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暹羅

暹羅,林有德拿着一扇蒲扇不停地扇着風,對面前的同事道:“陳兄弟啊,你說你們那個時代暹羅這個地方變成了旅遊聖地,每年不下百萬國人來這裡旅遊,我怎麼沒有瞧出這裡怎麼好來呢,要風景沒風景,要古蹟也沒古蹟的,就是些佛寺什麼的,拜一拜也就沒什麼看頭了。”

那同事名叫陳默,二十八九歲的年紀,穿越前也是援非志願者的一員,他體態有些發福,倒是跟林有德挺近似,現在供職於外交部。他道:“二十一世紀的泰國,能玩的地方也不少來着,而且大多數人到泰國就是看看人妖什麼的,現在暹羅可沒有人妖這玩意。”

林有德打了個寒顫,顯然他已經聽說人妖是什麼東西了。在東亞文化圈,各國都多少有閹人服侍的歷史文化,泰國也不例外,一般說法是,人妖起源於二戰後駐暹羅龐大的美軍士兵有着龐大的性需求,而一些貧家就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者做一些其他處理,讓他們去爲美軍服務。由於泰國社會性文化的開放,慢慢地人妖的傳統就保留了下來。

來自大唐的兩位官方人士,自然不是來暹羅遊山玩水看人妖的。一艘三千噸的貨輪駛入昭拍耶河,在河東岸的吞武裡碼頭停靠。這座規模不大的城市,怎麼看都不像暹羅王國的都城,因爲1767年,暹羅的真正都城“大城”(又稱阿瑜陀耶)被緬甸軍隊所毀滅,暹羅國武將達信率軍與緬軍抗爭,最終獲得勝利。

達信將首都遷至吞武裡,隨後也被手下擁立爲王,這也就是泰國曆史上的吞武裡王朝,吞武裡王朝前後存續時間不長,不過達信在位期間,驅逐了緬甸侵略者,完成了暹羅的統一,同時對國家發展也做出了一些貢獻,所以成爲了泰國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當然,中國人更熟知達信是因爲達信擁有一半的中國血統,他的父親鄭鏞是來自潮汕的出洋移民,後娶暹羅女爲妻。鄭鏞死後,其子被暹羅大臣收養,接受傳統的暹羅教育,後培養成了出色的武將,在緬甸入侵的時候英勇作戰,受人敬重。

後世那位喜歡在爲國人臉上貼金的梁啓超先生,將達信也列爲了中國殖民偉人之一。跟偉人傳上那些“消滅了土著小部落,成爲酋長”,或者“帶領一羣出洋移民攢起了一個黑社會組織形態的機構”不同,鄭信(達信)是一個真正的國王,他的吞武裡王朝曾經統治整個暹羅,而且柬埔寨、老撾等地也都是他的勢力範圍,確鑿的中南半島一霸,不然也不會被泰國人敬稱爲五大帝之一。

只不過,鄭信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中國殖民者,他的父親去世比較早,並未給他進行太多中國教育,他從小就是跟普通暹羅人一樣,接受當地貴族教育長大的。關鍵是,血統且不論,鄭信是在阿瑜陀耶土生土長的,終其一生也未曾抵達中國。

雖然鄭信曾經非常急切地與滿清建立關係,血緣上有親近自然不容抹殺,不過政治上的考慮必然更多,當時鄭信從中國極度需求硫磺等物資,金屬製品暹羅也產量很小,鄭信希望通過跟滿清建立關係,從而獲取各種暹羅發展的物資。

中國人往往有着過強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特異的友好,要知道不是所有帶有華人血統的人都會親近中國,典型例子莫過21世紀那位帶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總統了,在位期間除了跟中國頂着幹,也沒做成什麼事情了。

林有德和陳默都是聰明人,絕對不會因爲暹羅國王是一名華裔,而覺得事情容易辦。簡單來說,林有德和陳默來暹羅是做“販賣人口”的買賣的。泰國向來是華人出洋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比起荒蕪貧瘠的婆羅洲,以及西班牙人橫行霸道的菲律賓,泰國這裡總體環境對華人比較友善,而且這裡是佛教文化圈,華人如果信佛,在泰國並不會受到苛待。而且華人往往掌握着很多出色的生產技能與文化,在泰國也比較容易受到尊重。

