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睚眥必報

盧植說完後,倒是讓皇甫岑心生了這種想法,去遼西見識見識未嘗不是件好事,只可惜天氣太過惡劣。

“嗯,弟子也想去。”皇甫岑回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盧植像是了結了一段心事的繼續道:“另外爲師也去鄒府走了一趟,鄒家的事情暫時就告一段落了。”

“鄒家?”聽聞鄒家,皇甫岑心中一懸,那個火辣辣的身影始終閃耀在他的心頭,對於鄒玉&娘,皇甫岑心中始終是飽含一個說不出的感情,聽到事情告一段落,並沒有卸下包袱的感覺,反倒是心生不捨之意。

“好了,走吧。”盧植背過身子,掩面揮了揮手,對於這兩個最爲得意的弟子該交代的也都交代了,雖然心中卻有幾絲不捨,但聚散別離,總要有的。

聽盧植這麼一說,皇甫岑心中一酸,近一年的感情全部涌上心田,只覺得眼眶發熱,對着盧植的身影,皇甫岑深深的跪伏在地,狠狠地叩了三個響頭。

一撩衣襟,皇甫岑不敢再有留戀的急速挑起門簾離去。

日後相見,不知今昔是何年?

日後相見,又不知是什麼光景?

“唉!”盧植透過窗櫺紙,看着皇甫岑的身影漸漸模糊,不由得發出一聲低嘆,自己這個弟子,才高天妒,今後的路說不上有多坎坷。

皇甫岑走遠後,門板之後的盧玥兒偷偷地何時兩扇門板,悄然轉過身去,兩行清淚一時間流淌了下來。

盧植說完後,沒過幾日,朝廷的徵調便下來了,盧植一家三口,加上護衛的官軍便匆匆上路了。

離別那天,皇甫岑沒有去,只有公孫瓚帶着盧植門下一衆弟子前去送行。老師遠行,門下弟子也該各自分飛,皇甫岑本來是想回京看看的,但是出於盧植的勸告,皇甫岑決定找個藉口同公孫瓚見識一下塞外風光。

“大師兄,二師兄幹什麼去了?”劉德然心中有些小小的不忿,師父盧植遠行,身爲老師最得意的弟子竟然沒有去送行,於情於理都不合。

“你問這個幹什麼?”公孫瓚白了一眼劉德然,儼然很不喜歡劉德然打聽皇甫岑的去向,後又想起盧植的話,覺得自己太過盛氣凌人,淡淡的解釋道:“老二有些事情還沒有打理完。”

“哦。”劉德然自知無趣,也不敢深問。

一直跟在身後的劉備仔細的打量着眼前的公孫瓚,心中生疑,卻不多言。

幾人未走出幾步,便見縣城驛道之上,皇甫岑靠在道旁的一棵樹前,靜靜地看着天上零星飛過的大雁。

“嗯,這個時候怎麼還會北雁南飛?”走在人羣后,一直默默無語的劉備呆呆地說出一句。

“呃?”聽到這麼一句話,公孫瓚和皇甫岑原本對視的目光同時看向天上的勞燕飛飛的大雁,一陣兒唏噓。

好一陣兒,公孫瓚衝着身旁一衆師兄弟們,淡淡道:“如今師父南下洛陽,就如同這天上大雁,總要勞燕分飛,我們師兄弟就在今天各自分別吧。”公孫瓚話說得很平淡,似乎又覺得自己這樣太過無情,接着道:“他年相見,各位師弟可不要忘記某公孫瓚。呵呵。當然,日後相見也要相互照料幾分。”

緩和笑聲的一句話,身旁環繞的衆人沖淡盧植離去後的傷感,紛紛同公孫瓚敘舊,好一陣兒,纔在劉德然的離去下,各自離開。

只有散生田豐沒有同公孫瓚打招呼,似乎很不待見公孫瓚,直徑的走到皇甫岑的近前,對着皇甫岑深施一禮,道:“師兄,請受師弟一拜。”

