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十一章 大路朝天(三)

“見過少將軍。”

秦瓊來得很快,態度也很是恭謙,並未因自身官階比張君武要高出一級而有絲毫的倨傲之色,方纔剛行進了靜室,便已搶先行了個禮。

“少將軍?呵,很快就要不是了。”

張君武並未回禮,而是滿臉苦澀地搖了搖頭,大有深意地點了一句道。

“嗯?”

一聽張君武此言蹊蹺,秦瓊不由地便是一愣,雖不曾開口追問,可望向張君武的眼神裡卻滿是探詢之意味。

“不瞞叔寶兄,先前賈務本將小弟請到了此處,說是有要事相商,小弟原想着或許是軍中要務,也就沒多想,跟着便來了,卻不料此獠竟跟小弟言稱他已答應了裴大人,要將我齊郡軍一體打散,分編入虎牢關守軍之中,嘿,小弟還真不知道我齊郡軍何時輪到這廝來做主了?”

張君武並不曾賣甚關子,面色陰冷地便將先前賈務本所言簡單地述說了一番。

“竟有此事?”

在張君武尚未抵達虎牢關之前,秦瓊本也有心要投入裴仁基麾下,但卻斷然不會答應將齊郡軍就此肢解了去,這會兒一聽賈務本居然敢有這等提議,秦瓊的臉色也自不好相看了起來。

“若非親歷,小弟也不知有人竟會喪心病狂到這般地步,父帥屍骨未寒,竟就急欲滅我齊郡軍之魂,忘恩負義似此,古來罕見。”

似賈務本這等位高卻又甚能耐的高級將領,本來就是張君武要清除的目標,否則的話,他要想真正掌握齊郡軍,根本沒一絲的可能,而今,其既是自己送上了門來,張君武自是不吝趁勢將其釘在恥辱柱上。

“這……少將軍,箇中莫非別有誤會,今,瓦崗賊寇將至,裴將軍憂心城守,有意引我部爲用之心也是有的。”

賈務本原本在齊郡軍中負責後勤,很會做人,上上下下的關係都處得不錯,秦瓊與其也算是有舊,這一聽張君武言語間殺氣騰騰,似有拿賈務本來開刀之意味,心下里自不免便有些不忍,很明顯地遲疑了一下之後,還是委婉地爲賈務本開脫了幾句。

“叔寶兄在軍多年,應是知曉‘旗在,軍魂就在’之理,我齊郡軍乃父帥多年錘鍊出來之強軍,素來以平亂天下爲己任,今,父帥雖逝,軍魂卻不能丟!叔寶兄乃當世英豪,又是我齊郡軍之元勳,若論能繼承我父帥遺志者,非叔寶兄不可!”

張君武並未再去指責賈務本的不是,而是面色肅然地衝着秦瓊一拱手,慷慨激昂地提議由其來主持齊郡軍之大局。

“少將軍言重了,秦某不過就一武夫而已,衝鋒陷陣或許尚可,獨領一軍實非秦某所能爲也,若蒙不棄,秦某願爲我齊郡軍再起略獻綿薄。”

秦瓊十八歲從軍,至今已近十年,過半軍旅生涯是在齊郡軍中度過的,無論是對張須陀還是對齊郡軍,都有着極深的感情,自然也不願見到齊郡軍落到煙消雲散之下場,與此同時麼,他也有着自知之明,知曉自身在軍略上並不足以擔當起重振齊郡軍之重負,對於張君武的提議,他也就只是心熱了一下,便即明確地表了態。

“有叔寶兄襄助,我齊郡軍復興有望矣,不用多,五年內,我齊郡軍必可橫掃諸寇,還天下一個太平,此一條,小弟可對天發誓,若不能成此大業,叫小弟萬箭穿心而亡!”

有了秦瓊此言,張君武原本緊繃着的心絃立馬便是一鬆,沒旁的,齊郡軍八名虎賁郎將中,樊虎等人皆已在大海寺一戰中陣亡,軍中如今僅存秦、賈兩名高級將領,相較於賈務本的無能,秦瓊可謂是齊郡軍中的頂樑柱,有其幫忙,必可儘快穩住軍心,而這,對於有志天下的張君武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

“少將軍不必如此,秦某屢受大將軍隆恩,自當爲大將軍之遺志鞠躬盡瘁!”

聽得張君武如此賭咒,秦瓊也自不免有些動容,然則在表態之際,還是隱晦地點明瞭自己的立場,那便是他秦瓊只爲齊郡軍復興而出力,卻並非效忠於張君武個人。

“叔寶兄高義無雙,請受小弟一拜。”

饒是秦瓊說得隱晦,可張君武卻是一聽便知其意,可也不甚在意,只要時間足夠長,有的是機會讓秦瓊徹底歸心,又何須急於一時。

“不可,少將軍有心要重振我齊郡軍,此好事也,然,卻有兩礙難之處,其一,我部輜重盡毀,部衆折損過半,若無朝廷恩典,恐難自立;其二,軍中人心思動,似賈務本者,恐不在少數,不知少將軍對此二事可曾細思過否?”

