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危局(十七)

div

現在的東晉朝廷已經開始百般的掣肘祖將軍了,魯平、陳浩若、嶽布等人看的很清楚,所以力勸趙炎保持遼東獨立,而這纔有了自建尚令等職務,而趙炎看的更清楚,他知道,晉庭由於顧忌祖將軍的赫赫威名,暫時不敢向祖將軍下,於是開始從他的好友、子侄入手,編造罪名誣陷,逐步的剪除將軍的羽翼。

趙炎知道,歷史上,在公元321年祖逖將軍鬱鬱而終後,東晉的士族們依然不放過他的親信部將,祖逖將軍之弟祖約以侍中出任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統領祖逖餘部,朝廷先是假意召他回淮南,百般刁難後迫使祖約與蘇峻等謀反,而後晉庭出兵直接剿殺,直到祖約走投無路之下投降了胡寇石勒,使祖逖將軍的一世英名蒙上了灰塵,祖逖幸苦九年建立的軍事力量土崩瓦解,晉庭裡的那些名士這才鬆了口氣。

雖然祖逖之弟祖約做了漢奸,但是在東晉的權臣們安心了,沒有人能威脅到他們的偏安統治了,君臣上下再也沒有北伐的壯志了,所以之後的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就是朝廷上下都沒有北伐額勇氣了,勉強的北伐即使在前期獲得了一些戰果,那麼最後也只有失敗…

當然,祖逖將軍九年北伐的成果也在祖約失敗後立刻分崩離析,曾在祖逖將軍旗下英勇奮戰的河南、淮北百姓也*淪爲胡寇的奴隸,漢家袍澤中又少了位真漢子,但是爲此,晉庭的豪門世族權臣們卻彈冠相慶,爲此歡欣不已。

祖逖的經歷就是前車之鑑,要想求生,絕不能僅僅依靠晉庭,也不能奢望深受儒學薰陶的衣冠世族能夠矢志北伐,匡扶中原,能夠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手中的雄兵,所以趙炎必須靠自己,他也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能在遼東存活。

公元317年9月底,趙炎一行人離開襄平,開始了巡視的路程……

遼東自古以來就地廣人稀,在五胡亂華的中後期,整個淮河以北的大地上,只有一千萬左右的人口,平均起來每平方公里不過三四人。在中原,後趙石勒死後,其子石虎的統治下的中原甚至出現了一個曠古絕今的、方圓數萬平方公里的獸園,如此大的獸園裡沒有一人居住,居住的全是石虎圈養的野獸。

而現在雖然人口要比後來多,但是地處苦寒之地的遼東、千山山脈一帶的遼河平原人口大概也和後來的中原差不多,而遼河平原則是趙炎巡視遼東的站,也是發展遼東經濟重要的一環…

趙炎一行人從襄平南下後經過侯城再向南行百里,那裡就是肥沃的遼河平原,盆底狀的遼河平原一面臨海,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後世的中國將這裡建設成了一個巨大的商品糧基地。

而在幾十年後,日益壯大的鮮卑部族大舉南下,獨佔了這片肥沃的平原,這才使慕容鮮卑有了挑戰的實力,而那位威名赫赫的民族英雄也是死在了慕容鮮卑的刀鋒下,當然他那武悼天王的名號也是慕容鮮卑君主迫於民願而追封的。

清晨,趙炎看着眼前廣袤的平原久久的不能平靜,陸卓遠則興奮的看着眼前仙境一般的土地,不由得有些癡迷了,則就是我們的土地,而哈齊兒則更是感到一陣陣的震撼,因爲在遠處,還有着**的草原,這裡可是天然的馬場…

“主公,這裡的土壤如此的肥沃,如果我們有着二十萬的百姓在此處屯田,開墾千畝良田,那麼我們遼國僅憑這裡就幾乎可以養活全部的百姓和軍隊了”嶽布看着眼前的土地若有所思的說道。

趙炎聞言點點頭,但是這個耕種方法卻需要商榷,不過他對這個方面確實沒有什麼研究,所以只好看着嶽布,嶽布也微微一笑:“主公,在耕種方法上,現在普遍使用的是牛拉耕犁,直轅犁倒是很好,但是我的師傅曾今收集並設計了幾種農業器械,有石磨、風車、雙輪雙鐵犁、連枷、紡車、草鞋器、碓、打穀板等,還有他精心寫的一部,闡述農業技術和耕種技術,我相信這會給主公很大的幫助的”。

趙炎聞言大喜,想不到自己還在爲農技的問題煩心,但是現在馬上就有了一位專業人士了,“嶽布先生,看來遼東屯田的事情需要你和工部、戶部的人一起負責了,呵呵,嶽布先生,麻煩你了”!