田豐年紀雖小,兩人的學術和政見也不同,但是並無其他的分歧,反而這半年時間,大部分課程都是由皇甫岑交完的,事實上兩人雖無師徒之名,但卻有師徒之實。而且自從皇甫岑大殺崔烈的威風后,田豐便對皇甫岑另眼相待,這個人終究不是池中物。

今日一別,不知日後何時才能再見。這種亂世,也許以後少不了兵戎相見。

“嗯。”皇甫岑面色嚴肅的點點頭,要是往常皇甫岑也許還會提醒一下田豐性格上的缺點,畢竟他後世死於剛而犯上,但今天的皇甫岑心事重重,只是輕微的頷首回禮,不多言。

田豐也不多言,見皇甫岑似乎有心事,禮畢過後,轉頭離去。

“老二,出了什麼事?”公孫瓚早就發現皇甫岑今日不對,這根本就不是皇甫岑的本性,支開身旁一衆師弟。走到近前拍着皇甫岑的肩膀問道。

“崔鉅業走了。”

“走了?”公孫瓚眉頭一皺,憂慮道:“去哪了?”

“洛陽。”皇甫岑淡淡地點點頭,回身看了看盧植遠走的痕跡,呢喃道:“也許,一兩年內都見不到此人了。”

“哦。”輕輕一嘆,不知是失望還是什麼語氣。

皇甫岑今天沒有去送盧植,一來,不願離別感傷;二來,皇甫岑隱忍了這麼長時間的事情也要辦,那就是崔家人,他們侮辱自己到不算什麼,但是他們竟然不顧身份的出手,簡直就是無恥至極,自己也必將讓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

“只可惜,自己晚了一步,就在兩天前,崔烈一封信,南下帶走了崔鉅業。”

“走了也好。”公孫瓚安慰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不。”皇甫岑猛回頭,看向一旁的公孫瓚,冷冷道:“崔家不除,我一日不安。”

公孫瓚不明,同崔鉅業的仇恨真的有這麼大嗎?

公孫瓚當然不知道,日後崔烈可是一個賣官賣爵的主,士人中的敗類,留下這樣的一個禍患,不管是對盧植還是對皇甫岑、公孫瓚都是一個定時炸彈。而且,崔鉅業其人,皇甫岑也知道日後他從屬於袁紹,免不了同公孫瓚發生爭鬥,此時必須要剷除。

公孫瓚凝視好一刻皇甫岑,似乎衡量了很久,才下定決心問道:“老二,你當真決定了?”

“嗯。”

“好!”公孫瓚擊掌,“鏘”的拔出腰下佩劍,一股殺意伴隨着空氣中的寒意,爍爍生輝。“既然,你意已決,爲兄就陪你走一遭。”

“也算我一個。”未待皇甫岑出言,從遠處的石山之後,閃出劉備,小臉錚錚道:“事因我而起,那麼小弟願陪兩位兄長走一遭。”

“你?”公孫瓚眼神之中閃過一絲不屑,前因後果,皆因劉備而起,而以往公孫瓚對劉備的心生歧視。

劉備其人,《三國志》上確確實實的詳細的解釋了劉備的經歷,不像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厚黑形象,演義中,很多劉備早期的事情都被羅貫中託於關羽和張飛的身上,殺車胄,鞭打督郵,等等,每一個小事無不揭露着劉備是一個豪俠性格。說起來在漢末,這種性格也不奇怪,大漢是一個崇尚復仇和遊俠的國度,他們崇倡以個人武力解決恩怨。就是文人雅士之中亦有徐庶、劉曄、滿寵、程昱等人手刃仇人的事情。劉備能出言,並不奇怪。

“哎。”皇甫岑走上近前,拉住公孫瓚的手,跨步走到劉備近前,冷聲道:“劉備,你可知咱們要動的可是這涿縣涿令長。”

“嗯。”劉備點點頭,似乎再說,我知道。

“劉備,事情要是敗露,伯珪大哥可以避往遼西,我也尚且可以隻身逃亡,而你。”皇甫岑這麼說是想起劉備家中老母,故此一問。

“這。”劉備畢竟年紀尚輕,雖然一腔熱血,豪俠本性,可是家中白髮老母確實讓他有所猶豫,只見他道:“生死只在一念之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而‘義’字當先,小弟雖然人小卑微,可是也知士爲知己者死。更何況事情因我而起,老母我可以託付與劉德然。”

