥協237 擒龍(六)223 南固威島324 辦薩載727 瓜分瑞士832 哈利法克斯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568 大戰的肇始390 吞武裡之戰(六)696 金錢執政730 小職員570 萊比錫戰役(二)176 內陸殖民233 擒龍(二)820 特殊組織(番外)202 庫克船長735 八十萬雄兵342 江南(四)491 脅迫081 碰壁之後211 北海道288 戰山海(中)678 兩線231 時間膠囊576 萊比錫戰役(六)097 風轉556 第一國際大會(上)822 兜售(上)282 薛嶽出山402 聖母之心869 聯合之心190 天花危機(中)063 舊金山建市776 拳亂(二)331 獻計307 制憲會議(上)866 盟約停止018 獵騎解圍951 倒下的西班牙930 決戰日德蘭(五)732 插手印度828 成長的美國598 萃英會(上)817 交通建設590 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