“願爲主公效勞”嶽布也微笑着答應了趙炎的委派…

遼東農業的發展關鍵在於有經驗的農夫、農業技術的改良和牲畜的數量,大量胡人的歸來帶來了先進的畜牧技術,也帶來了大量的畜力資源,以前遼東的農夫都採用人力拉縴耕作,但現在好了,以後工部下面的工場可以根據嶽布的設計,出“雙輪雙鐵犁”與其它的耕種器械。

將來遼東的百姓可以使用雙輪雙鐵犁,讓耕牛能夠在田地裡快速的作業,頓時令耕作效率比普通牛耕提高二十餘倍,此後,遼東地區的農夫可以耕作比以前多八倍的田地。同時,境內的胡人牧民也依靠畜力的使用,徹底與遼東百姓融合到了一起。

在趙炎的記憶裡,根據史的記載和後來的推算,英國一個勞動力就能耕種一百二十畝旱地,每年至少收穫一萬兩千斤糧食。

在中國,一直到了到了清代,在中國古代農業最發達的江東地區,一個採用牛耕的勞動力能耕十二至十三畝水田,歲收米二十至三十石,合稻穀四千五百至六千七百五十斤,雖然單個的勞動力生產效率上,英國農夫遠遠比不上中國農民,但總產出上,英國農夫的成果是中國農民的一倍以上。

而現在遼東的情況則和英國類似,擁有廣闊的可耕地,但是勞動力不足,而且大部分是旱田,所以趙炎首先想到的就是改進農業技術,因爲遼東的旱田廣佈,單位生產再高也不可能比不上南方的水田,所以精耕細作的小農生產方式不適合遼東的農業生產,而大似得經營方式更適合遼東的現狀……

-------------

-------------

第275章 燕王(二)第203章 東進!東進!(一)第113章 集結南下(三)第179章 集 結南下(三)第159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139章 東進!東進!(一)第273章 平叛(四)第72章 危局(十七)第275章 燕王(二)第128章 營救行動(一)第7章 古老的殘圖(二)第148章 東進!東進!(六)第129章 營救行動(二)第35章 危局(十六)第196章 中原暫定(二)第41章 裂土封疆(四)第255章 困龍昇天(九)第216章 前進!前進!(一)第25章 危局(六)第207章 東進!東進!(三)第195章 中原暫定(一)第5章 殘第227章 襄國攻防戰(一)第58章 段氏鮮卑(四)第239章 困龍昇天(一)第270章 平叛(二)第174章 集 結南下(一)第84章 墓府(七)第261章 中原暫定(二)第205章 東進!東進!(二)第22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255章 困龍昇天(九)第106章 戰備(三)第251章 困龍昇天(七)第77章 裂土封疆(二)第47章 東征(四)第84章 東征(二)第124章 威壓(二)第75章 墓府(一)第204章 東進!東進!(一)第191章 威壓(三)第68章 危局(十五)第80章 墓府(五)第225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216章 前進!前進!(一)第158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11章 後院起火第205章 平叛(二)第272章 平叛(三)第132章 營救行動(三)第256章 困龍昇天(九)第151章 前進!前進!(一)第188章 威壓(二)第43章 裂土封疆(六)第236章 襄國攻防戰(五)第255章 困龍昇天(九)第121章 威壓(一)第199章 中原暫定(二)第56章 危局(九)第87章 東征(四)第171章 戰備(三)第90章 東征(五)第72章 盛京風雲(三)第88章 東征(四)第53章 危局(八)第220章 前進!前進!(三)第5章 殘第77章 墓府(三)第201章 中原暫定(四)第268章 平叛(一)第47章 東征(四)第181章 困龍昇天(四)第91章 墓府(十)第106章 戰備(三)第188 章 困龍昇天(八)第123章 威壓(二)第263章 中原暫定(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備二上第130章 營救行動(二)第92章 大改革(二)第78章 裂土封疆(二)第22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204章 平叛(二)第177章 集 結南下(二)第181章 羊皇后(一)第164章 襄國攻防戰(二)第142章 東進!東進!(三)第205章 平叛(二)第18章 圍點打援(五)第1章 遼西少年第77章 墓府(三)第184章 困龍昇天(六)第72章 盛京風雲(三)第66章 危局(十四)第22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280章 燕王(七)第20章 危局(一)第89章 墓府(九)第17章 圍點打援(四)第170章 戰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