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十二章 畫餅充飢(一)

戌時將至,天色早已黑透,然則蕭懷靜卻是半點食慾全無,獨自一人端坐在書房裡,木訥訥地看着文案上的空白奏本,手中的筆已是握了良久,卻一直不曾落下,不爲別的的,只因滎陽之敗實在是敗得太慘了些,就連號稱大隋軍神的一代名將張須陀都橫死在了陣前,這等噩耗叫蕭懷靜實在不知該如何下筆動本纔是了的。

“稟老爺,張君武、張將軍前來求見。”

就在蕭懷靜心煩不已間,卻聽一陣倉促的腳步聲響起中,府上的老管家已是匆匆從外頭行了進來,疾步搶到了文案前,一躬身,緊着稟報了一句道。

“哦?”

一聽是張君武前來,蕭懷靜的眉頭立馬便是一皺,猶豫了片刻之後,這才冷着聲道:“傳罷。”

“諾!”

蕭懷靜既是有所吩咐,老管家自是不敢稍有耽擱,恭謹地應了一聲,匆匆便退出了房去,不多會,便又陪着一身孝服的張君武又從屏風處轉了出來。

“末將張君武參見蕭大人。”

論官階,蕭懷靜身爲治書侍御史,也就只是從五品之官階,說起來與張君武的鷹擊郎將不過只是平級而已,然則其乃監軍,位高權重,加之此番又是來求人的,張君武自不敢真將其當成平輩對待,行禮之際,態度自是要多恭謙便能有多恭謙。

“張將軍不去爲父守孝,來老朽處作甚?”

蕭懷靜乃是老牌大儒,眼中素來容不得沙子,饒是張君武持禮甚恭,他也沒給甚好臉色看,這不,一開口便是教訓之言。

“回蕭大人的話,先父在日,沒少教導末將,言曰:爲國盡忠便是最大的孝道,今,先父雖已壯烈,末將又豈敢因之忘國事哉。”

儘管在來前便已瞭解過蕭懷靜耿直的處事風格,可真被其如此這般地劈頭喝問上一番,張君武心下里也自不免有些不爽,當然了,以其城府之深,卻是半點都不會帶到臉上來的。

“壯哉斯言,大將軍真我輩楷模也,今不幸罹難,實是我大隋之殤矣,惜哉,痛哉!張將軍只管放心,老朽自當上本爲大將軍表奏,以陛下之聖明,斷不會虧了大將軍之撫卹與哀榮。”

蕭懷靜個性剛直孤傲,大隋諸多名臣名將裡,能讓他看得上眼的不多,張須陀便是其中之一,這一聽張君武說起其父之淳淳教誨,蕭懷靜的同感之心頓時便大起了,滿臉痛心疾首狀地便給了張君武一個承諾。

“多謝蕭大人周全,然,先父往昔常言曰: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哀榮與否,實無關緊要,唯社稷安危一日不可或忘,今,瓦崗寨賊寇猖獗,已成燎原之勢,虎牢危急,若不早做防備,卻恐大勢危殆,末將雖位卑,卻不敢忘憂國,今夜冒昧前來,是有一策要獻,若蒙蕭大人得允,且容末將細細道來。”

大隋皇朝如今都已是風雨飄搖了的,其所能給出的所謂哀榮與撫卹不過都是些無用的噱頭罷了,張君武根本就不看在眼中,概因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

“哦?那老朽倒要洗耳恭聽了。”

自打昨日得知張須陀兵敗身亡時起,蕭懷靜就一直處在了焦慮狀態之中,哪怕張君武所部一日裡兩敗瓦崗軍,也不能令其感到安心,沒旁的,要知道如今的瓦崗軍可是有着二十餘萬之衆,儘管基本上都是放下了鋤頭的農夫,戰鬥力着實不咋地,可架不住人多勢衆,虎牢關雖險,卻也未必一準能擋得住瓦崗軍的狂攻,蕭懷靜雖不太懂軍事,然則蟻多咬死象的道理還是知道的,正自愁得個不行,此際一聽張君武自言有破敵良策,眼神立馬便亮了起來。

“蕭大人明鑑,瓦崗亂賊如今勢大,滎陽一地已近糜爛,運河、黃河皆在賊子兵鋒之下,過往官商船隻少有不受賊侵擾者,其糧秣輜重足豐,賊衆越聚越多,虎牢關雖險,卻恐難敵賊寇日日侵攻,一旦事有不諧,則洛口倉等要地必將不保,東都危在旦夕,倘若賊寇一路殺進關中,我大隋社稷恐風雨飄搖矣,而今之計,唯有再調撥強軍四面合剿瓦崗亂賊,方可儘速平亂,此事宜早不宜遲,只是大軍要動,所需時日恐多,所謂遠水難解近渴,目下要緊之處在於如何守住虎牢關,末將不才,以爲當以攻爲守,若能以一支奇兵急襲金堤關,既可與虎牢關成犄角之勢,彼此守望相助,又可關上賊寇四下流竄之大門,待得朝廷大軍齊至,滅此朝食當不難也。”

見得蕭懷靜已然動容,張君武自不會錯過這等趁熱打鐵之良機,緊着便將所謀之策細細地解說了一番,直聽得蕭懷靜頷首連連不已。

“此策聽上去似是可行,只是這奇兵又當從何處而來?”

