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三)

“大帥明鑑,東門外並無官軍,也無可藏兵之處,我軍若以騎軍出擊,足可搶在官軍各營之兵出動前,擊破填河之敵,如此,既可延遲敵攻城之時間,又可救出被俘之弟兄,一舉兩利,似無不可罷?”

沈萬隆乃是主將,他既是開了口,原本就隸屬其管轄的諸將們就算有異議,也自不敢再進言,可被盧明月派來增援長葛的大將趙旭卻顯然無此顧忌,緊着便提出了反對之意見。

“趙將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某觀張君武那廝用兵多奇詭,又豈是易與之輩,今,留下如此明顯之破綻,不過誘敵之策而已,某料那萬餘填河人等中必伏有精兵,趙將軍若是去救,只怕救回的不是自家弟兄,而是在開門揖盜罷。”

在張君武於新鄭整兵之際,確實有不少原無上軍被俘士兵趁亂開小差逃回長葛,幾乎異口同聲都在說官軍對被俘者是如何之嚴苛,沈萬隆也沒少拿此事來做文章,以激勵手下將士死戰到底,然則那不過只是鼓舞士氣的手段罷了,至於本心裡麼,沈萬隆從來就不相信那些逃兵的鬼話,道理很簡單,旁的官軍部隊總是越打兵力越少,唯獨齊郡軍卻是越打兵力越多,從此一條便可看出張君武其人的治軍手段之了得,所謂虐俘一事麼,或許會有,卻絕對不會似那些逃回的戰俘們所宣稱的那般嚴重,換而言之,那些逃回來的戰俘或許便是張君武有意爲之,若如此,所謂的強迫那些戰俘去填河之目的也就呼之欲出了的。

“這……”

一聽沈萬隆這般說法,趙旭的額頭上立馬便見了汗,此無他,倘若沈萬隆所言爲真,出擊部隊帶回那些戰俘的同時,只怕真就將官軍的伏兵也帶進了城,一旦被伏兵出其不意地佔領了城門,那後果自是不消說的嚴重。

“諸位放心,只管一心堅守城池,待得擋住了張家小兒之連番強攻,瓦崗寨那頭必會出兵襲其後路,到那時,只消大王所部主力一動,必可全殲官軍於長葛城下!”

儘管不清楚瓦崗寨那頭會不會派兵來援,可爲了堅定諸將們守城之決心,沈萬隆卻是不惜撒上個彌天大謊的。

“大帥英明,末將等自當拼死拒敵!”

這一聽沈萬隆說得如此自信滿滿,諸將們自是全都爲之精神一振,表起態來,自也就慷慨激昂得很……

“報,稟大將軍,程將軍、孟將軍前來求見。”

酉時一刻,日頭已將將下山,彩霞滿天,齊郡軍大營中處處炊煙繚繞,已是將將到了用膳之時,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傳膳,依舊盤坐在大幅沙盤前,手持着幾枚各色小旗子,面色凝重地推演個不休,正值入神間,卻見中軍官張恆穩步從帳外行了進來,衝着張君武便是一躬,低聲地稟報了一句道。

“嗯,傳。”

其實用不着問,張君武也能知曉二將前來之目的,可縱使如此,張君武還是放下了手中的各色小旗子,拍了拍手,就此站起了身來,而後方纔隨口吩咐了一聲。

“諾!”

張君武既是有所吩咐,張恆自是不敢稍有遷延,緊着應了一聲,便即匆匆退出了大帳,不旋踵,便見程咬金與孟武二人面帶沮喪之色地從外頭行了進來。

“末將等參見大將軍!”

儘管心情都不甚好,可當着張君武的面,程、孟二將卻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疾步便搶到了文案前,齊齊躬身行禮不迭。

“免了罷,二位將軍辛苦了。”

面對着二將的見禮,張君武的臉上雖不見笑容,可擺手叫免之際,聲線卻是頗顯和煦。

“稟大將軍,南道河段已填平,卻未能誘出城中守軍,末將等慚愧。”

一聽張君武的聲線如此和煦,程、孟二人的臉色自不免便更糾結了幾分,彼此對視了一眼之後,品階較高的程咬金硬着頭皮上前一步,承認了誘敵任務之失敗。

“無妨,此事,本將心中有數,義貞無須放在心上,且都先回去休整好了。”

填河部隊中,孟武是明,而程咬金則是暗,目的麼,明面上就一個,那便是誘使城中守軍出擊,然後來上一個將計就計,一舉攻下東城門,這麼個目的顯然沒能實現,可與此同時,試探沈萬隆守城決心的目的卻是達成了,從此意義來說,填河部隊的行動倒也不算是完全失敗。

“諾!”

見得張君武並無責怪自己二人之意,程、孟二將緊繃着的心絃當即便是一鬆,也自不敢多言羅唣,齊齊應諾之餘,匆匆便退出了大帳,各自回營去了。

“呵,看來一場硬戰怕是免不了的了!”

