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遼東赴任

熹平六年十一月。

夏育、田晏、臧旻三將接連檻車徵下獄。塞北戰敗的消息剛剛傳到遼東諸郡後,遼東各族蠢蠢欲動,高句麗進犯玄菟郡,天子劉宏招大臣商議,派誰去安撫遼東局勢。最後在盧植內舉不避親的保奏下,皇甫岑被保舉爲遼東屬國都尉。

然而盧植奏章一議,朝廷上下,除宦官張讓、趙忠紛紛同意外,整個士大夫集團都極力反對,原因也不過很簡單,皇甫岑今年不過二十。

天子劉宏沒有去理會那些士人之言,卻問向太尉段熲,段熲深知這是天子之意,又有昔日打賭擊掌,只好默然不語,段熲不反對,朝廷上下的功勳將領自然沒有人出言反對。

當然最人意外的事情是,身爲士人集團中的馬日磾、蔡邕等人卻一力保舉皇甫岑可以久任遼東屬國都尉。

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天子劉宏抓住這個時機,力排衆議,命皇甫岑爲遼東屬國都尉,公孫瓚也被段熲保舉爲遼東屬國長史,即日赴任遼東屬國。

……

接近兩年的光陰,皇甫岑在洛陽沒有幾個好友,除了鴻都門交好的樑鵠、毛弘等人,皇甫岑誰也沒有通知,轉身離開,當然皇甫岑不已自己爲鴻都門學學子而自豪,但是鴻都門下卻對皇甫岑的離開深感悲傷,畢竟當初在太學門前,如果不是皇甫岑,也許就沒有今天洪都門生的趾高氣昂,就連教學的師宜官也對皇甫岑的離開有些不捨。

皇甫岑到沒有什麼感覺,同幾人辭別後,便拿着聖旨,牽着自己的馬匹,便同公孫瓚一起上路了。

“大師兄,二師兄,你們現在就走?”盧植因爲朝廷有事,並沒有親自前來送皇甫岑和公孫瓚兩人,倒是盧玥兒前來送兩人。語氣之中對皇甫岑的離去多有不捨。

“哈哈。”公孫瓚一掃往日的頹喪之氣,臉上洋溢着數不清的興奮勁兒,高興的說道:“小師妹,你就等着我們的好消息吧!”

“哼!”盧玥兒瞪了眼公孫瓚,不在言語。

皇甫岑沒有公孫瓚那樣的好心情,此去遼東,只能憑藉自己一雙手,身處匈奴、鮮卑、烏丸、高句麗這錯綜複雜的局勢,皇甫岑還沒有把握能把遼東的局勢掌握,就是眼下高句麗的兵怎麼退,他皇甫岑都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

“哈哈。”公孫瓚轉回身看到皇甫岑的臉色,走上近前寬慰道:“都是大哥我錯怪兄弟了,你說的沒錯,夏育、田晏他們雖然敗了,卻給你我兄弟發達的機會,這次欠下的兄弟情誼,大哥記得。”公孫瓚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被任命爲遼東屬國長史,自己原來那些職位都是些不入流的官職,而且也掌管不了軍事,可眼下的長史可是主管遼東屬國的軍事。正正經經的二把手,而且屬國的都尉,竟然就是自己的二弟。雖然多有點不適,但也好過其他人當自己的上司。想此,公孫瓚就有一種豪情萬丈的心思洋溢在胸。

“呵。”皇甫岑回身看了看公孫瓚,苦笑着搖搖頭道:“此去,也許是禍不是福。”

“嗯?”公孫瓚不明所以的看向皇甫岑,爲什麼要這麼說。

“呵呵。”未等皇甫岑開口,身後就傳來了酒鬼的聲音:“只不過是跳出一個泥潭,又入另一個泥潭而已。”

“咦?”公孫瓚和盧玥兒紛紛轉頭看向來人,不解的問道:“爲什麼啊?”

酒鬼笑而不語,卻看向皇甫岑。答案,皇甫岑心知,他自己也知道。

遼東屬國內有烏丸、高句麗、鮮卑、匈奴等數族羣居,又有朝廷上下皇權、宦官、士人、豪強等等的明爭暗奪,雖然現在是鮮卑大勝,豪強武人不得不教出這裡的權利,但誰也不能保證,日後還會不會有人故意刁難。

正所謂,從另一個泥潭跳到另一個泥潭中。

皇甫岑歪着頭,一笑,雙手一張,似乎在歡迎面前的酒鬼,笑道:“你好,歡迎同我去往遼東。”

“遼東?”酒鬼看了三人一眼,然後笑着搖搖頭,否定道:“不,不,不,我只是去嚐嚐塞外的酒有沒有中原的好喝。”

“只是喝酒也好。”皇甫岑淡淡地迴應,然後若有惆悵的說道:“總比一個人飲酒強啊!”