所以後世泰國六千萬人口,其中八百萬是華人,如果計算帶有華裔血統的,泰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有華裔血統,包括他信英拉兩位做過泰國首相的政客,便是泰國華裔血統。

此時的暹羅華人自然不會數量那麼大,不過也絕對比婆羅洲華人更多了。大唐本土缺乏人口,真的是想破了腦袋弄人回來,其實本身華人是非常優秀的拓殖民族,忍耐力好、吃苦耐勞,就算不考慮民族血統的問題,選擇移民第一選擇也是華人。

現在基本上全世界的殖民地都比較缺乏人力,新西班牙殖民地看起來不缺人力,主要是西班牙人也沒有在這片土地上建設好,而且當地印第安人口確實也比較多。英國人在不遺餘力地搞三角貿易,販賣黑奴到美洲。而唐人自然不會把自己的同胞當成奴隸來販賣,第一他們不會捕奴,第二所有的移民都是自由民的身份,第三他們都將獲得不菲的金錢和土地。

可以說,唐人每獲得一個勞動力,付出的成本是英國人得到一個黑奴勞動力的十倍以上。當然,英國人在賺這個販奴貿易的錢,而且一個原始部落裡抓出來的黑奴,也絕不如智商更高、心靈手巧的華人移民生產力效率更高。另外,經過一代人的培養,華人移民很快就會融入到大唐社會中去,而黑奴卻不斷地在跟命運抗爭,即便他們被解放之後,也被社會歧視,甚至到21世紀,種族矛盾仍舊是美國的主要社會矛盾之一。而大唐則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從長遠來看,儘管大唐爲得到勞動力,付出了更大精力和金錢,但是卻更爲穩定,今後產生的回報也更加巨大。

當然,一切還都要看林有德和陳默兩個人,在鄭信這位國王面前如何發揮。

760 亂來173 拿騷之戰382 暹羅之變598 萃英會(上)036 不信191 天化危機(下)814 宗族瓦解(中)414 坑115 人非922 大徵兵358 紅顏醉(九)648 國王之死498 報應不爽(上)078 解釋(下)349 江南造船廠542九零工程877 德國斡旋852 武器測試609 青州案(三)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830 宣戰009 甦醒的蘇穆裡926 決戰日德蘭(一)190 天花危機(中)529 氣憤323 克上076 潘振承656 大采購034 阿爾普爾科462 西海岸戰區(下)547干涉526 升龍城下588 移民之議(中)801 調兵遣將537 赤字(上)933 決戰日德蘭(八)256 當唐兵(上)266 康仕平696 金錢執政487 徵調386 吞武裡之戰(二)745 賊窩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613 青州案(七)101 我們不做,西方人會做103 通用和一汽957 沙俄已殺311 西海岸三州601 段九791 西逃路(下)416 紅皮書944 次大陸戰役(上)105 陳福仔在大唐122 夏威夷種植園678 兩線770 返鄉215 輿情(上)101 我們不做,西方人會做441 入境404 告官潮100 杜鵑計劃(下)484 受降768 傳單340 江南(二)504 秘魯共和國511三級會議005 營建810 書店438 跋涉576 萊比錫戰役(六)553海外領教育803 三面進軍810 書店212 銀貴錢賤253 豐臺大營654 敵友轉換466 遁走072 遇船710 華沙會戰(八):自得247 京中人心(下)862 滅土司607 青州案(一)879 亞歐大陸橋826 大片497 治理墨西哥564 隱藏的爆炸532 競選702 兵力準備094 真正的國力292 友好的新皇帝077 解釋(上)834 紐芬蘭海戰(上)931 決戰日德蘭(六)750 世界盃(上)571 萊比錫戰役(三)178 海軍雄心(下)321 奇峰742 君子道920 前總統的未來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