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樑來犯

張君武拒絕突厥汗國勒索的事情很快便傳遍了帝國全境,但並不是以流言的方式,而是以官府公告之形式向治下的百姓們說明了拒絕的理由,並號召治下百姓爲保衛家園而奮鬥,此舉一出,帝國百姓無不感佩張君武的愛民之心,羣情激昂之下,同仇敵愾之心大起,多州百姓自發聯名上萬民書,以表明願與帝國共存亡之決心,帝國治下的凝聚力猛增不少。

藉助着軍心民意高漲的東風,張君武於七月十五日下詔將楊鬱、屈突通等叛逆之徒二十餘人押附西市明正典刑,又將原本負責複覈此案的刑部尚書楊師道外放涇州刺史,着安興貴接任刑部尚書一職,褚亮晉禮部侍郎,諸般舉措在民間並未引起多大的關注,可卻令官場起了些漣漪,只是沒等事情有所發酵,張君武很快又於七月十八日下詔公告天下,將於八月初一與前隋九江公主大婚,前隋官員們原本不安之心就此穩固了下來,再無人去理會楊鬱一案之究竟。

瑞明元年七月十六日,太原李淵派出其次子李世民爲主將,率十萬大軍從晉陽誓師出征,討伐盤踞於朔州一帶的劉武周;七月十七日,已名義上歸附皇泰帝的魏公李密率主力大軍三十萬渡過黃河,趕赴黎陽倉,以抵擋宇文化及所部大軍對黎陽倉之進犯,而王世充則調遣大軍六萬餘屯於陸渾縣,並親臨前線,擺出了一副即將沿宛洛大道再度進犯南陽之架勢,與此同時,已然徹底併入了瓦崗寨的原無上軍大將盧明達則率四萬大軍從陳郡向汝州進逼,對此,南陽都督左威衛將軍孟武與汝州都督孫彪自是都不敢輕忽了去——孟武急調南陽、鄧州等地之軍三萬五千餘兵力屯於南召,而孫彪則聚集汝州之兵兩萬,以應對盧明達所部之威脅,孟、孫二將先後向長安發去了告急信。

南陽與汝州不單是關中的屏障,更是帝國接納各地趕來的流民之窗口,同時也是帝國起家的根基之所在,地扼南北,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自是不容有失的,哪怕是在籌備大婚期間,一接到孟、孫兩位大將的急報,張君武第一時間便召集了文武官員們對此事加以推演,最終都一致認定王世充與盧明達的聯動應該只是佯動而已,或許是李密爲東向對抗宇文化及而與王世充有所密約之結果,應是在防帝國趁機發起攻掠罷了。

既已斷明王世充與盧明達兩路兵馬不過只是佯動而已,其兵力並不足以擊敗孟、孫兩部,張君武也就沒怎麼在意,畢竟關中大軍都纔剛結束了西、北兩線作戰,士氣雖旺,可軍力卻是不免有些疲了,加之國庫見底,也確實無力再掀起一場大規模作戰,遂只着令孟、孫兩部謹守不出,另,派出程咬金率兩萬步軍以及五千隴右騎軍向武關轉進,以爲接應之用,如此之安排雖偏保守了些,可也是因着形勢所然之故,不得不爾罷了,卻不曾想形勢之演變完全超出了帝國君臣們的意料之外。

雙溝口,位於襄陽城東北方四十里處,顧名思義就是兩條河流的交匯口——唐河與白河在此匯合,最終從襄陽城外三裡處的張家灣匯入漢江,於帝國來說,此處的戰略地位無疑極其重要,帝國目下唯一一支水師——前荊州水師就駐紮在此處,規模雖不大,攏共也就只有大小戰船二十餘艘,可卻築有南北兩處水寨,鎖死了漢江通往南陽的水路,乃是目下帝國與南樑的交界處所在。

相較於帝國步、騎軍的強大,帝國水師只能用孱弱一詞來加以形容,在南樑方面強大的水師壓力下,曾一度佔據的戰略要地襄陽城都不能不拱手讓出,轉而退到了雙溝口,依託新野守軍之支持,勉強建立了一道遠談不上堅固的封鎖線,帝國水師的戰船就只敢在雙溝口附近巡邏,卻根本不敢前出襄陽,更別說進入漢江流域了的。