蕭懷靜雖不算精通軍事,可能被派來監軍,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這會兒聽得張君武說得個頭頭是道,他當即便心動了,只是想來想去,也愣是沒能算出張君武所言的奇軍從何而來。

“好叫蕭大人得知,我齊郡軍此番雖折損過半,然,依舊有八千忠勇子弟兵,但消能儘快補足輜重,稍事修整月餘,來年開春,自可劍指金堤關,一戰破敵不算難事。”

張君武獻策是虛,要保住齊郡軍的編制是實,這會兒見得蕭懷靜已然意動,自不敢稍有耽擱,緊着便將謎底道了出來。

“唔……”

一聽張君武這般說法,蕭懷靜可就不敢擅專了,此無他,按朝廷規矩,似齊郡軍這等主將戰死之軍隊,照例是要取消編制的,而裴仁基那頭昨日便已提出了要收攏齊郡軍殘部,以爲堅守虎牢關之用,對此,蕭懷靜本着守土有責的想頭,倒是難得地不曾跟裴仁基唱反調,可眼下張君武卻又提出了要獨自成軍之意思,蕭懷靜自不免有些頭疼了起來,概因此事還真不是他一個監軍御史能做得了主的。

第352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李唐的覆滅(二)第159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灞水之戰(四)第492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天網恢恢(二)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堂堂之陣(四)第49章第四十九章 滎陽大戰(二)第393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營救人質(二)第89章第八十九章 大破無上軍(三)第222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用人不疑第527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個擊破(五)第168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遍地烽火(一)第457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84章第八十四章 官渡之戰(六)第246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外交困(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不對稱戰爭(四)第474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反身一擊(一)第157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灞水之戰(二)第556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背水一戰(二)第626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勢如破竹(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白道決戰(三)第622章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作不死(二)第142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俠之大義(一)第543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華麗的脆敗(三)第268章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一盤棋(一)第452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決戰桑園(四)第93章第九十三章 戰略轉進(一)第118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曲徑通幽(三)第116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曲徑通幽(一)第261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懲戒之戰(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脣亡齒必寒(二)第304章第三百零四章 好事不嫌多第203章第二百零三章 藍田危急(一)第319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強取霍邑(二)第579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揚眉劍出鞘(二)第565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軍對決(三)第253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樑來犯第522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夜襲龍支城(二)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洛河之戰(二)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502章第五百零二章 包圍與反包圍(三)第423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真假劫營(三)第313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肉磨坊(一)第474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反身一擊(一)第4章第四章 突出重圍(二)第374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圍點打援(五)第341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喋血宛洛大道(九)第601章第六百零一章 巧取襄陽(二)第442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圖窮匕見(五)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293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三)第276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中原大戰(三)第291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一)第571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樑師都的末日(二)第532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巧取居庸關(四)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366章第三百六十六章 奇襲朔州(一)第579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揚眉劍出鞘(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遼東戰役(三)第611章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戰鄱陽湖(三)第202章第二百零二章 肱股來投第83章第八十三章 官渡之戰(五)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軟硬不吃(三)第331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兵進太原城(一)第372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圍點打援(三)第143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俠之大義(二)第362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雁門關阻擊戰(三)第45章第四十五章 伏兵對伏兵(一)第73章第七十三章 將計就計(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摧枯拉朽(四)第279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只要人不要地(一)第581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血戰襄陽(一)第425章第四百二十五章 再戰於野(一)第154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因變而變(三)第232章第兩百三十二章 巧戲薛舉(四)第181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末路窮途(二)第595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襲江陵(二)第423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真假劫營(三)第250章第二百五十章 強權就是真理(一)第22章第二十二章 招降納叛第498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誘敵入彀(三)第438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圖窮匕見(一)第287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季攻勢(一)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600章第六百章 巧取襄陽(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反誤卿卿性命(三)第464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高家軍的瘋狂(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攻守轉換(一)第414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喋血張八嶺(五)第227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扳回一局(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遼東戰役(九)第170章第一百七十章 遍地烽火(三)第462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南下還是北上(二)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522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夜襲龍支城(二)第115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至江都第122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艾之慕(二)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216章第二百一十六章 正統之爭(二)第482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甕中捉鱉(一)第135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軟硬不吃(七)第248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擊制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