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暹羅

暹羅,林有德拿着一扇蒲扇不停地扇着風,對面前的同事道:“陳兄弟啊,你說你們那個時代暹羅這個地方變成了旅遊聖地,每年不下百萬國人來這裡旅遊,我怎麼沒有瞧出這裡怎麼好來呢,要風景沒風景,要古蹟也沒古蹟的,就是些佛寺什麼的,拜一拜也就沒什麼看頭了。”

那同事名叫陳默,二十八九歲的年紀,穿越前也是援非志願者的一員,他體態有些發福,倒是跟林有德挺近似,現在供職於外交部。他道:“二十一世紀的泰國,能玩的地方也不少來着,而且大多數人到泰國就是看看人妖什麼的,現在暹羅可沒有人妖這玩意。”

林有德打了個寒顫,顯然他已經聽說人妖是什麼東西了。在東亞文化圈,各國都多少有閹人服侍的歷史文化,泰國也不例外,一般說法是,人妖起源於二戰後駐暹羅龐大的美軍士兵有着龐大的性需求,而一些貧家就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者做一些其他處理,讓他們去爲美軍服務。由於泰國社會性文化的開放,慢慢地人妖的傳統就保留了下來。

來自大唐的兩位官方人士,自然不是來暹羅遊山玩水看人妖的。一艘三千噸的貨輪駛入昭拍耶河,在河東岸的吞武裡碼頭停靠。這座規模不大的城市,怎麼看都不像暹羅王國的都城,因爲1767年,暹羅的真正都城“大城”(又稱阿瑜陀耶)被緬甸軍隊所毀滅,暹羅國武將達信率軍與緬軍抗爭,最終獲得勝利。

達信將首都遷至吞武裡,隨後也被手下擁立爲王,這也就是泰國曆史上的吞武裡王朝,吞武裡王朝前後存續時間不長,不過達信在位期間,驅逐了緬甸侵略者,完成了暹羅的統一,同時對國家發展也做出了一些貢獻,所以成爲了泰國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當然,中國人更熟知達信是因爲達信擁有一半的中國血統,他的父親鄭鏞是來自潮汕的出洋移民,後娶暹羅女爲妻。鄭鏞死後,其子被暹羅大臣收養,接受傳統的暹羅教育,後培養成了出色的武將,在緬甸入侵的時候英勇作戰,受人敬重。

後世那位喜歡在爲國人臉上貼金的梁啓超先生,將達信也列爲了中國殖民偉人之一。跟偉人傳上那些“消滅了土著小部落,成爲酋長”,或者“帶領一羣出洋移民攢起了一個黑社會組織形態的機構”不同,鄭信(達信)是一個真正的國王,他的吞武裡王朝曾經統治整個暹羅,而且柬埔寨、老撾等地也都是他的勢力範圍,確鑿的中南半島一霸,不然也不會被泰國人敬稱爲五大帝之一。

只不過,鄭信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中國殖民者,他的父親去世比較早,並未給他進行太多中國教育,他從小就是跟普通暹羅人一樣,接受當地貴族教育長大的。關鍵是,血統且不論,鄭信是在阿瑜陀耶土生土長的,終其一生也未曾抵達中國。

雖然鄭信曾經非常急切地與滿清建立關係,血緣上有親近自然不容抹殺,不過政治上的考慮必然更多,當時鄭信從中國極度需求硫磺等物資,金屬製品暹羅也產量很小,鄭信希望通過跟滿清建立關係,從而獲取各種暹羅發展的物資。

中國人往往有着過強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特異的友好,要知道不是所有帶有華人血統的人都會親近中國,典型例子莫過21世紀那位帶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總統了,在位期間除了跟中國頂着幹,也沒做成什麼事情了。