“敵襲,敵襲,吹號,快吹號……”

這世上的事兒總是越怕的就越會來,這不,七月二十一日,卯時末牌,天色方纔剛亮,而太陽卻尚未升起,河面上霧氣飄蕩不已,一艘帝國水師的輪值中型戰船在水面上輕盈地行駛着,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祥和,以致於屹立在船首處的值日哨兵都不免有些陶醉在這等寧靜之中,只不過當他眼角的餘光偶然掃到下游處突然冒出來的一大片風帆之際,陶醉的享受瞬間就被驚恐所取代,木訥了片刻之後,終於發出了恐慌的嚎叫聲。

“嗚,嗚嗚,嗚嗚……”

驟然大起的淒厲號角聲瞬間便將清晨的寧靜敲成了碎片,南北兩座水寨裡的帝國水師將士頓時全都被驚動了,正準備用早膳的帝國水師提督趙戈更是慌亂地一躍而起,大步流星地便衝上了南水寨的塔樓,往下游方向只一看,臉色瞬間便煞白如紙一般,不爲別的,只因光是已從霧氣裡衝出來的南樑水師戰船便已有着百餘艘之多,更別說後頭還有戰船源源而來,而反觀帝國水師,就那麼二十餘艘破舊不堪的戰船,這仗根本沒法打!

“全軍撤退!”

戰還是撤,這麼個問題,只在趙戈的心中盤亙了不到一秒便有了答案——撤,只能撤,然則決斷好下,心情卻是因此糟到了極點,沒旁的,水師在帝國武裝系列中,一直處於極其尷尬的位置上,不單將士們的品階普遍偏低,裝備上也一直不曾得到傾斜支持,對此,趙戈心中雖有怨氣,可也沒轍,誰讓水師一向孱弱,除了護送九江公主一事上立了點功之外,就再無所作爲,甚至連襄陽這麼個要地都保不住,這讓趙戈想向張君武要資源都沒臉開那麼個口,而今面對強敵,又要不戰而退,趙戈的心情能好纔是怪事了的,問題是不退又能如何呢,他不能也不願拿手下將士的性命去做這等毫無意義的犧牲,也就只有先行撤退一條路可走了的。

“哈哈……土雞瓦狗之輩,不堪一擊,傳令下去,全軍追擊,直取新野!”

南樑艦隊的旗艦上,艦隊主帥文士弘屹立在樓船的指揮台處,目睹着帝國水師鼠竄而逃的狼狽狀,忍不住便放聲大笑了起來,揮手間,豪氣十足地便下了銜尾追擊之令,甚至不屑去佔據帝國水師倉促放棄的南北兩處水寨,率大小戰船六百四十餘艘逆白河而上,浩浩蕩蕩地直向新野城而去。

“傳令下去,各部全速前進,另,着董景明率騎軍先行一步,午時前務必趕到新野!”

就在南樑艦隊通過了雙溝口不久後,南岸大道上,一支大軍也匆匆趕到了帝國水師放棄的南水寨處,一面米黃色的大旗下,南樑第一名將、被蕭銑封爲晉王的董景珍策馬立在了水寨門前,先是打量了下空無一人的水寨內部,而後又擡頭看了看天色,顯然對部衆的行軍速度有些不太滿意了,揮手間便已下了道死命令,旋即便聽號角聲大作間,原本只是疾步而行的大隊兵馬紛紛開始了加速,只見一名大將統領着五千騎兵呼嘯着衝出本陣,有若卷地狂龍般向前疾馳不已……

“報,稟張將軍,南樑大軍突然發動,計有水師大小戰船六百四十餘艘正沿白河而上,另,南樑晉王董景珍也率步騎七萬餘,正高速向我新野城殺來。”

南樑軍如此大規模的行動自然瞞不過新野哨探的偵查,巳時不到,警訊便已傳到了新野守將張恆處。

“哦?水師提督趙將軍何在?”

