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第五百一十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一)

“哈哈……好,藥師不愧朕之軍神也,十日不到便全殲高賊所部,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好,傳朕旨意,着兵部即刻敘功,朕要重賞有功將士!”

大軍主力進抵永寧已有八日之久了,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再驅兵向前一步,除了派出秦瓊、尉遲恭所部前軍五萬兵馬前出七龍潭與突厥汗國前鋒兵馬纏鬥之外,主力愣是按兵不動,不是他不想動,而是不敢輕動,擔心的便是幽州戰事會有所閃失,卻不曾想這才短短几日時間而已,李靖那頭便已送來高開道的首級,面對着這等有若神蹟一般的大勝,饒是張君武生性沉穩過人,也自不免樂得哈哈大笑了起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了,此番大勝,我帝國無憂矣,此皆是陛下洪福齊天所致,善,大善!”

這一見張君武興奮若此,隨侍在側的王誠自是不會錯過這等拍馬之良機,緊着便從旁閃了出來,朗聲奉承了張君武一通。

“無憂麼?呵,言之尚早啊,當面之敵姑且不論,河西局面糜爛怕也不是個事兒,若不能早平邊患,帝國實難傾力南下,江南一日不平,帝國之根基便難言穩當,罷了,不說這個了,玄齡一行人等眼下到了何處了?”

好聽的話自是順耳得很,然則張君武縱使心情大好,也自不會真得意忘形了去,但見其一擺手,隨口點評了幾句時局之後,緊着便問起了徐世勣等人的行程。

“回陛下的話,據今早的消息,房相等人已至東都,除懋功、渾乾等諸將留下整軍之外,房相已輕車簡從往函谷關趕了去。”

王誠一向負責情報體系,對房玄齡等人在帝國境內的行程可謂是瞭若指掌,這不,張君武話音方纔剛落,他便已不假思索地給出了答案。

“嗯,着人給懋功捎去個信,讓他不必着急,務必要整好軍再兵進河西,具體戰事之安排麼,由其一體統籌了去便好,不必事事報請朕批,唔,朕只有一語相贈: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卿且去安排一下好了。”

相較於李靖而論,張君武對徐世勣的才幹顯然稍有些不太放心,沒旁的,概因徐世勣用兵穩則穩矣,可在進取精神上,明顯欠缺了些,用兵也不及李靖那等天馬行空之神妙,若是平常時期,倒也無礙,以帝國之實力,只消穩當用兵,幾無抗手,哪怕是東、西突厥加上吐谷渾一起上陣,帝國也能扛得下來,可眼下卻有一礙難之處,那便是帝國自兵出函谷關至今,已有七個多月之時間了,大戰連連之下,主力大軍難免師老兵疲,實在不宜再打持久戰,也不宜真跟東突厥汗國來上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決戰,唯有以戰來逼和,而要想達成此目標,滅掉高開道只是第一步,還須得河西那頭的勝利來實現逼迫東突厥汗國議和撤兵,這就要求徐世勣能儘快在河西打開局面,正因爲此,張君武方纔會給出了這麼一句箴言。

“陛下聖明,微臣這就去辦。”

王誠根本搞不懂張君武這般說法的真實用意之所在,也自不敢出言追問,緊着應了一聲,匆匆便退出了中軍大帳,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正如華軍不急於決戰一般,頡利可汗同樣也不急於決戰,大軍主力進抵淶源之後,便即停了下來,除了四下劫掠周邊各縣之外,僅僅只派出了同羅族的三萬騎兵前去七龍潭跟華軍前軍停停打打地糾纏上一番,雙方的選擇雖是一樣,可理由卻是完全不同——若說華軍是底氣稍顯不足,不敢輕易發起國戰的話,頡利可汗則是在坐等勝利的到來——在頡利可汗看來,無論是高開道所部肆虐幽州也好,西突厥與吐谷渾攻破了河西也罷,都能對華軍主力造成極大的困擾,待到華軍主力不支而退之際,突厥汗國二十餘萬騎兵便可趁勢銜尾追殺,管叫步軍居多的華軍潰不成軍,正是出此考慮,頡利可汗始終按兵不動,每日裡皆在金帳中大宴各部酋長以示恩寵,順帶着鞏固一下方纔剛坐上去的汗位。

“報,稟可汗,不好了,高開道戰敗,身死軍滅,幽州已落入南朝手中。”

頡利可汗的想法無疑很美,奈何現實卻是無比之殘酷,這不,就在他與各部酋長們宴飲正歡之際,一名報馬卻突然慌慌張張地從帳外衝了進來,幾個大步便搶到了頡利可汗的面前,一頭跪倒在地,滿臉惶急之色地稟報了一句道。

“什麼?怎會如此,爾給本汗說清楚了!”