“怎麼能一個人呢?”公孫瓚不解的低應道。

公孫瓚不解,那是因爲他不清楚皇甫岑話中之意。

皇甫岑看到的事情,也只有面前這個酒鬼能聽懂了解而已。

“酒鬼,你也去啊?”盧玥兒雙眼瞪大的看向酒鬼,似乎不敢相信的看着他問道。

“嗯。”酒鬼一聳肩,笑道:“應該是吧。”

公孫瓚不明白,爲什麼當酒鬼說要同自己二人去往遼東屬國的時候,皇甫岑爲什麼那麼激動,但是,盧植的話,他卻一直不曾忘。

身負負俗之譏的人往往大多數都會是國士無雙。

三人正高興之時,從遠處傳來一個聲音。

“假佐大人,你走,怎麼不知會我一聲?”

來人不是他人,正是程普。

如今已經身爲什長的程普已經同兩年前初來洛陽那陣兒大不相同,整個人渾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精明強幹的勁兒,這也許就是正規的北軍同其他不同的地方。

“德謀。”皇甫岑高舉手臂,緊緊地握住來人的雙肩,慨嘆道:“沒想到,你我兄弟今日就要在此分別。”

程普點點頭,然後開口道:“假佐大人,德謀真恨不得同兄弟脫掉身上這副甲冑,陪兄弟去往遼東走一遭。”

“呵。”皇甫岑嘴角微挑,笑道:“可別,千萬別。”

“怎麼?”

“此去遼東,又不是什麼龍潭虎穴。”程普不明的看向皇甫岑不言語。

“呵呵。”皇甫岑一笑,深深地朝程普緊緊一報,什麼多餘的話都沒有說,也沒有解釋。在這洛陽能認識的幾個朋友都到了,自己今日離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然後轉回身衝着盧玥兒說道:“走了,保重!”

“保重!”

第二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二十章 威逼裴氏第三十二章 舉火燒天第七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五十八章 給我出去第二十三章 白馬非馬第九章 中興之志第八十八章 轉回河東第三十七章 袁紹落子第八十九章 七年之癢第三十二章 初試牛刀第四十章 三道聖旨第二十章 東觀指路第二十章 風暴前夜第五十二章 天降奇兵第二十二章 叔侄聯手第五章 塞北兵敗第十八章 河間四將第三十八章 挾持閻氏第二十四章 縞素誓師第四十六章 上策不追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七十五章 說服劉基第十四章 弘農張奐第二十六章 夜巷狙殺第二十二章 太尉段熲第三十二章 在就足夠第十三章 趙忠攛掇第九十六章 飛將無雙第七章 無法避免第七十五章 所謂何求第五十六章 死命抗洪第十四章 段熲死志第十五章 栽贓嫁禍第三十七章 袁紹落子第五十章 公孫族長第九十四章 沽名釣譽第二十六章 猛士龐德第九十章 公孫解疑第八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八十七章 存亡誰定第五章 娼妓卞玉第五十一章 賭與不賭第六十五章 死葬遼東第四十九章 各處觀望第十三章 一丘之貉第十三章 西涼宿將第七十四章 各懷鬼胎第九十七章 天涯淪落第八十六章 河內司馬第三十五章 全線潰敗第四章 盧植音鍾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章 天下豪傑第九章 猶猶豫豫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五十一章 益州武卒第十八章 初見帝胄第五章 此事沒完第三十三章 抱罕宋建第二十九章 師承一脈第九十一章 張飛南下第二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第五十五章 明修棧道第二十七章 公主舉薦第四十八章 大漢之風第四十三章 王兄自責第三十章 殺機初現第五十五章 三別遼東第二十七章 家丞徐庶第二十七章 髡頭兵痞第六十三章 從不服輸第三十八章 王者之師第六十一章 速速回城第三十二章 忘恩負義第四十九章 王景之後第五章 娼妓卞玉第七十章 擊殺劉焉第二十一章 造謠生事第十八章 各退一步第四章 效仿甘陳第二十章 遼西公孫第四章 匈奴有變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十六章 常山之行第六十六章 我的脊樑第五十六章 益州歸降第二十一章 按兵不動第四十八章 好狠好絕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十九章 北軍五校第十章 文士解圍第十六章 引敵退軍第二十二章 叔侄聯手第十章 昌黎大戰第二十四章 朕還夙願第八十八章 轉回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