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阿爾薩斯洛林

斯特拉斯堡的烽火點燃,整個城市中的革命者們就此被喚醒,人們用木棒和叉子敲開了市政廳的大門,焦急地將一面德國國旗插在了市政廳的旗杆上面。與此同時,在南錫、在默茲、在孚日,革命羣衆們做着相同的事情。

不知道出於怎樣的念頭,駐守在阿爾薩斯洛林的法國萊茵軍團並沒有對革命者們進行恐怖的鎮壓,他們彷彿像是沒有看到這一切似的,而革命者也沒有去攻擊萊茵軍團的駐地,從而局面出現了一種詭異的平靜。

卻說阿爾薩斯洛林的歸屬,其實也是一本爛賬。白南這一代人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上都學過都德的《最後一課》,其中老師和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讓人動容。不過後來有人打槍說,明明阿爾薩斯洛林人是說法語的,就算是被強令說別的語言,也應該是說法語纔對。之後又有人出來解釋,雖然阿爾薩斯洛林人確實是以德語爲母語的,但實際上更加認同法國,所以最後一課中的場面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歷史上,關於阿爾薩斯洛林的歸屬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九世紀。加洛林王朝興起於洛林的梅斯地區,定都於離阿爾薩斯-洛林不遠的亞琛。查理曼創立了一個統一西歐的大帝國,然而到他的繼承人虔誠者路易時期,維繫和傳承這個廣闊的帝國變得困難重重。公元843年,虔誠者路易的三個兒子根據公平原則簽訂了裂土封王的《凡爾登條約》。根據條約,帝國被分割爲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三個部分,這三個王國分別是今天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前身。阿爾薩斯-洛林此時歸屬於中法蘭克王國。但是,中法蘭克王國領土狹長,阿爾卑斯山以北的領土易攻難守,僅十年後,東西法蘭克國王就輕鬆穿越邊界,在阿爾薩斯境內的斯特拉斯堡會盟討伐中法蘭克國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作爲加洛林王朝的“龍興之地”,從此成爲東西兩大強鄰爭奪的重要目標。西法蘭克王國的禿頭查理先拔頭籌,於869年吞併了洛塔爾吉王國,開啓了第一次爭奪阿爾薩斯-洛林的“百年戰爭”。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多次易主,直至9世紀末,由於西法蘭克王國發生王朝更迭,取代東法蘭克王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才穩定控制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然而從13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威日益衰落,帝國核心領地從今天德國西南部的士瓦本變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原本處於帝國核心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逐步滑落到帝國的邊緣,神聖羅馬帝國對阿爾薩斯-洛林的政治控制也日益鬆弛,當地諸多教俗領主逐漸獲得了事實上的自治地位。16至18世紀,法國爲了打破哈布斯堡王朝的包圍圈(當時奧地利、荷蘭和西班牙法國幾個主要鄰國都是哈布斯堡家族領地),逐步吞併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因爲此地既是連接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領地和尼德蘭領地的南北走廊,也是連接法國和德意志的東西要道。

效忠於法國,卻不是法國人,爲了維持波旁王朝在阿爾薩斯洛林的統治,波旁王朝給予了這一地區不少的優惠政策,比如在法國新教合法地位被廢除後,阿爾薩斯仍舊允許信仰新教。

波旁王朝給阿爾薩斯-洛林帶來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但是當地居民對法國人的身份並不認同,他們只是因爲法國能提供安全的環境才選擇效忠法國,在戰亂頻仍的德意志,安全是昂貴的奢侈品。

可一切隨着德意志革命的勝利而終結了。

一個叫作卡爾?馬恩斯的德裔猶太人,從大唐取來了國際主義的火種,並使其在德意志的土地上熊熊燃燒起來。這場戰爭中,初生的德意志共和國,依靠着國際主義的偉大信仰和自己堅定的勇氣,最終擊敗了兩個歐洲強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統一了除勃蘭登堡等少數地區以外的德意志地區。

更重要的是,由於德意志國革的先進性,嚴密的組織和可靠的執行力,再加上一點來自大唐的援助,這場革命極爲徹底,也使得成果格外豐碩。平等自由等精神深入人心,如猶太等一直被歧視的民族獲得了地位,而且由於有着大唐現成的發展經驗以及援助,德國的經濟發展欣欣向榮,出現了極大的進步。

這些都使得阿爾薩斯洛林人變得眼熱。他們效忠於法國,是因爲法國能夠給予他們安全保障,而現在法國現在反而是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德國強大到可以直接擊敗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個強國,背後還有世界頭號強國大唐的支持。那麼,成爲德國人顯然比成爲法國人更有吸引力了。

在這個時候,同一民族和同一語言的優勢才最終有了一定體現。

在十年前,阿爾薩斯洛林就初步有了一部分人在傳播國際主義的思想,德國建國之後,一條萊茵河自然也阻止不了大量承載着國際主義思想精華的小冊子來到這裡。雖然同時法國大革命思想也在傳播中,但是德意志革命的成功似乎給了這裡的人們更多的信心,所以加入國革的人也逐漸增多。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國革黨相對獨立,甚至不隸屬於法蘭西國革,這也使得他們操作一些事情的時候擁有更多的自主性。

當然去法入德這樣的大事,必須經過第一國際的點頭同意。而德意志國革方面對於阿爾薩斯洛林也有着很大想法,畢竟德國的萊茵魯爾區擁有大量的煤炭儲量,但是卻缺少鐵礦,發展鋼鐵行業這一工業核心產業,就瘸了一腿。而洛林則擁有大鐵礦,足以使得德國鋼鐵工業起飛,所以德意志國革從接觸阿爾薩斯洛林國革以後,就給予了各方面的支持,希望這件事可以最終實現。

409 反擊115 人非004 統計960 尾聲456 災難769 孫先生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512 大革命的開幕456 災難143 躊躇520 兩個選擇839 巧舌如簧192 陰暗面904 覆滅黑海艦隊566 普魯士的國王556 第一國際大會(上)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420 種子(下)960 尾聲927 決戰日德蘭(二)197 只接受無條件投降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924 保護航線628 事變再演?731 殖民大時代413 阿姆斯特丹條約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617 威脅與妥協166 真正的野望176 內陸殖民254 主動防禦774 引咎615 對抗518 阮惠430 抵滬375 上海生意(中)203 檀香山959 大一統456 災難513 大革命之大唐應對746 石油的誘惑523 炮艇入河195 五輪之後你再上258 盧小毛請客555回到德意志075 抵達香港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609 青州案(三)452 野心勃勃113 送完再賣936 決戰日德蘭(十一)898 貿易挑戰831 無妄之災690 父與子030 出使486 陣之團302 廣州城破187 禁鳥槍639 梅斯戰役(上)735 八十萬雄兵891 人口大遷移606 野心勃勃120 馬德里之行(下)664 獅子號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450 推翻382 暹羅之變704 華沙會戰(二):無畏的騎兵400 暹羅立制870 巴爾幹之亂(下)159 荷蘭商館354 紅顏醉(五)893 新坦克(下)570 萊比錫戰役(二)162 遠征軍準備起航(中)338 知識669 真正圖謀(下)558 第一國際大會(下)555回到德意志810 書店076 潘振承524 河網戰術682 再戰英吉利(預)855 調停583 萊比錫戰役(十五)920 前總統的未來學(下)776 拳亂(二)541造艦174 東南三州773 營救804 廓清619 不戰886 核013 印第安政策254 主動防禦332 火力支援艦355 紅顏醉(六)837 三條法令599 萃英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