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一場酒宴

還過洋節的孩子們,節日快樂!

——————————

“劉荊州。劉荊州。”

諸葛玄已經顧不上什麼儒者的風度了,剛剛跨進劉備的府邸,便衝着劉備的書房,邊跑邊喊,渾然不在意劉府下人們異樣的眼光。

“胤誼?”

正在書房裡愁眉不展的劉備聽聞窗外的聲音,疑道。諸葛玄這人一向很懂禮數,溫文爾雅,從不會如此失態,怎麼……想到這裡,劉備急忙起身,打開房門,衝着攔住諸葛玄的管家揮揮手。

管家便撤走院子內伺候的下人們。

“出了什麼事情?”

劉備問道。

“哦,不好了,不好了。”諸葛玄喘着粗氣,厲聲道:“玄德,大事不好。”

劉備心中一顫,自己擔心的事情要發生了嗎?襄陽城內的士人們已經聯合起來反對自己了嗎?隧開口問道:“蔡德珪他們準備現在就動手了?”

“不。不。不是。”諸葛玄支撐着自己的身軀,緩了緩,裝作事先並不知道曹操的消息,迴應道:“原來蔡德珪早就勾結譙縣曹操,只怕現在他們就要引曹操入荊州。”

“譙縣曹操?”劉備身子不自覺的往後退了幾步,腦袋一片空白,倏然想起皇甫岑讓龐統遞給自己的那封信箋,那上面最後幾個字不就是曹操的名字。只是當時,自己猶豫不決,對公孫瓚尚有疑慮,以爲皇甫岑故意用這種方式打動自己。可眼下諸葛玄這麼說,劉備就斷定事情已成真,自己當真有些愧對二兄皇甫岑。隨即晃晃道:“胤誼是聽誰說的?”

“我的侄子。”

“諸葛亮?”

“嗯。”

“屬實?”劉備雖然明知道事情成真可能性很大,佯裝道:“胤誼,小孩子的話你也信?”

“玄德。”諸葛玄想解釋些什麼,但見劉備的神情,知道自己說什麼他都不會信,反而用另一種聲音問道:“玄德,我那侄兒你應該很清楚。”

被諸葛玄這麼一說,劉備倒是有些動搖了,但是想了想後,隨即否定道:“可是蒯越和蒯良不是笨蛋,都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們怎麼可能會上這種當?”

“唉!”諸葛玄急不可耐道:“利益面前,唉……玄德,你想想近日來蒯越的反應。”

“近日的反應?”劉備慢慢轉回身,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搖搖頭,又起身,徘徊不定。自己這些時日太過爲公孫瓚的來信而鬧,心思根本不在荊楚大地上,他哪裡過多去注意蒯越的反應,隨即敷衍道:“嗯,卻是有些反常,唉!只怪昨日太過魯莽,我已拿下了蒯良的職權,恐怕他們如今已經同我離心離德。”

聽劉備這麼一說,諸葛玄點頭道:“如今之際,我們只有好好謀劃一番。”

“悔之當初,讓他們四人掌控着荊襄大權。”

劉備無奈的搖搖頭。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荊襄之地的門閥勢力太過湊綜複雜,玄德整合荊州總要倚仗一些人才好。”

諸葛玄見劉備過於自責,開口勸解道。其實誰都清楚,這就是外界傳言劉備與皇甫岑不和的真正原因。

“胤誼,不必寬慰我。”劉備無奈的搖搖頭道:“事已至此,就只能暫時心向二兄。同蒯氏、蔡氏決裂那是遲早的事。”

“暫時?”

聽劉備此言,諸葛玄猛然擡頭瞧着劉備,事到如今,他劉備竟然還有顧慮,究竟是什麼讓他劉備對皇甫岑如此沒有信心,既然劉備不是心向蒯氏、蔡氏這些荊楚門閥,卻又爲何這般屢屢推卸!

劉備也意識到自己多說了什麼不該說的,當即閉上嘴巴。

兩人沉默了好久,最後還是由諸葛玄率先開口道:“玄德,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怎麼辦?”

“既然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就沒有什麼好商量的了。”劉備突然臉色變得很嚴肅,眼神之中透露出一股精光淡淡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諸葛玄重複的唸了幾聲,似乎不敢相信的看着劉備。

“呵。”劉備譏笑道:“胤誼,換過來想想,難道你以爲他們得逞後會放過我們?”

“呃。”

“這是一場生死較量。”劉備突然面對諸葛玄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戰爭,咱們要面對整個荊襄的門閥,呵呵,很有趣吧?”

“我們真的能撐到朝廷援軍嗎?”