林有德和陳默都是聰明人,絕對不會因爲暹羅國王是一名華裔,而覺得事情容易辦。簡單來說,林有德和陳默來暹羅是做“販賣人口”的買賣的。泰國向來是華人出洋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比起荒蕪貧瘠的婆羅洲,以及西班牙人橫行霸道的菲律賓,泰國這裡總體環境對華人比較友善,而且這裡是佛教文化圈,華人如果信佛,在泰國並不會受到苛待。而且華人往往掌握着很多出色的生產技能與文化,在泰國也比較容易受到尊重。

所以後世泰國六千萬人口,其中八百萬是華人,如果計算帶有華裔血統的,泰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有華裔血統,包括他信英拉兩位做過泰國首相的政客,便是泰國華裔血統。

此時的暹羅華人自然不會數量那麼大,不過也絕對比婆羅洲華人更多了。大唐本土缺乏人口,真的是想破了腦袋弄人回來,其實本身華人是非常優秀的拓殖民族,忍耐力好、吃苦耐勞,就算不考慮民族血統的問題,選擇移民第一選擇也是華人。

現在基本上全世界的殖民地都比較缺乏人力,新西班牙殖民地看起來不缺人力,主要是西班牙人也沒有在這片土地上建設好,而且當地印第安人口確實也比較多。英國人在不遺餘力地搞三角貿易,販賣黑奴到美洲。而唐人自然不會把自己的同胞當成奴隸來販賣,第一他們不會捕奴,第二所有的移民都是自由民的身份,第三他們都將獲得不菲的金錢和土地。

可以說,唐人每獲得一個勞動力,付出的成本是英國人得到一個黑奴勞動力的十倍以上。當然,英國人在賺這個販奴貿易的錢,而且一個原始部落裡抓出來的黑奴,也絕不如智商更高、心靈手巧的華人移民生產力效率更高。另外,經過一代人的培養,華人移民很快就會融入到大唐社會中去,而黑奴卻不斷地在跟命運抗爭,即便他們被解放之後,也被社會歧視,甚至到21世紀,種族矛盾仍舊是美國的主要社會矛盾之一。而大唐則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從長遠來看,儘管大唐爲得到勞動力,付出了更大精力和金錢,但是卻更爲穩定,今後產生的回報也更加巨大。

當然,一切還都要看林有德和陳默兩個人,在鄭信這位國王面前如何發揮。

299 兵部尚書080 首肯782 拳亂(八)635 法德摩擦681 跟裝甲兵一起戰鬥的權利315 購地774 引咎424 一七八八(下)332 火力支援艦313 新戰區新裝備735 八十萬雄兵099 杜鵑計劃(上)259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上)652 土倫戰役(上)865 電子工業(修正)211 北海道848 區劃和國土514 黨主席164 唐人的智慧591 娛樂產業889 新的時代545林子平432 憂思555回到德意志854 地方主義850 工業帶884 海軍競賽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260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下)135 擒拿221 接近札幌828 成長的美國021 僱傭兵存續679 陸戰二團157 去珈州263 伏擊697 青年近衛軍022 譁衆取寵952 法國戰役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909 低地戰役(一)877 德國斡旋781 拳亂(七)063 舊金山建市928 決戰日德蘭(三)180 暹羅447 跳火車(下)391 吞武裡之戰(七)936 決戰日德蘭(十一)345 江南(七)107 列剋星敦的槍聲426 魔都585 運河884 海軍競賽597 圭亞那188 礦工保護098 風平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300 肱股之臣477 大崩潰594 里約613 青州案(七)664 獅子號381 財政719 華沙會戰(十七):鷹擊260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下)321 奇峰657 婦女運動606 野心勃勃546擔憂010 晚會籌備117 一入江湖深似海275 美國大商人(上)398 曼谷華民279 戰事總結446 跳火車(中)614 盛怒693 美國商人(下)191 天化危機(下)744 除盜092 抵港191 天化危機(下)815 宗族瓦解(下)700 增兵672 初戰英吉利(上)753 合同301 形勢942 火箭軍226 大沽口之戰(中)837 三條法令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444 乘警083 夜上船533 票選743 江戊伯002 走不了就殖民吧461 西海岸戰區(中)485 三寶顏131 打探婆羅洲039 百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