自打護送九江公主回到南陽之後,張恆就被晉升爲右武衛中郎將,並未隨九江公主回長安,而是被派到了新野城,主持帝國南線之防禦,手握鄧州、新野、唐河三地之兵權,本有兵力萬餘,只是因着王世充突然屯兵陸渾縣之故,手下精銳大多都已被緊急調往南召,目下也就只有新野城的三千步卒,面對着洶洶而來的數萬南樑大軍,張恆卻並未驚慌失措,也沒急着部署防禦事宜,而是先問起了水師的情況。

“回將軍的話,趙提督不戰而逃,如今正在沿河向我新野而來。”

聽得張恆問起了水師,前來稟事的哨探顯然怨氣十足,毫不客氣地便給趙戈扣上了頂臨戰脫逃的帽子。

“嗯,去,通告趙提督一聲,就說如今敵衆我寡,水師不宜硬戰,徒留新野無益,即刻撤向南陽!”

張恆跟原荊州水師一幫將領都熟悉得很,對帝國水師目下的狀況可謂是瞭若指掌,又怎會不知帝國水師的撤退完全是出於無奈,正因爲此,哪怕如今新野極缺兵力,他也不打算讓水師平白犧牲在此處,只略一沉吟,便即下了道將令。

“啊……”

一聽張恆居然准許水師撤回南陽,前來稟事的哨探不由地便傻了眼,渾然忘了要領命而行,張着大嘴,滿臉詫異之色地看着張恆,顯然對此道將令不解到了極點……

第190章第一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二)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164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吃人魔軍(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遼東戰役(三)第98章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遼東戰役(一)第589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勇取九宮山(四)第494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警訊連連(一)第134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軟硬不吃(六)第164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吃人魔軍(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直搗黃龍(二)第346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隴右鐵騎揚威(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四面楚歌(二)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491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一)第255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野保衛戰(二)第437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襲敖倉(二)第346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隴右鐵騎揚威(二)第351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李唐的覆滅(一)第378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吃了一彈章(一)第63章第六十三章 詐取鄭州(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白道決戰(四)第239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三)第2章第二章 臨機決斷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260章第二百六十章 鐵血南陽(四)第514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五)第38章第三十八章 隱憂重重(二)第80章第八十章 官渡之戰(二)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56章第五十六章 壁虎斷尾(二)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354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李唐的覆滅(四)第157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灞水之戰(二)第242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末路梟雄(三)第139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急謀脫身(三)第172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遍地烽火(五)第43章第四十三章 各方博弈(四)第251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強權就是真理(二)第632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橫掃舒州(二)第408章第四百零八章 性格決定命運(一)第六百七十章 天降神兵(一)第73章第七十三章 將計就計(四)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洛河之戰(二)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498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誘敵入彀(三)第418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挫敵鋒銳(一)第101章第一百零一章 以正合,以奇勝(六)第481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突襲安次城(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六百五十章 律法與人情(一)第159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灞水之戰(四)第466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第七百零六章 突如其來的大案第254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野保衛戰(一)第443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圖窮匕見(六)第282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國理念第12章第十二章 畫餅充飢(一)第142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俠之大義(一)第13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軟硬不吃(五)第529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巧取居庸關(一)第547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華麗的脆敗(七)第139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急謀脫身(三)第85章第八十五章 官渡之戰(七)第631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橫掃舒州(一)第481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突襲安次城(三)第313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肉磨坊(一)第554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強渡平水(三)第126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陰謀進行時(三)第375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城下之盟(一)第299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刺王殺駕(一)第449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決戰桑園(一)第502章第五百零二章 包圍與反包圍(三)第73章第七十三章 將計就計(四)第90章第九十章 大破無上軍(四)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371章第三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埋頭準備第563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騎軍對決(一)第173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戰洛河(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摧枯拉朽(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再戰曼頭山(三)第44章第四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277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中原大戰(四)第288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春季攻勢(二)第88章第八十八章 大破無上軍(二)第517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臨洮之戰(二)第555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背水一戰(一)第571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樑師都的末日(二)第364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雁門關阻擊戰(五)第81章第八十一章 官渡之戰(三)第537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二)第67章第六十七章 雙洎河之戰(二)第30章第三十章 行險一搏(一)第181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末路窮途(二)第510章第五百一十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一)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98章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三)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六百九十章 牛刀小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