這一刻諸葛玄突然發現自己有些恐懼。

“也許會,也許不會。”劉備也不能給諸葛玄一個準確的答案,淡淡道:“如果曹操已經入城,我們的勝數很小,不足三成。”

“三成?”

“呵呵,這還是最好的結果。”劉備接着道:“畢竟我手頭上的兵力也不過就幾千人而已,其他的都散落在荊襄各地。”

“咱們幾千人,襄陽駐軍有多少?”

“八千,半對半。”

“可是他們如果真反起來,他們的宗族子弟、家丁護衛也可以湊成數千人。”諸葛玄算了一下,各家的家丁護衛都不少,最少的尚有幾百人。詢道:“我們徵調各地的駐軍吧?”

劉備搖搖頭道:“不可以,他們防止各地諸侯的覬覦,尤其他們只聽兵符,並不聽命個人,我荊襄的大都督是蔡瑁,不但不能請他們來,我們還要不能讓蔡瑁矯詔他們來。”

“我們豈不是陷入絕地?”

“那到也不是,趁他們未出手前,我們找個藉口?”

“找個藉口?”

“鴻門宴。”

“這個時候恐怕不妥吧?”諸葛玄疑問道:“昨日剛剛發生爭執,恐怕請不來蒯氏兄弟。”

“不管怎樣,我們只有這一計可施。”劉備盯着諸葛玄信誓旦旦說道:“趁着譙縣曹操並未到達襄陽,先動手者,佔得先機。”

“嗯。此事已經不能拖了,我們每等一分鐘就是給他們更多的佈置時間。”

劉備轉回身,衝着諸葛玄道:“誼胤!”

“玄德。”

“去準備,我要宴請全荊襄的大小官員。”

“理由?”

“議降。”

諸葛玄轉身離去後,劉備緩緩起身,望着北地兩個方向,獨自沉吟道:“大哥、二哥,你們的事情我是不管了,既然我這般爲難,莫不如就魚死網破,早死早超生!”

……

“大哥,這是劉備那廝命人帶來的請帖。”

蒯良跨入書房,合十門板,急匆匆道。

“他終於按耐不住了。”

蒯越自言自語道。

“哼,動手是遲早的事情,我們何須擔憂。”蒯良回道:“只是劉備明知昨日咱們剛剛發生衝突,今日又宴請我們過去,他是太蠢還是太傻?”

“嗯。”蔡瑁點頭道:“劉備一定是發覺了我們的意圖。”

“你是說……”

言此,蒯越看了看靜坐那裡一言不發的黑衣人。

“怎麼可能!”黑衣人身旁許褚大怒道:“我們的行蹤一向十分隱蔽,如無意外,根本就不會有人發現我們的蹤跡。”

“哼!”張允怒氣上揚,看不慣的吼道:“可是現在劉備就是已經發現了。”

許褚很看不慣張允囂張的態度,跨前一步,氣勢上威壓着張允。

“都不要吵了。”

蒯越勸阻道。

黑衣人也衝着自己身後的許褚冷聲道:“仲康,不得無禮。”

“你說我們怎麼辦?”

許褚收回自己的刀,轉回頭問向一旁的黑衣人。

黑衣人沒有開口,只是把頭轉向對面的蒯越。

蔡瑁心中低吟,聽黑衣人這麼解釋,擡頭看了看黑衣人還有蒯越,似乎下定決心似的點了點頭。道:“既然他們知曉了,我們就別等了。”

“嗯。”蒯越冷靜的分析道:“我們就去。”

“鴻門宴也去?”

“雖然他們知道一些事情,但是我想他們一定不清楚你們在襄陽城內的事情,單憑我們現在的實力,拿下劉備,還有他的心腹,應該有很大的勝算。”

“哦?”黑衣人這纔開口道:“那麼想來蒯先生,已經有主意了。”

“鴻門宴而已,誰能看不出來?”蒯越轉回頭看向黑衣人。神色自若的說道:“可是他劉備忘了,在荊襄我蒯異度也沒少赴宴。”

“呵呵。是嗎?”黑衣人反問道:“可這是鴻門宴。”

蒯越少有的自負道:“如果是在洛陽京畿,其他人的地盤上我沒有信心,可這是在荊襄,即便他已經成爲荊襄名義上的主子,但是他拋棄了我們,就誰都不能在荊襄立足。”

“哦。”黑衣人點點頭道:“那你說說,咱們在襄陽城內有多少人吧?”

蒯越把頭轉向蔡瑁,荊襄的軍權一向是掌握在蔡瑁和張允的手裡。

蔡瑁跨前一步道:“荊襄防衛部隊只有八千,我同張允執掌。”

“哦?”黑衣人驚奇的一問道:“這麼說來,在荊襄他劉備一兵一卒都沒有?”