“好。”公孫瓚本是不屑的神情一轉,沒想到劉備年紀雖小,竟然有這種豪情,隧開口讚道:“沒想到你小子也是漢子,我還以爲你就只會當逃兵。”

劉備被公孫瓚說得臉紅,難爲情的低下頭。

皇甫岑看了看身旁的兩個人,緩緩地低下身子,深深一禮,換首道:“沒想到我皇甫岑竟然能識得兩位兄弟,今後天涯海角,‘義’字爲先。”

“好!”公孫瓚擊掌叫好,看了看身旁的兩人,豪邁的笑道:“沒想到一年光陰,我公孫瓚不虛此行,多了兩個好兄弟。”話罷,把目光投遞到皇甫岑身上。

皇甫岑點點頭,腦海乍現一個念頭,桃園三結義。雖然那是老羅寫的小說,但卻是不是一個加深兄弟感情的主意。一想到如果自己也成爲後世假話,心中就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激動,道:“既然,你我兄弟三人一見如故,何不結拜?”

“結拜?”

兩人不明,紛紛轉頭看向皇甫岑。

“就是結爲異姓兄弟。”此時桃園結義尚未出現,皇甫岑只好解釋一下。

“好。”

“好。”

兩人擊掌叫好。

“不忙。”皇甫岑緩和道:“不忙,等今夜殺了崔鈺後,我們在結義不晚。”

“好,患難與共,殺了崔鈺放好見證你我兄弟之情。”提及崔鈺,公孫瓚眼中悠閒厲色。

“好,只待今夜。”

*********

諸位書友臨走前不要忘記收藏,當然最好是加投一張肯定的紅票!

第五十三章 刀斬封諝第三章 步卒破騎第十一章 衛氏決心第五十章 恭請先生第八十七章 袁紹應對第二十六章 猛士龐德第十九章 勢同水火第六章 小吏鄒丹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六十二章 臣妹再往第六十五章 抵天之柱第六章 白馬都尉第七十一章 調離大軍第二十章 站直活着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十五章 揪出馬賊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六十三章 從不服輸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五十四章 賦閒孟德第十章 三十六羌第七十章 巔峰之戰第四十九章 傻子纔信第八章 怎麼稱呼第五十三章 扶立新君第三章 拉攏何氏第八十四章 臨死陷害第一章 九霄龍吟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九十一章 張飛南下第六十三章 絳縣堤潰第十三章 趙忠攛掇第一章 赴任河東第二十九章 馬蹄狂飆第三十七章 陳蕃之子第八十六章 河內司馬第九十九章 準備就緒第五十二章 王后於氏第三十八章 再次入宮第二十一章 按兵不動第七十八章 誰的利器第十四章 弘農張奐第四章 盧植音鍾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二章 遼東烏丸第六十八章 泄憤羞辱第七章 漢人內鬥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四十一章 伯仲兄弟第四十三章 王兄自責第十一章 重騎破敵第三十五章 號角響起第九十四章 沽名釣譽第四十六章 老子不退第三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章 殺機初現第三十一章 洪都門生第十四章 弘農張奐第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十二章 誰懼怕誰第二十章 東觀指路第八十五章 從今天起第四十一章 烏丸內鬥第二章 遼東烏丸第二十一章 我的決心第二十七章 髡頭兵痞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十九章 師承一脈第二十四章 噩耗傳來第六十四章 一場酒宴第十七章 邙山一拜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十章 三十六羌第二十九章 師承一脈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五十八章 死戰被俘第六十九章 身死不退第八十三章 學社優劣第八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三十六章 劉宏心思第五章 圍城之戰第一章 風譎雲詭第二十五章 押送回京第四十九章 各處觀望第八章 螳螂捕蟬第十二章 段珪之烈第五十五章 明臨答夫第十六章 爭權奪利第二章 匈奴單于第二十二章 叔侄聯手第二十章 東觀指路第五章 河東誓師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三十章 神秘來人第七十六章 曹操東進第九十八章 狄清帶刀第九十八章 目的初衷