張君武並未去送程、孟二將,從文案後頭起了身之後,便即又踱回到了大幅沙盤前,伸手撫了下額頭,自嘲地便笑了起來,此無他,儘管早知曉沈萬隆擅守,事先也做好了強攻長葛城的思想準備,可張君武還是不太情願真將部隊投進攻城戰這等折損註定不小的消耗戰中去,奈何從眼下的局勢來看,他也真沒旁的法子好想了的——爲達成預定之戰略,長葛城必須儘快拿下,從而進逼許昌,不給龜縮在許昌的盧明月派出部隊救援汝州之可能,很顯然,靠圍困是斷然無法儘快拿下長葛城的,偏偏沈萬隆又擺出了這等烏龜不出頭的嚴防架勢,擺在張君武面前,還真就只剩下強攻一條路可走了的……

有關箕山的傳說不少,可實際上麼,箕山遠談不上是名山大川,只不過是伏牛山餘脈而已,最高峰處也就千米出頭,然則山中的地形卻極爲的複雜,因是汝河與穎河之間的分水嶺之故,山中溪流衆多,山脈破碎不堪,溝谷縱橫,森林茂密,除獵戶與藥農之外,方圓數百里少有人跡,饒是牛進達所部八千兵馬皆是卸甲而行,又有嚮導指引,卻也足足花了四天的時間,方纔進抵了汝州境內的蜜臘山,卻又不得不停了下來,此無他,概因蜜臘山的山頂上赫然有着座無上軍新修的軍寨,內裡兵力雖不多,只有五百餘衆,但卻正好掐死了牛進達所部的前進道路。

第206章第二百零六章 輕取長安(二)第257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鐵血南陽(一)第496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誘敵入彀(一)第460章第四百六十章 窮途末路(三)第88章第八十八章 大破無上軍(二)第382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襲巴東(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不對稱戰爭(四)第303章第三百零三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三)第316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血肉磨坊(四)第130章第一百三十章 軟硬不吃(二)第614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強勢碾壓(二)第46章第四十六章 伏兵對伏兵(二)第12章第十二章 畫餅充飢(一)第410章第四百一十章 喋血張八嶺(一)第536章第五百三十六章 弄巧成拙(一)第463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高家軍的瘋狂(一)第167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吃人魔軍(四)第462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南下還是北上(二)第356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唐的覆滅(六)第83章第八十三章 官渡之戰(五)第551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劃時代的革新第245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內外交困(一)第464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高家軍的瘋狂(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時機未至第394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營救人質(三)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19章第十九章 堂堂之陣(二)第603章第六百零三章 巧取襄陽(四)第75章第七十五章 將計就計(六)第30章第三十章 行險一搏(一)第592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戰夷陵(三)第583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血戰襄陽(三)第179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過河擊賊(五)第294章第二百九十四章 強取伊闕關(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馬周論政(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馬周論政(一)第165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人魔軍(二)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466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12章第十二章 畫餅充飢(一)第317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血肉磨坊(五)第104章第一百零四章 許昌會戰(二)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95章第九十五章 戰略轉進(三)第640章第六百四十章 輔公佑的末日(三)第七百一十五章 遼東戰役(三)第178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過河擊賊(四)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211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霸王硬上弓(二)第405章第四百零五章 虛情假意(一)第285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火藥武器之雛形第7章第七章 虛實相間(二)第27章第二十七章 算與反算(一)第643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日(六)第213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潼關風雲(二)第六百五十章 律法與人情(一)第208章第二百零八章 安定關中(二)第408章第四百零八章 性格決定命運(一)第292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引蛇出洞(二)第72章第七十二章 將計就計(三)第252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強權就是真理(三)第226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扳回一局(一)第35章第三十五章 強取洛口倉(三)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脣亡齒必寒(一)第57章第五十七章 壁虎斷尾(三)第182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城大捷第六百七十三章 委屈亦然無法求全(一)第50章第五十章 滎陽大戰(三)第503章第五百零三章 詐降計(一)第256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野保衛戰(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委屈亦然無法求全(一)第644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455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脣亡齒必寒(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四面楚歌(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遼東戰役(四)第362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雁門關阻擊戰(三)第44章第四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87章第八十七章 大破無上軍(一)第216章第二百一十六章 正統之爭(二)第457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537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二)第28章第二十八章 算與反算(二)第59章第五十九章 你好我好大家好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220章第二百二十章 兵進雍城(二)第509章第五百零九章 走投無路(三)第161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瞬息萬變(二)第378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吃了一彈章(一)第63章第六十三章 詐取鄭州(三)第89章第八十九章 大破無上軍(三)第473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遼東戰役(七)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213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潼關風雲(二)第434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特種戰(二)第389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羅士信歸來第348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猛攻太原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