一聽報馬這般說法,頡利可汗登時爲之一驚,握着的金樽也險些就此脫了手,眼珠子瞬間便瞪得個渾圓,滿臉的難以置信之色,沒旁的,要知道高開道可是有着六萬餘精兵來着,其步騎的戰鬥力都堪稱強悍,更別說高開道本人還是員天下少有的猛將,再怎麼也不該敗在只有些新編部隊的華軍手中,再說了,就算是敗了,以高開道的武勇,再不濟也能殺出條血路纔是。

“回可汗的話,據潰散到上谷的高部潰兵言稱,南軍以蘇定方爲將,率五千騎走漁陽郡,在內應的接應下,突襲攻取了薊縣,又招降了固安、磐石鎮的原幽州軍,高開道所部深陷重圍,不得不急謀撤軍,卻又被南朝軍偷襲,大敗而逃,於試圖攻取薊縣時,中南軍之埋伏,全軍潰散,高開道本人率三百餘騎突圍而走,在懷戎縣又遇南軍埋伏,力戰不敵,兵敗身亡。”

報馬的口才顯然不錯,一口氣便扯出了一大通,大體上將高開道所部之所以會全軍覆沒的前因後果都陳述了出來,雖不完全正確,可離事實也不算遠了。

“廢物!”

頡利可汗原本對高開道可是寄予厚望的,指望着其能從側翼攪亂華軍之戰略部署,卻不曾想這才十來日而已,看似兵強馬壯的高家軍居然就這麼玩完了去,當真令頡利可汗氣得個不行,怒罵之餘,一把便將手中的金樽重重地砸在了地上。

“可汗息怒,可汗息怒,那高開道本來就是個廢物,我部大軍跟着其一路轉戰,平白犧牲了數千將士,卻連羊毛都沒撈到一根,那廝就算不死,留下來也沒啥用處,真要打南軍,還得靠我汗庭之大軍!”

在此各部酋長中,無疑要屬奚族酋長步步設利對高開道最爲不屑了,此無他,概因兩個月前,他曾奉頡利可汗之命,率族中兩萬五千控弦戰士配合高開道作戰,結果倒好,屢次中伏之下,平白折損了近五千將士,原本從高家軍手中得到的大批財貨又因軍隊在外作戰而沒能及時轉移走,結果被頡利可汗徵用去了大半,他不敢去怨恨頡利可汗的貪婪,只能是將怨怒全都怪罪到了高開道的頭上,這會兒聽得高開道兵敗身亡,落井下石一番自也就不足爲奇了的。

“步步設利統領說的是,高開道根本不足成事,哪能跟我汗國將士相提並論,死就死了,不足爲惜。”

“說得好,可汗,您就下令罷,我等的刀鋒早已渴得發慌了。”

“可汗,南蠻不過都是無膽之輩罷了,就只會耍陰謀詭計,我汗庭大軍一至,必可蕩平南蠻賊軍!”

……

回紇酋長乞麻厄思都、拔野古部酋長耶古索必等人都曾在華軍手下吃過大虧,但都不以爲華軍有多強悍,皆以爲己方去歲之所以會敗,完全是中了張君武的狡計之故,早就尋思着要找張君武報仇了的,這會兒有了步步設利的帶頭,立馬七嘴八舌地全都亂嚷嚷了起來,唯有薛延陀酋長夷男以及執失部落酋長執失思力保持着沉默。

“嗯……夷男,本汗知曉爾素來有智計,而今,高開道已亡,依爾看來,當如何破賊方好?”