這一見張君武納頭要拜,秦瓊可就穩不住了,趕忙一伸手,扶住了張君武的胳膊,口中卻是緊着道出了心中的憂慮之所在。

“叔寶兄所慮甚是,然,依小弟看來,卻並非不可解,某觀監軍蕭懷靜與裴仁基矛盾頗深,從其身上着力,輜重、編制皆非難事,此事自有小弟會緊着辦了去,至於賈務本麼,他要走便走好了,大路朝天,各行一邊也就是了。”

既已確認自己所做的那場怪夢不僅僅是夢,張君武又怎會不知大隋已是積重難返,接下來的日子將會是殘酷的羣雄爭霸的亂世,要想有所作爲,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至於具體該如何綢繆麼,他也早已是盤算清楚了的,這會兒回答起秦瓊的問題來,自也就顯得信心十足得很。

“如此甚好。”

秦瓊乃是念舊之人,這一聽張君武不打算對賈務本等人下毒手,緊繃着的心絃當即便是一鬆,也自沒再多言羅唣。

“叔寶兄,我軍剛受重挫,軍心浮動難免,小弟如今有孝在身,有些事不好出面去做,就煩請叔寶兄多多費心,將我齊郡軍將重振一事分頭告知諸將可好?”

見得秦瓊已有辭別之意,張君武也自沒多留於其,僅僅只是慎重其事地請託了一句道。

“少將軍放心,秦某知道該如何做了。”

秦瓊既是有心要爲齊郡軍之復興效力,自然也不想看到舊部風崩離析了去,對於張君武的請託,自不會有甚異議可言,恭謹地行了個禮,便即就此匆匆而去了……

第七百零三章 大追殺(一)第455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120章第一百二十章 臣有罪(二)第120章第一百二十章 臣有罪(二)第599章第五百九十九章 死一人活一城第154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因變而變(三)第600章第六百章 巧取襄陽(一)第486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五)第517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臨洮之戰(二)第585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血戰襄陽(五)第109章第一百零九章 許昌會戰(六)第406章第四百零六章 虛情假意(二)第301章第三百零一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一)第228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扳回一局(三)第516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臨洮之戰(一)第324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驕兵照樣勝(四)第449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決戰桑園(一)第263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懲戒之戰(三)第378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吃了一彈章(一)第539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戰和由我(一)第187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步步爲營(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直搗黃龍(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反誤卿卿性命(一)第35章第三十五章 強取洛口倉(三)第69章第六十九章 雙洎河之戰(四)第451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決戰桑園(三)第608章第六百零八章 無可寬恕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240章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梟雄(一)第588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勇取九宮山(三)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438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圖窮匕見(一)第236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情突變第338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喋血宛洛大道(六)第498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誘敵入彀(三)第221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進雍城(三)第352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李唐的覆滅(二)第138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急謀脫身(二)第491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一)第418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挫敵鋒銳(一)第366章第三百六十六章 奇襲朔州(一)第539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戰和由我(一)第504章第五百零四章 詐降計(二)第564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軍對決(二)第143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俠之大義(二)第537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二)第560章第五百六十章 殺雞儆猴(一)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182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城大捷第201章第二百零一章 關中大捷(二)第560章第五百六十章 殺雞儆猴(一)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少艾之慕(一)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436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奇襲敖倉(一)第177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過河擊賊(三)第90章第九十章 大破無上軍(四)第398章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四)第345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隴右鐵騎揚威(一)第125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陰謀進行時(二)第485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甕中捉鱉(四)第470章第四百七十章 定計平河北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431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三)第339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喋血宛洛大道(七)第49章第四十九章 滎陽大戰(二)第613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強勢碾壓(一)第385章第三百八十五章 兵進夷陵(一)第24章第二十四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警示天下第381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襲巴東(一)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493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網恢恢(三)第119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臣有罪(一)第23章第二十三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一)第355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唐的覆滅(五)第608章第六百零八章 無可寬恕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守轉換(三)第418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挫敵鋒銳(一)第509章第五百零九章 走投無路(三)第239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三)第351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李唐的覆滅(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白道決戰(三)第333章第三百三十三章 喋血宛洛大道(一)第75章第七十五章 將計就計(六)第34章第三十四章 強取洛口倉(二)第七百零六章 突如其來的大案第561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二)第636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橫掃舒州(六)第六百八十二章 四面楚歌(二)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291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一)第298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強取伊闕關(五)第439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圖窮匕見(二)第583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血戰襄陽(三)第452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決戰桑園(四)第290章第二百九十章 國營工業第253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樑來犯第233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敗西秦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