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二)

“報,稟陛下,薛延陀酋長夷男突率四萬大軍兵進上谷,連克我泉上、沮陽、居庸關、懷戎四城,其前鋒已進逼薊縣郊外!”

夷男所部皆騎兵,行動自是迅速無比,從淶源出兵僅僅四日,便已連下三縣,兵鋒直指幽州重鎮薊縣,而此時,大戰方休的華軍根本來不及作出相應之部署,兵力不多的蘇定方所部不敢出城與敵交戰,只能緊急派出報馬分別向張君武以及方纔剛率六萬餘步軍趕到安次的李靖告急。

“夷男?嗯,朕知道了,再探!”

一聽夷男這個名字,張君武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一皺,但並未有甚旁的表示,揮手間便已將前來告急的報馬打發了開去。

“陛下,突厥狗賊此番分兵如此迅速,幽州恐有難矣,當須得早作綢繆纔是。”

自房玄齡緊急歸京之後,隨軍的宰輔就只剩下王誠一人,哪怕其不甚精通軍略,可身爲帝駕身邊第一人,王誠自是不肯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彰顯自身存在之機會,這不,都沒等張君武有所表示呢,王誠便已憂心忡忡地進言了一句道。

“陛下,賊子猖獗太甚,末將願率部趕赴幽州,不滅賊軍誓不罷休!”

王誠話音方纔剛落,羅士信緊着便跳出來自請了,沒旁的,這廝就是個大殺胚,幾天不上陣就手癢,偏偏如今身爲羽林軍大將軍,負有保護帝駕之重責,在張君武不親自上陣時,他自是哪都去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秦瓊與尉遲恭在七龍潭打得歡快,早就已是被憋壞了的,這會兒見得有出征之機會,哪有不趕緊衝搶之理。

“不必了,幽州之事,朕已託付給了藥師,該如何打,就由其做主便好。”

張君武雖也擔心人心未穩的幽州會有所閃失,可更擔心的是己方主力若是輕動的話,鬧不好便會被頡利可汗趁虛而入,思忖了片刻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先按兵不動……

“報,稟大都督、孟大將軍、陳大將軍,趙公公前來傳旨,人已到了營外!”

瑞明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酉時四刻,夕陽西下,天已黃昏,華軍磐石鎮大營中,李靖正自與剛率部趕來匯合的孟武以及原本留守安次的陳明振兩位大將軍就眼下之戰局商榷着對策,冷不丁卻見一名輪值校尉匆匆從帳外而入,衝着李靖便是一禮,緊着稟報了一句道。

“快請!”

這一聽聖旨到了,李靖自是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道了聲請之餘,緊着便與孟、陳二人聯袂行出了中軍大帳。

“聖天子有詔曰:着東線大都督李靖總攬幽雲十六州之軍政事宜,所有文武官員一體聽調,望卿能早平幽州之亂,勿負朕望,欽此!”

張君武的旨意很短,攏共也就只有寥寥數語罷了,饒是趙登高一本正經地宣着,也沒費上多少的時間便已宣完。

“微臣領旨謝恩!”

儘管張君武的旨意很是剪短,絲毫不涉及眼前之戰事,可李靖卻是一聽便知內裡的蹊蹺之所在,心頭不由地便是一熱,一股子所遇得人之感慨登時便大起了。

“恭喜李大都督了,灑家須得緊着趕回永寧,就不多耽擱了,告辭,告辭。”

趙登高能得張君武之信任,就在於其知本分,從不逾規越矩,尤其是在涉及國政的大事上,他從來不胡亂摻和,此番亦然如是,恭喜完李靖之後,也不給其出言挽留的機會,便即領着數十名護送的羽林軍騎兵匆匆走了人。

“恭喜大都督了。”

“大都督大喜啊,請客,請客。”

……

總攬十六州軍政大權,這可是帝國開朝以來頭一回出現的重用,不說那些陪同接旨的軍中將領們震撼莫名,就連見慣了大場面的孟武與陳明振也自不免爲之咋舌不已,當然了,在下頭諸將面前,二將自是須得端着架子,可這一回到了中軍大帳中,二將就有些憋不住了,陳明振倒還好些,性子向來較冷硬,也就只是恭喜了一聲了事,可孟武就不同了,嚷嚷地鬧着要李靖請客。

“呵,二位將軍,軍情緊急,我等還是接着往下議好了,唔,據偵騎線報,薛延陀部族軍前鋒雖已進抵薊縣城下,卻並無攻城之準備,只在四鄉八里橫行劫掠,另,被其攻佔的三縣之地也出現了該部大肆掠奪之情形,足可見夷男此獠並無與我軍死戰之決心,只是其部皆騎乘,我軍兵雖衆,奈何騎兵少,要想堵住敵軍恐非易事,二位將軍對此可有甚見教否?”