“不是。”蔡瑁否定道:“他的親衛就有兩千。”

“八千對兩千,這場仗你們難道打不贏?”

“當然能贏。”張允聽出黑衣人的譏諷,張狂道:“荊襄之內我們說的算,就是各家護院家丁湊起來也有數萬之衆。”

“數萬之衆?”這下輪到許褚不屑的說道:“恐怕是烏合之衆吧?”

“你。”

“哼!”

“我們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何必冷嘲熱諷?”

蒯越此時必須心向張允,畢竟以後還是綁在一輛戰車上的。

“那八千人都能掌握在咱們手中嗎?”

黑衣人似乎依舊覺得不安全,反覆的提及道。

“放心,我雖然這一陣兒很少觸及軍事,但是這八千人一直都由我兄弟蔡中、蔡和掌控。”

蔡瑁似乎有些笑黑衣人杞人憂天。

“哦。”黑衣人點點頭道:“既如此,我們就等着好戲上演吧。”

“不應該是好戲。”

“嗯?”

“因爲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對決,真正的對決是在城下。”

蒯越冷聲道。

“呵呵。”黑衣人笑道:“放心,我主公已經在幾日前就從南郡發兵了,相信明後日就能抵達襄陽。”

“這樣最好。”蒯越把嘴邊已經冷卻的茶水喝到肚子中,呢喃道:“只要曹操能來,這襄陽城和整個荊州就是他的,朝廷,天子、皇甫岑永遠都別想插手。”

“你們帶來多少人馬?”

張允轉回頭問道。

“五千。”

許褚不屑的說道。

“就那麼點?”

張允有些擔憂的退後幾步,如果朝廷真的派兵前來,這點人能夠幹嘛?他當然不知道曹操在江東起家的這五千人戰力有多強悍,故此纔有這擔憂之心。

“五千還少?”許褚回頭看了看蔡瑁和張允道:“你們就是五萬也抵不過這五千人。”

“風大閃了舌頭。”

張允不屑道。

“無妨。”蒯越制止道:“只要我們取下襄陽城,殺了劉備,取得兵符,荊襄九郡的兵力任憑調遣。天子剛剛收復關中應該沒有多餘的時間供他打這一仗,速戰速決,纔是他想要的。”

“好!”黑衣人隨即起身,笑道:“那我們就等明日的鴻門宴了。”

“呵呵。”

“呵呵。”

幾人同時笑了起來。

……

校軍場。

魏延剛剛練完兵,轉回到自己辦公的屋中,插上門閂,走進內堂道:“沒有人,出來吧。”

話音一落,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便已經閃身而出。

“魏將軍,城內守軍可有什麼異常的舉動?”

“沒有。”

魏延搖搖頭。

“怎麼可能?”

龐統不解問道。

“既然蒯氏兄弟在劉備那裡已經挑明瞭關係,恐怕即日就將動手,軍營之中怎們會沒有動靜?”

諸葛亮不解的四下踱步道。

“沒有什麼好驚奇的,荊州城內老謀深算的敵人不少,他們只是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力吧,往往暴風雨來臨前總會是最安靜的,正如眼下。”

司馬懿眼眸之中就像是看到了一個獵物一般欣喜。

“那以你看來,他們就要聯合動手了。”

“如果不出所料,應該是裡應外合。”

司馬懿分析道。

“嗯。”魏延見三個人分析的頭頭是道,點頭道:“我想起來了,方纔州牧大人命人送來拜帖,說明日宴請荊州大小官員,商議投降一事。”

“今天來的?”龐統大驚,起身嘆道:“難道說,劉荊州已經準備動手了麼?”

“應該不錯了。”諸葛亮接着道:“今日我跟叔父說過這事後,叔父一定同劉備說了。”

“勝算如何?”

龐統新來,對襄陽城內有些事情還不太清楚,追問道。

“不足三成。”

諸葛亮若有似無的嘆道。

“這麼少?”

“應該比這還少。”司馬懿點頭說道:“荊襄守衛八千,全部掌握在蔡瑁和張允的手中,蒯氏兄弟又得荊襄士人們的支持,他們府內的家丁護院就有上千人。而劉荊州自己身邊的禁衛軍也不過僅僅兩千人罷了。”

“如此說來我們沒有機會了?”

“常理,應該沒有機會了。”

“所以纔要我們有所動作。”龐統拳頭擊在桌子上,面色凝重道:“襄陽城不能失,襄陽城失,荊州兵符就全落在他們手裡了,借而控制整個荊襄,與我們爲敵。我們就徹底的陷入被動了。”

“你們說怎麼辦吧?”