頡利可汗顯然是注意到了夷男與執失思力的沉默不語,但見其眼神銳利地在二人間往來逡巡了一番,最終着落在了夷男的身上。

“可汗明鑑,微臣以爲我軍皆騎乘,利機動,而南軍多步兵,善守,正面與敵戰,縱使能勝,我軍折損恐也必巨,當先亂敵部署,方可戰而勝之,今,幽州雖已落入南軍手中,然,人心未固,兵力也自不足,當可以一部騎軍攻掠之,能搶則搶,能戰便戰,不能戰則走,亂敵爲上,若能誘得敵來攻,則可趁敵不備,以重兵擊之,自不愁不能得一大勝。”

夷男繼任薛延陀酋長職位僅僅年餘而已,便已名聲鵲起,歸附於其的小部落不少,坐擁部衆近十二萬,箇中控弦戰士多達五萬之數,隱隱然已成了汗庭的後起之秀,此番爲了拉攏其一道出兵,頡利可汗更是不吝封其爲大俟斤。

“好,既如此,卿可願率部爲本汗向東攻掠否?”

一聽夷男這般說法,頡利可汗登時爲之龍顏大悅,緊着便要將兵進幽州的重任交託給夷男。

“願爲可汗效犬馬之勞。”

夷男是個很有野心之人,他之所以跟着頡利可汗出征,目的就一個,那便是看能否趁機壯大自己的部族,而攻掠幽州,於他而論,無疑便是個趁機大撈特撈的好機會,對此,夷男自是不會有甚猶豫,恭謹萬分地便表明了態度。

“好,此事就這麼定了,各部回去早作準備,一旦南軍有亂,即刻兵進永寧!”

頡利可汗顯然很是滿意夷男這等恭謙的態度,也自不會再有甚遲疑,叫好之餘,緊着便下了最後的決斷……

第412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喋血張八嶺(三)第226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扳回一局(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誤卿卿性命(二)第403章第四百零三章 兵敗如山倒(九)第312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韓信嶺攻防戰(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直搗黃龍(一)第14章第十四章 畫餅充飢(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再戰曼頭山(一)第431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三)第479章第四百七十九章 突襲安次城(一)第484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三)第565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軍對決(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白道決戰(五)第565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軍對決(三)第160章第一百六十章 瞬息萬變(一)第111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一)第591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戰夷陵(二)第40章第四十章 各方博弈(一)第65章第六十五章 詐取鄭州(五)第382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襲巴東(二第592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戰夷陵(三)第451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決戰桑園(三)第93章第九十三章 戰略轉進(一)第392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營救人質(一)第347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猛攻太原城(一)第321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驕兵照樣勝(一)第532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巧取居庸關(四)第42章第四十二章 各方博弈(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降神兵(二)第394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營救人質(三)第544章第五百四十四章 華麗的脆敗(四)第610章第六百一十章 會戰鄱陽湖(二)第414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喋血張八嶺(五)第332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進太原城(二)第12章第十二章 畫餅充飢(一)第384章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襲巴東(四)第159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灞水之戰(四)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七百一十六章 遼東戰役(四)第292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引蛇出洞(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時機未至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583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血戰襄陽(三)第181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末路窮途(二)第44章第四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420章第四百二十章 挫敵鋒銳(三)第293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三)第436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奇襲敖倉(一)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堂堂之陣(四)第289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春季攻勢(三)第607章第六百零七章 巧取襄陽(八)第222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用人不疑第六百八十章 攻守轉換(六)第355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唐的覆滅(五)第163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拖待變(二)第75章第七十五章 將計就計(六)第410章第四百一十章 喋血張八嶺(一)第476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身一擊(三)第533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開門見紅(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攻守轉換(一)第357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輕取雁門關(一)第422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真假劫營(二)第475章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身一擊(二)第317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血肉磨坊(五)第152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因變而變(一)第493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網恢恢(三)第102章第一百零二章 以正合,以奇勝(七)第180章第一百八十章 末路窮途(一)第272章第二百七十二章 兵不厭詐(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三)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595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襲江陵(二)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507章第五百零七章 走投無路(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律法與人情(三)第365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得卿如得明鏡第296章第二百九十六章 強取伊闕關(三)第344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王敗寇(三)第639章第六百三十九章 輔公佑的末日(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遼東戰役(三)第107章第一百零七章 許昌會戰(四)第582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血戰襄陽(二)第312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韓信嶺攻防戰(四)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取武關(一)第73章第七十三章 將計就計(四)第218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納妃之議第632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橫掃舒州(二)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軟硬不吃(三)第377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城下之盟(三)第235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敗西秦軍(三)第518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臨洮之戰(三)第394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營救人質(三)第518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臨洮之戰(三)第223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初戰不利(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白道決戰(三)第346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隴右鐵騎揚威(二)第300章第三百章 刺王殺駕(二)第163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拖待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