正所謂權力越大,責任就越衆,儘管張君武詔書裡絲毫不曾提到擊敗薛延陀大軍一事,可李靖卻深知此道詔書的背後的潛臺詞便是要他儘快綏靖幽雲十六州,在這等情形下,李靖自是無心去扯那麼些無甚營養的廢話,對於二將的恭喜之言麼,也就只是一笑了之,緊着便轉入了正題。

“大都督說怎麼打,末將就怎麼打。”

陳明振乃是步將,對騎戰之道實在難言精通,而在幽雲十六州這等平原之地上,步軍要想圍剿大股騎軍的可能性並不高,陳明振自是無法拿得出甚好主意來,只能是表明了堅決執行命令之態度了事。

“大都督明鑑,末將以爲當得先堅壁清野,而後穩守固安、薊縣、易縣等要隘,不給敵有機可乘,如此,賊搶無可搶,或將自退。”

孟武到底是當過南陽都督之人,經歷過幾次死守南陽之戰,對於防禦作戰還是頗有心得的,給出的建議雖是保守了些,卻也不失爲應對之良策。

“不然,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之道理,我軍若是分兵數處,只怕處處勢弱,倘若賊軍一改劫掠之策,強行取城,我軍恐是防不勝防啊。”

陳明振也是能攻善守之輩,儘管不通騎戰之道,可對於防守之事,也自不陌生,寥寥數語便點出了孟武所獻之策中的破綻之所在。

“無妨,薛延陀軍皆騎乘,本就不擅攻城,更遑論我軍又有飛火雷這等攻防利器在,何懼賊軍強攻城池,嘿,就怕賊軍不來,若敢來,必大敗無疑。”

孟武原本的資質並不算出衆,文武都只是一般而已,可架不住戰陣經驗多,早已是歷練出來了的,要他出奇制勝,恐是難爲,可要他打防禦戰麼,那絕對是一把好手。

“子英(孟武的字)所言確是有理,然,光靠此策,只能穩守,卻難在短時間裡退敵,倘若幽雲始終不穩,恐會影響到陛下所部主力之展開,李某倒是有一策可用,二位將軍請看,薛延陀軍從淶源出發,並未取易縣,而是過蔚州,先取泉上,再克沮陽、懷戎,而後兵進薊縣,此舉明顯繞了遠路,其用心恐不在於避開我軍主力之可能阻擊,而在於獨佔劫掠來之財貨,既如此,夷男所搶之財貨斷不可能直接運回蔚州,只會先屯於泉上等地,若我軍能以一部先行奇襲居庸關,斷敵歸路,則可逼得夷男不得不回師與我軍爭奪,倘若綢繆得當,當可破敵於城下,至不濟也可逼敵渡拒馬河撤回淶源。”

李靖用兵的風格向來奇詭,進取心十足,他自是不會滿足於穩守之道,而是提出了個穩守反擊之策略。

“大都督英明!”

陳明振用兵的風格也是以進攻爲主,對李靖這等打法自是不會有甚異議,率先便表了態。

“大都督所言甚是,我軍可假作固防各城,實則暗以奇兵襲敵後,待敵回師後,再聚兵合圍賊軍,縱使不能大勝,逼敵立足不住也自不難,妙計,末將自當聽從大都督調遣!”

孟武倒是沒急着表態,而是先細細地將李靖所言之策琢磨了一番之後,方纔一擊掌,高聲叫起了好來。

“那好,且就先這麼定了,傳本督之令,着鮑大用所部守安次,延寧(陳明振的字)可率八千步軍趕往易縣,子英率一萬大軍守固安,另着章奇率兩萬五千步軍從李家集渡河,趕往薊縣,接替蘇定方所部,並分兵去守潞縣、盧龍等處,着薛萬均率八千步軍去守涿縣,本督自率主力屯於磐石鎮,以爲各方之接應,待得探明瞭敵軍主力動向之後,再行綢繆進取之事!”