魏延聽三人把事情分析的如此透徹,也明白了其中重要之處,點頭問道。

“魏將軍,這八千人都是蔡瑁的心腹嗎?”

司馬懿問道。

“不是。他們都懼與蔡瑁張允的淫威而已,這荊襄兵卒沒有幾個是真正向着這些士人的。”

“那魏將軍你能聯繫到他們嗎?”

“你是說……”

魏延壓低聲音,看向面前三人。

“不錯,既然帶兵之人不是蔡瑁張允本人,我們就有一線機會拿下這些兵卒。”

“可是,八千人皆有蔡瑁兄弟蔡中、蔡和帶領,恐怕我們沒有機會。”

“他們兩個的能力,魏將軍你很清楚。”諸葛亮轉回頭笑道:“他們二人,我們完全有機會在他們去往州牧府之時,做一下手腳。”

“不過,我們所擔憂的就是臨時兵變後,這些人的反應,不知道魏將軍能否穩住這八千人。”

司馬懿問道。

“這個。”

魏延突然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有些重,畢竟自己清楚以自己的資歷並不算是一個衆望所歸的領袖。

“放心。”龐統寬慰道,從自己的衣袖之中拿出一紙黃絹,笑道:“天子的名聲,再加上這道聖旨能否讓魏將軍多一些信心呢?”

“這個。”魏延跪倒在地,緩緩擡頭,有些激動的呢喃道:“有這個應該好辦一些。”

“呵呵。只要魏將軍能在軍中穩住這八千人,我們就可以在蔡瑁他們在酒宴之上發動兵變之時,突然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諸葛亮點頭道。

“嗯。對,只要我們穩住荊襄,憑藉襄陽城池的堅固,完全可以撐到朝廷大軍。”

龐統道。

“殺掉蔡瑁、張允,剷除蒯氏兄弟,驅逐江東內應,我們完全可以藉助荊襄城下的險要,據守數日。”

司馬懿擡頭看了看魏延。

“好!”魏延用拳頭用力的一擊桌子,大聲道:“這事我們做了。”

“好,我們就謀劃一下怎麼殺了這蔡氏兄弟?”

第五十章 燕國後裔第十三章 董卓搶功第四十六章 殺伐果決第三十章 佳人受辱第二十三章 何必解釋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第六十六章 我的脊樑第三十九章 開礦造窯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五十章 升官發財第七章 無法避免第三十三章 段煨其人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五章 韓遂求和第三十六章 神秘馬掌第四十五章 殺聲四起第七章 武夫龐德第九十六章 飛將無雙第四章 效仿甘陳第十二章 羌族之願第十一章 巷口巧遇第二十一章 一衆大家第六十四章 裴茂上京第五十八章 一詔不回第六章 你我不同第一章 風譎雲詭第一章 遼西上吏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七十三章 路自己走第四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六十六章 內外齊動第七十四章 我心彌堅第七十五章 淳于出任第五十四章 賦閒孟德第十一章 半腳入內第二十九章 師承一脈第四十一章 大跌眼鏡第八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五章 竟然是他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三十章 殺機初現第十二章 抽身而去第七十七章 劉繇出兵第七十九章 神秘家丞第二十二章 今古文經第五十三章 治水方略第四章 遼西郡守第三十三章 白馬結義第二十二章 聯軍瓦解第三十二章 商賈販繒第六十九章 無可匹敵第二十章 暫時妥協第八十三章 學社優劣第五十二章 安定皇甫第七章 漢人內鬥第五章 袁紹圖謀第六十八章 泄憤羞辱第六十二章 強烈預感第二十四章 綿裡藏針第十八章 白馬爲題第二十八章 張奐故去第十五章 白波復起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十一章 衛氏決心第三章 四方猛士第三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七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八章 慕容鮮卑第九十章 呂布奪權第四十一章 曹操弒宮第五章 投靠鮮卑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七十六章 我回來了第十二章 孤軍奮戰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三十五章 號角響起第十一章 刨土撞城第三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八章 新的時代第六十八章 兩強聯手第九章 猶猶豫豫第八十八章 轉回河東第七十五章 淳于出任第八十二章 天要亡漢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九章 傳道六藝第六章 白馬都尉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七十章 巔峰之戰第五十章 公孫族長第七十二章 刀斬管亥第十九章 勢同水火第六章 你我不同第四十九章 依依惜別第三十一章 天下之財第六十二章 火併黑山第六十一章 速速回城第二章 風雲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