這一見孟、陳兩位副手皆無異議,李靖也自沒再多遷延,緊着便下了最後的決斷……

瑞明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章奇率兩萬五千步軍趕到了薊縣城下,與城中的蘇定方所部擺出了夾擊薛延陀前軍之架勢,兵力只有八千騎的薛延陀先鋒大將礎麻咄見華軍勢大,不敢應戰,率部撤走,轉攻潞縣,趁華軍主力未至,劫掠一通之後,旋即撤走,與在懷戎一帶大肆劫掠的夷男主力匯合,轉而南下,欲劫掠涿縣,卻不料薛萬均所部已然進抵城中,夷男所部試攻了一下,見華軍守禦嚴密,遂放棄了強攻之打算,率部又連夜趕至淶水縣,趁着華軍尚未來得及在此縣佈防的空檔,打破城池,瘋狂劫掠,大肆燒殺,城中百姓死傷無算……

第626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勢如破竹(一)第612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會戰鄱陽湖(四)第390章第三百九十章 兵出函谷關(一)第308章第三百零八章 奇襲韓信嶺(二)第629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奇襲望江城(一)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98章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三)第582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血戰襄陽(二)第190章第一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律法與人情(二)第126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陰謀進行時(三)第400章第四百章 兵敗如山倒(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直搗黃龍(二)第134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軟硬不吃(六)第367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奇襲朔州(二)第585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血戰襄陽(五)第556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背水一戰(二)第569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離間之計(三)第56章第五十六章 壁虎斷尾(二)第227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扳回一局(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攻守轉換(一)第424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劫營(四)第142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俠之大義(一)第97章第九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二)第250章第二百五十章 強權就是真理(一)第173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戰洛河(一)第357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輕取雁門關(一)第443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圖窮匕見(六)第360章第三百六十章 雁門關阻擊戰(一)第49章第四十九章 滎陽大戰(二)第612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會戰鄱陽湖(四)第318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強取霍邑(一)第106章第一百零六章 許昌會戰(四)第六百八十章 攻守轉換(六)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445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困獸猶鬥(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降神兵(二)第六百九十章 牛刀小試(三)第46章第四十六章 伏兵對伏兵(二)第574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朕娶了第177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過河擊賊(三)第438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圖窮匕見(一)第445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困獸猶鬥(二)第435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特種戰(三)第529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巧取居庸關(一)第318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強取霍邑(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直搗黃龍(三)第300章第三百章 刺王殺駕(二)第576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定策平江南第184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步步爲營(一)第226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扳回一局(一)第451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決戰桑園(三)第4章第四章 突出重圍(二)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616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強勢碾壓(四)第269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一盤棋(二)第240章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梟雄(一)第102章第一百零二章 以正合,以奇勝(七)第629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奇襲望江城(一)第237章第二雷百三十七章 雷霆一擊(一)第406章第四百零六章 虛情假意(二)第345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隴右鐵騎揚威(一)第290章第二百九十章 國營工業第22章第二十二章 招降納叛第46章第四十六章 伏兵對伏兵(二)第565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軍對決(三)第362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雁門關阻擊戰(三)第607章第六百零七章 巧取襄陽(八)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第249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擊制勝(三)第605章第六百零五章 巧取襄陽(六)第381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襲巴東(一)第16章第十六章 將軍神射第45章第四十五章 伏兵對伏兵(一)第96章第九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一)第45章第四十五章 伏兵對伏兵(一)第627章第六百二十七章 勢如破竹(二)第273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512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三)第645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政體革新(二)第400章第四百章 兵敗如山倒(六)第六百九十六章 大非川陷阱(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直搗黃龍(三)第601章第六百零一章 巧取襄陽(二)第34章第三十四章 強取洛口倉(二)第408章第四百零八章 性格決定命運(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善後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279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只要人不要地(一)第577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艱難的抉擇第482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甕中捉鱉(一)第179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過河擊賊(五)第160章第一百六十章 瞬息萬變(一)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260章第二百六十章 鐵血南陽(四)第41章第四十一章 各方博弈(二)第293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三)第110章第一百一十章 許昌會戰(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摧枯拉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